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件事來請教聽雪禅師,禅師說:「經典上有記載:『如果一個人勸另一個人爲善,所得的福報是二個人平分;如果一個人勸九個人爲善,所得的福報是十個人平分,道理就是如此。』所以勸人爲善就是積福積德。」
吳文英知道以後,就更加努力地勸人行善了!因此後來一直到了老年,他都過得相當平順而沒有煩惱。
35.放狗救命的徽商
在吳江南倉橋地方有位沈宦官,有一次命他的仆人們搭船前往鄉下去催收租金。
同船的還有一位安徽富商。這一天,他看見屠夫正抓了一只狗要去宰殺,于是馬上叫住屠夫,並從隨身皮箱裏取出銀兩來贖那只可憐的狗,卻沒注意到他的錢財因此而露白了。沈家的仆人們看見白花花的銀兩,心裏起了貪念,便趁商人不注意的時候將他打昏,並以繩索捆綁後裝在大麻袋中,丟到河裏去以後,就將船開走了。
商人所救的那只狗,在岸邊看到了這種情形,哀叫不已!過了一會,只見狗兒退後了幾十步的距離,然後奮勇地向前奔去,一口氣跳進河裏去咬住麻袋,然後再努力地回頭往岸上遊。奮力地試了好幾回以後,沈重的麻袋終于逐漸地靠近河岸了。
這時附近剛好有船只經過,船上的船夫看了感到很驚奇,不知道這只狗到底在做什麼?試著用長竿往水裏一探,才發現麻袋裏有人,于是立刻將麻袋拉上船並將袋口打開,把裏面的商人救出來。所幸狗兒發現得早,商人只是受了驚嚇,並沒有生命之憂。
由于麻袋上印有「沈府」二字,大家一看便知道這是沈宦官府裏的東西,于是帶著商人和狗兒一起到官府中去投訴。
沈宦官知道了以後,要大家先躲在密室之中,等到收帳的船回來了以後,命人清點麻袋,果然少了一個。這時他就命人將大門關起來,打開密室讓商人和狗出來指認,作賊心虛的仆人們見到商人都大驚失色,紛紛俯首認罪了。
因此這六人就被送交衙門查辦,最後都被判處了死刑。
36.大魚咬子的柳沂
有個名叫柳沂的人,某日他到伊水去釣魚,結果釣到了一條大魚,因此便高興地提著魚回家了。
當晚,柳沂夢見了大魚來咬他七歲的獨子,當場從夢中驚醒。結果竟真的聽見睡在身旁的兒子哭著說:「有一條大魚來咬我,好痛啊!」
柳沂急忙拿了火把來照看,看見兒子的胸前竟無緣無故地冒出了一個膿瘡,而且還流著血,因此感到很害怕。到了隔天,他便趕緊將那條大魚放回河裏去。一個多月以後,兒子就康複了。
37.神魚助戰的熊元乘
武昌人熊元乘,在科舉及第以後,受命到姑蘇擔任防禦倭寇的官職。
某日,有條貌似玳瑁的大魚隨著海潮擱淺在沙灘上無法動彈,一位楊總兵就命人將大魚抓回天妃宮,要將魚宰殺來祭神。
這時熊元乘正好路過此地,他見這條魚吐氣如雲,感到很驚異,便對楊總兵說:「這是條神魚,殺不得啊!最好還是將它放了。」
楊總兵聽了也同意熊元乘的意見,不過城裏離海邊足足有四十裏遠,要將大魚帶去放生還真是一段不短的旅程呢!
