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悟了就是佛,兼行六度可以幫助見本性。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行轉勝。”正行不同兼行,譬如修一種,以一宗爲主,再修一種爲助,這叫兼行。正行,是把六度合成一塊,拿六度作一度修。自己正行六度,拿六度當一度辦,再勸化別人也正行六度。“事理具足,觀行轉勝”,佛法有事有理,有體,有相,有用,事相有各方面的分解。譬如這一只手,體、相、用、空、假、中、都有了,這是總說。分解就不一樣了,有大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皆不一樣,這五指各有用法,拿武器、寫字,五個指頭五個用法。但是五根手指就是一只手,五就是一。修到正行六度就可以事理具足,圓融無礙,所有的觀想,所有的行動,一條條的發展到極處了。
觀行即還未明見本心,是外品功夫,卻是內凡了,和我們這門外凡夫不同。智者大師的修行證悟這麼高,還只得五品弟子位,幸虧有兼修淨土宗,要不修淨土,那得再修幾千年。這五條,不能全部做到,若做到一條有一條的好處,都做到有都做到的好處。
第四、“相似即”。六即再歸納分叁種,簡表如下:
┌┬理 即┐
│└名字即┴外凡 ┌安住
│┌觀行即┐ ┌“住”爲菩提初─┴引果
六即表─┼┤ ├─半內外 ├無“十信”功難以安住
│└相似即┴“此處十信”乃十住之助位┼“十信”功成始進“治地”
│┌分真即┬聖┬因 ├“十住”爲灌頂住(聖因)
└┴究竟即┘ └果 └“小白花位”
六即佛分叁種,理即和名字即,完全是凡夫,是門外的凡人。這個階段就不容易得到,外國大總統連這個外凡也辦不到,他是凡夫之凡夫。觀行即和相似即,是半內半外,是門內的凡夫。所謂“相似”就不是真正的的理,比如一個碗放上一個錢,然後離著遠遠的,碗裏的錢就看不到了。若倒水入碗,也離得遠遠的,就看得見碗裏的錢,看到的不是那個錢,是水中折射發出錢的影子,這叫相似法。又譬如相片中的人,不是真人,是真人的影子,雖不是真人也能起作用。佛法有相似法,雖是相似法,也是不錯。“相似即”是十信菩薩位,十信並不在菩薩四十一階位中,十信位是加到十住裏,所以不叫五十一個階位,而叫四十一個階位,只說“叁賢十聖”,沒有人說是“四賢十聖”。爲什麼有十信位呢?學佛從初住——“發心住”開始學,這是聖因,發心住對于佛法的中道了解一些,發菩提心要修菩薩道了,這是第一步。往上有十住,你得一步步地往前進步。若第一步發心住,心還安不住在菩提道上,就要用一個方便法,十信位就是方便法。把初信到十信修成了,發心住的“住”字就不搖動了。就可以往聖果上走,所以十信位是發心住的一個助緣。
十信位是六根清淨位,修十信,要使六根清淨。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和識要相提並論,識主分別,透過六根跟外頭的六塵一結合就能分別,根塵若不接觸,就不發生“識”。六根六塵一接觸就叫染塵,不接觸就不染塵,不染塵就叫清淨。六根清淨不染,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著相,六根清淨不著相時,什麼也看而看到的不是假相,如看到蠟燭不叫蠟燭,蠟燭只是造的假相,若見蠟燭就當作蠟燭,聽聲音就執著聲音,這就是攪亂不清淨。六根跟外頭的六塵不接觸,就可不著相,不著相就見了佛,故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六根清淨要緊的是管好第六識,叫“防意如城”,拿意識當作城一樣,關好城門,不許裏頭的識往外走,也不許外頭的六塵進來,用城牆把它倆隔開,意識就清淨了。你的心終日染塵,做好也罷,做壞也罷,怎麼勸也不肯防意如城,不肯真正爲了求道,臨終不能往生,,可不要怨別人。防意如城之外,還得“守口如瓶”,言語要像嘴窄肚大的瓶子,一肚子的東西都出不來。現在沒有一個人不好多說話,祖師教人要“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今人相應不理。耳根聽的若皆是阿彌陀佛在說法,耳根就清淨了。我們學淨土宗信願行,現在有那一根清淨了?修淨土就得“淨念相繼”幹淨念頭相續不斷,什麼叫幹淨念頭?什麼也不想,心念就幹淨。這很難,淨土宗就換上一句佛號,心念只有這句佛號,佛號就是佛種子,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個佛字一直不斷,就成功了!“淨念相繼”要成功,須有一段時間,才上來必須出聲念,叫“口念耳聽”,口念得清清楚楚,口就沒閑功夫說別的話,耳朵再聽得清清楚楚,口耳連成一塊,心就不往外頭跑了。第二步是“心念心聽”,六根清淨,就不必用嘴念,可以“心念心聽”,在這裏坐著喝茶煽扇子,可是心在念佛。我說一句妄誕的話,不是自誇,我現在也學著「心念心聽”。到了第叁步叫“神念神聽”,連心都不想,等于孔子的“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相似即的十信位,是十住的助位,““住”爲菩提初”,十住位是聖因,成聖道的一個原因,必得安住才得聖的果位。“無“十信”功難以安住”,沒有十信的功夫,心難以安住不動,不得六根清淨位就安不住心。““十信”功成始進“治地””,十信的功夫修滿成了功,才可以進入第一發心住。第二叫“治地住”,心地幹淨了才能下種子。譬如地上,要種花或種糧食,必得把地裏頭的砂子、石頭都淘汰幹淨了,才能下種子,心地幹淨譬如把地整治好了,要做什麼就可做什麼。““十住”爲灌頂住(聖因)”,最後第十住叫“灌頂住”,在印度,學佛修行的功夫到了,就給行灌頂禮,灌頂跟登記似的,指明某年某月你該成功。禮記上也有,男子到了多大年紀,給他加冠戴帽子,多大年紀結婚,什麼年齡該幹什麼,古來都有一定的規矩。灌頂登記了,就跟證果一樣,所以十住是“分真即”,是聖果之因,叫“小白花位”。
淨土宗九品往生,在無量壽經、十六觀經都有,在阿彌陀經上也有,找得到嗎?阿彌陀經上清清楚楚,我看著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叁賢十聖,阿彌陀經上也有,找得到嗎?阿彌陀經說的四色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白色白光是最初級,最低的,往生最初最下的蓮花就是白色白光的蓮花,一往生就不是普通人天了,因爲受了灌頂記,就得了果位,就是白色白光的小白花位。修淨土宗以九品蓮花爲父母,懂了“六即”的教理,才知淨土宗的便宜。
講倒在其次,必須要用心聽,對大家有很重要的幫助,往後不問講經的人是否還能講,再聽到這些道理是不容易的!錯失這個機會就辦不到了,這個機會,說起來還是這位華僑幫大家的忙,他胡造謠言,才逼出來這一套。這幾張表,大家得好好地保持著,預備著參考。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