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
一、菩萨罗汉的故事(下)
1.落荒而逃的魔鬼
从前,在舍卫城郊外有一个非常荒凉偏僻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善于变化自己的形体,经常在这一带作祟,祸害不少人。
曾经有一个远来的商人,带着不少香料,准备到舍卫国做生意。当他走到城郊时,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几株杂树在夜色中摇动着。
走了一会儿,他的肚子开始饿了,准备先吃点粮食再进城投宿。他走到一棵树下,放下货物,取出粮食慢慢吃了起来。他一边吃着干粮,一边闭上眼睛盘算这些货物出手后能赚到多少钱。
这时候,魔鬼悄悄出现了,他闻到从包裹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猜想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香料。魔鬼趁这个商人不注意,化成一道白烟,随着吞下去的干粮一起进入商人的肚子里,这商人却丝毫没有察觉。
商人填饱肚子后,又拿起包裹,站起身继续向舍卫城赶去。走了不久,肚子开始发出声音,他心想:「奇怪?刚才吃了那么多干粮,怎么肚子又叫了?」
商人忍耐着走了几步,肚子却开始痛起来,而且越来越痛,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肚子里蠕动着。他实在忍受不住,就扔下装有货物的包裹,在地上翻滚起来!
他越滚离包裹越远。这时候,魔鬼趁机化作一道白烟从商人的嘴里散出来,然后拾起包裹跑掉了。结果这个商人不仅被魔鬼折磨得死去活来,还丢掉许多香料。
正因为魔鬼常常这样作崇,所以很少有人敢到这里来,这里也就显得更加荒凉恐怖了。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有事去舍卫城外三十里远的一个寺院中,傍晚回来时恰巧路过这里。目犍连一走到这里,马上感到一阵寒意。
天快黑了,目犍连急急忙忙地赶路。等到目犍连走近时,魔鬼便从树后闪出身来,化成一道白烟,从目犍连的鼻子进到他肚子里。目犍连因为一心赶路,并没有注意到。
目犍连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像雷声一样。目犍连觉得十分奇怪,他停下脚步,在路边的杂草丛中盘腿坐了下来,摒除一切杂念后,发现原来是个魔鬼在自己腹中捣乱,于是目犍连大声地对魔鬼说:
「你这个魔鬼还是快出来吧!我是佛陀的弟子,你根本不能伤害到我,所以赶快离开吧!否则我会用法力将你打入地狱!」
魔鬼听了之后,以为目犍连只是吓他而已,仍然继续在目犍连的肚子里作怪。
目犍连见魔鬼还不出来,就对他说:
「魔鬼你快出来吧!不要再作怪了,我是佛陀的弟子目犍连。」
魔鬼一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害怕起来,因为他知道目犍连是佛陀弟子中最有神通力的一个,于是匆忙化做一道白烟,从目犍连张开的口中钻了出来,然后跪在地上请求目犍连宽恕他。
目犍连原谅了这个魔鬼,并告诫他以后不可以再骚扰过往的行人。魔鬼答应后立刻一溜烟地跑掉了。
从此,魔鬼再也不敢出来作祟,而这个地方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2.泡沫般的美丽
从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园内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大臣的儿子,名叫畏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这两个人被彼此吸引,在拜佛时一直忍不住偷偷看着对方。
突然上间,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畏间非常惊讶,过去推了她一下,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畏间不知所措地看着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只见她的脸色发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都开始流出脓血来,一股恶臭直扑他的鼻孔。畏间这才明白,上金光首的确死了,而且在炎热的阳光下已经发始腐烂。
转眼间,美丽的上金光首变成一具腐烂的女尸,一群群绿头苍蝇循着恶臭飞来,全都在尸首上吃喝那死肉败血。
畏间怎么也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惊恐万分,准备拔腿跑掉。刚站起来要跑的时候,却听到身边的树木说起话来:
「这女子死得真可怜!那么漂亮的脸蛋,那么苗条的身材,却不明不白的被拋在这里。」
又有一棵树说:「这位先生,难道你只贪图她生前的美丽,不管她死后的凄惨吗?」
畏间本能的停住双脚,他奇怪树怎么会说话,听到树的话,他一时间感到惭愧,便从身上脱下外套,将那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里住,搬到树林中藏起来。
畏间向园外走去,刚走了几步,忽然看见半空中亮起万丈佛光,照亮整个天空。佛光中佛陀威仪万方,神采奕奕。
畏间顿时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心中异常兴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再定睛一看,令他更惊奇的事发生了,帝释天放着五彩祥瑞的光芒,站在他面前。
「小伙子,恭喜!恭喜!你年纪轻轻就有福报看到佛陀的法相,肯定做了什么善事吧?」帝释天走过来赞扬畏间。
畏间听了这话,忙对天帝释说:「帝释天神,您真是救苦救难。我正愁得不得了呢!请您给我指条光明大道吧!」
