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P5

  ..續本文上一頁有漏善生人天,若論出世,只有佛法,故必賴法師。縱世間六道升沈,在即墮之後,善種未起現行之前,如墮深淵,必賴船筏,乃可出之,佛法者實筏也,其法有轉業之力,故現苦亦須賴之解脫也。

  問:目蓮救母是借著諸大菩薩的心力嗎?爲什麼心會有力?從什麼地方發出?怎樣發出,車船能如意行動是有外力推動,心真的有自動嗎?目蓮母是因業障消除後(業障較輕後)得救嗎?衆生可以帶業往生,但業帶在衆生的意識中抑是帶在什麼上面?爲什麼持咒念佛可以消業?如何消去?(莫我虛)

  答:此問分五段,需分答之,(一)凡是動物就有心,(這心不是指的心髒,乃是說的靈覺)有心就起念,起念便有身口意叁處之造作,造作之事,有大小強弱久暫種種不同,此種種不同,便是心力之表現程度。儒家亦說心力,曾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試思見聽辨味,極微之事,尚是心之作用,何況其大者。(二)臺端又提車船作心之喻,區區以爲比擬不甚恰當,蓋動力有主動被動之別,車船不過被動物體,只可比人身口,而身口之動,當在乎心,如車船之動,亦有主者,其主者方能喻心耳。(叁)目蓮尊者之母,罪消得救,載在盂蘭盆經,經如不信,則無話可說矣。(四)往生是第八識,此亦名含藏識,一切善惡種子,俱藏此中,如電影之膠片然,影不離膠片也。(五)亦爲臺端舉喻明之,冰箱而裝堅冰,以手探之,僵指凍膚,若以暖氣時時輸入箱內,試問內裝之堅冰如何?”

  問:比丘尼身,居士向其頂禮時,應怎稱呼?(顔佛兆)

  答:亦以法師稱之,不必起分別也。

  問:如對佛教盡身形護法者,如方倫,念生等諸大居士,偶然逢面,向其頂禮,應怎稱呼?(顔佛兆)

  答:年高者稱老居士,年等者稱大居士。

  問:普門品之“梵音海潮音”,是指普陀山之海潮而言,或指佛法如海潮之普遍?(顔文暴)

  答:梵音謂清淨無染之音,海潮音說法契機,如海潮之不失其時也。普陀山之潮音洞,是借典于經,非經文借普陀之境而謂也。

  問:心經之“舍利子”有的說是佛陀的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有的說是佛入涅槃後的舍利。此到底前者是,或後者對?(顔文暴)

  答:舍利子雖有前後二解,但心經所雲,是指人名。

  問:據說在美國有一富家子,他母親擁有巨大的財産,他爲著能早日得到它,不惜一切將他的母親殺死,他是否該被判死刑?假如被判死刑,將他殺了,是否犯戒?(在佛教上講起來)(蓮雲班蓮友)

  答:執行賞罰,是政治問題,化導人心,是教育及宗教問題,各有許可權,不必混爲一談。政治有種種法規,依之而行,正是遵守國法,犯法者被判死刑,乃法律使之死,而非官吏使之死,猶之造惡者入地獄,乃其業力所牽,實非神鬼使之也。佛教立場,豈有異議。

  問:查我國古例,有種種不同的宗教,對于世俗人家每有喪喜事必須聘請輿師勘查地理,擇日,即選擇良時吉日,對于相刑相克趨吉避凶等等。余系最近皈依叁寶的佛教信徒,對于佛理亦無研究,胸中十分疑慮,因此以上叁點是否我們佛教徒亦須遵守?(楊金全)

  答:堪輿擇日等,均屬占相吉凶,佛教徒業此者,名曰邪命,信此者名曰邪信。佛教徒應依理智,于趨吉避凶之事,向因果中求,千准萬確,不必從俗也。

  問:決定行門須皈依本宗法師,以求指迷,而我已皈依禅宗廣欽和尚,若修淨土是否須重皈依淨宗法師?(鄭長林)

