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P2

  ..续本文上一页,在儿子情急的一推之下,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刚好头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

  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

  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我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皱紧,没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的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

  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人了。」

  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

  「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

  「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5.习气难断的罗汉

  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

  像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就是一个例子。

  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他骄傲轻慢的个性。

  「你算什么东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贵人福种,你这个暴发户区区几十年又算什么!」

  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

  有一天,毕陵伽婆蹉来到恒河岸边观赏风景。恒河水神见有罗汉降临,连忙上来接驾,恭敬的说:

  「尊敬的罗汉,难得的圣贤,我万分荣幸……」

  「搞什么?你这个小奴仆,还不快快断流,让我过河!」

  恒河水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水神气得浑身颤抖,生气地说:「你这没礼貌的家伙,给我等着!」

  「小奴仆,我难道怕你不成?」

  恒河水神立即跑去精舍向佛陀告状:

  「世尊,有个罗汉圣者到到恒河水边,我以礼待之,他竟骂我小奴仆,叫我断流让他过,实在无法无天啊!」

  佛陀静静听着,然后说道:「你不要生气了,我让他向你赔礼道歉,让他忏悔自己的过错。」说完佛陀便和水神一起来到恒河岸边。

  毕陵伽婆蹉听到佛陀的教诲,便向水神道歉:

  「小奴仆,对不起!」

  「佛陀,您看!他还是叫我小奴仆啊!」水神更加气愤了。

  佛陀对水神说:「水神啊!毕陵伽婆蹉不是有意的,这是他累世的习气。」

  水神只好无奈地回到恒河水宫去了。

  佛陀转身对毕陵伽婆蹉说:「毕陵伽婆蹉啊!身为罗汉,坏习惯仍然未改。过去一个婆罗门一连骂了我五百次,他可痛快极了,以为我会生气,没想到我毫不生气。他又一连赞美我五百次,以为我会高兴,没想到我也毫无高兴之意,他只好走了。只要能断除烦恼和不良的习气,一切事情不管好坏都没有什么不同,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啊!」

  佛陀慈爱地教导毕陵伽婆蹉,希望他能除掉旧习气,成为一位真正的罗汉。

  6.看见佛陀

  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

  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于是,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说:

  「我们多么需要见到佛陀啊!只要见到佛陀,我们就能见到光明了!」

  一个带头的盲人说:「对!我们应该去见佛陀,而不是等在这里让佛陀来见我们,大家说是吗?」

  「可是我们要怎么去呢?我们根本看不见路呀!」几个盲人无奈地说。

  那带头的盲人说:「如果大家真的要去见佛陀,就必须请人带路。这样吧!我们每人想办法讨足一个金钱,凑足五百个就请人带大家去。」

  于是大家分头去讨钱。经过好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头,这五百盲人才凑足五百枚金钱,请到一个人来为他们带路。

  带路的人在最前面,其它人一人拉住一人的衣服,排成一行,长长的队伍蜿蜓曲折,非常壮观。

  他们往佛陀所在的舍卫国出发,一路历经种种艰辛,但越走心中越亮,脚下似乎也轻松了。可是在快走到摩竭国的时候,要经过一片山泽,那领路人见道路艰难,便找借口溜了。

  盲人们等呀等,始终不见那领路人回来。众盲人惊慌地说:

  「大家的心血都白费了,那个坏蛋把我们的钱拿走了又不管我们,这可怎么办呀?」

  正当大家六神无主,进退不得的时候,那个带头的盲人听到前面有水声,便让大家手牵手往那方向摸去。走着走着,突然他们听到一阵怒骂:

  「你们这些畜牲,瞎眼了吗?把老子种的幼苗都踩死了!」

  「哎哟!实在对不起,我们是真的看不见啊!要是看得见也不会犯这种错了。好心人啊!求您大发慈悲,指给我们一条去舍卫国的路吧!我们的钱已经被骗走了,只有等以后再来赔您的秧苗,我们绝不食言!」

  田主觉得这五百个瞎子也确实可怜,长叹一声说:

  「算了!你们跟我来吧!我找人带你们到舍卫国去就是了。」

  「今天可遇到大好人了!」盲人们又惊又喜,连忙道谢不已。

  田主派人带盲人们往舍卫国,等到了舍卫城,盲人们高兴极了,没想到寺里的住持说:

