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況彼已死,而無葬費,受困難者是其父親,非是太保,至雲布施,斥爲惡緣,更是錯誤,出資助人喪葬,並無惡性,何爲惡緣,若出資助人殺盜淫女,方爲結惡緣耳,不可不辨。
問:這世間的業力好比像一個網,業力的連鎖的作用,世間一切事物沒有一件不是受因果律支配,此事有什麼辦法?(洪環)
答:不解佛理者,自受因果支配,無有解脫之術,若學佛法,明了緣生之理,便可利用因果,自度度他。是因果固似連鎖,實亦解脫之工具耳。
問:經雲心能造業,心能轉業,萬法唯心,是爲真理,又雲定業不可轉,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此又何說?(賴棟梁)
答:起惑造業受苦,謂之叁障,修行者何,斷惑是也,惑若斷盡,業從何有,此之謂造業轉業,聖者能之。但修著相有漏善,不解性空之理,纏縛俱在,即是所作業不亡,遇緣受報,凡夫之事。
問:虛雲和尚法彙,有段公案,佛多生以前,作一個漁村小孩,有一次水涸得魚甚多,中有條巨鲑數千斤,村民都來割大魚肉,小孩僅打大魚頭叁下,後巨魚作琉璃王,小魚作兵將,小孩作釋迦佛,琉璃王滅釋族時,佛亦頭痛叁天,以受打魚之報,夫佛既業盡情空,何須受報?(賴棟梁)
答:居士既知業盡不受,何有前問,此段公案,亦是佛方便示相,若作真實,即是謗佛。凡學佛者,皆知世尊久遠已證,既已證矣,何又有八相成道,睹星大悟耶?示頭疼者,如是而已。
問:老師與梁啓超先生均說佛教因果率善惡不能相抵,此與“了凡四訓”所言是否矛盾?尢智表居士的“佛教科學觀”小冊子內亦言多行善事可以贖過,究竟何者爲是?(羅劍仁)
答:善惡不抵,是言真學理,袁尤所雲贖過,是言善巧之事,言理者與事須辦,言事者非理不圓,應知萬法之生,只一緣字,無緣則徒因不果,且無萬法,先明緣生,始能談因說果,善惡不抵者,如先布瓜種,後布豆種,兩種雖聚一地,瓜豆兩種,不能互抵,生時瓜自瓜豆自豆耳。贖過雲者,先作惡因,續作不改,即是惡緣滋潤,則因熟而變惡果,續作不改,即是惡緣滋潤,則因熟而變惡果,如已作惡因,後不以惡緣滋潤,而改作善業,即將先作惡因壓伏,不遇惡緣,因暫不生,而善業日增,善緣日潤,有緣潤者先熟,先食善報也。而惡因種子,卻依然存在,此是不抵之理,故不矛盾,倘善緣停止不壓,仍能發生,必善緣壓之又壓,其惡因久久自腐,是其無力自滅,仍非抵耳。
問:常見僧尼與人做佛事,誦經超度,佛既說自己善惡猶不能相抵,並說:“人若不能自度,我亦莫能度他。”則僧尼又何能幫死者之忙呢?(羅劍仁)
答:佛度各道之衆,法在語言,聞之者轉迷成悟,可證道果,萬法幻化,佛有神通,以密秘咒,能變幻假。佛之經典,惟法與咒,有修有得之僧尼,依之而行其法,必須盡敬竭誠,與佛與己感應道交,經啓其悟,咒變甚幻,能如是者,可雲度亡,不能如是,則無效耳。
問:“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是定業不可逃也。小淨土文中又有“承佛慈力,衆罪消滅”之句,是定業可轉也。二說如何解說,才能圓融?又永嘉大師“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語,可否作以上二說之注釋。(鍾鈞梁)
答:業由心造,業由心轉,定業不可逃者,是造業之心不轉也,乘佛慈力罪滅者,是心與佛合轉業也。心不轉者,業緣增上,因緣生法,故得熟果。心轉業者,不造新殃,無緣不生,久故斷滅。偈雲,衆罪如霜雪,慧日能消除,又雲,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理無矛盾,本自圓融。永嘉大師歌之了字,即空與慧也。
問:自作非世說之命運,自受定業不可轉,若能至心念阿彌陀佛,可以改造命運,轉定業否?(江寬玉)
答:定業系因緣具備,已熟者之謂,既熟不能再使生,故曰不可轉,如擲炸彈,擲出之時,其不爆者,乃其因素不備,如備則未有不爆者。心能造業,心能轉業,造業是心,念佛亦是心,造業有業力,念佛豈能無佛力,若前迷而造業,後覺而念佛,前業無緣而不起,後佛有力而續發,前業時久,或斷或伏,即是轉耳。但須前業未熟,提早念佛,若待業果已熟,則念佛恐嫌遲矣。
問:有某居士,多年修行甚好,何爲得病呢?甚至遭遇逆境,這是他前生的果報 ,或現生修行不到?(朝新班)
答:某居士修行之勤惰,非淺見能知,然不問功夫勤惰,夙生皆有業障,有障則轉苦糾纏,逆境挫折,果償病因,勢所難免。惟惰者之病苦逆境,是道不勝業,若勤者仍病苦逆境,則是重報轉輕,以今修持功德,悉將消滅之兆。
問:家人執意要吃肉殺生,不信有因果報應,老居士有何好辦法可挽回否。(鍾雲昌)
答:各人有各人之業障,各人亦有各人之福緣,欲除業障,須賴福緣,不信因果,何有福緣?此須居士善巧方便,以身作則,使家人對己先起敬信,而後可漸轉之。
問:茲有親戚過去是“捕魚爲生”現在已“轉業爲農”如此其過去所造之殺業是否可以減少否?(江寬玉)
