..续本文上一页不是死了往生。活著往生,死了就保险了。活著不能往生,死了怎么往生?活著时,没能力往生,死了就往生,就像满街电线杆上贴上一张纸幡“西方接引”,这就能西方接引啊?岂有此理。今天这一段与活著往生有关系,现在你的功夫能往生,那就保险了。
感应道交,文成印坏。
“感应道交”,“感”是什么呢?按著信愿行的法子,在一念的功夫,信愿行三个心合成一个。这里必须有“发心”,不论是发心菩提或是伏心菩提,发这两种心念佛,这样才会发心、会伏心,菩提心才能发生起来,有了菩提心就感应,没有菩提心就不感应。所以,发了菩提心,我要往生,我要度众生往生,心定在这一个目标,愿发动了,对方就应。怎么叫“应”呢?譬如这个碗,本来没有声者,你不感不动,碗就没声音,你动,它就有声者。“感”当作“动”讲,你不动,他就不应。念佛人发不起菩提心,就跟阿弥陀佛接不上,譬如电灯接上线,电灯才会发亮,接不上线便没用。
所谓“道交”,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意接我,我也愿意去,他的心跟我的心是一样,两心相应,心就通了,就接上了,这就叫“道交”。现在咱们既不“感应”也不“道交”,他是他的阿弥陀佛,我是我的李某某,毫无关系,如何感应道交啊!按照三资粮和二种发心来念佛,就感应道交!
“文成印坏”这一句,比喻感应道交。现在,你念佛而感应了,感应了就是往生了,就像文成印坏一般。古人造铜器都有个模子,铜器上的花纹是怎么刻上去的?模子先用蜡做模子,蜡是蜂蜡作的,是软的,一冷就很硬了。用刀子在蜡上刻上花纹,刻上字,刻好了就成了蜡印子。蜡印子做好了,再用软泥土把蜡和起来,蜡上的花纹印在泥上,这泥就是模子的样子。等泥干了,再把泥弄到火窑去烧,泥一见了火就成了瓦,蜡一化,花纹都印在瓦上。瓦上有花纹,而里头的蜡都化了,这叫“文成印坏”。做铜器时亦以泥当这铜模子,“文”是刻在蜡上的文,“印”是印在泥上,蜡印在泥上头,一见火,模子成了,蜡就消灭了,这是“文成印坏”。
我们的心无量无边,包住虚空,无论多少的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通通包在这个虚空里头,虚空又在我们的心中,心是这样大。一切的现象,原来没有,都是心造的,你心造就有。就净土法门来说,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说有七宝池,宝池里有莲花,阿弥陀佛拿莲花来接你,莲花还是你造的。在这里一念佛,七宝池就往外长莲花,念得愈如法,愈精勤,净念相继,这莲花就愈长愈大;要是退转不念了,那个花就完了。你再念再长,再不念再完了,这样长长灭灭不会成功的。极乐世界,跟莲花都是在虚空中,你心造,莲花就往外现出来,心不造他就不现。
所以,念佛一感应道交,念的阿弥陀佛就如那个蜡刻的纹,蜡上就刻了阿弥陀佛,蜡就是你的念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蜡就刻上了佛的印。虚空好比泥模子,心念佛时,就在虚空刻了佛印。念佛是肉身的嘴里往外念,肉体没了,没有嘴可以念,但是,生前所念的佛都印在虚空中了,就如蜡没了,印文却成了。故《十六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极乐世界的佛,必得由你心造,你不造就不成。可是,大家可不要误会,我不造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弥陀佛吗?不是!阿弥陀佛他也是个人,我们也是个人,他成了功,我们没成功!你要是认为没有阿弥陀佛,那这个屋里就只有你自己,没有其他同修了。事实上,人我都有,虽有但接不起来,不能感应,没什么用处。
太虚空是咱的本性,我们念佛则本性全变成极乐世界,全变成阿弥陀佛了。不念佛时,咱的心是什么?卖当归鸭热食的人,心全是当归鸭。开书店的,心就全是书本。干那一行,心就印上那一行的东西。干杀盗淫,心里尽是杀盗淫,印在虚空的,也尽是杀盗淫的模子,这杀盗淫的模子,就印出杀盗淫的东西来。你活著时在这里念佛,印模子就造成了,死了以后就不能造了,所以念佛要成功就是在活著时成功。
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
古来的祖师有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另有一位祖师又说:“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不懂的人看了这两套话,再碰见妄作聪明的人乱讲一套,修净土的功夫就往后退转。平素我不讲这个,这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明白的,讲了只会让大家心起疑惑。今天讲到这里,不能不讲了,希望听了能去障碍!但是,净土法门很难讲,有些人以为别的经难讲,如《华严经》、《金刚经》等,至于《阿弥陀经》谁也会讲!其实,《佛说阿弥陀经》这一经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要到了佛的境界才能讲,除了佛之外,谁也不会讲。
