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兒子情急的一推之下,一個踉跄跌倒在地,剛好頭磕在硬石頭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彌看到師父倒在地上,趕忙把他拉起來,可是見他沒什麼反應,才發覺師父已經死了,不禁大吃一驚,痛哭失聲!
天亮以後,小沙彌獨自一人回到寺廟。
寺裏的比丘們知道事情的經過後,紛紛譴責小沙彌: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就是說嘛!竟然把自己的父親推去撞石頭,真是個不孝子!」
小沙彌有口難辯,心中覺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訴苦。
佛陀讓小沙彌坐下,說道:「你要說的話我全都知道了,你師父的死我不是你的錯。」
話雖如此,但小沙彌還是眉頭皺緊,沒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著繼續說:「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吧:
從前有一個父親生了重病,兒子很著急,到處求醫問藥。每天他服侍父親吃過藥後,就扶父親上床躺下,讓父親睡個好覺。可是他們住的是一間茅草屋,地上又潮濕,引來許多蚊蠅,整天嗡嗡的飛來飛去,打擾父親睡眠。兒子見父親在床上睡不著,馬上找來蒼蠅拍到處追打蚊蠅,卻怎麼也打不完。
兒子又急又氣,轉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揮舞著,對著空中的蚊蠅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蠅落在父親的鼻子上,兒子一時沒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親就這樣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連哼都來不及哼一聲,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會兒說:「孝順的兒子在無意中傷人性命,只能算是一個意外,不能因此指責兒子是殺人犯,否則可就冤枉他人了。」
佛陀看到小沙彌聽得很認真,似乎有所感悟,就進一步問:
「你使勁推你的師父,是怕師父遭到野獸的襲擊,想趕快離開樹林,並不是心存惡念,故意要傷害他的性命,是嗎?」小沙彌點頭稱是。
「我講的故事和你所經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彌聽了佛陀的話,心中獲得了安慰,從此更加勤奮修行了。
5.習氣難斷的羅漢
習氣在人的身上,就像裝過酒的酒瓶,雖然將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樣的難以斷除。
像畢陵伽婆蹉阿羅漢就是一個例子。
畢陵伽婆蹉阿羅漢曾經五百次投生在高貴的婆羅門家,所以造成他驕傲輕慢的個性。
「你算什麼東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貴人福種,你這個暴發戶區區幾十年又算什麼!」
對于比家世的人,畢陵伽婆蹉阿羅漢總是用這種看不起的態度對待,就算修得阿羅漢後,他還是帶有貴族的習氣。
有一天,畢陵伽婆蹉來到恒河岸邊觀賞風景。恒河水神見有羅漢降臨,連忙上來接駕,恭敬的說:
「尊敬的羅漢,難得的聖賢,我萬分榮幸……」
「搞什麼?你這個小奴仆,還不快快斷流,讓我過河!」
恒河水神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水神氣得渾身顫抖,生氣地說:「你這沒禮貌的家夥,給我等著!」
「小奴仆,我難道怕你不成?」
恒河水神立即跑去精舍向佛陀告狀:
「世尊,有個羅漢聖者到到恒河水邊,我以禮待之,他竟罵我小奴仆,叫我斷流讓他過,實在無法無天啊!」
佛陀靜靜聽著,然後說道:「你不要生氣了,我讓他向你賠禮道歉,讓他忏悔自己的過錯。」說完佛陀便和水神一起來到恒河岸邊。
畢陵伽婆蹉聽到佛陀的教誨,便向水神道歉:
「小奴仆,對不起!」
「佛陀,您看!他還是叫我小奴仆啊!」水神更加氣憤了。
佛陀對水神說:「水神啊!畢陵伽婆蹉不是有意的,這是他累世的習氣。」
水神只好無奈地回到恒河水宮去了。
佛陀轉身對畢陵伽婆蹉說:「畢陵伽婆蹉啊!身爲羅漢,壞習慣仍然未改。過去一個婆羅門一連罵了我五百次,他可痛快極了,以爲我會生氣,沒想到我毫不生氣。他又一連贊美我五百次,以爲我會高興,沒想到我也毫無高興之意,他只好走了。只要能斷除煩惱和不良的習氣,一切事情不管好壞都沒有什麼不同,根本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啊!」
佛陀慈愛地教導畢陵伽婆蹉,希望他能除掉舊習氣,成爲一位真正的羅漢。
6.看見佛陀
毗舍離國有五百個盲人,他們因爲看不見,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討度日,受盡人們的歧視。