「既然如此,我就代總兵走這一趟吧!」熊元乘說。
「既然是神魚,不如我們一起乘船出海放生好了。」楊總兵說道。于是准備了酒和熊元乘一起乘船出海,將大魚給放了。大魚慢慢地遠去,一面頻頻回首向他們點頭致意,像是在感恩似的。
叁個多月以後,此地與倭寇發生戰爭。突然間,那條大魚在風浪中出現了,沒多久風勢便改變了方向,敵方變成在下風處,熊元乘便趁機進攻而戰勝了敵方!大家都認爲是這條魚來報答熊元乘的恩德。後來熊元乘官途十分順利,一直做到了大丞相。
38.犬救火災的桐鄉人家
桐鄉烏鎮有戶人家,家中養了一只狗。這只狗每天晚上一定涉水到河的南岸去替別人家守夜,他的主人爲此相當不滿,有一天責備它說:「你是我養大的,爲何每天都去替別人守夜?真令人生氣,再這樣下去我不如把你賣給屠夫好了。」
當天晚上,主人夢見狗兒來對他說:「我因爲欠南岸的那戶人家錢,所以才每天去替他們守夜,這是爲了還債啊!現在還欠十叁文錢,等我還完就不會再去了,一定會好好報答主人您對我的恩德。」
隔天早上,主人將狗叫來,將十叁文錢挂在它的脖子上,並對它說:「我昨晚聽了你說的事情,你今天就將這些錢帶去還給他們吧!」
狗兒聽了便低下頭去,像是懂了,然後就獨自跑到南岸去,將錢擲到那戶人家裏。從此以後,它晚上就真的不再亂跑了。
後來有一天,主人因爲去探望女兒,到深夜才喝醉酒回來,結果在途中失足跌到魚池裏面去了。狗兒見狀便大聲喊叫,並咬住主人的衣角用力將他拖到池邊,再跑回家門前不斷的撞門。
夫人被這聲音嚇醒了,在黑暗中看到狗兒一直在水池邊徘徊,好象要她過去似的,便拿了火把靠近一看,才發現她的丈夫昏倒在水池邊,因此趕緊將他扶起帶回家中,等他醒了便告訴他事情的經過。主人聽了後說:「前陣子我曾夢見狗兒說要對我報恩,沒想到是真的。」
又過了幾個月以後,有一天晚上全家都已熟睡了,到了半夜,狗兒突然又開始撞門,而且邊撞邊大聲地吠叫。夫婦二人都驚醒過來,才發現廚房已經起火,而且快要燒到房子了!他們便趕緊去救火才將火熄滅,使家裏逃過了這場災難。
從此以後,主人便對這只狗兒疼愛有加,一直到它過世時,還用棺木將它厚葬呢!這是發生在清幹隆年間的事情。
第四章 放生救物得子
39.釋鳥族繁的項德興
明洪武年間,休甯桂山人項德興,幼時因家庭貧困沒錢讀書,而且父親眼盲、母親精神錯亂,但是他對父母都很孝順。後來父母相繼過世,他只好悲痛地處理後事。
有個陳某可憐這位孝子,便將女兒嫁給他,當時項德興已經四十歲了。陳某平常以買賣黃頭畫眉鳥爲業,因此項德興也跟他學做這個生意。
幾年以後,項德興生了好幾個女兒,卻沒有兒子,爲此他經常到各個寺廟去拜神祈求。一天晚上,他夢見父親來責備他說:「你傷害了太多生靈,會遭上天處罰的。最好馬上改過,才能延續我們項家的血脈啊!」沒想到他的妻子也做了相同的夢,因此妻子便勸他把籠裏的鳥都放了,改做其它事業。
後來項德興到五十八歲才得子,七十五歲得孫。不過後來子孫興盛,結果繁衍成一個大家族。
40.嗣絕複續的汪君弼
江西人汪君弼,原本不殺生,後來因爲家中時常宴客,便時常宰殺動物做菜,等于沒有守戒。有一天晚上,他夢見竈神來對他說:「你殺生太多,會得到兒子橫死、子孫斷絕的報應啊!」
「我只是宰殺牲畜待客,又沒做什麼虧心事,夢到竈神應該只是個巧合吧!」汪君弼心想。
沒想到不久之後,他的兒子果然被盜匪殺了。這時汪君弼才感到非常地後悔,便咬破手指對天發誓不再殺生。非但如此,他還積極努力地放生,因此救活了許多的生物。
到了五十多歲,他終于又生了一個兒子;七十多歲時,更得了孫子呢!
