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持戒第五)

  佛学问答类编 (持戒第五)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五、持戒

  问:受戒者万一犯戒之时,要用什么办法?(庄庆贤)

  答:向得戒师或法师,发露忏悔,哀求重受为宜。

  问:谈恋爱是否算邪淫?(杨德荣)

  答:未订婚者,专对一人,以礼貌求偶,而不及乱,世法所许,自不曰邪淫。反以上所举四端,即是邪淫。

  问:“开遮持犯”怎么解说?(王平郎)

  答:此对戒相而言,开者允许通融,遮者禁止勿作,属于教方。持者守而勿失,犯者违犯其制,此属于行方。

  问:有人说持戒时不可吃蒜葱韭菜,是实否?为何戒食?(施万进)

  答:葱韭薤蒜兴蕖,为荤性植物,气味恶臭。食之昏人神智,且有生淫增恚之害,故持戒者远之。

  问:佛理有:“过去父母故不应食肉”一则。由此观来,难道连娶妻都不应该吗?(因怕娶著过去父母故也)。(叶庆春)

  答:食肉为乐口腹,是贪味欲之事,本能避免,以代替品多故,不妨可戒即戒也。娶妻求传嗣,是俗家之伦常,无可避免,以不了圣法故,只得在俗言俗也。

  问:吃鸡蛋类的东西是否亦在戒之内?(刘泽中)

  答:鸡蛋无雄鸡群中所产者无生命,可暂为通融。否则是杀生也。卵中有胚盘者,是为雄鸡所乘而产者。

  问:五净肉是什么?何以佛徒可以吃?(陈荣进)

  答: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等五种肉,为之五净肉。众生为口腹之欲,不惜杀他,是残忍之行也。但习气已久,视若固然,若使骤断,有不能者,佛设此方便之法,先使其慈悲之心发生,再令从此渐渐增长,自能达到不食,亦是登高自卑之义耳。

  问:杀害毒蛇毒虫一类的动物是否犯戒?(振邦)

  答:他不犯人,何必害他?既起杀心,又作杀行,非犯戒而何?岂不闻安禅可制毒龙,说法能驯猛虎乎?纵力不及,对此凶毒众生,防之避之可矣。如必执著杀掉,方为究竟除害,然则凡受邪淫戒者,何不尽将生殖机构一例宫去?以此为邪淫之工具也。思此便释然矣。

  问:吃长素是否可吃牛奶?(杜自然)

  答:可饮牛奶以不杀生故。

  问:有人问曰:受杀戒可以暂时食五净肉否?因负一家之主,兼作生意对社会上不得已也。(钟添登)

  答:可以暂食。

  问:有病吃药,方剂里有动物,是不是杀生?(邓慧心)

  答:新杀生作药却不相宜,如药店中久已储备者,与五净肉意同,不得已时,可方便通融,能发心与他念佛,反有功德。

  问:在家修行人受戒最高限度可以受几戒?(周慧德)

  答: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极矣。

  问:受五戒者因病饮酒,可否?(邓慧心)

  答:当药饮可暂通融。

  问:受戒最初在印度或是在国内传起?(庄庆贤)

  答:佛藏有三,曰经律论,律者戒之文也。且经与论,说戒之处亦多,如六度之尸罗波罗密,即其最显著者。佛藏先出印土,佛戒自然先传印土。

  问:听有一部分信者说,受戒者一定要素食,但是无素食,信者可以受戒否?(庄庆贤)

  答:既受不杀之戒,固不许直杀,从义理而论,凡涉间接杀,帮助杀,赞叹杀,教唆杀,以及制造杀因,制造杀缘等,俱不应为。不素食者,虽非直接杀生,而是间接杀生,且杀因杀缘,由之而起,故彻底讲,持不杀戒,总以素食为合法。“无素食信者”一语,当系未有素食信心者之意?不受杀戒,而不素食,可暂方便,如受不杀,便是已生信心矣,自然可以请受,但受后贵能持耳。

  问:受戒者无意杀害虫类(蚊蝇蜘蛛等等)有犯戒否?犯戒之时要用什么方法补救?(庄庆贤)

  答:无意为过失,可对佛前忏悔,及与念佛回向。有意杀生,则为犯戒,构成罪恶,亦惟忏悔,再行重受,为补救耳。

  问:过午不食,是否有下列几项利益。1.容易消化,裨益健康?2.所谓“饱暖思淫欲”。过午不食是否为了寡欲?3.修行人过午不食,是否也许一部分是为了“节约光阴”的目的?4.饿鬼夜食。过午不食,是否为了不忍饿鬼闻香见食而受饥火之苦?5.一般的警劝说:“节衣增福,节食增寿”。过午不食,有此利益否?以上几点,是否正确的论说?若详说之,还有其他利益否?(真惭愧)

  答:过午不食,有原则,亦有附带利益,印土之制,僧侣乞食,尊者迦留陀夷日暮乞食,曾惊孕妇堕胎,佛制过午不食,与尊举之第四条皆其原则也。列举其他皆附带于己有益。

  问:平常伙食不好之处,中午吃得不太饱,如果过午不食,是否有损于健康?(真惭愧)

  答:按医学五脏六腑,皆有主病,胃之病因,曰“胃家实”。如肠中废物尚未排出,而胃又加填满,此即病矣,古人摄生,统戒过饱。食宜定量,不择甘粗,量数既足,不碍健康。非但不碍健康,最低之益,亦减肠胃诸病。

  问:“过午不食”的一行,对于居士,是否亦称重要?(真惭愧)

  答:自他二利之事,何限出家在家,但问能为不能为,肯不肯为耳。

  问:以“过午不食”之功德,可否回向于“消病,消罪,祈愿……”?(真惭愧)

