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 (持戒第五)▪P6

  ..續本文上一頁一端也。

  問:有甲說:吾雖不持齋,然勝于持齋而破。又有乙謂:吾雖持齋而破,猶愈于不持。請問此兩種將來果報如何?(周慧德)

  答:善惡之因,各得其果,乙持齋仁慈心生是善也,自結善果,破齋而仁慈心昧,是惡也,自得罪果,是此人有惡亦有善。甲不持齋,而仁慈心不生何善之有,既不持齋,自無齋破,亦是強辭奪理。若問將來,乙則罪福兩受,甲惟受罪而已。

  問:有人問吾等甚欲持齋,但美味在前,便不能自主。有什麼辦法?(周慧德)

  答:此不明理之過,若徹知其理,則諸肉不能下咽矣。一者因果各有抵償,經曰人羊互啖,明之則不敢食。二者六道衆生互爲眷屬,若開天眼,即能識其夙生,明之則不忍食矣。

  問:八關齋戒之受法;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謂須從人受,不得過限。有師謂可以自受,亦可過限,一爲經一爲師,二者、我盡信受,恐師所言乃依他經吾尚未見,爲求其實,請示其詳。(郭無垢)

  答:自受者,乃于無戒僧時自向佛前受也。八關齋有注解之單行本,其上所言甚詳,可請一冊細研,如法行之。

  問:俗之吃齋(花齋)乃指吃素非指過午不食,亦有吃觀音齋或十齋六齋等,如朝暮課誦中所載之叁種齋期,不知是順俗之吃花齋日期,或是教中之過中不食之齋期。(郭無垢)

  答:觀音齋、六齋、十齋等,是叁種正式齋期,並非順俗。過中不食,是除早點外,僅在中午進餐一次,午以後則不許以食物入口也,八關齋戒本,內有詳解。

  問:不與取與犯戒,如專拾地上廢紙爲生活目的,是否犯戒?(賴棟梁)

  答:不與取者,指有主權之物也,雖失遺于道,而其主人心非舍也,故亦不能取。若廢紙者,是人已棄之,爲無主之物,取之不爲犯戒,如西土比丘取棄于巷野之敗布,連綴作衲,名曰糞掃衣,例此故曰不犯。

  問:佛陀慈悲救人,要人受戒修行,不要殺生,多行善,則可免輪回之苦,而可成佛,那麼佛弟子不受戒(不似和尚吃素剃發……等等而像凡人)能否成佛?又農人因農作物被害而殺害蟲(如殺老鼠)是否違反佛規?(金川)

  答:戒之大義,爲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外而修身,內而斷惑,由之生定開慧,作到心性圓明,便是佛果。尊雲“佛弟子不受戒不似和尚吃素剃發等。可否成佛?”佛有出家在家四衆弟子,在家者不必剃發,至雲吃素,亦須視環境及程度,初學人只不殺生,便是慈悲,不妨暫吃叁淨肉(不聞殺、不見殺、不爲我殺),或吃肉邊菜,功夫進步時,自然便能長素,佛法圓融,方便多門,但能依法精進,無不成就也,萬勿生疑。農人未受佛戒者,自無所謂違反,但有其自然因果,是可畏也。

  問:學人是業鮮魚者,家內蒼蠅及蚊蟲最多,對于衛生方面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學佛要戒殺,所以不知可用殺蟲藥水來消滅嗎?若是可用,是否犯殺戒,若是不可用,不知有何方法來預防蒼蠅、蚊蟲來防害身體健康?(葉成空)

  問:鮮魚類是否六道內的一種?但是念佛人不可食如何做買賣,是不是有罪過?但學人自小至今有叁十余年做這一種事業,所以要改做其他事業實爲困難,不知有何辦法補救而且還要能維持生活?(葉成空)