  答:皈依僧,乃皈依僧團之謂,一切僧皆吾師矣,不必重行皈依。若學法門,自不妨向專門某宗之大德,執弟子禮而求教,如孔子身通六藝,師亦有多人焉。

  問:弟閱鳳山佛教蓮社煮雲法師所著“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其中所說大悲觀世音靈感處令人肅然起敬,然則其他普通各禅寺及念佛諸居士所供奉觀音菩薩聖像是否均不及普陀山大道場觀音菩薩靈感?(卓忠振)

  答:菩薩靈應,在乎心感,果能至誠,所在皆靈也。

  問:十方佛國以外有無其他佛國?十方諸佛菩薩中其佛位有無高低,何佛成佛最早?及阿彌陀佛是否爲十方諸佛中佛位最高者?又大悲咒每句中是否菩薩聖號?(卓忠振)

  答:既曰十方,則橫窮豎遍,安有其外。言佛則佛佛道同,言菩薩則有四十二級之別,茲以月喻,自初一至十四,皆喻菩薩,其光明各有不同。至十五則喻佛陀,正二叁月乃至臘月之十五夜月,無不相同也,偈中稱“阿彌陀第一”,贊其願也。大悲咒乃系真言,古例不許翻譯。世間所流通之繪圖注解本,區區學識淺短,未解梵文,對之總覺懷疑。如咒中“娑婆诃”句甚多,而注者每一“娑婆诃”,則各異其講,何字同音同,竟有若幹分別也。居士此問,恕不能答。

  問:印度國家,自釋迦佛成佛後,成爲全世界佛教發源聖地,然則釋迦佛未成佛之前,其他國家有無佛教存在?(卓忠振)

  答:佛法之運,大部分正像末滅四期。此世前際雖有佛法,但經過滅法之後,釋迦世尊,方才降世。如此而言,釋迦如來未降世前,各國可說並無佛教。

  問:蓮宗自初祖遠公大師起至印公大師圓寂列至十叁祖止計有十叁位。其“禅”“密”兩宗祖師,截至現在止計有幾位?(卓忠振)

  答:禅自達摩西來,爲東土初祖,傳至五祖後,分爲南北兩派。北未別分,南自六祖而下有五家七宗之別。分枝吐芳,各宗有各宗之祖,繁難備述,可查五燈會元。密之統系,演算法特別,自西土大日如來起,經中國而至日本之弘法上師止,名曰八祖相承。

  問:魔王波旬,他的魔福怎樣得來的,在魔福之福報盡時,是否墮叁惡道,在波旬墮落後是否由其魔子魔孫,像阿彌陀經中所說“一生補處”似的升爲魔王?(張葆衡)

  答:魔王報盡,自然墮落。至雲魔子魔孫繼位,雖未見經文,想當然耳。

  問:佛教中的地獄,是指何處?是否唯心所造的(張葆衡)

  答:經中有雲,鐵圍山底及地底等,皆爲大地獄之所,山間曠野隨處皆有,此爲孤獨之小地獄。

  問:佛教中,出家二衆,不食肉類,謂衆生皆爲過去累生父母,並爲未來諸佛故,不忍去吃衆生之肉,但是在經典上說及天人,在天界中福報享盡時,有時墮爲木石金土。那麼蔬菜中亦有衆生所墮者,出家二衆若食了蔬菜豈不是犯戒?(張葆衡)

  答:天福享盡,墮落下道,嘗聞之矣。至于化爲木石,區區看經太少,尚未見之,只可存而不論,以俟通家。出家衆食菜,應仔細洗滌去微蟲,古未有自來水時,飲料尚須絹濾,類推可知。然戒殺之行,亦只是歇其心力,避其力所及者,盡我慈悲,其非心身作到者,只有聽之。如呼吸及行步等,無一而不殺生,無心之過,既已重多矣,故不更作有心之殺。

