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P7

  ..续本文上一页不久了,他们好奇地问:

  「师父,这只小虎看起来就快死了,为什么您还要喂它食物呢?」

  优波笈多回答:「我喂它东西吃只是为了让它得到解脱而已。」

  其实优波笈多早就看出这只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小虎很快就会死去,而且现在差不多就要死了,他怜惜地对小虎说: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生命的消失是很平静、很自然的一件事。你到了我住处后,要对佛法生出信心,对畜牲类的所作所为所欲要生出厌恶之心。」

  随后,优波笈多带着小虎到那哆婆哆寺。小虎一见到这个威严庄重的清净佛寺,马上对佛法产生信服和敬仰之心。

  不久,这只小老虎果然死去了,但是随即又在摩偷罗国转世为人了。

  等这个孩子长到七岁,优波笈多到他家度化了他,他就开始跟随优波笈多修习佛法。七年之后,十四岁的他修成阿罗汉,拥有许多神力。每当他去听优波笈多讲解佛法时,就施用神力变来种种鲜花,散布在优波笈多的四周。鲜花的芬芳充盈在整个讲经堂内,令人心旷神怡。

  优波笈多的五百弟子一直没有得道,看到比他们晚修习佛法的十四岁少年都得了道,心中既不安又不解,于是纷纷去问优波笈多:

  「尊敬的老师,那位同学修习的时间没有我们长,年龄又那么小,为什么他可以修成阿罗汉,而且拥有许多神通?」

  优波笈多看看他们,仁慈的解释道:「那是因为他前世做小老虎的时候,对佛法有信服和崇敬心的缘故,再加上他专心修习佛法,所以很快就修得正果,具备了神通。」

  五百弟子听了优波笈多的话,心里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他们勤苦修习,最后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24.二十亿耳的苦行

  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择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

  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时节,这里常常有很响亮的雷鸣声,久久在湖面上回荡,所以因此而得名。

  由于占波国风景优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声池那里又很幽静,所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到这里修行,苦修者二十亿耳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亿耳在雷声池湖畔找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那里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获得解脱的修行方式,所以常常不分昼夜地赤着双脚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脚掌被利石划破、被荆棘刺穿,也不停下休息。

  尽管二十亿耳这么勤苦地修行,但是他身体中存在的欲望并没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二十亿耳更加苦恼了。

  有一天,二十亿耳心想:「像我这样吃苦修行,从不因痛苦而退缩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可是到现在我心中还有欲望没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没有得到解脱,这是为什么呢?对了,我家广有产业,积有不少财富,我应该回去把财物都布施给他人,这样对我的修行应该大有益处。」于是二十亿耳决定回家把财产全部施舍出去。

  二十亿耳的家距离雷声池不远,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顾家人的劝阻,大量向别人及僧侣施舍财物。他什么也不想,只盼着施舍完财产能尽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广施财物的事,并且明白二十亿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觉得应该点化这位认真的苦行僧,于是动身到二十亿耳的家中。

  等到二十亿耳发放完食物后,佛陀来到他面前,对他说:

  「二十亿耳,我听说你未出家时,弹得一手好琴,是吗?」

  「是的,我从前很会弹琴。」

  二十亿耳知道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们传诵的佛陀,虽然他选择的修行方式与佛陀倡导的不一样,但二十亿耳还是对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问:「假如你的手指不停地拨动琴弦,使琴弦发出急促的声响,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

  二十亿耳回答:「这样弹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弹出的音乐也不会好听。」

  「那么,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拨动琴弦,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呢?」

  「这样弹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弹出的音乐也是不好听的。」

  佛陀接着问:「如果一个琴手按照音乐的节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地弹奏,弹出的音乐将会怎样?」

  二十亿耳认真回答:「这样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弹出的乐声是很动听的。」

  二十亿耳隐约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么,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等待佛陀开口。

  果然,佛陀慢慢开了口,对二十亿耳说:

  「一个人在修行时,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够摆脱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个人对修行十分懈怠,从不努力去做,同样也是得不到正果。只有处于两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续努力一定会得到解脱。」

  二十亿耳听了佛陀的话,大受启发。他又重新回到雷声池湖畔,认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后终于修成了阿罗汉。

