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下冊▪P7

  ..續本文上一頁不久了,他們好奇地問:

  「師父,這只小虎看起來就快死了,爲什麼您還要喂它食物呢?」

  優波笈多回答:「我喂它東西吃只是爲了讓它得到解脫而已。」

  其實優波笈多早就看出這只得不到母乳喂養的小虎很快就會死去,而且現在差不多就要死了,他憐惜地對小虎說: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生命的消失是很平靜、很自然的一件事。你到了我住處後,要對佛法生出信心,對畜牲類的所作所爲所欲要生出厭惡之心。」

  隨後,優波笈多帶著小虎到那哆婆哆寺。小虎一見到這個威嚴莊重的清淨佛寺,馬上對佛法産生信服和敬仰之心。

  不久,這只小老虎果然死去了,但是隨即又在摩偷羅國轉世爲人了。

  等這個孩子長到七歲,優波笈多到他家度化了他,他就開始跟隨優波笈多修習佛法。七年之後,十四歲的他修成阿羅漢,擁有許多神力。每當他去聽優波笈多講解佛法時,就施用神力變來種種鮮花,散布在優波笈多的四周。鮮花的芬芳充盈在整個講經堂內,令人心曠神怡。

  優波笈多的五百弟子一直沒有得道,看到比他們晚修習佛法的十四歲少年都得了道,心中既不安又不解,于是紛紛去問優波笈多:

  「尊敬的老師,那位同學修習的時間沒有我們長,年齡又那麼小,爲什麼他可以修成阿羅漢,而且擁有許多神通?」

  優波笈多看看他們,仁慈的解釋道:「那是因爲他前世做小老虎的時候,對佛法有信服和崇敬心的緣故,再加上他專心修習佛法,所以很快就修得正果,具備了神通。」

  五百弟子聽了優波笈多的話,心裏感到很慚愧。從此以後,他們勤苦修習,最後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24.二十億耳的苦行

  佛陀在世的時候,經常外出遊曆,隨緣度衆生。有一次,他遊曆到占波國境內,選擇一個叫雷聲池的大湖岸邊暫時住下來。

  占波國的民風淳樸,風景優美,尤其雷聲池湖邊的風景更加秀麗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時節,這裏常常有很響亮的雷鳴聲,久久在湖面上回蕩,所以因此而得名。

  由于占波國風景優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聲池那裏又很幽靜,所以吸引了許多修行者到這裏修行,苦修者二十億耳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億耳在雷聲池湖畔找了一個幽靜的地方,一個人獨自在那裏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獲得解脫的修行方式,所以常常不分晝夜地赤著雙腳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腳掌被利石劃破、被荊棘刺穿,也不停下休息。

  盡管二十億耳這麼勤苦地修行,但是他身體中存在的欲望並沒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沒有得到解脫,所以二十億耳更加苦惱了。

  有一天,二十億耳心想:「像我這樣吃苦修行,從不因痛苦而退縮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了。可是到現在我心中還有欲望沒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沒有得到解脫,這是爲什麼呢?對了,我家廣有産業,積有不少財富,我應該回去把財物都布施給他人,這樣對我的修行應該大有益處。」于是二十億耳決定回家把財産全部施舍出去。

  二十億耳的家距離雷聲池不遠,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顧家人的勸阻,大量向別人及僧侶施舍財物。他什麼也不想,只盼著施舍完財産能盡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二十億耳廣施財物的事,並且明白二十億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覺得應該點化這位認真的苦行僧,于是動身到二十億耳的家中。

  等到二十億耳發放完食物後,佛陀來到他面前,對他說:

  「二十億耳,我聽說你未出家時,彈得一手好琴,是嗎?」

  「是的,我從前很會彈琴。」

  二十億耳知道眼前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們傳誦的佛陀,雖然他選擇的修行方式與佛陀倡導的不一樣,但二十億耳還是對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問:「假如你的手指不停地撥動琴弦,使琴弦發出急促的聲響,這樣的琴聲好不好聽?」

  二十億耳回答:「這樣彈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彈出的音樂也不會好聽。」

  「那麼,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撥動琴弦,這樣的琴聲好不好聽呢?」

  「這樣彈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彈出的音樂也是不好聽的。」

  佛陀接著問:「如果一個琴手按照音樂的節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地彈奏,彈出的音樂將會怎樣?」

  二十億耳認真回答:「這樣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彈出的樂聲是很動聽的。」

  二十億耳隱約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麼,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等待佛陀開口。

  果然,佛陀慢慢開了口,對二十億耳說:

  「一個人在修行時,爲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夠擺脫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個人對修行十分懈怠,從不努力去做,同樣也是得不到正果。只有處于兩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續努力一定會得到解脫。」

