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初識▪P15

  ..續本文上一頁五蘊身心的方方面面,無不是衆生相;

  4、壽者相:對凡夫、外道來說,衆人五蘊身心的一期相續,無不是壽者相。

  但《金剛經》的前半部(前十四分)告訴我們,四相其實是空相,根本沒有實在性,所以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因爲因緣和合變化不停,有生有滅,終究要磨滅,所謂的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不但我、人、衆生、壽者是空相,其實宇宙萬物也都是空相。

  第十五分是一個過渡段,所以放到前半部分或後半部分都沒關系。

  從第十六分到叁十二分,就破四見,說明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

  四見:即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相從哪裏來?從見來。故要破相,先要破見。四見中,我見是其首,是其它叁見之基礎,故要先破我見。

  1、我見:認爲自我是實有的,認爲有一個常恒不變的自我存在,可以往來叁世,主要是認爲第六識及其種種變相境界是真心,可以往來叁世,或認爲能作主的第七識(即意根)是真心,可以往來叁世。

  2、人見:認爲人是實有的。

  3、衆生見:認爲衆生是實有的。

  4、壽者見:認爲壽命是實有的。

  但《金剛經》的後半部告訴我們,四見其實都是錯誤的,都只是衆生妄想的産物,若離妄想,則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因爲第六識本身就是因緣和合所生的暫時現象,天天斷滅,而祂所産生的妄想境界怎麼會有真實性呢?

  《金剛經》特別強調了菩薩所修六度中的布施和忍辱兩度。爲什麼呢?因爲六度中,只有這兩度是與別人有直接關系的,其它四度持戒、精進、禅定,般若,都與別人沒有太直接的關系,而與人打交道是最難的,最能暴露我們的弱點,以便修正。

  萬惡貪爲首,而貪的對治法就是布施,實行布施,是非常具體的修行,所謂“難舍能舍”。修行必須落實,否則始終是說食不飽,沒什麼用處。布施就是要真的拿出來,舍得,不心疼,反而歡喜,並由衷地感謝那些接受布施的人,因爲他們成就了我們的修行,使我們獲得了福報或智慧。

  人最難忍受的是受屈辱,因爲四見在作怪。嗔恨是修行的大敵,所謂“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而嗔的對治法就是忍辱。菩薩修行,要“難忍能忍”。布施是把自己的好東西拿出去,而忍辱是把別人加在自己身心上的種種誤解、羞辱、迫害、打殺等都安然地接收下來,而且也要真誠地感謝那些侮辱和欺負自己的人。爲什麼?因爲他們成就了我們的忍辱行。

  所以這一世能夠遇到佛法並肯真實修行的人,都是在往昔修過布施,忍辱的人,釋迦佛祖說,這樣的人是佛的第一弟子,是人間的芬陀利花(白蓮花)。

  任何一部佛經,在說理的同時,一定介紹實修的方法。《金剛經》實修法,除了落實布施、忍辱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行法(就是按照佛經所說的義理進行觀察思維的方法),即後面的一個偈子:“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五種念佛方法

  1、持名念佛:就是持念佛的名號。由于成佛以前所發的大願,佛的名號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念佛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但可以除苦救難,而且可以破迷開悟,乃至成佛。專心稱念佛之名號,于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如是歲月既久,則念念不斷,純一無雑。

  2、觀像念佛:就是觀想佛的莊嚴德相。《觀無量壽佛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眼觀佛像,口稱佛名,心不散亂,如是本性佛從而顯現,則念念不斷,純一無雑。

  3、觀想念佛: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說的十六種觀想中的前十叁觀,一、日想,二、水想,叁、地想,四、樹想,五、八功德水想,六、總觀想,七、花座想,八、想象觀,九、遍觀一切色想,十、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十一、觀大勢至菩薩色身想,十二、普觀想,十叁、雜想觀。其它叁觀,講的是往生品位的高低,所攝根性的不同,證果的區別。

