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七▪P24

  ..續本文上一頁故有濕”生“相”之“蔽屍”,(軟肉)之果,“流轉”于“國土,含蠢” 及“蠕動”之類,“其類充塞”寰宇。

  4.化生

  【“由因世界變易輪回,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注釋】

  “變易輪回”:“變易”,變化離異,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

  “假顛倒故”:“假”,假讬。假讬因與依(能依之因與所依之法)之顛倒,以爲惑因。

  “和合觸成”:以朝秦暮楚之想,與“觸”業和合,而成化生類種種亂想。

  “新故亂想”:化生類之想即喜新厭舊,故稱新故亂想。

  “化相羯南”:“羯南”,衆,類。化生相之羯南,此爲硬肉。

  “轉蛻飛行”:轉舊蛻新,而後飛行,如蠶化爲蛾等。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化生類衆生“變”化離“易”之想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此類衆生以其“假”讬因依之“顛倒”以爲惑因“故”,起朝秦暮楚之相,且“和合”了“觸”業,而“成八萬四千” 種喜“新”厭“故”之“亂想;如是” 惑業之因“故有化”生“相”之“羯南”(化生類衆),遷“流”展“轉”于“國土,轉”舊“蛻”新乃至“飛行”,(如昆蟲、天趣、鬼趣、中陰身等),“其類充塞”于寰宇。

  5.有色

  【“由因世界留礙輪回、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注釋】

  “留礙輪回”:“留礙”,以有色類衆生覺得其色是一種留礙,主了求光明之色相,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

  “障顛倒故”:障礙之顛倒以爲惑因。

  “和合著成”:“著”,顯著。與種種求顯著之業和合,而成有色類種種精耀之亂想。

  “色相羯南”:“色相”,有色類生之相。“羯南”,衆。

  “休咎精明”:“休”,吉。“咎”,凶。謂徵兆吉凶之種種精明,及日月星辰等。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有色類衆生以其色質“留礙”,爲求光明之色相,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以“障”礙“顛倒”爲惑因“故,和合” 種種求顯“著”之業而“成八萬四千” 種“精”明光“耀”之“亂想;如是” 惑業之因“故有”有“色相羯南”(有色類衆)之果,以此遷“流”展“轉”于“國土”,是爲朕兆“休咎”吉凶之諸“精明”體,“其類充塞”寰宇之間。

  6.無色

  【“由因世界銷散輪回,惑顛倒故,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如是故有無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注釋】

  “銷散”:無色類衆生,經其滅色而欲歸于空,故銷散其形。

  “惑顛倒故”:此類衆生,以色身障礙爲患之惑,而成顛倒。

  “和合暗成”:彼顛倒之惑又與暗昧之業和合,而成無色類陰隱之亂想。

  “空散銷沈”:“空”,指“空無邊處”衆生之滅色歸空。“散”,指“識無邊處”衆生之遍緣散亂。“銷”,指“無所有處”衆生之銷除七轉識。“沈”,指“非想非非想處”衆生之沈淪空海。以上爲四空天之衆生,此外尚有舜若多神、旋風、魃鬼等,皆是此類。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無色類衆生欲滅色以歸空而“銷散”其形,此想展轉不息,故成“輪回”性;彼等以色身障礙爲患之“惑”爲“顛倒”因“故”,此惑複“和合暗”昧之業而“成”就“八萬四千陰隱” 之“亂想;如是” 之惑業,“故有無色羯南” (無色類衆)之果,遷“流”展“轉”于“國土”,此即四空處之滅色歸“空”遍緣“散”亂、“銷”除七轉識、“沈”滯空海等業行,,“其類”衆多“充塞”寰宇之間。

  7.有想

  【“由因世界罔象輪回,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注釋】

  “罔象輪回”:“罔”,無。因爲有想類衆生,以其若有若無、仿佛不實之罔象,緣想不息,故成輪回性。

  “影顛倒故”:“影”,想相如影,若有若無。故言:以如影之想爲顛倒之惑因。

  “和合憶成”:“憶”,憶想;憶中必有對過去之愛戀執取。“和合”:與……和合。合雲:如上之惑因,複與憶想愛戀之業和合,而成就有想類種種亂想。

  “潛結亂想”:“潛”,暗中,即于其想中,暗自戀慕靈通。“結”,結色也;謂欲結成神靈之狀貌。“亂想”,有如是等亂想。

  “神鬼精靈”:以有想類衆生崇慕神靈聖迹,故感成“神鬼”,如城隍、魑、魅、魍、魉,及“精靈”,如山、海、風、土地、草木等之精靈。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有想類衆生以其若有若無、仿佛不實之“罔象”之想,緣想不息,而成“輪回”,性,以如“影”之想爲“顛倒”之惑因“故”,複“和合憶”想愛戀之業,而“成”就“八萬四千” 種“潛”戀靈通、欲“結”爲神靈狀貌之“亂想;如是”之惑業“故有”有“想相羯南”(有想類衆)之果,遷 “流”展“轉”于“國土”,成爲種種“神鬼”(如城隍、魑、魅、魍、魉等)及“精靈”(如山、海、風、土地、草木等),“其類”繁多“充塞”宇內。