  問:地球在成住壞空過程中,在壞的時期,六道的衆生皆往何處去?又謂四禅天下受風火水之害,那麼在空的過程中,四禅天是否仍舊存在,抑或亦敗壞?(張葆衡)

  答:四禅身有生死,世界自有成壞。然世界之壞,非必經此叁災,到時自會消滅,如木屋然,火水風固可壞之,縱不經此,久已自腐。

  問:解夏結夏,符是道家,佛有符否?(黃伯敬)

  答:此僧衆至夏季安居之製,自四月十六日起,至九十天爲止,起時曰結,終時曰解。亦有自五月十六日起者,更自四月五月初起者,故有叁種安居之別。“符”佛家未曾聽說。再者,居士既言自己購有佛學辭典,仍無可查,實則不然,以上各問,佛學辭典中,俱有詳載,故爲簡單答覆,如求詳細,請自查之。

  問:古人雲萬惡淫爲首,諸善孝爲先,但家道貧寒所逼致有失孝,使雙親含怨歸土如何是好?(潘振邦)

  答:盡孝不在貧富,在乎盡心盡力而已,親已殁世,欲報大恩,只有爲作佛事耳。

  問:反省痛解前非後,平日積德累功,濟困扶危,對人言不欺不瞞,見惡怒視,衆善奉行等是否補得失孝之罪?(潘振邦)

  答:反省改惡修善,固是大佳,如能將作衆善,對佛回向給雙親,使親超升,豈但消罪,反而大有功德。

  問:弟子自六歲胞弟才叁歲我慈母兩眼就失明,家庭環境又不好,我弟兄兩個生來罪業深重,幼時多病,慈母已失行動自由,也要爲我洗衣煮藥,克盡一切困苦,撫養至成人,其勞苦勝如常人百倍,至要知盡孝道報答其萬分之一,但慈母已西歸,每憶到其撫養功勞則心痛如焚,要如何才能補其養育之恩?(王文全)

  答:在世間法上說,要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爲國家盡忠,爲職務守義,作一完全正人,以顯父母之名。在出世法上說,每天誦經,或是念佛,以此功德,回向先人,使得超升淨土。果能行此二者,是真報恩,而有實益于親也。

  問:了凡四訓中謂天地鬼神委實鑒照監視著人的罪惡,重罪,就要降下百樣災害。這與佛說的業報是否相同?(蕭金榮)

  答:天地鬼神監臨,與業報並無不通,譬如世間法院監獄,雖則嚴厲,受審受刑,還是自造。更應知法院監獄,是人所造,天地鬼神,是心所造。

  問:數見臺灣寺廟,多皆神佛並供,是否合法?有違佛教教義否?(詹養)

  答:所謂宗教者,要有一定之信仰,雜亂則與本宗不合,所修當無成就,喻如腳踏兩船,船開落水者也。有神廟道人,後加供佛者,是漸轉覺。有佛寺僧尼,後加供神者,是漸轉迷,如求合法,必先明理。

  問:佛教徒應不應尊敬神?(媽祖、關帝、仙公等)(詹養)

  答:衆生平等,皆是過去眷屬,未來諸佛,當該一律恭敬,此常不輕菩薩之行也。但恭敬與信奉,大有區別,萬不可混爲一談。如對本國元首,自應披膽瀝肝,擁護奉事;對他國元首,但盡合禮之肅敬而已。明乎此,佛徒于佛神之間,各有分寸矣。

  問:神亦多行救世,是否亦等于菩薩?(詹養)

  答:菩薩梵語,華譯覺也。不獨救人身命,尚須教人明心見性,大覺大悟,究竟證果。神只有救身能力,不會度衆解脫輪回,故不能以菩薩稱之。

  問:有些神,感應比佛菩薩更靈,佛菩薩豈不如神嗎?一般人…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