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初识▪P15

  ..续本文上一页五蕴身心的方方面面,无不是众生相;

  4、寿者相:对凡夫、外道来说,众人五蕴身心的一期相续,无不是寿者相。

  但《金刚经》的前半部(前十四分)告诉我们,四相其实是空相,根本没有实在性,所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因为因缘和合变化不停,有生有灭,终究要磨灭,所谓的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不但我、人、众生、寿者是空相,其实宇宙万物也都是空相。

  第十五分是一个过渡段,所以放到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都没关系。

  从第十六分到三十二分,就破四见,说明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四见: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相从哪里来?从见来。故要破相,先要破见。四见中,我见是其首,是其它三见之基础,故要先破我见。

  1、我见:认为自我是实有的,认为有一个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可以往来三世,主要是认为第六识及其种种变相境界是真心,可以往来三世,或认为能作主的第七识(即意根)是真心,可以往来三世。

  2、人见:认为人是实有的。

  3、众生见:认为众生是实有的。

  4、寿者见:认为寿命是实有的。

  但《金刚经》的后半部告诉我们,四见其实都是错误的,都只是众生妄想的产物,若离妄想,则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因为第六识本身就是因缘和合所生的暂时现象,天天断灭,而祂所产生的妄想境界怎么会有真实性呢?

  《金刚经》特别强调了菩萨所修六度中的布施和忍辱两度。为什么呢?因为六度中,只有这两度是与别人有直接关系的,其它四度持戒、精进、禅定,般若,都与别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与人打交道是最难的,最能暴露我们的弱点,以便修正。

  万恶贪为首,而贪的对治法就是布施,实行布施,是非常具体的修行,所谓“难舍能舍”。修行必须落实,否则始终是说食不饱,没什么用处。布施就是要真的拿出来,舍得,不心疼,反而欢喜,并由衷地感谢那些接受布施的人,因为他们成就了我们的修行,使我们获得了福报或智慧。

  人最难忍受的是受屈辱,因为四见在作怪。嗔恨是修行的大敌,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而嗔的对治法就是忍辱。菩萨修行,要“难忍能忍”。布施是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去,而忍辱是把别人加在自己身心上的种种误解、羞辱、迫害、打杀等都安然地接收下来,而且也要真诚地感谢那些侮辱和欺负自己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们成就了我们的忍辱行。

  所以这一世能够遇到佛法并肯真实修行的人,都是在往昔修过布施,忍辱的人,释迦佛祖说,这样的人是佛的第一弟子,是人间的芬陀利花(白莲花)。

  任何一部佛经,在说理的同时,一定介绍实修的方法。《金刚经》实修法,除了落实布施、忍辱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行法(就是按照佛经所说的义理进行观察思维的方法),即后面的一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五种念佛方法

  1、持名念佛:就是持念佛的名号。由于成佛以前所发的大愿,佛的名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念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不但可以除苦救难,而且可以破迷开悟,乃至成佛。专心称念佛之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雑。

  2、观像念佛:就是观想佛的庄严德相。《观无量寿佛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眼观佛像,口称佛名,心不散乱,如是本性佛从而显现,则念念不断,纯一无雑。

  3、观想念佛:就是《观无量寿佛经》说的十六种观想中的前十三观,一、日想,二、水想,三、地想,四、树想,五、八功德水想,六、总观想,七、花座想,八、想象观,九、遍观一切色想,十、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十一、观大势至菩萨色身想,十二、普观想,十三、杂想观。其它三观,讲的是往生品位的高低,所摄根性的不同,证果的区别。

  以上三种皆属有相的念佛。

  4、忆佛念佛: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根大圆通法门。“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法最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借着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象,了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此种念佛属无相的念佛,介于有相与实相之间,是从有相到实相的重要过渡。但很多人并不很清楚这个法门,往往把祂归到持名念佛里,十分可惜。

  5、实相念佛:就是念佛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非空非不空。既不落于凡夫、外道所执着的有,也不落于声闻、缘觉所执着的空。所以,落于有,就是凡外;落于空,就是二乘。要念实相,必须找到实相。要找到实相,就要参禅开悟;开悟有三关,即初关、重关、末后牢关,破初关以后,就能入实相念佛。所以,实相念佛是明心见性以后的事。

  大千世界

  一千个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含有三个一千,所以也叫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相当于一个银河系。

  娑婆世界

  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银河系,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域。

  娑婆:堪忍之义,娑婆众生极能忍受各种痛苦故。

  :是宇宙中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之别。

  贤劫: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大劫的名字。这个大劫中一共有一千尊佛出现,

  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五尊是弥勒佛。所以弥勒佛是未来佛,现在还只是菩萨。

  开始修行要“三少三多”:

  闲心少操多想佛,闲话少说多念佛,闲事少管多拜佛。

  进一步就要“三不三只”:

  闲心不操只想佛,闲话不说只念佛,闲事不管只拜佛。

  众生若不修行,就只有“三胡”:

  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为什么?不知真实,全都在颠倒梦想之中。

  2007年3月22—27日明证法师口述

  2007年4月9日元渊全部整理

  2007年4月18日明证法师校改

  2007年5月6日明证法师第二次校改

  2007年7月6日明证法师第三次校改

  2007-09-16 第四次校改(根据边文)

  2007-09-23第五次校改(根据边文)

  匈牙利布达佩斯虚云禅院电话、传真:0036-1-3073921

  明证法师手机:0036-30-3841737

  明证法师Email:mzheng@hotmail.com

  现在明证法师每周末都在计算机UC的聊天室“如来藏讲堂”讲经:

  星期六中国时间晚7:00—9:30讲佛教修行证果的故事

  7:30—9:30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即《小止观》)

  星期日中国时间晚7:30—9:30讲四谛中道谛三十七道品

  星期五中国时间晚7:30—9:30由常道法师讲《优婆塞戒经》

  进入讲堂的路径:

  1、先下载UC,然后注册、登录;

  2、点下方“聊天室”,然后搜寻“如来藏讲堂”;

  3、或者依如下顺序进入:

  聊天室—合作专区—五花八门—宗教信仰网通—如来藏讲堂

  讲堂在讲经时间没有设密码,点击“确定”便可进入。

  “如来藏讲堂”讲经的特点:

  1、随时可以提任何问题,即使正在讲经时也可以,只要把问题打在对话框里,法师看到当时就会回答。如果把问题发到明证法师的信箱里,就会得到书面回答。

  2、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请法,只要提出讲哪一部经论或讲什么专题,就会按请法的先后顺序作安排。

  “如来藏讲堂”讲经说法的重点:

  1、强调佛法的整体性和修行的次第,强调无我正见的重要性;目前的重点是断三缚结、证初果须陀洹。

  2、强调实修实证,摒除一切虚华。

  第一步:作好准备

  精进念佛,务使成片;近善知识,摄取正见;

  持戒清净,犯即必忏;信愿回向,证须陀洹。

  第二步:作观证果

  阴入界缘,逐一细观;能所双空,万法如幻;

  无常苦空,因缘所现;决定无我,三结并断。

  第三步:检验巩固

  能否读懂,小乘经典;名师邪说,不被蒙骗;

  悟后起修,向斯陀含;薄贪嗔痴,心趋柔软。

  (2008年11月23日)

  

《佛法初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