  以上叁種皆屬有相的念佛。

  4、憶佛念佛:就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根大圓通法門。“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此法最適合忙碌的現代人,借著修定的方法修淨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淨土法門。當我們憶念一佛或一菩薩時,心中沒有名號聲音形象,了無他念,便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此種念佛屬無相的念佛,介于有相與實相之間,是從有相到實相的重要過渡。但很多人並不很清楚這個法門,往往把祂歸到持名念佛裏,十分可惜。

  5、實相念佛:就是念佛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非空非不空。既不落于凡夫、外道所執著的有,也不落于聲聞、緣覺所執著的空。所以,落于有,就是凡外;落于空,就是二乘。要念實相,必須找到實相。要找到實相,就要參禅開悟;開悟有叁關,即初關、重關、末後牢關,破初關以後,就能入實相念佛。所以,實相念佛是明心見性以後的事。

  大千世界

  一千個世界合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成一個大千世界。因爲它含有叁個一千,所以也叫叁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就相當于一個銀河系。

  娑婆世界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銀河系,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域。

  娑婆:堪忍之義,娑婆衆生極能忍受各種痛苦故。

  :是宇宙中表示時間的單位,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之別。

  賢劫: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大劫的名字。這個大劫中一共有一千尊佛出現,

  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五尊是彌勒佛。所以彌勒佛是未來佛,現在還只是菩薩。

  開始修行要“叁少叁多”:

  閑心少操多想佛,閑話少說多念佛,閑事少管多拜佛。

  進一步就要“叁不叁只”:

  閑心不操只想佛,閑話不說只念佛,閑事不管只拜佛。

  衆生若不修行,就只有“叁胡”:

  胡思亂想,胡說八道,胡作非爲。爲什麼?不知真實,全都在顛倒夢想之中。

  2007年3月22—27日明證法師口述

  2007年4月9日元淵全部整理

  2007年4月18日明證法師校改

  2007年5月6日明證法師第二次校改

  2007年7月6日明證法師第叁次校改

  2007-09-16 第四次校改(根據邊文)

  2007-09-23第五次校改(根據邊文)

  匈牙利布達佩斯虛雲禅院電話、傳真:0036-1-3073921

  明證法師手機:0036-30-3841737

  明證法師Email:mzheng@hotmail.com

  現在明證法師每周末都在計算機UC的聊天室“如來藏講堂”講經:

  星期六中國時間晚7:00—9:30講佛教修行證果的故事

  7:30—9:30講《修習止觀坐禅法要》(即《小止觀》)

  星期日中國時間晚7:30—9:30講四谛中道谛叁十七道品

  星期五中國時間晚7:30—9:30由常道法師講《優婆塞戒經》

  進入講堂的路徑:

  1、先下載UC,然後注冊、登錄;

  2、點下方“聊天室”,然後搜尋“如來藏講堂”;

  3、或者依如下順序進入:

  聊天室—合作專區—五花八門—宗教信仰網通—如來藏講堂

  講堂在講經時間沒有設密碼,點擊“確定”便可進入。

  “如來藏講堂”講經的特點:

  1、隨時可以提任何問題,即使正在講經時也可以,只要把問題打在對話框裏,法師看到當時就會回答。如果把問題發到明證法師的信箱裏,就會得到書面回答。

  2、任何人隨時都可以請法,只要提出講哪一部經論或講什麼專題,就會按請法的先後順序作安排。

  “如來藏講堂”講經說法的重點:

  1、強調佛法的整體性和修行的次第,強調無我正見的重要性;目前的重點是斷叁縛結、證初果須陀洹。

  2、強調實修實證,摒除一切虛華。

  第一步:作好准備

  精進念佛,務使成片;近善知識,攝取正見;

  持戒清淨,犯即必忏;信願回向,證須陀洹。

  第二步:作觀證果

  陰入界緣,逐一細觀;能所雙空,萬法如幻;

  無常苦空,因緣所現;決定無我,叁結並斷。

  第叁步:檢驗鞏固

  能否讀懂,小乘經典;名師邪說,不被蒙騙;

  悟後起修,向斯陀含;薄貪嗔癡,心趨柔軟。

  (2008年11月23日)

  

《佛法初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