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安心法門▪P3

  ..續本文上一頁;功夫加一成,疲勞就減一成。

  修是整理過錯,詩經說的切磋琢磨就是修。如有病的人要吃藥;病好了便不需藥,沒病吃藥會吃出病來。成佛以後“業盡”什麼業也不造了,“情空”情識也沒有了,這是真正的不生不滅。什麼病也沒有了,還要吃藥嗎?最近有一位華僑主張消業往生,業都消盡了才往生,佛才消盡業,成佛再往生,這話怎麼講得通?沒有錯誤了,你還修什麼?

  表上說“勤修凡聖等善”,善,凡聖都有,表下列有叁條:

  丁(一)饒益有情不惱衆生

  饒是多的意思。饒益有情,多多助益一切衆生,胎卵濕化,一切衆生都叫有情。不惱衆生,一概不惹他煩惱。衆生有其生命,你的動作有不利于他的身體,對他有壞處,一概不做,做得到的皆做,乃至于極小的動作,一舉一動先看有沒有動物,有動物受苦就想法子救,救了它還是死,它死它的,我們不害它,處處加厚衆生,無論如何就是別害衆生,這叫饒益有情不惱衆生。

  丁(二)德爲福聚自得清淨

  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善根與福德不同,善根是一棵樹紮了根,就能生長。福德是樹上開的花,結的果。諸位想想,這福德是從那裏來?福德由善根來,善根是根本,真正的因。福德是花報,開花好看,做了功德就有福。兩者不同,故雲,德爲福聚。若沒作功德,那來的福,有了德就能將福聚起來,這是根據增一阿含經而講的。

  做功德有六波羅密,頭一條是布施,有財、法、無畏叁種布施,財布施例如有人要買一鬥谷,恰好少一塊錢,這時就布施給他一塊錢,這種布施是幫助人解決財物上的困難,可得世間福,出世間福。修行人不只得世間福,這不究竟,要出世間福才出叁界,這兩種福要視布施的力量大小而定,小者是世間福,大者得出世間福。

  第二布施的心平等與否,我們辦事的時候,別忘了人家,不要只想自己夠了本就行,得有自己有他,有自己也有他,這叫“平等”。孔子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不要拿著這個再加到別人身上。這個平等心也有深淺,淺的得世間福報,深的得出世間福報。

  第叁以智慧布施,以懂得的佛法、懂得的覺悟,拿這個布施衆生,解脫他人輪回之苦,這是法布施,得的完全是出世的功德。例如你學淨土法門,知當生成就的方法,這多麼好,你自己修,還能教一個人修。度化一個人修,就等于自己精進,度了二叁人,你就是聲聞緣覺,度了百余人,就如阿彌陀佛了,你曾經勸過那一個人跟著你學呢?要是能幫助他往生,那更不得了,他往生是因爲你而往生,這就是你的功德,這種功德你自己不知道。

  德爲福聚,自得清淨,自得清淨是完全能解脫別人的生死,他清淨享福了,你也得清淨了。

  丁(叁)惡緣不生取淨果報

  萬法因緣生,沒因固然不能結果,有因可能也不結果,這當中必得有緣,緣方四種:親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凡是發生的因緣于衆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沒緣就不會結果。比如有一位祖師在荒野遇著強盜,強盜用草捆綁他,強盜用草捆他,是要試驗他。盜賊走後,祖師還是在那兒不動。後來有人來替他松綁,這人說:您怎麼這麼呆板,綁你的強盜走了,他只用一根草捆住你,你動一動就可以自由啦。祖師答說:一根草不足畏,但是我一走,就會把草拔起來,這草上許多的衆生,都不能活了,不是我害了它嗎?凡事量力而爲,做得到就盡量做,做不到的也沒法,譬如佛家喝水,必得濾過,在野外沒東西濾,也得喝,能否回避不作惡緣,全在個人的誠心,雙方不害,自然得清淨的果報。

  丙叁、見叁善業必贊——可離汙染報 可感清淨果

  在這世界上,都是身口意在造業。他做了好事,你加以贊歎,他的功德你就得了一半。你贊歎他好,別人都來學,這就是隨喜,好比拿著火炬來引火,你也來引火,他也來引火,一百人來引火,這個火一點都不減少,別人來隨喜功德,本人並沒損失。這樣,那不好的事情,就沾染不到身上,你的功德就愈感愈多。

  丙四、欲惡不隨喜——敬而遠之 亦不隨喜

  欲是五欲六塵。惡是身口意十惡業。別人造了五欲十惡的業,你勸他不要幹了,勸不了也不用幫他的忙。譬如作賊的,他爬不上牆,向你借梯子,你把梯子借給他;或釣魚的人,魚釣不上來,你幫他拉,這都叫隨喜惡。五欲十惡一概不隨喜,而且敬而遠之,對這種人,表面要恭敬他,離他遠遠的。

  以上就是至誠心,這心不夾雜。下一次講深心,深心中有很重要的話。

  淨土安心法門(四)

  甲二、深心

  深心,深是一個講法,心是一個講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淺,有限度嗎?深是因爲有淺比較來的。心並不是胸腔裏的肉團心,心是性一動謂之心。深心這個表,旁邊括著兩個字——決信,爲著大家不明白,所以用決信兩個字來注解。心的深淺,是以信的深淺來表現的。信,有的深,有的淺。有人說:我信得很深。請問:你信得很深,怎麼個深法呢?決信,有這“決”字就不一樣了。如同開會表決,一表決,就不能改了,決定就不能更改。咱們的信有沒有更改呢?在臺中,這叁十年來,那一位決信了?若是決信就是志求往生,不幹第二條了。若不能決信,臨死時不能往生,怨誰呢?是彌陀不靈?還是觀者不靈?是你自己不靈,心中不決信,只是表面作樣子。

