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息,放下萬緣。心中默轉“阿彌陀佛”四字,再用耳聽(心轉自有聲相),能入眠固佳,縱不入眠,念歸于一,亦得息養。若要打坐,亦是萬緣放下,默轉佛號。其坐法參上頁答大寬居士之問便知。
問:月刊上常看到蓮邦國,而是否以佛化國家聯邦之稱?(鄭敦)
答:阿彌陀佛願力之極樂世界,蓮花最爲微妙特殊,故稱極樂世界爲蓮邦。由今中國以梅花爲國花,日本以櫻花爲國花,稱梅稱櫻,便可代其國名耳。
問:念阿彌陀佛經之聲音宜拖長好還是短促好?每日至少宜念若幹?(鄭敦)
答:拖長及短促,皆不相宜。當如小溪流水,不急不緩,念多念少須酌自己時間。但既念阿彌陀經,誦畢宜持彌陀聖號幾百聲乃至數千聲,閱前贈學佛淺說,及歧路指歸,自明大義。
問:淨宗以九品蓮花爲父母,他宗托何物爲父母呢?(陸天養)
答:淨宗是橫超叁界,帶業之識往彼極樂,托蓮化育而生。待悟無生,直證佛果,則無所謂生矣,是往生與成佛爲二層階級。他宗是豎出叁界,斷盡諸惑,見性成佛,即性是佛,安用依托。
問:阿彌陀經說,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爲何因要供養他方佛呢?(陸天養)
答:供佛積功德,聞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圓,安能成佛?不積不增,豈能圓滿?釋迦世尊,亦曾于過去世供無量諸佛,觀世音菩薩亦複如是,故皆圓成種智。往生之人,在未證補處之前,必須上求下化,覺行雙圓,方得證補處耳。
問:專一持佛的聖號與持往生咒的成就功德有何差別?(鄧慧心)
答:並無差別。但事忙人,持咒不如持名方便;臨終時持咒不及持名容易耳。
問:臨命終時,能得正念,卻是西方阿彌陀佛來接引,或是自己心佛來接引呢?(慧貴)
答:是西方極樂世界彌陀來接引,經訓煌煌,何必疑惑。但西方彌陀,乃我平素心中想念之佛,故又說是我心中之佛,恐君誤會。今舉一例:如我與父母遠離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寫信拍電,催來相聚,一日我之父母竟遂我願而來,便可說我心中父母來也,其理如是。
問:念佛人積欠債務,到命終時,不幸還不清楚,能帶業往生嗎?或是再輪回還他欠債呢?(慧貴)
答:真實無力償還者,是無貪吝惡業,或不妨礙。若一面念佛求生,以西方作逃薮;一面貪吝世財,起賴債之心。念佛既不爲上求下化,因已不淨,再加貪吝之心,此兩粒種子起現行時,試問結什麼果?不過問中雲“不幸”兩字,自是屬于真實無力一類。
問:有一夜晚課後,對菩薩祈求世間法之事,當夜隨時得夢老師,對我說祈壽命,這壽命是當生之壽耶?抑是求生西方之壽耶?(慧貴)
答:夢多幻妄,本不足憑。因世法求菩薩,而夢他人,或是菩薩化現,亦未可知。告君祈壽,當是教祈無量壽命之常樂我淨。似不能教祈濁世不究竟之短短壽命也。
問:彌陀經“晝夜六時”,西方既無晝夜,哪有六時?(慧貴)
答:雨花一次謂之一時,蓮合謂夜,蓮開謂晝,彼之晝夜時分,佛順此方說耳。
問:“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佛位平等,如何又有等級?(慧貴)
答:此存指度生願力而言,佛在實智上平等,在權智上少有不同耳。
問:淨土宗帶業往生之說,似與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惡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報,反生極樂,此話果然,誰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遊玉耀)
答:一切善惡念頭善惡造作,總名曰業。當起造時,即是一粒種子(習氣異名)印落八識田中,異日遇有增上緣,發生作用,能牽八識,六道投胎。通途法門修行,專爲消滅此類種子,名曰斷惑。至斷淨盡,便是涅槃。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造作,單提一句佛號,印入識田,舊日種子,不遇增上緣,無由而起作用。佛號種子(念即由心,是心是佛)愈積愈厚,時時有增上緣,能得先起作用,報盡生西,惟舊種依然存在,故曰帶業。生西後,舊種仍須求斷,方證補處,是與通途之法,始異而終同也。若謂只管造惡,而以佛號作護符,則誤會矣。
問:一生造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如此則不妨只管造惡,待到臨終,專作十念可矣。又何必日日苦修乎?(遊玉耀)
答:指夙有善根,一時著迷之人而言。若非夙有善根,健康之時尚不喜聞佛名,何況四大分離萬苦交煎之際,而能念佛乎?觀經下品下生,固雲臨終十念,要在“至心”二字。至心是放下萬緣,徹底專精之謂。俗子待到臨終,皆是多所依戀,決難念佛,安能還發至心。此時能發至心者,定屬夙根深厚之人,不容借口僥幸。
問:念佛之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但在要完之時,爲何只念“阿彌陀佛”四字,是有甚麼關系嗎?(慧霖)