「小伙子,不必发愁,有什么事与我到佛所去说。」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佛陀居住的精舍,帝释天变出一朵花来,交给畏间说:
「把这花放在佛陀的身上,有什么话尽管对佛陀说。」
畏间照帝释天的指点将花放在佛陀足上,退后叩首说:
「佛陀啊!我要告诉您一件事。今天有个女孩邀我到观园去游玩,后来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她七窍流血,皮腐肉烂,我看到简直吓坏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佛陀正准备开口说话时,从外面走进来了两个年轻女子。畏间看见她们大吃一惊,原来那个年长一点的正是上金光首。
两个女子拜完佛后走了出去,畏间转头一看,佛陀和帝释天神都不见了,面前却站着文殊师利菩萨。
「小伙子,你认识刚才拜佛的那对姐妹吗?」文殊师利菩萨问。
「我只认识那个姐姐,她是上金光首。」畏间回答。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你从今天的事情中知道了些什么?」
顿时,畏间心中觉悟了,他马上回答道:
「美丽不过就像泡沫一样,会年老、会消失,上金光首也是如此。我不用着迷于她美丽的容貌,就连与她之间的快乐都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是我永生的依靠。」
文殊师利菩萨满意地笑了,随后便消失不见。这时畏间才明白,这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为了教化他而示现的,从此精进求道,后来成了德光耀菩萨,最后成佛。
3.贪睡的比丘
佛陀常教导弟子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真,要用心,绝不能懈怠、懒惰。大多数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勤奋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罗汉,消除许多烦恼和痛苦。但是有一个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当别人在打坐修行时,他却呼呼大睡。僧团里的师兄弟们劝了他好几次,他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这个比丘最大的毛病就是嗜睡,每天吃饱就睡,睡觉时还将自己的房间关得死死的,一个人在房中蒙头大睡,别人怎么叫都叫不醒。
这天中午,嗜睡的比丘托钵乞食回来后,便回到自己的僧房倒头大睡。他这一睡就没有起来过,僧房中如雷的鼾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是佛陀为大众说法的日子。所有的弟子都来了,唯独缺那个嗜睡的比丘。
佛陀问:「那个爱睡觉的弟子怎么没有来呢?」
一个弟子急忙站起身来回答:「佛陀!他从昨天中午睡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我们怎么叫他都叫不醒。」
佛陀心中想起,这个爱睡觉的比丘从今天算起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如果让他这样在昏睡中死去的话,他是得不到善终的。佛陀非常怜悯他,所以先让弟子们诵读经文,自己带着阿难前往贪睡比丘的精舍去。
佛陀和阿难还没到,远远就听见雷鸣般的鼾声,一阵接着一阵,一阵高过一阵。推开房门后,鼾声更大了,那位比丘依然蜷缩在床上,睡得正香。
阿难先叫了几声,可是比丘毫无反应,依然睡着。后来佛陀走到比丘床前,用手指轻轻摇了摇比丘的身体,这个熟睡的比丘马上醒了过来。
比丘见到佛陀正站在自己面前,慈爱地俯视着他,急忙起身向佛陀顶礼,说道:
「尊敬的佛陀,请原谅弟子无礼。」
佛陀告诉他说:「你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我不忍心见你在昏睡中死去而得不到正果,所以特地来叫醒你。」
这位比丘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想到自己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他又惊又怕,不知所措。
佛陀安慰他说:「这是你命中注定的事。好几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却只知道吃和睡,从来不思惟法义,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为没有种下任何福德,命终后灵魂投生成米虫,就这样过了五万年,然后又投生为田螺、蚌和树干中的蠹虫,前前后后各过了五万年。
你前身所投生过的生命都喜欢住在昏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而且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更特别的是这四种生命都喜欢睡觉,一睡就是一百多年,完全不懂得求上进。经历了二十万年,你才赎清前世的罪孽,所以今生能够投胎为人,并且出家做了比丘。
既然做了比丘就应该勤苦修行,认真钻研。没想到你又像二十万年前一样贪吃贪睡,为什么你总是睡不够呢?可别忘了二十万年前你的前身的结果。」
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羞惭得满脸通红,连忙向佛陀表示忏悔,就在他深深自责、忏悔的时候,一切杂念都随之消除了,并且在最后的生命里修得了阿罗汉果。
4.无心之过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座树林中,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
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