  答:一、二問:學佛人應以清淨財,維持生命,魚爲畜生,自屬六道衆生之一,害他之身,養我之身,財即不淨矣。雖非我直接殺害,但我爲殺者銷售,是鼓勵殺者,豈能不分罪過,尚是改業爲佳。若一時難覓他業,暫仍其舊時,不可因之再殺蠅類,變鼓勵殺而造成直接殺,可知叁十年來,殺業之累累,現既信佛當明因果,先于倉中掃潔置冰,門裝紗罩,蠅自不能入內。

  問:已受酒戒即不能飲酒,而持戒者亦必不好飲,但在宴席上情形,盛情難卻時是否可權飲?(施木修)

  答:戒文本有開遮持犯,若益衆生,自甘墮落,亦許權開;兩無所益,只有嚴持。席上聯歡,僅是通常應酬,彼以盛情,只宜實言婉辭,盡人情者,自不相強,總宜善巧方便,使自不輕破戒,使彼不因造罪,方爲答其盛情,兩全其美。

  問:妄語亦有權妄語否?請舉例。(施木修)

  答:以事不爲欺衆利己,甚或有益于衆者,不妨用權,但用權必有正智,方能運用,否則弊病生矣。如世尊指金曰毒蛇,維摩诘無病稱疾,諸尊者遇法會,而明知故問等,皆爲益衆所出,細思之語雖屬權,理仍不失爲寶也。

  問:僧護經中有“二出家人共一被褥相抱眠故,入地獄火燒,被褥中相抱受苦,久劫不息”未知此系犯何戒條而受是報乎?(許智純)

  答:相抱因愛,愛即叁毒之貪,亦即十二因緣之現在癡。叁毒熾然如火,故感如是果也。

  問:世俗習慣,婦女于産後,須吃雞魚豬肝等肉類滋補,吃素的佛教婦女當以何種食物替代?(陳金泉)

  答:牛乳白脫油豆皮豆漿菘菜菠菜花生蕃茄等,皆食品之補養者,以上諸類,脂肪蛋白鐵磷等質,皆所含有。如以藥養,中藥之參蓍歸芎,西藥之某某維他命,均可請大夫診斷服用,奚必食汙穢含毒結怨之肉哉!

  問:八關齋之義及功德若何?已持者中途廢持,是否有罪或犯戒?(陳清清)

  答:八關齋乃出世大戒,同諸佛之戒德,學才僅能盡一日之心,而修持之,如續持須再受,可以想其嚴謹。其義及其功德,都非片言可盡,仁者宜請一本八關齋科注參之,可知大概。所謂中途廢持,應須分清界線,此月持彼月不持,是爲退轉,持齋之日忽然中辍,是爲破戒,退轉者過輕,破戒者過大也。

  問:佛教的戒律“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假使爲度化衆生,而犧牲了小我而出家者可否?尤其佛當時出家,其父王亦是不聽,而私自逃的。弟子因恐被人疑問故先請問之。(江寬玉)

  答:果發大心期在上弘下化,當舍小取大,而法世尊不聽之行。若不能發如是心,而欲出家者,當遵世尊不聽之律。

  問:皈依叁寶的戒律,皈依後,不可拜天拜神,不守則失去了皈依的資格,但是弟子的廳上由祖先一代一代傳至今已是好幾代了。有供一尊神,俗稱“馬聖公”,弟子又不能把祖先遺下來的東西私自解決,況且弟子是一位正正堂堂的佛教徒,對于早晚焚香禮拜,是免不了同時拜的,但在焚香禮拜的,每日都有起了如此的念頭,自思“有否失掉了佛弟子的資格”?但是每在禮拜之時,對佛像是行五體投地之禮,對神像只行問訊而已,並且有時叫他“尊神你快快來皈依叁寶,才會了脫生死苦海”如此未知有否犯著佛的戒條否?(江寬玉)

  答:正式佛教徒,只是遵守叁皈,不再皈依天神而已,非不加禮于天神也。此等界限,必須分明,但爲專心起見,雖敬禮而應遠之。此神如不能送他廟中,可另擇處供之,不宜與佛並列,防心爲所亂也。向之問訊,自無不妥,儒曰勿不敬,佛曰常不輕,理皆相同。勸其皈依大佳,衆生普度,叁有齊資,乃是佛教本分,昔日周安士路遇神廟,即如是也。

