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P6

  ..续本文上一页睡着了,随即施展法力,在大树和比丘的周围变出一个一千尺深的环状沟,把大树和那个睡得死死的比丘圈在里面。做完这件事后,优波笈多就躲在不远处静静等着。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比丘醒了过来,他伸伸懒腰,舒了一口长气。当他睁开眼看见四周的环状沟,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怎么会这样?」

  这条沟足足有两三丈宽,任何人想跳是跳不过去的。比丘小心翼翼爬到沟边,慢慢伸出头向下一看,眼前却是黑压压的一片,根本看不见沟底。

  他站起身来大叫:「喂,来人啊!来人啊!」可是除了回声以外,听不见任何人的声音。

  他有些绝望了,心里十分害怕,只好紧紧靠着树身,恐惧的看着离自己不到一尺远的深沟。

  这时优波笈多又施用神力,在深沟上架起一座半尺宽的桥。桥架好后,优波笈多就起身回那哆婆哆寺去了。

  比丘在绝望中看见这座突然出现的桥,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等他确定这是真正的桥后,他才战战兢兢地上了桥,小心翼翼地越过这条一千尺深、二三丈宽的环状沟。

  当他越过深沟时,心中如释重负,急急忙忙跑到优波笈多那里。他对优波笈多说:

  「师父,今天我在坐禅的时候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身旁一尺远的地方竟然有一道深沟,把我吓得半死,幸亏后来深沟上又出现一座小桥,我才逃了回来。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优波笈多笑了笑,对他说:「你再去一次看看。如果一个人不懂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不懂什么是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不懂断绝世俗苦痛的方法,不懂佛法所要求解除痛苦后达到的目的,他才会堕入深沟中。」

  这个爱睡觉的比丘听了优波笈多的话,了解认真修行的重要性,于是听从优波笈多的教导,趁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又沿着原来的路回到坐禅的地方。

  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小桥,靠着大树的树身,端端正正地开始打坐。由于深沟近在咫尺,他不敢有一点懈怠,更不敢打瞌睡,因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所以这一次他坐禅时没敢睡觉,而是认真理解佛法要义,刻苦修炼。终于他消除了很多烦恼,修成阿罗汉果。

  20.阿难的前身

  有一年舍卫国发生旱灾,过不久又发生水灾,田里的秧苗大多被太阳晒死了,之后补插的秧苗又被雨水泡死了,造成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收成。

  第二年,舍卫国里到处在闹饥荒,饥饿的人们差不多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吃到最后连草根也被挖出来吃,树皮也被剥下来啃。

  由于百姓没有粮食,佛陀的弟子们也很难乞求到斋饭,于是他们想各自分散到别的地方,躲过这次饥荒。阿难了解大家的想法后,就对佛陀说:

  「世尊,如果比丘们都因为躲避饥荒而去别的国家,那么这里的百姓就看不到佛法的力量了,将会有很多人因为我们的离去而丧失道德的根基,这里会开始混乱起来。」

  佛陀听了点点头。

  阿难接着说:「但是,如果佛陀您一直住在这里,人们心中就会有所依托,舍卫国也能平安度过饥荒。」

  佛陀说:「你说得很好!我也正有此意。」

  后来波斯匿王知道一些佛门弟子想离开舍卫国,去别的国家躲避饥荒,他心中非常着急,赶忙派出一位大臣去祇洹精舍,告诉佛陀他准备将佛陀和弟子们接到宫中供养三个月,佛陀答应了。

  「世尊,为什么您要答应波斯匿王,让我们都留下来呢?」比丘们问。

  佛陀将阿难之前说的话对大家说了一遍,又说:

  「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波罗奈的国家,国王的名字叫梵达。

  有一年波罗奈国遇到天灾,粮食的收成很少,国内的民众大多吃不饱,纷纷到街上乞讨。

  国王梵达看到这种情况,就打开国家的仓库,向这些饥饿的人们施舍食物。人们知道这个消息,便从四面八方来到王城,挤在王宫外乞求施舍。就这样,每天王宫门口都挤了满满的人。

  由于梵达国王一直施舍,仓库里的存粮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一位大臣向梵达国王提出停止施舍的建议。梵达国王听了建议后说:

  『我怎么忍心让民众在饥饿中过日子呢?』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却擅自发布命令,说谁胆敢再上街乞讨食物,一经发现就押到闹市处死!于是饥饿穷困的人们开始发愁了,他们不敢再去王宫乞求食物。

  『为什么最近都没有人来乞讨?』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来乞求食物,梵达国王觉得很奇怪,就问手下的大臣。话才刚说完,突然有一位外道修行者进到王宫内。

  梵达国王十分吃惊,问这位外道修行者:『你从哪里来的?是谁让你到我这里来的?』

  修行者脸色憔悴的回答:『国王,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是饥饿驱使我过来的。』

  梵达国王看到他虚弱的样子,心中顿时产生怜悯之情,马上布施给这位外道修行者一千多头牛。」

  佛陀讲到这里停了下来,看了看坐在一旁认真听着的阿难,然后接着说:

  「这位外道修行者,就是阿难的前身。」

  因为阿难的建议,佛陀和他的弟子们都留在舍卫国,让人们能够时常见到佛陀,心中有所依靠,舍卫国最后终于平安的度过饥荒。

  21.文殊菩萨赴宴

  阿阇世王在修行功德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智能,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疑难,于是邀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吃饭。

  文殊菩萨看他非常诚恳,便准备第二天亲自带领众弟子和许多天人到王宫赴宴。阿阇世王听到菩萨同意赴宴,非常高兴地问:

  「请问文殊菩萨,明天有多少人到场?我好做斋饭准备。」

  这时,文殊菩萨身边的舍利弗尊者代替文殊菩萨回答:

  「差不多五百人。」

  国王回到宫中,马上下令各方开始准备,里里外外都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国王及群臣在宫外相迎贵宾,远远看见文殊菩萨一行人慢慢走来,人数大概有二万二千五百人。

  国王看到吃了一惊,心想:「这下糟糕了,我只准备五百人的斋食,今天却来了这么多人,这可怎么办?」

  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一个名叫「休息心」的天王和一个名叫「金毗」的仙人来到国王旁边,告诉国王说:

  「国王请不用发愁,文殊菩萨无边的法力,是深不可测的!」

  国王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才稍微安心,赶快将众人迎入宫中。

  国王等大家都坐好,就向文殊菩萨行礼,表示内心的欢迎,并说:

  「请众人原谅,宫中准备的饮食器具甚少,我已经吩咐马上补办,请大家稍微等一下。」

  文殊菩萨对国王说:「你应办的事都办了,用不着再费心了,就请你休息一会儿吧!」

  只见文殊菩萨轻轻念了声咒语,一个个金钵、银钵、铜钵带着光辉,像排队一样整齐的从天而降。然后文殊菩萨对国王说:

  「现在可以分派饭食了。」

  分盛饭食的时候,国王惊奇地发现,每当饭盛出一钵后,盛出的饭又满起来,好象没有盛饭一样。等到二万多人都分到斋饭以后,准备好的饭一点儿也没减少,还是像之前一样多。

  吃完饭后,众菩萨把钵向天空一掷,钵便自动悬在半空中。等到文殊菩萨向国王讲了一段佛法之后,这些钵才忽然不见,不知去向。

  用完斋饭后,国王请文殊菩萨为众生解答疑难。文殊菩萨讲解精妙入神,众人听得个个法喜充满,感悟颇深,而阿阇世王更是获益匪浅。

  最后阿阇世王佩服地说:「文殊菩萨果然是充满智能的圣人啊!」他对佛法的疑惑,也因此一扫而空了。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古时候,在薄佑国有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整个国家的人都不信奉佛法了。

  常悲菩萨不愿看到这一切,便拋下妻子儿女,一个人到山中隐居修行。他每天喝山泉水,吃树上的野果,过着苦行的日子。

  「我生不逢时,遇不到佛陀,遇不到好菩萨,我该怎么办?」

  他悲恸地对天空呼喊,这声音传到天上,感动了天神,天神便下到半空中对常悲菩萨说:

  「贤明的菩萨,你去寻找明度无极圣典,好好诵读,贯通经意,确实奉行经义,就一定会成佛的。」

  「我该到那里去求这至尊的佛法呢?」

  「你朝着正东方走吧!不要害怕艰难,你一定能找到明度无极圣典的。」

  天神的指点使常悲菩萨感激不尽,他不断对着上天磕头,说道:

  「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

  「你必须努力精进,才能找到圣典!」天神说完这话便不见了。

  常悲菩萨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发,走上漫漫寻找佛经的艰辛路途。他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心,一连几天披星戴月地赶路,走到双脚肿痛仍不停赶路,也不知前面还有多远的路程,只是努力往前走。

  常悲菩萨真诚专一的精神感动了佛陀,于是佛陀飞到他头上几重天的地方,跟他一起前行,每天讲经给他听。

  佛陀赞叹地说:「你真是一片诚心啊!像你这样的菩萨已经不多见了。你从这里继续东行二万里,便到了健陀越国,那里住着很多菩萨,其中有个菩萨名叫法来,他圣德高明,通晓各种经典,反复教化人们,那本经——明度无极经,我想他一定会替你讲解,让你诵读的。」佛陀说完便不见了踪影。

  常悲菩萨感恩佛对他的指点,更加坚定了求经的信心。经过千辛万苦,常悲菩萨终于进入健陀越国,漫漫求经之路马上就要到达了。

  这时,常悲菩萨的心中无比激动,再次虔诚地对天空说着:

  「佛陀啊!您的爱怜真是无处不在啊!」

  23.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偷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因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远的路去觅食。可是这片森林已经找不到什么食物了,所以这只母虎越来越瘦。

  等到它临盆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生下一只可爱的小虎,就因饥饿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优波笈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静修,他看见那只躺在死去的母虎身边嗷嗷待哺的小虎,心中生出无限慈悲,马上找来一些食物亲自喂它。

  这时候,优波笈多的弟子看见他在喂一只小虎,而这只小虎看上去也活…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