  8.無想

  【“由因世界愚鈍輪回,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精神化爲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注釋】

  “愚鈍輪回”:“愚鈍”,愚昧闇鈍,以無想衆生毀棄聰明,摒除知識,貪求無想愚闇境界,以惑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

  “和合頑成”:“頑”,冥頑。複與冥頑之業和合而成種種無想衆生之亂想。

  “枯槁亂想”:無想衆生欲令其心智有如槁木死灰,故成種種心智枯槁之亂想。終于成就土、木、金、石等精靈。此則爲以無想爲真修,反愚頑當作至道之結局。老子之“絕聖棄智”,莊子之以“槁木死灰”爲“真人”都屬無想類生之枯槁亂想。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無想類衆生以其“愚”昧暗“鈍”毀棄聰明之惑,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以愚“癡顛倒”之惑因“故”,複“和合”冥“頑”之業而“成”就“八萬四千” 種欲令心念“枯槁”之“亂想”;以“如是”惑業,“故有無想羯南” (無想類衆)之果,遷“流”展“轉”于“國土”,其“精神”終“化爲土、木、金、石,其類” 繁多“充塞”寰宇。

  9.非有色

  【“由因世界相待輪回,僞顛倒故,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諸水母等,以蝦爲目,其類充塞。”】

  【注釋】

  “相待輪回”:“相待”,非有色衆生,本非有色故須藉物以成色,色與無色互相假待,展轉不休,而成輪回性。

  “和合染成”:“和合”,與……和合。“染”,耽染之業。

  “因依亂想”:“依”,依他。

  “水母”:此動物以水沫成身。

  “以蝦爲目”:如種種寄生之動物。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非有色類衆生藉物以成色,互“相”假“待”,此惑展轉不休,而成“輪回”性,以其虛“僞顛倒”之惑因“故”,複“和合”耽“染”之業而“成”就“八萬四千” 種“因依”他而起之“亂想”;以“如是”惑業“故有非有色相”,而“成”非有“色羯南”(非有色類衆)之果,遷“流”展“轉”于“國土”,如“諸水母等”以沫成身,而,“以蝦爲目”,種種寄生物類,“其類”繁多,“充塞”寰宇之內。

  10.非無色

  【“由因世界相引輪回,性顛倒故,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由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咒詛厭生,其類充塞。”】

  【注釋】

  “相引輪回”:“引”引發神識。非無色類衆生系以音聲引發神識,引之不已,而成輪回性。

  “和合咒成”:“咒”邪咒。又與邪咒之呼召相和合,以顯靈異,遂成種種非無色類生之亂想。

  “呼召亂想”:即非無色類衆生聽命于邪咒的呼召之亂想。

  “由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非無色相”之“非”字爲雙貫二詞,故“無色羯南”系略詞,承上句之“非”字,具言就爲:“非無色羯南”。

  “咒詛厭生”:“厭”同“魇”,魇禱也。“生”,衆生。此謂,非無色類之衆生隨咒詛而顯靈異,或隨魇禱而祟害衆生。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非無色類衆生以音聲“相引”而發神識,引發不已,遂成“輪回”性,以此“性顛倒”爲惑因“故”,複“和合”邪“咒”之呼召,以顯靈堂異,遂“成八萬四千” 聽命于邪咒“呼召”之“亂想;由是” 惑業“故有非無色” 之“相”而成非“無色羯南”(非無色類衆)之果,遷“流”展“轉”于“國土”,隨“咒詛”而顯靈異、稱仙、稱道,或隨“厭”禱符箓而祟害衆“生”,(如乩仙、碟仙、降壇鬼神精怪等,假名爲聖),“其類”繁多“充塞”寰宇之間。

  11.非有想

  【“由因世界合妄輪回,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回互亂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注釋】