  二十億耳聽了佛陀的話,大受啓發。他又重新回到雷聲池湖畔,認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後終于修成了阿羅漢。

  25.嗔心的果報

  優波笈多法師在講法時經常對弟子說:「比丘要時常思考道義,精進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須陀洹果。」

  有一個比丘聽了優波笈多法師的話,積極學習各種經論,一心想得到須陀洹果。優波笈多法師看出他的心思,就帶他一同去摩陀羅國。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沿途乞食,他們終于到達最下等的旃陀羅住的地方。這裏的人都以打漁、屠宰爲業,生活很窮困。

  他們來到一個旃陀羅家,看見一個小孩已經修得須陀洹果,但是卻生著一種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蟲子吃掉,口裏還不斷吐著臭氣。

  優波笈多法師指著這小孩對比丘說:「你看這個孩子,雖然得到了須陀洹果,卻還要受這樣的痛苦。」

  比丘疑惑的問:「爲什麼他已經得到須陀洹果,卻還要受這樣的苦呢?」

  優波笈多法師回答:「這個孩子的前身是個出家人,後來升爲維那師父,掌管寺院中中僧衆的一切修持事務。

  有一天,衆僧都在禅堂靜心修行。其中有一位羅漢得了一種怪病,發作起來全身奇癢無比,偏偏在這時發作了,羅漢忍不住,不停伸手抓癢,發出一種『刮、刮、刮』的聲音。

  結果維那師父聽了這聲音,生氣地說:『是惡蟲吃了你嗎?發出這種難聽的聲音!』說完就起身拉著羅漢離開,把他丟棄到旃陀羅的家去。

  羅漢對維那師父說:『你應該專心修行,摒棄雜念,不要讓來世受苦。』

  維那師父聽了這話,心中驚醒,馬上跪地忏悔。經過努力的修行,終于修得了初果--須陀洹果。但是這以後,他卻不再精進,開始放縱自己。

  你今天看到這個孩子,就是那位維那師父的轉生,因爲他將羅漢丟棄到旃陀羅家的業因,今生他便投生在旃陀羅家中,遭受這種報應。」

  比丘聽後,又驚訝又恐怖,回去後加緊精勤的修行,不敢懈怠,最後證得了四果--阿羅漢果。

  26.精進求法的均儒鄰

  從前有一個國王名叫焚摩難。他平日樂善好施,在國內供養許多誠心拜佛、笃信佛教的僧侶。

  每當齋戒的日子,國王總是勸導人們前往寺廟聽法,遵從佛陀的旨意;每當佛陀講解佛法的時候,國王也總是認真恭敬地聆聽。

  國王有一個太子,名叫均鄰儒,他經常隨同父王一起聽佛陀講法。他很喜歡佛陀所教授的道理,總是專心聽講,領悟得很快。

  終于有一天,太子均鄰儒對國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太子說:「父王,我們能遇上佛陀、接觸到佛法,是多麼難得啊!可惜我現在能夠聽到的經法太少了,懇請父王允許我出家,跟在佛陀身邊修行吧!」

  國王被太子的真誠感動,就順從太子的意願,准許他出家。

  均鄰儒辭別父王,來到佛陀所在的地方,請求佛陀讓他做一個比丘。佛陀見均鄰儒出家的信心很堅定,便收他當弟子。從此以後,均鄰儒遵照佛陀的旨意,嚴格遵守戒律,勤奮修行。經過叁個月的努力修行,他終于成爲一個阿羅漢。

  國王這時還不知道太子已經得道,見他日夜勤學苦修,餐餐都是粗茶淡飯,就經常給他送些好吃的,但均鄰儒總是不肯接受。國王看他是發自內心的拒絕,不解地問太子說:

  「在我統治的國土內,有許多奇珍異寶可以讓你享受不盡,還有很多美味的飯菜供你品嘗。你身爲太子,爲什麼樂于做一個清苦的修行人呢?」

  這時,只見均鄰儒的身體從地面上輕輕升到半空中,在空中自由飛來飛去,一下子將身體分成幾份,一下子又將身體全部散開,或出現、或消失,變化無常。

  國王見到他的兒子竟有如此的神通變化,原本憐憫太子受苦的難過心情隨即轉變成見到太子得道的歡欣喜悅。國王急忙五體投地向均鄰儒行禮,並請太子講解佛法。

  國王問:「我誠心學佛很久了,但是一直不能解脫煩惱,這是爲什麼?」

  均鄰儒爲國王向佛陀請教,佛陀讓均鄰儒爲國王講述人生「苦」、「空」、「無常」等道理。

  經過均鄰儒的講述,國王終于明白佛經的義理,解除了內心長久以來的煩惱,並發願永遠護持佛教、供養僧衆。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下冊》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