“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吾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来接引我们,《阿弥陀经》是这么说的。可是蕅祖却说“不来而来”,阿弥陀佛没来接你,他虽没来等于来了一样,这话怎么讲?虚空就在我们心中,在这里念阿弥陀佛,心就在虚空中印上了极乐世界,你把这个虚空造成极乐世界,造了无量无边的化佛,尽虚空遍法界都成了极乐世界。这个肉体死了,心不死,心还在这里,心造的阿弥陀佛就在眼前,佛就在眼前的心中,故说“不来而来”!例如,现在我眼前的是慎斋堂,我离开慎斋堂,跑到美国去,甚至跑到月球上去,慎齐堂仍不离心外。因为尽虚空遍法界皆是你的心,你跑到那里去,也是你这个心,极乐世界也不出你的心。所以,佛来接引,不来而来。
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行人心识”,净土修行人临终往生,就是这个心往生,并不是肉体往生。“不往而往”,极乐、娑婆全在一心,所以,往生并没有去,却也等于上莲花里头去了。比如说你在慎斋堂,离美国很远,美国那个地处也是在虚空中,那里也有极乐世界,慎斋堂这里也有极乐世界,不必上美国那里去,也到得了极乐世界。因为慎齐堂、美国、极乐世界都不离心外,所以,往生叫“不往而往”。
再譬如这个慎斋堂,围墙内全部都是慎斋堂,这个慎斋堂比喻是尽虚空,诸位在慎斋堂里,有一个人在大殿里,他没上这里来,他也是在慎斋堂啊!再有一个人,在慎斋堂的亭子上坐著,他也是在慎斋堂啊!在亭子里或在大殿里或在这个屋里,都没出去慎斋堂。所以,在娑婆或在极乐,都不出我们整个的心。
这与我们修行有很大的关系,你上慎斋堂来,在这慎斋堂里头烧香,这里也香,大殿也香,亭子上也香,慎斋堂全部的空气都是香的,这个慎斋堂就成了香慎斋堂了。
学佛讲戒定慧,从戒定慧发出的香,是真香!学了佛,若还在这里干杀盗淫的坏事情,就不是烧香了!就像是在这里放瓦斯,在慎斋堂里一放瓦斯,满墙内都是瓦斯,谁走到那里都闻到瓦斯气,全慎斋堂的人都吃瓦斯,进来时就把人薰死了!先害自己,又害他人!学佛的人,光是嘴里念阿弥陀佛,心理不改变,就是心里头放瓦斯啊!有人以为我念了佛,我再造罪业,佛会帮我消灭罪业,这是造谣言。在慎斋堂里放瓦斯,大殿有佛,佛绝对不会帮你把瓦斯去了,你放你的瓦斯,佛在那里不管。
前面讲到修净土宗要发菩提心,一是“发心菩提”,一是“伏心菩提”。自己了生死,也能劝别人了生死,这叫发心菩提。心里生起见惑、思惑这些坏事情,一发生,赶紧压住,不叫他起来,这叫伏心菩提。要是有“发心菩提”,你的心就一天天变好。有“伏心菩提”,则从前的坏习气就一天天取消,不伏心、不取消,好的、坏的羼著,心地就不干净!
你想到慎斋堂里来发心也行,伏惑也行。你发了心,进来慎斋堂,看到一个瓦斯炉子,想个法子把慎斋堂的瓦斯消除,用瓦斯做饭吃,别让瓦斯薰倒人,或是泄气出乱子,这就是伏心菩提。你来到这里,不叫他放瓦斯,完全都是放香气,各处都放香,这叫“发心菩提”。慎斋堂就是你的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
往后诸位同修们,再在这里口念阿弥陀佛,心里算计著,这个坏人,我出去就拿刀杀死他,看见人戴著值钱的金炼子,就想把它抢来卖钱;此一念“我打死他”就造成地狱界,一念想当小偷就变造畜生,万法都是唯心造。
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
学佛的人,常说:“我怎么不开智慧呢?”净土宗也是得开智慧,第一、得要“闻”,什么也不懂,怎么会开智慧呢?先得听见道理,谁的道理也没佛的道理好,听见佛的道理,听见以后算是有开智慧的机会了。今天大家听我开讲了,“闻而信”,听见了,你信不信啊?听见了,还要信了,信了还不行,信了还得发愿,才叫有了“闻慧”!发了愿,“乃肯执持”,乃肯执持名号,这才叫有“思慧”。
要是“不信不愿”,听了不相信,或是相信却不发愿,不发志愿立定志向来,“与不闻等”,跟没听是一样,没用处!现在咱们台中的同修,也犯这个毛病啊!听了二十多年的经了,信吗?不能说不信,而是半信半疑啊!信后照样的办吗?不照样办!要这样办的功夫,早伏住惑了,不至于再是是非非闹这些闲事,没照样办跟没听教理是一样,不得结果。“虽为远因”闻而不信不愿,虽不结果,也没白听,种下远因了,还得入轮回,不晓多少年后,把罪业受完了,所听的好事情才发挥作用了,所以说虽种了远因“不名闻慧”。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
“思慧”的思,如某人思念我,是用心思念。念佛不是光在嘴里唱佛,要在心里念,思念这尊佛,一念阿弥陀佛,眼前就有阿弥陀佛,便刻上印子了。有时嘴里不念,心里时时刻刻想,也是思。譬如我在这里喝茶也在想佛,无论干什么,我心里跟佛放不下!有人说:“这不麻烦吗?”,不麻烦!请问:你们诸位那一个忘了你自己呢?你嘴里没有说我我我....,我上了那里去了?心中还是没有忘过我啊!你是…
《净土精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