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况彼已死,而无葬费,受困难者是其父亲,非是太保,至云布施,斥为恶缘,更是错误,出资助人丧葬,并无恶性,何为恶缘,若出资助人杀盗淫女,方为结恶缘耳,不可不辨。
问:这世间的业力好比像一个网,业力的连锁的作用,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件不是受因果律支配,此事有什么办法?(洪环)
答:不解佛理者,自受因果支配,无有解脱之术,若学佛法,明了缘生之理,便可利用因果,自度度他。是因果固似连锁,实亦解脱之工具耳。
问:经云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万法唯心,是为真理,又云定业不可转,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此又何说?(赖栋梁)
答:起惑造业受苦,谓之三障,修行者何,断惑是也,惑若断尽,业从何有,此之谓造业转业,圣者能之。但修著相有漏善,不解性空之理,缠缚俱在,即是所作业不亡,遇缘受报,凡夫之事。
问:虚云和尚法汇,有段公案,佛多生以前,作一个渔村小孩,有一次水涸得鱼甚多,中有条巨鲑数千斤,村民都来割大鱼肉,小孩仅打大鱼头三下,后巨鱼作琉璃王,小鱼作兵将,小孩作释迦佛,琉璃王灭释族时,佛亦头痛三天,以受打鱼之报,夫佛既业尽情空,何须受报?(赖栋梁)
答:居士既知业尽不受,何有前问,此段公案,亦是佛方便示相,若作真实,即是谤佛。凡学佛者,皆知世尊久远已证,既已证矣,何又有八相成道,睹星大悟耶?示头疼者,如是而已。
问:老师与梁启超先生均说佛教因果率善恶不能相抵,此与“了凡四训”所言是否矛盾?尢智表居士的“佛教科学观”小册子内亦言多行善事可以赎过,究竟何者为是?(罗剑仁)
答:善恶不抵,是言真学理,袁尤所云赎过,是言善巧之事,言理者与事须办,言事者非理不圆,应知万法之生,只一缘字,无缘则徒因不果,且无万法,先明缘生,始能谈因说果,善恶不抵者,如先布瓜种,后布豆种,两种虽聚一地,瓜豆两种,不能互抵,生时瓜自瓜豆自豆耳。赎过云者,先作恶因,续作不改,即是恶缘滋润,则因熟而变恶果,续作不改,即是恶缘滋润,则因熟而变恶果,如已作恶因,后不以恶缘滋润,而改作善业,即将先作恶因压伏,不遇恶缘,因暂不生,而善业日增,善缘日润,有缘润者先熟,先食善报也。而恶因种子,却依然存在,此是不抵之理,故不矛盾,倘善缘停止不压,仍能发生,必善缘压之又压,其恶因久久自腐,是其无力自灭,仍非抵耳。
问:常见僧尼与人做佛事,诵经超度,佛既说自己善恶犹不能相抵,并说:“人若不能自度,我亦莫能度他。”则僧尼又何能帮死者之忙呢?(罗剑仁)
答:佛度各道之众,法在语言,闻之者转迷成悟,可证道果,万法幻化,佛有神通,以密秘咒,能变幻假。佛之经典,惟法与咒,有修有得之僧尼,依之而行其法,必须尽敬竭诚,与佛与己感应道交,经启其悟,咒变甚幻,能如是者,可云度亡,不能如是,则无效耳。
问:“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是定业不可逃也。小净土文中又有“承佛慈力,众罪消灭”之句,是定业可转也。二说如何解说,才能圆融?又永嘉大师“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语,可否作以上二说之注释。(钟钧梁)
答:业由心造,业由心转,定业不可逃者,是造业之心不转也,乘佛慈力罪灭者,是心与佛合转业也。心不转者,业缘增上,因缘生法,故得熟果。心转业者,不造新殃,无缘不生,久故断灭。偈云,众罪如霜雪,慧日能消除,又云,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理无矛盾,本自圆融。永嘉大师歌之了字,即空与慧也。
问:自作非世说之命运,自受定业不可转,若能至心念阿弥陀佛,可以改造命运,转定业否?(江宽玉)
答:定业系因缘具备,已熟者之谓,既熟不能再使生,故曰不可转,如掷炸弹,掷出之时,其不爆者,乃其因素不备,如备则未有不爆者。心能造业,心能转业,造业是心,念佛亦是心,造业有业力,念佛岂能无佛力,若前迷而造业,后觉而念佛,前业无缘而不起,后佛有力而续发,前业时久,或断或伏,即是转耳。但须前业未熟,提早念佛,若待业果已熟,则念佛恐嫌迟矣。
问:有某居士,多年修行甚好,何为得病呢?甚至遭遇逆境,这是他前生的果报 ,或现生修行不到?(朝新班)
答:某居士修行之勤惰,非浅见能知,然不问功夫勤惰,夙生皆有业障,有障则转苦纠缠,逆境挫折,果偿病因,势所难免。惟惰者之病苦逆境,是道不胜业,若勤者仍病苦逆境,则是重报转轻,以今修持功德,悉将消灭之兆。
问:家人执意要吃肉杀生,不信有因果报应,老居士有何好办法可挽回否。(钟云昌)
答:各人有各人之业障,各人亦有各人之福缘,欲除业障,须赖福缘,不信因果,何有福缘?此须居士善巧方便,以身作则,使家人对己先起敬信,而后可渐转之。