41.存女育兒的胡應全
休甯人胡應全,字德昌。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因此侍奉母親非常孝順,且平日皆以素果恭敬供養叁寶,也很喜歡放生各種動物。
長大以後,他住在松江叁團鎮以經商爲業,到了四十歲了還沒有兒子,只生了五個女兒。有人勸他把幾個女兒溺死以減輕家中負擔,他也總是一口拒絕。
一天晚上,他夢見自己來到城隍廟,看見神明穿著便服坐在一旁,便恭敬地禮拜。神明將他扶起並要他坐下,然後說:「你命中本來是沒有兒子的,但因你平日經常行善、放生、不做殺生損德的事,因此很有功德,足以得子。現在有個姓陶的人家,他的第七個兒子是很有善根的人,他死後會來你家投胎,當你的兒子。」
胡應全一早醒來之後,那天正好是初一,他便到廟裏去燒香拜拜,看見廟中的神像和他夢裏的神竟然一模一樣!叁日以後,妻子果然懷孕了,十月後生了個兒子。他想起了夢中神明所說的話,于是便將兒子取名爲「繼陶」。
42.種多子因的倪玉樹
在杭州城艮山郊外有一座楊墅廟,那裏的神明十分靈驗,因此前來祈求的信衆很多。
有個紹興人倪玉樹也到這裏來求子,他對神明發願祈求說:「如果得到兒子那天,我一定會准備豬、羊、雞、鴨各種的牲禮和好酒,並演戲來酬謝神明!」
當天晚上,他就夢見了神明對他說:「你因爲想要求子,所以在我面前發願殺生酬謝。我雖然是享受牲禮祭祀之神,但豈能爲了貪求吃喝而縱容你殺生呢?」
倪玉樹聽了便叩首求神指示,神明回答說:「你想要得子,萬物也一樣希望得子,萬物之中生子最多的就是蝦和螺,你可以幫助它們。」
從此以後,倪玉樹只要看見有人在捕捉蝦或螺就去買來放生,因此救了不少生命,後來他果然連生了五個兒子。
43.活百命痣的範家兒
鎮江地方的範某,他因爲妻子身體虛弱多病,因此到處求醫。後來有個道士給他一帖藥方,就是要用一百只雀鳥,以摻了藥的米喂食廿一天,再將雀腦取來食用即可。所以範某便買了一百只雀鳥回家飼養。
過了幾天,某日範某有事外出。他的妻子看到這些雀鳥,感歎地說:「爲了我一個人的健康就要害死一百條性命,我甯死也不願意啊!」因此便把籠子打開,將鳥兒全放走了。範某回來以後很不高興,連連地責怪妻子,她也不後悔。
沒想到過不了多久,他妻子的病就痊愈了,而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兒子的兩個手臂各有一個胎記,形狀就如同飛雀一般呢!
44.無錢植福的裘兆麟
唐天寶年間,有個名叫裘兆麟的人,四十歲了還沒有子女,因此他時常虔誠地向神明祈求。
一天晚上,他夢見神明來對他說:「你本來命中沒有子女,但是因爲你非常虔誠懇切地祈求,因此我可以敎你得子的方法。」
裘兆麟聽了非常高興,連忙向神明請教。神明說:「天上的神最重視放生,因此你如果能夠幫助一萬個生物活命,便能得子。」
裘兆麟聽了難過地回答說:「我的家境窮困,哪裏有錢放生呢?難道我這輩子真的是注定沒有子嗣嗎?」說完他便傷心地放聲大哭,又不斷地向神明叩首,請求神明慈悲幫忙…
《放生殺生現報錄(江慎修原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