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 (因果第四)▪P6

  ..續本文上一頁化二法,怨解心轉,自有變化。念佛行善,是現在之事;子弟順逆,系以前因果,並非作善事反得惡果也。俗人不明道理,難免誤會譏笑,只可由他去。文王大仁,子被纣醢;孔子大聖,子先少亡;顔淵大賢,竟不永壽;冉耕大德,身生惡疾,請問此類事,在俗人口裏,又當作何議論?

  問:但我以前有好環境之時,自小至大,到老,我今年已五十多歲了,一向行善,每月都有錢米學金,幫助貧人,亦無間斷,至今環境變遷,才停止善事工作,我夫婦素來很有同情,憐憫心,爲何得此不肖壞兒呢?又在中年喪夫呢?(雷居士)

  答:作善得福,作惡得罪,此是聖訓,此是因果真理。若不信此,便是邪見,撥無因果。惟報有速有遲,如種瓜當年可得果,種桃必叁年而結實。貴居士今生所受之困窮,非念佛行善所得,乃前生所造之業。現在所作之善,不過正是種因,將來定有好果,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請細味之,莫生煩惱!

  問:我一向信仰叁寶,受叁皈五戒,已食素,同時很發心,每天持咒誦經念佛,不忘不斷,每逢佛事功德,隨喜拜忏,印經、放生常做,惟我有一件刺心事,屢求佛力加被,兩年多,未得效果感應,每每還受加重打擊傷心,因我有胞弟,自幼喪失父母,由我手撫育,供讀長大,今年十九歲了,很不生性,在叁年來,放棄學問,不務正業,遊手好閑,流離蕩蕩,聚賭無可收拾,家中與人的東西,都拿去,使我家人與丈夫,非常討厭,整天怨我,收留此不中用人,令我精神萬分苦惱,不知怎樣對他,累欲送他到政府處,牢獄警告,但想我是修行人,未知對于此事,有無犯戒,罪過否?乞請大德開示指導一切,俾得明白前因後果,業障深重,現我受舍弟刺激,心情很苦惱,非常難過,逐他不去,整天向我取錢,但給不勝給,真煩了,未知上世我欠他的債否?(伍居士)

  答:六親接合,大抵多爲前生因緣,或還債,或討債,或報恩,或報怨,種種不一。順心者,多屬還債報恩,逆情者,多屬討債報怨。以上所說,乃是夙因,而今生教養得失,亦有關系,乃是近因,須合而觀之,方不偏執。令弟似屬討債報怨,以及今生失學之咎,古雲怨可解不可結,又曰逆來順受,尊此古訓,宜托有德之人,向其長久教化,不可再結新怨也。

  問:欠人錢財,作惡多端,死後墮入畜生爲牛,人殺之食肉,論理是應該,何以食它肉之人,說是有罪。(黃春暖)

  答:造罪惡,墮畜生,是一因一果,未爽酬報。若殺之食其肉,是另造一因,彼既有因果,此豈無因果乎?茲舉一例明之,人犯法律,判罪送監執行,此是一罪一科,若有無幹之人,至監向囚犯施以暴行,試問此無幹之人,有罪與否?

  問:農人每天犁地,有無數的生命,被犁死傷,乃家禽鳥類爭食去,農人在因果報應上,有怎樣的報應?(張德明)

  答:農人意在種植,非存殺生之念,如人呼吸,亦害生命,然目中不見,亦非有殺意也。以因果論之,自有其乘除之理,而在事實上爲不可避免者,故學佛者耕種,皆先誦經咒也。

  問:友人本來無子,此兒是堂侄,因他自幼,喪失父母,無人撫養,收他養育,以爲侄如子也,一心一意,養育長大,今已十八歲,想不到此兒,大不中用,非常之壞,好言不入耳,良藥不入口,只跟壞人走,這種因緣,究竟是什麼原因?假如是前因,今受惡報,爲何念這麼多佛經,拜忏等功德,不能解除呢?還增加逆境,令人莫名其妙,今特乞師指示因果理由?(陳居士)

  答:宿生自欠他債,故有此聚會,逆來順受,作償債想,心則泰然。若起嗔恨,又種惡因,不可不明道理,再討後苦。且討債者,有善討惡討之別,向人惡討者,大多超過必要程度,自即種無量惡因,將來亦必食報也。余不明處,參第二答。

  問:有某放生會常將放生會經費隨喜其他功德,古德告誡弟子不可以蓋瓦之資移鋪道路,放生會之組織顧名思義其所有經費只能作放生之用,倘作他用,是否違反因果法則?(釋永興)

  答:某君此舉,大爲不可,古有公案,以齋僧之錢爲僧建築食堂,是統歸僧用矣,尚受火枷之報,而況以救生物命之錢,改作他事乎。古德雲放生之錢,尚不可建放生池,蓋放生者救其刀镬之危也,其事急,建池者爲其將來之安也,其事緩,所謂緩不濟急也。況施者各有願力,受其施而違其願,是破人之功德,又謂之舛錯因果。雖然,某君或不知此利害,宜教其忏悔,後勿如此可矣。

  問:放生組織中以放生捐款來開發車資雜支是否合法?(釋永興)

  答:細味前條所答,知其不可,而放生自有車費等開銷,可另籌之,或別設一放生費用捐箱,則事理周全,而功德亦益圓矣。

  問:佛教是慈悲爲本,我們佛教在家的居士,生活在黑暗的社會上,若是用慈悲二字,一定無法生活之地,祈賜示方法。(靈覺)