  “合妄輪回”:“合”,和合。“妄”,此指二種虛妄,以非有想衆生,將想與無想二種虛妄和合,展轉不息,而成輪回性。

  “罔顛倒故”:“罔”,罔昧。以非有想衆生于想與無想之間,昏昧不明,故稱罔昧,而成顛倒之惑因。

  “和合異成”:將異性(不同性質)之事(相與無想)和合混同而成種種非有想類之亂想。

  “回互亂想”:“回互”,回旋互雜。謂非有想衆生,自他回互,同異難分,起如是之亂想。

  “成想羯南”:此爲略詞,承上句,具言應爲“成非有想羯南”。

  “彼蒲盧等,異質相成”:“蒲盧”,細腰蜂,一種細腰之土蜂,又稱果蠃。圓瑛法師引《詩經》雲:“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爲桑蟲,蜾蠃(土蜂)作巢,將桑蟲背進它的巢中,然後祝禱說“類我!類我!”七天之後,這桑蟲真化成它的子女。而這桑蟲自身本來沒有想變成土蜂的形相,但由于土蜂的祝禱之力,竟受其感,而生出彼想,而成彼形;此即“異質相成”。這也是由于此桑蟲之宿業所感,蓋由此桑蟲往昔常好誣賴他人及誘騙他人財物,納爲已有,而感得如是果報。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非有想類衆生,和“合”想與無想二“妄”,展轉互取而成“輪回”性,以其性“罔”昧“顛倒”爲惑因“故”,又“和合”取“異”爲同之業,而“成”就“八萬四千” 種自他“回”旋“互”雜、同異難分之“亂想”;發“如是”之惑業“故有非有想相”,而“成”非有“想羯南”,(非有想類衆)之果,遷“流”展“轉”于“國土”;如“彼蒲盧”(細腰土蜂)“等”,以基祝禱厭咒之力而誘致強取本來“異”類形“質”之桑蟲“相成”,其蜂形,而納爲已子;“其類”衆多“充塞”宇內。

  12, .非無想

  【“由因世界怨害輪回,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枭等,附塊爲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爲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

  【注釋】

  “和合怪成”:“怪”怪誕,罕見罕聞之事。

  “土枭”:本義作“不孝鳥”,以此鳥食母而後能飛。漢代于夏至日殺之作羹以賜百官,期絕其類,故懸鳥頭于木上(謂枭首示衆),以示斬絕。

  “附塊爲兒”:枭鳥之母銜土塊,爲其子築巢,用以保其暖及安全。

  “破鏡鳥”:應是“破鏡獸”。“鏡”又作“獍”是一種獸。與枭相對,枭食其母,而獍食其父。故有成語“枭獍其心”,喻不孝負恩犯上之人。

  “以毒樹果抱爲其子”:就是取果實喂其子。這表示:枭母與獍父雖亦愛其子,然以業力故,而遭其子吞食。(附及,最近于《國家地理雜志》等生態記錄中,亦言有一種鷹,生後不久,即乘母不在,即將其同胞兄弟吞食,母鳥回來,亦不責怪,蓋彼等業感如是也。)

  【義貫】

  “由因世”與“界”(時間與空間)顛倒虛妄,非無想衆生由于懷“怨”圖“害”怨結子釋,展轉相續成“輪回”性,以“殺”心“顛倒”爲惑因“故”,複“和合怪”誕駭人聽聞之業而“成”就“八萬四千” 種吞“食父母”之狂“想”,以“如是”惑業“故有非無想” 之“相”,而成非“無想羯南”,(非無想類衆)之果,遷“流”展“轉”于“國土。如土枭” 鳥“等,附”土“塊”以“爲”其“兒”築巢,“及破鏡鳥” (獍獸),“以毒樹果,抱爲其子” 之食物,然而其“子成”長後,“父母皆遭其” 吞“食,其類” 衆多“充塞”宇內。 

  【是名衆生十二種類。】

  【義貫】

  “是名衆生”的“十二種類”之由來因緣。

  【诠論】

  衆生十二類生,總分類有十二,但其細類卻無量,每一細類之數亦是無邊。然而其成因總歸不外一個“想”字,故經中說:“一切衆生皆由想生”——即使“無想”,還是一種想,因爲那不是真的無想,而只是欲壓製想,令其不生;也就是說此爲“欲令想不生,達于無想”之想,故還是一種想,是爲“無想之想”;以有心必有想,而衆生不能無心,故不可能真正完全無想。因此,連小乘的“滅受想”也不是真正究竟地滅了“受”與“想”;以一切“有心”皆不得真正無想,是故修行者只要其“想”不顛倒,即可不墮于凡外邪小境界,而得入于如來正覺之海。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