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放生杀生现报录(江慎修原著)▪P4

  ..续本文上一页这件事来请教听雪禅师,禅师说:「经典上有记载:『如果一个人劝另一个人为善,所得的福报是二个人平分;如果一个人劝九个人为善,所得的福报是十个人平分,道理就是如此。』所以劝人为善就是积福积德。」

  吴文英知道以后,就更加努力地劝人行善了!因此后来一直到了老年,他都过得相当平顺而没有烦恼。

  35.放狗救命的徽商

  在吴江南仓桥地方有位沈宦官,有一次命他的仆人们搭船前往乡下去催收租金。

  同船的还有一位安徽富商。这一天,他看见屠夫正抓了一只狗要去宰杀,于是马上叫住屠夫,并从随身皮箱里取出银两来赎那只可怜的狗,却没注意到他的钱财因此而露白了。沈家的仆人们看见白花花的银两,心里起了贪念,便趁商人不注意的时候将他打昏,并以绳索捆绑后装在大麻袋中,丢到河里去以后,就将船开走了。

  商人所救的那只狗,在岸边看到了这种情形,哀叫不已!过了一会,只见狗儿退后了几十步的距离,然后奋勇地向前奔去,一口气跳进河里去咬住麻袋,然后再努力地回头往岸上游。奋力地试了好几回以后,沉重的麻袋终于逐渐地靠近河岸了。

  这时附近刚好有船只经过,船上的船夫看了感到很惊奇,不知道这只狗到底在做什么?试着用长竿往水里一探,才发现麻袋里有人,于是立刻将麻袋拉上船并将袋口打开,把里面的商人救出来。所幸狗儿发现得早,商人只是受了惊吓,并没有生命之忧。

  由于麻袋上印有「沉府」二字,大家一看便知道这是沈宦官府里的东西,于是带着商人和狗儿一起到官府中去投诉。

  沈宦官知道了以后,要大家先躲在密室之中,等到收帐的船回来了以后,命人清点麻袋,果然少了一个。这时他就命人将大门关起来,打开密室让商人和狗出来指认,作贼心虚的仆人们见到商人都大惊失色,纷纷俯首认罪了。

  因此这六人就被送交衙门查办,最后都被判处了死刑。

  36.大鱼咬子的柳沂

  有个名叫柳沂的人,某日他到伊水去钓鱼,结果钓到了一条大鱼,因此便高兴地提着鱼回家了。

  当晚,柳沂梦见了大鱼来咬他七岁的独子,当场从梦中惊醒。结果竟真的听见睡在身旁的儿子哭着说:「有一条大鱼来咬我,好痛啊!」

  柳沂急忙拿了火把来照看,看见儿子的胸前竟无缘无故地冒出了一个脓疮,而且还流着血,因此感到很害怕。到了隔天,他便赶紧将那条大鱼放回河里去。一个多月以后,儿子就康复了。

  37.神鱼助战的熊元乘

  武昌人熊元乘,在科举及第以后,受命到姑苏担任防御倭寇的官职。

  某日,有条貌似玳瑁的大鱼随着海潮搁浅在沙滩上无法动弹,一位杨总兵就命人将大鱼抓回天妃宫,要将鱼宰杀来祭神。

  这时熊元乘正好路过此地,他见这条鱼吐气如云,感到很惊异,便对杨总兵说:「这是条神鱼,杀不得啊!最好还是将它放了。」

  杨总兵听了也同意熊元乘的意见,不过城里离海边足足有四十里远,要将大鱼带去放生还真是一段不短的旅程呢!

  「既然如此,我就代总兵走这一趟吧!」熊元乘说。

  「既然是神鱼,不如我们一起乘船出海放生好了。」杨总兵说道。于是准备了酒和熊元乘一起乘船出海,将大鱼给放了。大鱼慢慢地远去,一面频频回首向他们点头致意,像是在感恩似的。

  三个多月以后,此地与倭寇发生战争。突然间,那条大鱼在风浪中出现了,没多久风势便改变了方向,敌方变成在下风处,熊元乘便趁机进攻而战胜了敌方!大家都认为是这条鱼来报答熊元乘的恩德。后来熊元乘官途十分顺利,一直做到了大丞相。

  38.犬救火灾的桐乡人家

  桐乡乌镇有户人家,家中养了一只狗。这只狗每天晚上一定涉水到河的南岸去替别人家守夜,他的主人为此相当不满,有一天责备它说:「你是我养大的,为何每天都去替别人守夜?真令人生气,再这样下去我不如把你卖给屠夫好了。」

  当天晚上,主人梦见狗儿来对他说:「我因为欠南岸的那户人家钱,所以才每天去替他们守夜,这是为了还债啊!现在还欠十三文钱,等我还完就不会再去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主人您对我的恩德。」

  隔天早上,主人将狗叫来,将十三文钱挂在它的脖子上,并对它说:「我昨晚听了你说的事情,你今天就将这些钱带去还给他们吧!」

  狗儿听了便低下头去,像是懂了,然后就独自跑到南岸去,将钱掷到那户人家里。从此以后,它晚上就真的不再乱跑了。

  后来有一天,主人因为去探望女儿,到深夜才喝醉酒回来,结果在途中失足跌到鱼池里面去了。狗儿见状便大声喊叫,并咬住主人的衣角用力将他拖到池边,再跑回家门前不断的撞门。

  夫人被这声音吓醒了,在黑暗中看到狗儿一直在水池边徘徊,好象要她过去似的,便拿了火把靠近一看,才发现她的丈夫昏倒在水池边,因此赶紧将他扶起带回家中,等他醒了便告诉他事情的经过。主人听了后说:「前阵子我曾梦见狗儿说要对我报恩,没想到是真的。」