问:兹有亲戚过去是“捕鱼为生”现在已“转业为农”如此其过去所造之杀业是否可以减少否?(江宽玉)
答:前为渔,今为农,改恶业固善矣,只是不造新殃,却未能消除旧业。更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旧业不能自由消除,须修佛法,以心忏悔,方得继灭。
问:同问一经内,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的:“大地碱卤,药草无力”;和二者,以盗业故感外的:一霜、雹、蝗虫等,令世饥馑”,及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的:“峻崖险谷,株杌槎菜”请老师分别解疑。(蔡麟定)
答:造如是因,得如是果。“一者”地变碱卤,不生五谷,人不得食,何以养命,药草无力,不能医病,何救死亡,此是杀业所感,故造者生命亦不得养。“二者”地虽不变碱卤,但遭霜雹蝗虫,亦损五谷,故人不能足食,名曰饥馑,此是盗业所感,故造者亦受贫乏。“五者”地险荒芜,行路尽多障碍,此是两舌挑拨是非所感,故造者得受塞阻不顺之害。
问:于佛说业报差别经里,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使众生得短命报的“五者于恶僧所,欲令丧灭”,请老师开示此疑。(蔡麟定)
答:此说,是对一种动物,心存厌恶,便想将他消灭,换句话说,即是欲将他杀死。此是杀生恶业,当得短命之报。
问:有人一生做善事,尽信佛念佛,到晚年家中得非常不幸大祸,后伊本人变成好像神不在体,感觉信佛人受此恶报甚可怜,因果如何?(陈青龙)
答:学佛有真实途径,有相似途径,有假冒杂凑之道,某君究竟走的哪条路?人有真心求道,有只务虚名,有贪名图利,有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如法不如法之别,某君所修,是侧重何等?此应先决之问题也。因果本通三世,因有小有大,有真有伪,有进有退,有始终皆善,有始终皆恶,有先善后恶,有先恶后善,有善恶混杂,有外善内恶,有外恶内善,果有早有迟,有当生报,再生报,有二生三四生报,有转受,有消灭,有先得福后得祸,有先受祸后受福,其中乘乘除除,变化多端,此万法因缘问题也。此上理由虽浅,亦不是粗心凡夫所能明白,此如法官断狱,学有专门,普通人不解法律,自然对法律也生疑惑。
问:有人势权欺人,说谎语,好打人等不好行动,伊所得果报不坏,为何故?(陈青龙)
答: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不到。”再参前答一问,自能了然矣。
问: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知人的前世,是由什么(六道中)来出世的。(郭邦光)
答:此非凡夫所知,得夙命及天眼者,方能识得。但观其人身相,亦可推知前所作业,如喑哑盲聋从诽谤及不信中来等。观其举止,亦可推知来自何处,如轻躁猕猴道来等,繁难枚举,杂见各经。
问:吾母早年持斋,出嫁信仰天主教家庭,未几脱离亲属关系,于今,家父见背,慈母失常,子患咯血(支气管扩张症)请老师解释此段因果。(茆茂盛)
答:因果须论三世,果报又分现生后三种,令堂现在所受者,属于何种,凡夫不能微知。但因能结果,必待乎缘,缘者现作之善恶业,增上与降伏之力量也。令堂现处状况,前因不可知,现业却分明,如先持斋,定不杀生,慈也;先重人伦,定敬尊亲,孝也;慈与孝,皆善也。后破斋,是弃其慈,亲属断绝关系,是弃其孝,弃慈弃孝,皆非善也。其现况是否现果,确不可知,然有不善之缘,却属易见。
问:世尊尝说:定业不可转。今母疾为子不能代替,为子痛苦,母亦奈何。伏思:现在行为,为未来因果之持续,则吾母造业,辗转受报,永无出期矣!为人子者,有何办法为母安身立命?(茆茂盛)
答:定业不可转,佛说也,忏除业障,亦佛说也,为契众机,各有妙用。居士不闻地藏菩萨,及目连尊者之事乎?菩萨与尊者之母,皆堕恶道,皆以孝子之行,俱得超升!令堂现在人间,为时未晚,居士果能发大孝心,为令堂哀恳三宝,多作真善,感应道交,不但后免沉沦,现生或尚获福,然不至诚,效力则微,至诚云何?必须心无夹杂,惟精惟一方可。
问:有些“仇”是否今世才造的?比如有两人前世并未结恶因,但其中一人却杀害另一人,于是在今世发生了“杀害”事件?(蔡祖天)
答:事有前因今果,亦有今因后果。明乎此普通之理,自不直竖十丈竹竿,而不能入一丈之城门矣。
问:近几年来蝗虫损害禾苗,特别厉害。这是农家人最烦恼,最痛苦的事。三、五日如失注意检查禾苗,几日间禾苗即变色或枯萎。虫害各期不同,如不用农药喷射,实无法收成。如果喷射毒药犯了杀生罪。万物之灵的人吃饭会发生问题,蝗虫多原因是否在过去世中恶业所感关系?请大居士解释。(钟云昌)
答:中国经传所载,和气致祥,戾气致殃,隆盛之世,风不鸣条,海不扬波,景星庆云现于天,麒麟凤凰游于野。史书又载,循吏治化,政迎…
《佛学问答类编 (因果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