答:前爲漁,今爲農,改惡業固善矣,只是不造新殃,卻未能消除舊業。更知“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逢時,果報還自受。”舊業不能自由消除,須修佛法,以心忏悔,方得繼滅。
問:同問一經內,複有十業得外惡報。若有衆生,于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殺業故,令諸外報的:“大地堿鹵,藥草無力”;和二者,以盜業故感外的:一霜、雹、蝗蟲等,令世饑馑”,及五者,兩舌業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的:“峻崖險谷,株杌槎菜”請老師分別解疑。(蔡麟定)
答:造如是因,得如是果。“一者”地變堿鹵,不生五谷,人不得食,何以養命,藥草無力,不能醫病,何救死亡,此是殺業所感,故造者生命亦不得養。“二者”地雖不變堿鹵,但遭霜雹蝗蟲,亦損五谷,故人不能足食,名曰饑馑,此是盜業所感,故造者亦受貧乏。“五者”地險荒蕪,行路盡多障礙,此是兩舌挑撥是非所感,故造者得受塞阻不順之害。
問:于佛說業報差別經裏,佛告首迦:有十種業能使衆生得短命報的“五者于惡僧所,欲令喪滅”,請老師開示此疑。(蔡麟定)
答:此說,是對一種動物,心存厭惡,便想將他消滅,換句話說,即是欲將他殺死。此是殺生惡業,當得短命之報。
問:有人一生做善事,盡信佛念佛,到晚年家中得非常不幸大禍,後伊本人變成好像神不在體,感覺信佛人受此惡報甚可憐,因果如何?(陳青龍)
答:學佛有真實途徑,有相似途徑,有假冒雜湊之道,某君究竟走的哪條路?人有真心求道,有只務虛名,有貪名圖利,有懈怠,放逸,昏沈,掉舉,如法不如法之別,某君所修,是側重何等?此應先決之問題也。因果本通叁世,因有小有大,有真有僞,有進有退,有始終皆善,有始終皆惡,有先善後惡,有先惡後善,有善惡混雜,有外善內惡,有外惡內善,果有早有遲,有當生報,再生報,有二生叁四生報,有轉受,有消滅,有先得福後得禍,有先受禍後受福,其中乘乘除除,變化多端,此萬法因緣問題也。此上理由雖淺,亦不是粗心凡夫所能明白,此如法官斷獄,學有專門,普通人不解法律,自然對法律也生疑惑。
問:有人勢權欺人,說謊語,好打人等不好行動,伊所得果報不壞,爲何故?(陳青龍)
答:古人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不到。”再參前答一問,自能了然矣。
問: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知人的前世,是由什麼(六道中)來出世的。(郭邦光)
答:此非凡夫所知,得夙命及天眼者,方能識得。但觀其人身相,亦可推知前所作業,如喑啞盲聾從誹謗及不信中來等。觀其舉止,亦可推知來自何處,如輕躁猕猴道來等,繁難枚舉,雜見各經。
問:吾母早年持齋,出嫁信仰天主教家庭,未幾脫離親屬關系,于今,家父見背,慈母失常,子患咯血(支氣管擴張症)請老師解釋此段因果。(茆茂盛)
答:因果須論叁世,果報又分現生後叁種,令堂現在所受者,屬于何種,凡夫不能微知。但因能結果,必待乎緣,緣者現作之善惡業,增上與降伏之力量也。令堂現處狀況,前因不可知,現業卻分明,如先持齋,定不殺生,慈也;先重人倫,定敬尊親,孝也;慈與孝,皆善也。後破齋,是棄其慈,親屬斷絕關系,是棄其孝,棄慈棄孝,皆非善也。其現況是否現果,確不可知,然有不善之緣,卻屬易見。
問:世尊嘗說:定業不可轉。今母疾爲子不能代替,爲子痛苦,母亦奈何。伏思:現在行爲,爲未來因果之持續,則吾母造業,輾轉受報,永無出期矣!爲人子者,有何辦法爲母安身立命?(茆茂盛)
答:定業不可轉,佛說也,忏除業障,亦佛說也,爲契衆機,各有妙用。居士不聞地藏菩薩,及目連尊者之事乎?菩薩與尊者之母,皆墮惡道,皆以孝子之行,俱得超升!令堂現在人間,爲時未晚,居士果能發大孝心,爲令堂哀懇叁寶,多作真善,感應道交,不但後免沈淪,現生或尚獲福,然不至誠,效力則微,至誠雲何?必須心無夾雜,惟精惟一方可。
問:有些“仇”是否今世才造的?比如有兩人前世並未結惡因,但其中一人卻殺害另一人,于是在今世發生了“殺害”事件?(蔡祖天)
答:事有前因今果,亦有今因後果。明乎此普通之理,自不直豎十丈竹竿,而不能入一丈之城門矣。
問:近幾年來蝗蟲損害禾苗,特別厲害。這是農家人最煩惱,最痛苦的事。叁、五日如失注意檢查禾苗,幾日間禾苗即變色或枯萎。蟲害各期不同,如不用農藥噴射,實無法收成。如果噴射毒藥犯了殺生罪。萬物之靈的人吃飯會發生問題,蝗蟲多原因是否在過去世中惡業所感關系?請大居士解釋。(鍾雲昌)
答:中國經傳所載,和氣致祥,戾氣致殃,隆盛之世,風不鳴條,海不揚波,景星慶雲現于天,麒麟鳳凰遊于野。史書又載,循吏治化,政迎…
《佛學問答類編 (因果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