  又过了几个月以后,有一天晚上全家都已熟睡了,到了半夜,狗儿突然又开始撞门,而且边撞边大声地吠叫。夫妇二人都惊醒过来,才发现厨房已经起火,而且快要烧到房子了!他们便赶紧去救火才将火熄灭,使家里逃过了这场灾难。

  从此以后,主人便对这只狗儿疼爱有加,一直到它过世时,还用棺木将它厚葬呢!这是发生在清干隆年间的事情。

  第四章 放生救物得子

  39.释鸟族繁的项德兴

  明洪武年间,休宁桂山人项德兴,幼时因家庭贫困没钱读书,而且父亲眼盲、母亲精神错乱,但是他对父母都很孝顺。后来父母相继过世,他只好悲痛地处理后事。

  有个陈某可怜这位孝子,便将女儿嫁给他,当时项德兴已经四十岁了。陈某平常以买卖黄头画眉鸟为业,因此项德兴也跟他学做这个生意。

  几年以后,项德兴生了好几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为此他经常到各个寺庙去拜神祈求。一天晚上,他梦见父亲来责备他说:「你伤害了太多生灵,会遭上天处罚的。最好马上改过,才能延续我们项家的血脉啊!」没想到他的妻子也做了相同的梦,因此妻子便劝他把笼里的鸟都放了,改做其它事业。

  后来项德兴到五十八岁才得子,七十五岁得孙。不过后来子孙兴盛,结果繁衍成一个大家族。

  40.嗣绝复续的汪君弼

  江西人汪君弼,原本不杀生,后来因为家中时常宴客,便时常宰杀动物做菜,等于没有守戒。有一天晚上,他梦见灶神来对他说:「你杀生太多,会得到儿子横死、子孙断绝的报应啊!」

  「我只是宰杀牲畜待客,又没做什么亏心事,梦到灶神应该只是个巧合吧!」汪君弼心想。

  没想到不久之后,他的儿子果然被盗匪杀了。这时汪君弼才感到非常地后悔,便咬破手指对天发誓不再杀生。非但如此,他还积极努力地放生,因此救活了许多的生物。

  到了五十多岁,他终于又生了一个儿子;七十多岁时,更得了孙子呢!

  41.存女育儿的胡应全

  休宁人胡应全,字德昌。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因此侍奉母亲非常孝顺,且平日皆以素果恭敬供养三宝,也很喜欢放生各种动物。

  长大以后,他住在松江三团镇以经商为业,到了四十岁了还没有儿子,只生了五个女儿。有人劝他把几个女儿溺死以减轻家中负担,他也总是一口拒绝。

  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来到城隍庙,看见神明穿著便服坐在一旁,便恭敬地礼拜。神明将他扶起并要他坐下,然后说:「你命中本来是没有儿子的,但因你平日经常行善、放生、不做杀生损德的事,因此很有功德,足以得子。现在有个姓陶的人家,他的第七个儿子是很有善根的人,他死后会来你家投胎,当你的儿子。」

  胡应全一早醒来之后,那天正好是初一,他便到庙里去烧香拜拜,看见庙中的神像和他梦里的神竟然一模一样!三日以后,妻子果然怀孕了,十月后生了个儿子。他想起了梦中神明所说的话,于是便将儿子取名为「继陶」。

  42.种多子因的倪玉树

  在杭州城艮山郊外有一座杨墅庙,那里的神明十分灵验,因此前来祈求的信众很多。

  有个绍兴人倪玉树也到这里来求子,他对神明发愿祈求说:「如果得到儿子那天,我一定会准备猪、羊、鸡、鸭各种的牲礼和好酒,并演戏来酬谢神明!」

  当天晚上,他就梦见了神明对他说:「你因为想要求子,所以在我面前发愿杀生酬谢。我虽然是享受牲礼祭祀之神,但岂能为了贪求吃喝而纵容你杀生呢?」

  倪玉树听了便叩首求神指示,神明回答说:「你想要得子,万物也一样希望得子,万物之中生子最多的就是虾和螺,你可以帮助它们。」

  从此以后,倪玉树只要看见有人在捕捉虾或螺就去买来放生,因此救了不少生命,后来他果然连生了五个儿子。

  43.活百命痣的范家儿

  镇江地方的范某,他因为妻子身体虚弱多病,因此到处求医。后来有个道士给他一帖药方,就是要用一百只雀鸟,以掺了药的米喂食廿一天,再将雀脑取来食用即可。所以范某便买了一百只雀鸟回家饲养。

  过了几天,某日范某有事外出。他的妻子看到这些雀鸟,感叹地说:「为了我一个人的健康就要害死一百条性命,我宁死也不愿意啊!」因此便把笼子打开,将鸟儿全放走了。范某回来以后很不高兴,连连地责怪妻子,她也不后悔。

  没想到过不了多久,他妻子的病就痊愈了,而且还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的两个手臂各有一个胎记,形状就如同飞雀一般呢!

  

  44.无钱植福的裘兆麟

  唐天宝年间,有个名叫裘兆麟的人,四十岁了还没有子女,因此他时常虔诚地向神明祈求。

  一天晚上,他梦见神明来对他说:「你本来命中没有子女,但是因为你非常虔诚恳切地祈求,因此我可以敎你得子的方法。」

  裘兆麟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向神明请教。神明说:「天上的神最重视放生,因此你如果能够帮助一万个生物活命,便能得子。」

  裘兆麟听了难过地回答说:「我的家境穷困,哪里有钱放生呢?难道我这辈子真的是注定没有子嗣吗?」说完他便伤心地放声大哭,又不断地向神明叩首,请求神明慈悲帮忙…

《放生杀生现报录(江慎修原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