  答:善无巨细,皆可回向,不限于某一事也。

  问:已受菩萨戒,内有戒杀盗淫妄,亦有过午不食,何以复得持八关斋戒,两者有何不同,再持午若是牛乳,果子汁,饼干等,可以吃否?(陈灶)

  答:菩萨戒,有出家在家之别,为普通大戒,终身持受,有遮有开,其性格较宽。八关戒,无出家在家之别,为加行之戒,限持一日,如犯为破,其性格较严。以杀淫而论,八关只限素食及淫,而无净肉及边菜之通融,更无正淫之分。过午不食,在菩萨戒中,法事忙碌,力不能支,可偶饮牛乳,八关则不许,至于饼干,分明是破矣。

  问:弟子已持午,唯尤想弃早餐,日持一食,因有胃病稍感不适,是否可不予理会继续以往?(庞干善)

  答:过午不食,是佛所制,早时食粥,是佛所许。各丛林及持律者,皆遵而行之,是早粥有益于营养,所谓粥有十益也。如早时饱饭,则无益于卫生,反害于胃,然于佛戒亦无背也。

  问:余自幼因病体弱,服食鹿茸成瘾,现每年需食三、四次,倘受五戒后,不吃会发瘾,吃了又犯戒,受戒后,应该如何办?(鲁开智)

  答:鹿茸是药,果然体弱须此,可以通融服用。

  问:忏悔罪孽,因无集体拜忏机会参加,拟改于每日课诵时加念忏悔经文,究有此等经否?如何之处,恳请赐示遵行。(黄涵)

  答:居士如已受戒,可探听何处,实行半月诵仪规,宜往参加,除此集体忏悔者不多,如每日课诵欲作忏,即诵华严行愿品之“往昔所造诸恶业……”四句便佳,然有进者,真忏悔者,在求诸心,若只尚形式言语,则效力微矣。

  问:过午不食在乡村中,乡人很亲切教我们吃,如果不吃,又怕他再煮附属品而损福,又怕他反感,如果吃会有什么罪过?如果在家,在寺庙持过不食而出外弘法时,方便方法可以吗?慈航法师过午有没有吃水果及附属品?(信慧)

  答:食为破斋,有事至人家,宜先声明,则免麻烦矣。在外弘法,更宜庄严,以不食为佳,如事多言多,虑气力不支,除十斋日外,可预在佛前禀明,偶尔方便。附属品为何物?未言明,不便答。

  问:未受五戒但尽可能竭力持戒,其功德可与受戒者均等否?(陈圣音)

  答:能自持戒,当然而有功德,若与正式受者相较,则相逊矣。盖正受者,一有师承,二明戒相,三有三宝照临加被,四发有戒牒可逢佛事得搭袈裟。此言其常,若正受而不能守及不明(戒相),或破或穿,即应别论矣。

  问:“不得以指割碗钵食”作何解?为何不得盗听比丘诵戒经?(尤彩华)

  答:上句“割”疑是错字,见沙弥律仪中,有“不得以指刮碗钵食”。此言食讫,钵有余粒或汁,用手指入内刮而食之,为失仪也。比丘戒乃出家众之大法,必传者受者,各具种种之因缘,三师七证,以及相当时间,方得授受,极为郑重,求戒者亦极困难,而与在家众无与焉。应知世间一钱之微,不与而取尚称盗罪,此乃出家比丘之大法,非白衣之事,竟往潜听,斯为大盗,故不宜非分胡为。

  问:八关斋戒怎样持?何等人才可以?有什么规律?有何利益?(尤彩华)

  答:八关斋戒,乃诸佛尽形寿之大法,我辈不能作到,故有六斋十斋等日行之,即任何一日恭敬持之,亦未尝不可。持此斋戒,不分在家出家,均可受持,惟须依照仪规,大概此等范本,台中成功路瑞成书局或有流通。

  问:若有佛子,仅有竹木茅舍为栖身之所,因事先未能防范,发现生了白蚁,除之有违佛戒,不除茅屋将要倒毁,怎么办?(翟孟秋)

  答:戒之精神,宁舍身命,而不违戒,古事甚多,难以枚举。假如贫人,只此茅舍,为爱惜故,可用佛法祷祝驱之。如其不应,是有因果,但宜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也。此在世俗观之,固为迂阔之谈,然因果自是因果,谁得而消灭之。

  问:素食将来有何感应,素食多年,未有大法师传戒,但自己守戒,有何影响,自守有感应否?(张宽心)

  答:素食之人,间接戒杀,有如是善因,自有如是善果,以后定得长寿命少疾病之报,此即是感应之一端。能正式受戒固佳,纵机缘不合,未得受戒,却已实行戒杀,是虽无其仪,而有其实,功德焉能唐损。古书记载,普通人戒杀放生,尚得种种福报,况佛徒而有修持功者,岂得不召感应。

  问:受了戒而不持戒,未受戒心里持戒,两者哪一种有功德?(衡钰)

  答:未受戒者,而能持戒,当然具有功德!惟不如正式坛受多益耳。盖正受之时,举行忏悔,讲解律仪,能睹三宝庄严,转变境界,以及谛听信受,至诚所感,加被得戒。其受戒而不持者,心存轻慢,知法犯法,造恶而兼破戒,不免罪上加罪矣,遑再论功德哉。

  问:受了在家菩萨戒的人,可以任政府调查工作否?(颜佛兆)

  答:未尝不可,但宜居心端正,小心谨慎,不枉不屈,实事求是。倘能质诸鬼神而无愧,揆之戒律而可权,是能守职而不滥,保民而不暴矣。…

《佛学问答类编 (持戒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