  「你们来迟了,佛陀已经回到摩竭国去了。」

  盲人们大失所望,便又折往摩竭国。一路上吃苦受累,好不容易到了摩竭国,谁知佛陀又回到舍卫国去了。

  盲人们虽然已经劳累不堪,但他们坚信能见到佛陀,于是又回头向舍卫国出发。他们下定决心,不见到佛陀绝不罢休。可惜的是,这次到舍卫国仍未见到佛陀。

  「佛陀去了摩竭国。」寺庙住持同情地说,盲人们只好又回摩竭国去。

  当这些盲人共走了七个来回的时候,佛陀见他们的善根已经成熟,便在舍卫国的精舍等候他们。

  佛陀的慈光闪耀,照得盲人们两眼放光,他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佛陀了。

  「救苦救难的佛陀啊!请赐我光明,让我一睹像天光般的佛陀啊!」五百盲人纷纷跪下,五体投地,顶礼感恩。

  佛陀看他们这么虔诚,便对他们说:

  「你们这样虔诚,以坚定的信心长途跋涉,我答应让你们重见光明。」

  「谢谢佛陀的慈悲!」五百盲人当下就重见天日了。全都跪在地上感恩地说:

  「感谢佛德无量!愿佛陀为我们授戒,我们万世万代永远跟随您、供养您!」

  佛说:「好的!我的徒弟们!」

  于是五百人成了佛陀的弟子,尽心修行,最后都成为阿罗汉。

  7.为法衣发无上道心

  舍卫城里有一个长得非常美的女子,她有窈窕的身材,漂亮的脸蛋,眉毛弯弯的,嘴巴小小的,尤其一双大眼睛更是楚楚动人,城里的男子都为她着迷。

  这漂亮女子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价和魅力,每天都跟不同的男子出去游玩。

  这天,有个大官的儿子陪着漂亮女子出去游玩。他们坐在一辆马车上,刚好被路过的文殊师利菩萨看到,菩萨顿时生出慈悲心,想度化那漂亮的女子,于是想了一个好主意。

  男子和那漂亮女子经过一个叉路口时,那女子忽然眼睛一亮,见到路旁站着一个英俊的少年,眉清目秀,神采飘逸,还有那身闪闪发光的衣服,更衬托出那少年的超凡脱俗。

  漂亮女子看得心神荡漾,马上叫车子停下来,还没停稳就跳下车向路口跑去。她一心思念英俊少年和他身上的漂亮衣服,早就把大官的儿子忘在脑后。

  「哎呀!你去哪儿呀?」大官的儿子急坏了,不停地在后面追着,漂亮女子却头也不回地往路口跑去。

  这时,天王变成一个男子来到他们身边,挡住那女子说:「等一等,美丽的女子。」

  漂亮女子忽然被一个男子挡住,一下子楞住了。

  「你听我说!」挡住她的男子接着说:「那少年虽然英俊无比,光彩照人,但他对美女是不感兴趣的。」

  漂亮女子狠狠瞪了他一眼,又要往前走,那男子仍挡住去路,说道:

  「你别傻了,他真的对情欲不感兴趣,你会后悔的。」

  「为什么呢?」漂亮女子见那男子挡住不放,只好心有不甘地问。

  「他是文殊师利菩萨,能满足世间众人的一切愿望,却没有任何私欲。」天王变成的男子说完这话就不见了。

  漂亮女子心想:「听说文殊师利菩萨能施一切,我想要他身上的漂亮衣服,看他能不能施给我。」

  想到这儿,女子便走过去对英俊少年说:「仁者,您能把身上的衣服施舍给我吗?」

  少年说:「你要是能发愿修学佛法的话,衣服就给你。」

  「真的?」漂亮女子又惊又喜,没想到他这么痛快的答应。

  「真的。」文殊师利菩萨肯定地回答。

  猛然间,漂亮女子心里因为想得到法衣而发出无上道心,内心充满法喜。

  从此,这女子便奉行五戒,专心修持佛法,成为一个虔诚的佛弟子了。

  8.为度人而破戒的焰光菩萨

  很久以前,有个一心求菩萨道的人,名字叫焰光。他清心寡欲,摆脱了世俗种种名利烦恼,独自在深山中修行已经四百二十多万年了…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