  問:同修某居士已受菩薩戒,並發心持八關齋,因素患貧血,營養不良等症,勸其進奶粉,來亨蛋、麻油等,堅不納。如此苦修,未悉于佛規有據否?又齋日可否飲奶粉?(陳清清)

  答:八關齋每月不過六日乃至十日,一日只過午一餐不用,若其余時間調養得法,何能因一餐影響其健康。且貧血亦只宜求補血之中西藥品。絕非一餐來亨蛋,便能補足其血。此據醫理而言也。奶粉麻油,並非葷腥,除齋日之過中,亦未有禁食之文,食與不食,本可聽之。某居士既受菩薩大戒,戒有戒法,齋有齋本,皆有律文可據,某居士自有師承。仁者勿得以俗情阻之。

  問:不殺生、不吃肉的佛弟子在團體生活中,很不得已被人所托代買代煮腥肉。您認爲這樣做有果報嗎?犯佛規嗎?(鍾雲昌)

  答:團體生活,亦有分別,如自己擔任炊事,受上峰指使,對于叁淨肉類,可以方便。如不負此責任,又非上峰指使,遇此事件,可以婉謝。再佛徒如已受戒者,凡惱害衆生之職業,如獵槍、鳥籠、釣網等具,屠沽廚宰,漁獵等業,俱不應爲。縱不受戒,爲此亦是邪命。

  問:不明佛法及諸外道供奉觀世音大士,並且每年誕辰作種種殺牲,祈建醮壇法會,殺害生命不少,爲何仍會有種種好兆,如起建法會時天氣晴空萬裏,或乃至法會完畢時下雨。(呂明良)

  答:不明佛法者,及信外道者,能知供奉觀音,即是心中有佛,如一念至誠,自有感應。至于殺牲建醮,是其行爲錯誤,普通人之業,善惡混雜,大抵如此,豈獨此一二凡外哉。至于所雲吉兆,乃是臺端誤解;此日雖然放晴,而天下之大,何能斷定爲彼晴耳?此日落雨,而天下之大何能斷定爲彼雨耶?況以晴爲吉,則雨爲凶,以雨爲吉,則晴即凶,而一日之間,忽晴忽雨,又統呼之爲吉,是惑也。

  問:佛陀定製,比丘乞食,但各家施主,多非茹素,討得之飯菜是否可以方便吃葷?(黃涵)

  答:在印則有施葷腥之事,然受者有食與不食,非可一例而言也。我國乞食之製,並不通行,偶有此舉,凡肯施者,皆知佛製茹素,未嘗以肉布施,乞者見肉,亦不肯受。

  問:製造腐乳必入以酒,但向來所見茹素之人,必食腐乳,又冬菜一物,亦是有點蒜汁,上項兩物,可否方便食之,茹素之重點,則在于戒殺,雖食之,料亦無傷大雅,若說嚴格一點,空氣與水中之微塵衆生,人人都避不了殺之,是否有當乞示。(黃涵)

  答:萬法在心,酒與蒜汁,乃系調味之用,非直飲酒食蒜也。不知誤食,無言可說,知而方便食之,視乎心安與否自定。酒蒜並無性罪,因其昏神動欲,製而遮之。不受佛戒,則可隨意,若已受戒,即須遵守也。水中生物,律有絹濾明文,空氣中生物被吸而殺,乃不可避免者,戒所不製,與可避免者而行殺,慈悲何在。製戒俱含深意,非可粗疏觀之,世律殺傷,尚有“不可避免”,“正當防衛”,種種之體貼。佛戒精微,自有開遮規定,不勞後人橫議也。

  問:本人見一蜘蛛網捕食小飛蟲未知如何處置,如讓其食之,即爲見死不救于心不忍,如不與食,時久蜘蛛必餓死,此即是間接殺生,此…

《佛學問答類編 (持戒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