  這張表是根據善導大師作的觀無量壽經四帖疏編的,這部觀無量壽經四帖疏簡單好懂。至于完備與否,那是祖師作的,我不敢批評。觀無量壽經另外還有一部知禮大師作的觀經妙宗鈔,曆來祖師極爲贊歎。我們爲什麼不按妙宗鈔講呢?諸位以後功夫到了,再把妙宗鈔從頭看到尾,若都明白了,叁藏十二部就都會講了,因爲叁藏十二部也離不開渺宗鈔。以前有人認爲妙宗鈔太繁雜,可以減除一些,蕅益祖師說:一字不許動,動一字全體就錯了。可見妙宗鈔的高深洪博。

  四帖疏和妙宗鈔如何不一樣?四帖疏單講往生極樂的原因,妙宗鈔把什麼因,什麼緣,什麼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生那一品,配得清清楚楚。通通都講,那就太複雜了。程度到了再看,遇到會講的,你再請教。四帖疏這個表雖然列出來了,仍要我來解說,但要聽得懂我這一套,也得相當的功夫。

  乙一、自身罪惡纏縛凡夫

  身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身,你的自身是那一類的?你今天有這個人身,但是萬法無常,你死了再變化,還會是個人身嗎?今天的身體也和昨天不同,老少男女,醜美貧富隨時變化。只要是動物,一生下來沒有不造罪的。一生下就得呼吸,空氣裏有多少小動物,呼吸時就殺了多少生命,喝水時也喝進去數不清的生物小蟲,所以一下生就在造罪,造罪的機關就是身。幹的事小,造的罪小,幹的事愈大,造的罪就愈大。大家看曆史,誰覺悟過?凡是曆史上開辟天下時,都得殺人,不殺人不能開辟天下,奪了人家的天下,還怕他家的後代再來報仇,就抄他的家。曆史上被滅亡的皇朝,沒有不被抄家的,待以後你亡國,人家也抄你的家。事實擺在那裏,自己一點都不覺悟。總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報不能相互抵消,所以在六道裏頭出頭沒,這有誰會覺悟呢?只有成佛才能解脫。這是“自身”的情形。

  罪惡纏縛,你的身子是五蘊聚合起來的,五蘊這些東西都在造罪業。四大五蘊就是繩索,把你捆起來,這個誰又覺悟呢?所以凡夫沒有不造業的。爲什麼叫“凡夫”,凡夫就是沒有一點覺悟的,有了覺悟就是解脫,就可以不學了。古人說:“事事皆從忙裏老”人怎麼會有年紀?都是今天忙,明天忙,忙著找死。“誰人肯向死前休”死以前能放下,找不出那麼一個人來,所以是凡夫,既然凡夫沒人肯放下,那怎麼辦呢?佛家有淨土法門的辦法,當生可以消災免難,死了可以永超輪回。所以懂得淨土法門,再不修淨土法門這是傻到所以然處。你的身口意叁業一動作,就沒有不造罪的,所以要深信自身是罪惡纏縛凡夫。

  乙二、曠劫輪回不能出離

  輪回就是這裏死了,那裏生,那裏死了,這裏生,來回的生生死死。在譬喻經有一篇經文,佛雲:上帝死了變驢。從前我在桃園講譬喻經,別的教出來反對,說我罵他們的教。我說:我怎麼罵他的教?他們說:你罵上帝。我又問:你說的上帝是那一位呀?他們說:那還用說,只有一個上帝啊。我說:我們這兒的上帝太多了,跟螞蟻似的一群一群。他們說:你有什麼根據?我就拿出用木棉紙印的舊版譬喻經:你看這是多少年前印的,不是我新印的,我怎麼罵上帝呀?

  曠劫表示數目都不能計算的長遠時間,衆生在曠劫前就輪回的。可是有這一生記得前生的人,在中國曆史上有記載,不只一處。曆史上記載的你信不信?不信那就沒法子了。今天是二十叁日,你拿二十二日給我看,二十二日拿不出來呀,拿不出來是不是就不曾有二十二日呢?記得前生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要深信曠劫輪回不能出離。

  乙叁、彌陀大願攝衆往生

  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凡是佛都有度化衆生的願力,在藏經中也有和阿彌陀佛同名號的。名號雖同,但是都沒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麼大的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力誰曉得?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沒有一尊佛的願力像阿彌陀佛的願力這麼多,即使有發四百願的也沒有阿彌陀佛這一願——帶業往生。不斷見思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誰信?沒人信。我不學佛,還會信,學了佛,我也不信,那有這麼便宜的事,所以世尊說這是難信之法。

  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衆生的老師,一些人不懂,認爲念阿彌陀佛是放著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不學,反而到外頭去找幹爸爸阿彌陀佛,說這是糊塗話,這是老師吩咐的,跟著老師的話走,有什麼不對?佛教用現量、比量、聖言量來驗證事情。量如尺可以量長短,現量是現在擺在眼前的。如果不是眼前的事,就用比量推比。例如在講堂外聽講,他沒看見…

《淨土安心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