  答:生活者,求衣食瞻養,生命繼續不絕也。智者謀道,少欲知足,愚者貪財,多求無厭,知足者心安,影響社會不爭,自顯光明,無厭者身危,影響社會攘竊,故成黑暗,此眼前之因果也。後前善惡六道,酬償不爽,是將來之因果也。世尊舍王位如敝履,孔子于富貴如浮雲,其所見遠,故其成就也大,居士勿爲欲所迷惑,乃稱智者。

  問:佛教對因緣果真重論,李老師,若是真有因果論,我過去信奉一貫大道五年左右,及設壇二叁處,常誹謗佛教叁寶,然後受前鎮念佛會某法師教化,再轉變一心信佛教,常行忏悔,以後因果之報如何?(靈覺)

  答:凡夫迷惑顛倒,乃其通常,惑則造作罪惡,更所難免。以後聞道而信,便是覺悟,皈依忏悔,是又猛進,皈依是改邪歸正,忏悔是從暗轉明。因果本由心造,罪福亦由心轉,罪惡喻如霜露,忏心喻如杲日,但求後不再作,即是杲日常明,杲日之下,霜露不存。

  問:殺牲祭神鬼,神鬼將來亦會與殺牲者共業報應否?(江寬玉)

  答:人殺之,鬼神享之,人爲享者殺,享者豈無關系?此爲共業,當然共受果報。此在經中,及各公案中,多有記載,血食之神,不免墮落,是祀鬼神者,反害鬼神耳。倘鬼神不受其享,則殺業獨歸祀者,四十二章經曰,“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可爲殷鑒。

  問:據佛教經典說,宇宙之間有因果輪回六道之事,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此爲叁善道,地獄餓鬼畜生此爲叁惡道,今生作善事的人來生即生叁善道,今生作惡事的人來生即生叁惡道,爲什麼不給每一個受報的人自己知道今生所受之報是由前生造何業而來?若能給每個今生受樂果的人知道是由前生作何善事,受苦果的人是由前生作何惡業而來的話,那麼世界上的人大家都不敢作壞事了,豈不是不化自善,不治亦不亂嗎?爲什麼偏偏不給人知道呢?由此觀之,輪回六道之事等于空的。余對此有些懷疑!未知佛教作何解釋。(無知)

  答:君言似有理,法亦甚善,慈提二則反問,細味即能解決。佛理萬法心造,自作自受,不知是誰管理此事,誰能有不忘之術給人?莫說前生,當生之事,自幼至老,誰能記清?再每人都從子宮而來,誰能記得住子宮時之苦樂,此其一。若言知有苦報,便不敢做壞事,請看各地城市,皆有監獄,刑法所載,亦有死罪,豈不昭昭耳目,盡人而知,世人何以犯法累累,甘入囹圄?此其二。

  問:佛說人身四大假合,一切萬有皆因緣生,有果必有因,從無始最初有何因可能合成一個人身?求大德示教。(黃米田)

  答:佛說人身四大假合,應知一切身皆四大假合,知一可以類推。一切身者,總說爲六道身,(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分說則每一道,各有千千萬萬之不同身。得其一身是果,果前必有善惡之業,業是因,此因果之說也。無始而有“無明”,無明即是因,有是因即得一種果身,有一則生多,如一果身而造種種業,則又增種種之因矣。現在之人身,並非全從無始之因而來,衆生從無始到今,曾造恒沙因,曾變六道恒沙身矣。今得人身,乃從百千萬劫叁途中來,幾千年後,又入叁途去矣,可不悲哉?

  問:有說因果欠錢現世不還,後世要還,比喻有一商人,借錢周轉不靈,宣告倒閉,借主向債主商議返還母錢叁成,債主在無奈何下迫收叁成回來。以後這商人再奮發事業成功,也發了財,但是以前借給商人被倒閉還了叁成的債主既不能向這商人討回母錢七成,這在後世要還不清?(何美雪)

  答:債權人與負債人之債務,十成折叁,按因果論,須視其無力償還,誠實與否。依世間法理論,既經雙方同意,債務即爲消滅矣。倘負債人後重興隆,肯再返還七成,乃屬于良心之道德,無可無不可。惟法理一項,只限世間時效,道德問題,能貫徹多生福澤。

  問:皈依拜師以後假使發生好歹事時,師徒兩方有什麼關系呢?(莊關賢)

  答:善惡各自當之,並無因果連帶。堯爲聖子丹朱不肖,舜爲聖父頑母囂,況皈依者是僧團,受皈依之師私人善惡,非全僧團之善惡也。

  問:昔日晚好垂釣殺生甚多,自皈依叁寶後始知殺生爲一大罪業,以因果論說,業果報應不能抵銷殺生的惡業,將來定要受償命的惡業,故晚甚感惶恐,不知如何能消此惡業?(廖清華)

  答:善惡固不抵消,然因必有緣,而後結果。如今忏悔,不造新殃,是斷惡緣,前之惡因,難起現行。再作佛事,爲其回向,勤加念佛,使斷惑業,或帶業往生,萬事一筆勾消矣。

  問:有些一般非供奉佛菩薩之神廟,亦學佛教,喝爐香贊,彌陀普門品,金剛經,大悲咒等佛教經典,有無意義?(林煥城)

  答:彼等愚癡無智,不明所以,以故歧路多途,亂絲無頭。然所誦經是正法,福不唐捐,慧則未也,當獲人天福報。

  問:日前有一太保,被人殺死,因家貧,乃父哀求人幫助埋葬費,我即時與知友合四百多元給他,有人說,學佛人要結好緣,幫助呆人喪費是結呆緣!怎樣即對,請老師指示。(陳月娥)

  答:凡是衆生,皆有惑業,不獨太保;不過太保等,自當憫之…

《佛學問答類編 (因果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