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
10﹒法雲地
第五節 等妙二位
1﹒等覺
2﹒妙覺
第六節 結論:修習止觀,次第證入
第六章 文殊請問經名
第一節 本經五名
第二節 得密印加持——大衆悟憚、證果
第七章 叁界七趣衆生升墮之因與果
第一節 爲何一真如界,仍生六道?
第二節 衆生升墮總原理:“內分外分”與上升下墮
1﹒內分(貪愛分內),屬情故下墮
2﹒外分(渴仰分外),屬想故上升
3﹒臨終善惡相現
第叁節 升墮之類別
1﹒飛升之類——淨土、天道、鬼神(想多之衆生)
2﹒不升不墮——人道(情想參半之衆生)
3﹒下墮之類——叁途(情多想少之衆生)
4﹒結論:別業中有同業
第四節 地獄趣之因果(十習因與六交報)
一、地獄之十習因
1﹒淫習
2﹒貪習
3﹒慢習
4﹒嗔習
5﹒詐習
6﹒诳習
7﹒怨習
8﹒見習
9﹒枉習
10﹒訟習
二、地獄之六交報
1﹒見業之報
2﹒聞業之報
3﹒嗅業之報
4﹒味業之報
5﹒觸業之報
6﹒思業之報
叁、結語
1﹒妄造所生
2﹒分別受報輕重
3﹒別業中有共業,妄生妄有
第五節 鬼趣之因果
一、鬼趣之因
二、十類鬼趣(鬼趣之報)
① 怪鬼(貪習之報)
② 魃鬼(淫習之報)
③ 魅鬼(诳習之報)
④ 蠱毒鬼(嗔習之報)
⑤ 厲鬼(怨習之報)
⑥ 餓鬼(慢習之報)
⑦ 魇鬼(枉習之報)
⑧ 魍魉鬼(見習之報)
⑨ 役使鬼(詐習之報)
⑩ 傳送鬼(訟習之報)
叁、結語:妄業所引
第六節 畜生趣之因果
一、畜生趣之因
二、十類畜生(畜生業之報)
① 枭類(怪鬼之後報)
② 咎類(魃鬼之後報)
③ 狐類(魅鬼之後報)
④ 毒類(蠱毒鬼之後報)
⑤ 蛔類(厲鬼之後報)
⑥ 食類(餓鬼之後報)
⑦ 服類(魇鬼之後報)
⑧ 應類(魍魉鬼之後報)
⑨ 休類(役使鬼之後報)
⑩ 循類(傳送鬼之後報)
叁、結語
① 妄業所引,了本非有
② 自招自受
第七節 人趣之因果
一、人趣之因
① 負債者互相追債
② 負命者互相殺食
二、十類人趣(果報)
① 頑類人
② 異類人
③ 庸類人
④ 狠類人
⑤ 微類人
⑥ 柔類人
⑦ 勞類人
⑧ 文類人
⑨ 明類人
⑩ 達類人
叁、結語:輪轉可愍
第八節 仙趣之因果
一、仙趣之因
二、十種仙(果報)
① 地行仙
② 飛行仙
③ 遊行仙
④ 空行仙
⑤ 天行仙
⑥ 通行仙
⑦ 道行仙
⑧ 照行仙
⑨ 精行仙
⑩ 絕行仙
叁、結語:不出輪回(仍處輪回)
第九節 天趣之因果
一、天趣之因
二、諸天趣
A﹒欲界天
(A) 六欲天
① 四天王天
② 忉利天
③ 焰摩天
④ 兜率天
⑤ 化樂天
⑥ 他化自在天
(B) 結語:仍屬欲界
卷九
B﹒色界天——四禅天
(A) 初禅叁天
1﹒叁大名義
① 梵衆天
② 梵輔天
③ 大梵天
2﹒結語:伏漏、離欲界苦
(B) 二禅叁天
1﹒叁天名義
① 少光天
② 無量光天
③ 光音天
2﹒結語:離憂、伏粗漏
(C) 叁禅叁天
1﹒叁天名義
① 少淨天
② 無量淨天
③ 遍淨天
2﹒結語:身心安穩、與喜樂俱
(D) 四禅凡天
1﹒凡外四天
① 福生天
② 福愛天
③ 廣果天
④ 無想天
2﹒結語:苦樂不動、于有爲法達純熟
(E) 四禅五淨居天(五不還天)
1﹒五淨居之因
2﹒淨居五天
① 無煩天
② 無熱天
③ 善見天
④ 善現天
⑤ 色究竟天
3﹒結語:五淨居天爲四禅諸凡夫天所不能知見
4﹒總結色界天:不出色界
C﹒無色界天
(A) 無色界中回心之大阿羅漢
(B) 四空天
① 空無邊處天
② 識無邊處天
③ 無所有處天
④ 非想非非想處天
(C) 無色界中不回心鈍羅漢及外道天
(D) 結語
a﹒結語一:通于凡聖
b﹒結語二:不出無色界
(E) 總結叁界:迷本積妄而生
第十節 四種阿修羅趣
① 鬼趣攝修羅(卵生)
② 人趣攝修羅(胎生)
③ 天趣攝修羅(化生)
④ 畜生攝修羅(濕生)
第十一節 總結七趣
1﹒總結一:七趣虛妄因果
2﹒總結二:隨順妄惡爲因
3﹒總結叁:正定能除叁妄惑
4﹒總結四:同業別業俱妄
5﹒總結五:正修須除叁惑
6﹒總結六:邪正之判
第叁篇 五十陰魔(破魔證通)
第一章 習禅須知魔事
第一節 由妄生空,迷生世界
第二節 發心歸元,震裂空界
第叁節 魔怖而來擾
第四節 不迷魔即殒,迷則魔得便
第二章 五十陰魔(禅中五十境)
第一節 色陰魔境
一、色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色陰盡相(定中末相)
叁、色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⑴ 身能出礙
⑵ 身徹拾蟲
⑶ 精魄離合、聞空說法
⑷ 境變佛國
⑸ 虛空成七寶色
⑹ 黑暗中能見物
⑺ 身同草木
⑻ 上見佛國下見地獄
⑼ 遙見遙聞
⑽ 妄見妄說
四、結語:迷則成害,囑令保護
第二節 受陰魔境
一、受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受陰盡相(定中末相)