答:先念緩,後念急,急時四字易念耳。
問:聽老師在說法之時,講阿彌陀佛四字,就包含叁藏十二部經,又是經王和咒王,那麼還是有阿彌陀佛這人沒有?或是僅僅的一個經王咒王的代名呢?(慧霖)
答:此須分二段答覆:一、“阿”字爲一切梵字發音之初,無“阿”字即無一切經;又爲八萬四千陀羅尼之心,無“阿”字即無八萬四千陀羅尼。僅此一字,亦可曰經王咒王。是顯密二教均不能離此一字。若講四字勝義,顯教各大經中處處指歸,人多曉了,不必覆贅。茲就密教言,“阿”字總表佛部,具理智不二義。“彌”字總表蓮花部,具生法二空義。“陀”字總表金剛部,具堅固不壞義。所說包括叁藏十二部誰曰不宜?二、上系解釋四字勝義,何可疑無其人,淨土叁經,所說甚詳,彌陀乃爲極樂導師,不過此尊導師洪名,已具此不可思議功德耳。
問:弟子自學佛到如今,爲什麼沒有聽說過阿彌陀佛的聖誕?(慧霖)
答:阿彌陀佛,乃法藏比丘修成,彌陀經曰:“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再說到法藏生時,無量壽經曰:“過去無量不思議無央數劫……有大國王名世饒王……棄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如此久遠,年尚不知,何能知其月日。今人以舊曆十一月十七日爲彌陀聖誕,相傳是日爲永明大師誕辰,借來紀念彌陀。
問:年少而至老只念佛求生西方,與閑時少研佛理,將盡能力救脫衆生,如何方好,有何不同?(慧性)
答:發菩提心是淨業正因,念佛是上求佛道,研理是廣學法門,救脫衆生是下度衆生,此叁者均是菩提心。應並尊重,不可軒轾。
問:定課念佛時妄想心繼續顯出,心不想佛,耳不聽佛,在念日子不久,亦念不多聲(約念一千多聲),知念多聲始可斷妄,但無時間,如此者,只可種善緣,亦能生西否?現事多亂心甚重,暫停待將事少,才開始定念好嗎?(慧性)
答:至心十念,亦可往生,何況日課千聲。凡夫家居,安能無事,若待事少再念,則永無能念之時矣。要在自己觀機利用時間,作事用身用手,念佛用心用口。定課但能早起半點鍾,即能照作,散課隨時隨地,皆可執行,不管心亂不亂,總是一直念去好。
問:又普門品中:“若有女子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菩薩是度衆往西,豈有度衆生出生娑婆世界乎?(陸天養)
答:生西必聞法信修,方能成就,其有衆生,但修人天福報,不發出世大心者,自不能超出娑婆。菩薩即以此類衆生,而與求男求女之人;實以此衆,佛緣未熟,本在娑婆,行一時之權智,滿求者之心願,並非度衆出生娑婆也。
問:佛有叁身:一、釋迦佛,二、大日如來佛,叁、彌陀佛,實一佛之德,所流出之叁體也。大日者,釋迦之法身;釋迦者,大日之化身。亦分爲:釋迦教,大日教,彌陀教叁教。爲彌陀者之身,究爲何身?釋迦教大日教所爲何解?(管新盤)
答:此密家之說,釋迦教即顯宗,大日教即密宗,彌陀教即顯密雙融之淨土宗。既雲大日爲法身,釋迦爲化身,彌陀自是報身矣。
問:淨土宗,依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叁經爲宗,遵以念佛,藉他力而求解脫,我等愚夫愚婦,因時間及事務關系,未能讀誦兩種壽經,專念小彌陀經及念佛,臨命終時,倘一心不亂,是否違犯未誦壽經?可否往生淨土?(管新盤)
答:淨土叁經,各有其用。無量壽經主廣修六度萬行,觀無量壽經主心作觀想,阿彌陀經主一心持名。研教時不妨廣學,修法時貴在專一,果能依彌陀經持名有恒,決定往生,況能持至一心,更千妥百穩矣。
問:一般居士,現爲國家服務,對于佛示,求解脫法門,因俗務瑣事羁身,未遵奉行,除每日念佛後誦彌陀經外,始終未能奉行佛示法門,可否往生淨土?有否違犯居士戒?(管新盤)
答:日誦彌陀經及念佛,便是奉行佛法,身在含元殿上,何必更問長安?至雲居士戒,乃另爲一事,須依他正受,今雖未受,凡屬佛子,殺、盜、邪淫、妄語、飲酒,亦須發心自戒耳。
問:念佛人因疑未斷盡,信不堅固,往生邊城,若然往生邊城,是不是有佛接引?抑或自己往生乎?(智梁)
答:化佛接引,不過蓮花不及開耳。
問:古德常有淨業功成,平時或臨命終時,每有見彌陀,見觀音、勢至或諸菩薩,吾人所以能認識不常見之客其名是誰,必有人介紹,才能認識。若佛及菩薩,突而其來,並無人介紹,亦無自我介紹,何以能認識乎?能保不差誤乎?(智梁)
答:叁聖乃我平素意念已久之相,屆時當如念而現,不過更加莊嚴。再舉一喻,夢中所見之人,並無介紹,有時亦知其名字,理與此同。
問:自友啓示宗教的信仰,自心信念持行學佛念佛之時,心猿意馬侵擾菩提果園,是否障深業重?(黃重富)
答:障深業重,娑婆之人,大抵皆然,不止居士。念佛心亂,是功夫尚淺,應有理象,不可急躁,以求速效。只宜念時字字清楚,自聽字字清楚,再從一至十(一氣叁句再叁句後四句)記數清楚,久久自能一心。
問:東土難生,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而我東土已生,人生已得,佛法微聞,明師未遇,有志入釋門修…
《佛學問答類編(淨土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