這時,悉達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現于世的消息傳到這五百位盲人的耳裏,他們心裏再也不能平靜了。因爲凡是見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掃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憂愁、煩惱都能解脫。于是,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說:
「我們多麼需要見到佛陀啊!只要見到佛陀,我們就能見到光明了!」
一個帶頭的盲人說:「對!我們應該去見佛陀,而不是等在這裏讓佛陀來見我們,大家說是嗎?」
「可是我們要怎麼去呢?我們根本看不見路呀!」幾個盲人無奈地說。
那帶頭的盲人說:「如果大家真的要去見佛陀,就必須請人帶路。這樣吧!我們每人想辦法討足一個金錢,湊足五百個就請人帶大家去。」
于是大家分頭去討錢。經過好些日子,吃了不少苦頭,這五百盲人才湊足五百枚金錢,請到一個人來爲他們帶路。
帶路的人在最前面,其它人一人拉住一人的衣服,排成一行,長長的隊伍蜿蜓曲折,非常壯觀。
他們往佛陀所在的舍衛國出發,一路曆經種種艱辛,但越走心中越亮,腳下似乎也輕松了。可是在快走到摩竭國的時候,要經過一片山澤,那領路人見道路艱難,便找借口溜了。
盲人們等呀等,始終不見那領路人回來。衆盲人驚慌地說:
「大家的心血都白費了,那個壞蛋把我們的錢拿走了又不管我們,這可怎麼辦呀?」
正當大家六神無主,進退不得的時候,那個帶頭的盲人聽到前面有水聲,便讓大家手牽手往那方向摸去。走著走著,突然他們聽到一陣怒罵:
「你們這些畜牲,瞎眼了嗎?把老子種的幼苗都踩死了!」
「哎喲!實在對不起,我們是真的看不見啊!要是看得見也不會犯這種錯了。好心人啊!求您大發慈悲,指給我們一條去舍衛國的路吧!我們的錢已經被騙走了,只有等以後再來賠您的秧苗,我們絕不食言!」
田主覺得這五百個瞎子也確實可憐,長歎一聲說:
「算了!你們跟我來吧!我找人帶你們到舍衛國去就是了。」
「今天可遇到大好人了!」盲人們又驚又喜,連忙道謝不已。
田主派人帶盲人們往舍衛國,等到了舍衛城,盲人們高興極了,沒想到寺裏的住持說:
「你們來遲了,佛陀已經回到摩竭國去了。」
盲人們大失所望,便又折往摩竭國。一路上吃苦受累,好不容易到了摩竭國,誰知佛陀又回到舍衛國去了。
盲人們雖然已經勞累不堪,但他們堅信能見到佛陀,于是又回頭向舍衛國出發。他們下定決心,不見到佛陀絕不罷休。可惜的是,這次到舍衛國仍未見到佛陀。
「佛陀去了摩竭國。」寺廟住持同情地說,盲人們只好又回摩竭國去。
當這些盲人共走了七個來回的時候,佛陀見他們的善根已經成熟,便在舍衛國的精舍等候他們。
佛陀的慈光閃耀,照得盲人們兩眼放光,他們終于見到向往已久的佛陀了。
「救苦救難的佛陀啊!請賜我光明,讓我一睹像天光般的佛陀啊!」五百盲人紛紛跪下,五體投地,頂禮感恩。
佛陀看他們這麼虔誠,便對他們說:
「你們這樣虔誠,以堅定的信心長途跋涉,我答應讓你們重見光明。」
「謝謝佛陀的慈悲!」五百盲人當下就重見天日了。全都跪在地上感恩地說:
「感謝佛德無量!願佛陀爲我們授戒,我們萬世萬代永遠跟隨您、供養您!」
佛說:「好的!我的徒弟們!」
于是五百人成了佛陀的弟子,盡心修行,最後都成爲阿羅漢。
7.爲法衣發無上道心
舍衛城裏有一個長得非常美的女子,她有窈窕的身材,漂亮的臉蛋,眉毛彎彎的,嘴巴小小的,尤其一雙大眼睛更是楚楚動人,城裏的男子都爲她著迷。
這漂亮女子十分清楚自己的身價和魅力,每天都跟不同的男子出去遊玩。
這天,有個大官的兒子陪著漂亮女子出去遊玩。他們坐在一輛馬車上,剛好被路過的文殊師利菩薩看到,菩薩頓時生出慈悲心,想度化那漂亮的女子,于是想了一個好主意。
男子和那漂亮女子經過一個叉路口時,那女子忽然眼睛一亮,見到路旁站著一個英俊的少年,眉清目秀,神采飄逸,還有那身閃閃發光的衣服,更襯托出那少年的超凡脫俗。
漂亮女子看得心神蕩漾,馬上叫車子停下來,還沒停穩就跳下車向路口跑去。她一心思念英俊少年和他身上的漂亮衣服,早就把大官的兒子忘在腦後。
「哎呀!你去哪兒呀?」大官的兒子急壞了,不停地在後面追著,漂亮女子卻頭也不回地往路口跑去。
這時,天王變成一個男子來到他們身邊,擋住那女子說:「等一等,美麗的女子。」
漂亮女子忽然被一個男子擋住,一下子楞住了。
「你聽我說!」擋住她的男子接著說:「那少年雖然英俊無比,光彩照人,但他對美女是不感興趣的。」
漂亮女子狠狠瞪了他一眼,又要往前走,那男子仍擋住去路,說道:
「你別傻了,他真的對情欲不感興趣,你會後悔的。」
「爲什麼呢?」漂亮女子見那男子擋住不放,只好心有不甘地問。
「他是文殊師利菩薩,能滿足世間衆人的一切願望,卻沒有任何私欲。」天王變成的男子說完這話就不見了。
漂亮女子心想:「聽說文殊師利菩薩能施一切,我想要他身上的漂亮衣服,看他能不能施給我。」
想到這兒,女子便走過去對英俊少年說:「仁者,您能把身上的衣服施舍給我嗎?」
少年說:「你要是能發願修學佛法的話,衣服就給你。」
「真的?」漂亮女子又驚又喜,沒想到他這麼痛快的答應。
「真的。」文殊師利菩薩肯定地回答。
猛然間,漂亮女子心裏因爲想得到法衣而發出無上道心,內心充滿法喜。
從此,這女子便奉行五戒,專心修持佛法,成爲一個虔誠的佛弟子了。
8.爲度人而破戒的焰光菩薩
很久以前,有個一心求菩薩道的人,名字叫焰光。他清心寡欲,擺脫了世俗種種名利煩惱,獨自在深山中修行已經四百二十多萬年了…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