  25.嗔心的果报

  优波笈多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须陀洹果。」

  有一个比丘听了优波笈多法师的话,积极学习各种经论,一心想得到须陀洹果。优波笈多法师看出他的心思,就带他一同去摩陀罗国。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沿途乞食,他们终于到达最下等的旃陀罗住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以打渔、屠宰为业,生活很穷困。

  他们来到一个旃陀罗家,看见一个小孩已经修得须陀洹果,但是却生着一种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虫子吃掉,口里还不断吐着臭气。

  优波笈多法师指着这小孩对比丘说:「你看这个孩子,虽然得到了须陀洹果,却还要受这样的痛苦。」

  比丘疑惑的问:「为什么他已经得到须陀洹果,却还要受这样的苦呢?」

  优波笈多法师回答:「这个孩子的前身是个出家人,后来升为维那师父,掌管寺院中中僧众的一切修持事务。

  有一天,众僧都在禅堂静心修行。其中有一位罗汉得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全身奇痒无比,偏偏在这时发作了,罗汉忍不住,不停伸手抓痒,发出一种『刮、刮、刮』的声音。

  结果维那师父听了这声音,生气地说:『是恶虫吃了你吗?发出这种难听的声音!』说完就起身拉着罗汉离开,把他丢弃到旃陀罗的家去。

  罗汉对维那师父说:『你应该专心修行,摒弃杂念,不要让来世受苦。』

  维那师父听了这话,心中惊醒,马上跪地忏悔。经过努力的修行,终于修得了初果--须陀洹果。但是这以后,他却不再精进,开始放纵自己。

  你今天看到这个孩子,就是那位维那师父的转生,因为他将罗汉丢弃到旃陀罗家的业因,今生他便投生在旃陀罗家中,遭受这种报应。」

  比丘听后,又惊讶又恐怖,回去后加紧精勤的修行,不敢懈怠,最后证得了四果--阿罗汉果。

  26.精进求法的均儒邻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焚摩难。他平日乐善好施,在国内供养许多诚心拜佛、笃信佛教的僧侣。

  每当斋戒的日子,国王总是劝导人们前往寺庙听法,遵从佛陀的旨意;每当佛陀讲解佛法的时候,国王也总是认真恭敬地聆听。

  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均邻儒,他经常随同父王一起听佛陀讲法。他很喜欢佛陀所教授的道理,总是专心听讲,领悟得很快。

  终于有一天,太子均邻儒对国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太子说:「父王,我们能遇上佛陀、接触到佛法,是多么难得啊!可惜我现在能够听到的经法太少了,恳请父王允许我出家,跟在佛陀身边修行吧!」

  国王被太子的真诚感动,就顺从太子的意愿,准许他出家。

  均邻儒辞别父王,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请求佛陀让他做一个比丘。佛陀见均邻儒出家的信心很坚定,便收他当弟子。从此以后,均邻儒遵照佛陀的旨意,严格遵守戒律,勤奋修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修行,他终于成为一个阿罗汉。

  国王这时还不知道太子已经得道,见他日夜勤学苦修,餐餐都是粗茶淡饭,就经常给他送些好吃的,但均邻儒总是不肯接受。国王看他是发自内心的拒绝,不解地问太子说:

  「在我统治的国土内,有许多奇珍异宝可以让你享受不尽,还有很多美味的饭菜供你品尝。你身为太子,为什么乐于做一个清苦的修行人呢?」

  这时,只见均邻儒的身体从地面上轻轻升到半空中,在空中自由飞来飞去,一下子将身体分成几份,一下子又将身体全部散开,或出现、或消失,变化无常。

  国王见到他的儿子竟有如此的神通变化,原本怜悯太子受苦的难过心情随即转变成见到太子得道的欢欣喜悦。国王急忙五体投地向均邻儒行礼,并请太子讲解佛法。

  国王问:「我诚心学佛很久了,但是一直不能解脱烦恼,这是为什么?」

  均邻儒为国王向佛陀请教,佛陀让均邻儒为国王讲述人生「苦」、「空」、「无常」等道理。

  经过均邻儒的讲述,国王终于明白佛经的义理,解除了内心长久以来的烦恼,并发愿永远护持佛教、供养僧众。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