叁、受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⑴ 責已悲生——悲魔入心
⑵ 揚已齊佛——狂魔入心
⑶ 定偏多憶——憶魔入心
⑷ 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
⑸ 曆險生憂——憂魔入心
⑹ 覺安生喜——喜魔入心
⑺ 見勝成慢——慢魔入心
⑻ 慧安自足——輕清魔入心
⑼ 著空毀戒——空魔入心
⑽ 著有恣淫——淫魔入心
四、結語:迷則成害、囑令保護
卷十
第叁節 想陰魔境
一、想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想陰盡相(定中末相)
叁、想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⑴ 貪求善巧——怪鬼來擾
⑵ 貪求經曆——魃鬼來擾
⑶ 貪求契合——魅鬼來擾
⑷ 貪求辯析——蠱毒厭鬼來擾
⑸ 貪求冥感——厲鬼來擾
⑹ 貪求靜谧——大力鬼來擾
⑺ 貪求宿命——山川土地鬼神來擾
⑻ 貪求神力——天地大力精魅來擾
⑼ 貪求深空——麟鳳龜鶴精怪來擾
⑽ 貪求長壽——遮文茶、毗舍遮來擾
四、結語:妄稱成佛、以淫爲教,囑令保護
第四節 行陰魔境
一、行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行陰盡相(定中末相)
叁、行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㈠ 墮二種無因惡見(二無因論)
① 計本無因(過去無因惡見)
② 計末無因(未來無因惡見)
㈡ 墮四種偏常惡見(四偏常論)
⒈類別
① 計“心境爲常”惡見
② 計“四大是常”惡見
③ 計“八識爲常”惡見
④ 計“想陰盡爲常”惡見
⒉結語:墮爲外道“圓常論”
㈢ 墮四種顛倒邪見(四顛倒見)
⒈類別
① 計“我常他爲無常”之邪見
② 計“國土無常及究竟常”之邪見
③ 計“心爲常、生死無常”之邪見
④ 計“行陰常,前叁陰無常”之邪見
⒉結語:墮爲外道(一分常論)
㈣ 墮四種有邊邪見
⒈類別
① 計“過去未來有邊,相續心無邊”之邪見
② 計“八萬劫前無邊,衆生界有邊”之邪見
③ 計“我知性無邊,他知性有邊”之邪見
④ 計“一切依報正報皆半有邊、半無邊”之邪見
⒉結語:墮爲外道(有邊論)
㈤ 墮四種矯亂論
⒈類別
① 計“八亦”之矯亂論
② 計“惟無”之矯亂論
③ 計“惟是”之矯亂論
④ 計“有無”之矯亂論
⒉結語:墮爲外道
㈥ 計“死後仍有十六相”之邪見
㈦ 八種邪計無相
㈧ 八種俱非邪論
㈨ 七際斷滅邪見
㈩ 邪計五處現證涅槃論(五現涅槃邪論)
四、結語:定中用心交互所成,囑令保護
第五節 識陰魔境
一、識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識陰盡相(定中末相)
叁、識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⑴ 墮“因所因”之邪執——生外道種
⑵ 墮“能非能”之邪執——生我遍圓種
⑶ 墮“常非常”之邪執——生倒圓種
⑷ 墮“知無知”之邪執——生倒知種
⑸ 墮“生無生”之邪執——生顛化種
⑹ 墮“歸無歸”之邪執——生斷滅種
⑺ 墮“貪無貪”之邪執——生妄延種
⑻ 墮“真無真”之邪執——生天魔種
⑼ 墮“定性聲聞”之計執——生纏空種
⑽ 墮“定性辟支佛”之計執——生不化圓種
四、結語:迷則成害,囑令保護
第六節 總結五陰魔境
一、五陰盡之境界——證入圓通、諸根互用、入如來地
二、教令護持——令識魔相、除心垢、持神咒、摧破諸魔
第叁章 尾聲(總結全經)
第一節 五陰之生滅與修斷
一、重問五陰除滅之頓漸
二、總答五陰生滅本因:同是妄想——妄元無因
叁、別答五陰根本生因
⑴ 色陰之生因——堅固之妄想
⑵ 受陰之生因——虛明之妄想
⑶ 想陰之生因——融通這妄想
⑷ 行陰之生因——幽隱之妄想
⑸ 識陰之生因——罔象之妄想
四、五陰各自之邊際
五、滅除五陰之頓漸——理爲頓悟,事非頓除
第二節 結勸傳示未來
【附錄一】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啰陀羅尼(梵文原本)
【附錄二】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拉丁拼音)
【附錄叁】大佛頂萬行首楞嚴陀羅尼(日語拼音)
【附錄四】叁界六道表
【附錄五】大乘圓頓了義六十位修證表
參考書目
注者簡介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目次》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