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下冊
一、菩薩羅漢的故事(下)
1.落荒而逃的魔鬼
從前,在舍衛城郊外有一個非常荒涼偏僻的地方,那裏住著一個魔鬼。這個魔鬼善于變化自己的形體,經常在這一帶作祟,禍害不少人。
曾經有一個遠來的商人,帶著不少香料,准備到舍衛國做生意。當他走到城郊時,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四周空無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幾株雜樹在夜色中搖動著。
走了一會兒,他的肚子開始餓了,准備先吃點糧食再進城投宿。他走到一棵樹下,放下貨物,取出糧食慢慢吃了起來。他一邊吃著幹糧,一邊閉上眼睛盤算這些貨物出手後能賺到多少錢。
這時候,魔鬼悄悄出現了,他聞到從包裹裏散發出來的香氣,猜想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香料。魔鬼趁這個商人不注意,化成一道白煙,隨著吞下去的幹糧一起進入商人的肚子裏,這商人卻絲毫沒有察覺。
商人填飽肚子後,又拿起包裹,站起身繼續向舍衛城趕去。走了不久,肚子開始發出聲音,他心想:「奇怪?剛才吃了那麼多幹糧,怎麼肚子又叫了?」
商人忍耐著走了幾步,肚子卻開始痛起來,而且越來越痛,仿佛有什麼東西在肚子裏蠕動著。他實在忍受不住,就扔下裝有貨物的包裹,在地上翻滾起來!
他越滾離包裹越遠。這時候,魔鬼趁機化作一道白煙從商人的嘴裏散出來,然後拾起包裹跑掉了。結果這個商人不僅被魔鬼折磨得死去活來,還丟掉許多香料。
正因爲魔鬼常常這樣作崇,所以很少有人敢到這裏來,這裏也就顯得更加荒涼恐怖了。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有事去舍衛城外叁十裏遠的一個寺院中,傍晚回來時恰巧路過這裏。目犍連一走到這裏,馬上感到一陣寒意。
天快黑了,目犍連急急忙忙地趕路。等到目犍連走近時,魔鬼便從樹後閃出身來,化成一道白煙,從目犍連的鼻子進到他肚子裏。目犍連因爲一心趕路,並沒有注意到。
目犍連走著走著,突然覺得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來,而且聲音越來越大,最後竟然像雷聲一樣。目犍連覺得十分奇怪,他停下腳步,在路邊的雜草叢中盤腿坐了下來,摒除一切雜念後,發現原來是個魔鬼在自己腹中搗亂,于是目犍連大聲地對魔鬼說:
「你這個魔鬼還是快出來吧!我是佛陀的弟子,你根本不能傷害到我,所以趕快離開吧!否則我會用法力將你打入地獄!」
魔鬼聽了之後,以爲目犍連只是嚇他而已,仍然繼續在目犍連的肚子裏作怪。
目犍連見魔鬼還不出來,就對他說:
「魔鬼你快出來吧!不要再作怪了,我是佛陀的弟子目犍連。」
魔鬼一聽到這句話,不由得害怕起來,因爲他知道目犍連是佛陀弟子中最有神通力的一個,于是匆忙化做一道白煙,從目犍連張開的口中鑽了出來,然後跪在地上請求目犍連寬恕他。
目犍連原諒了這個魔鬼,並告誡他以後不可以再騷擾過往的行人。魔鬼答應後立刻一溜煙地跑掉了。
從此,魔鬼再也不敢出來作祟,而這個地方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2.泡沫般的美麗
從前,在摩竭國有個觀園,裏面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園內燒香拜佛。那個男子是城中一個大臣的兒子,名叫畏間;那女子是個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這兩個人被彼此吸引,在拜佛時一直忍不住偷偷看著對方。
突然上間,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畏間非常驚訝,過去推了她一下,可是她卻一動也不動。
畏間不知所措地看著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只見她的臉色發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都開始流出膿血來,一股惡臭直撲他的鼻孔。畏間這才明白,上金光首的確死了,而且在炎熱的陽光下已經發始腐爛。
轉眼間,美麗的上金光首變成一具腐爛的女屍,一群群綠頭蒼蠅循著惡臭飛來,全都在屍首上吃喝那死肉敗血。
畏間怎麼也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驚恐萬分,准備拔腿跑掉。剛站起來要跑的時候,卻聽到身邊的樹木說起話來:
「這女子死得真可憐!那麼漂亮的臉蛋,那麼苗條的身材,卻不明不白的被拋在這裏。」
又有一棵樹說:「這位先生,難道你只貪圖她生前的美麗,不管她死後的淒慘嗎?」
畏間本能的停住雙腳,他奇怪樹怎麼會說話,聽到樹的話,他一時間感到慚愧,便從身上脫下外套,將那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裏住,搬到樹林中藏起來。
畏間向園外走去,剛走了幾步,忽然看見半空中亮起萬丈佛光,照亮整個天空。佛光中佛陀威儀萬方,神采奕奕。
畏間頓時忘記了剛才的事情,心中異常興奮。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揉了揉。再定睛一看,令他更驚奇的事發生了,帝釋天放著五彩祥瑞的光芒,站在他面前。
「小夥子,恭喜!恭喜!你年紀輕輕就有福報看到佛陀的法相,肯定做了什麼善事吧?」帝釋天走過來贊揚畏間。
畏間聽了這話,忙對天帝釋說:「帝釋天神,您真是救苦救難。我正愁得不得了呢!請您給我指條光明大道吧!」
「小夥子,不必發愁,有什麼事與我到佛所去說。」
于是他們一起來到佛陀居住的精舍,帝釋天變出一朵花來,交給畏間說:
「把這花放在佛陀的身上,有什麼話盡管對佛陀說。」
畏間照帝釋天的指點將花放在佛陀足上,退後叩首說:
「佛陀啊!我要告訴您一件事。今天有個女孩邀我到觀園去遊玩,後來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她七竅流血,皮腐肉爛,我看到簡直嚇壞了。現在我該怎麼辦?」
佛陀正准備開口說話時,從外面走進來了兩個年輕女子。畏間看見她們大吃一驚,原來那個年長一點的正是上金光首。
兩個女子拜完佛後走了出去,畏間轉頭一看,佛陀和帝釋天神都不見了,面前卻站著文殊師利菩薩。
「小夥子,你認識剛才拜佛的那對姐妹嗎?」文殊師利菩薩問。
「我只認識那個姐姐,她是上金光首。」畏間回答。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你從今天的事情中知道了些什麼?」
頓時,畏間心中覺悟了,他馬上回答道:
「美麗不過就像泡沫一樣,會年老、會消失,上金光首也是如此。我不用著迷于她美麗的容貌,就連與她之間的快樂都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是我永生的依靠。」
文殊師利菩薩滿意地笑了,隨後便消失不見。這時畏間才明白,這些都是文殊師利菩薩爲了教化他而示現的,從此精進求道,後來成了德光耀菩薩,最後成佛。
3.貪睡的比丘
佛陀常教導弟子們在學習佛法時要認真,要用心,絕不能懈怠、懶惰。大多數弟子都遵從佛陀的吩咐,勤奮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羅漢,消除許多煩惱和痛苦。但是有一個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當別人在打坐修行時,他卻呼呼大睡。僧團裏的師兄弟們勸了他好幾次,他還是照樣我行我素。
這個比丘最大的毛病就是嗜睡,每天吃飽就睡,睡覺時還將自己的房間關得死死的,一個人在房中蒙頭大睡,別人怎麼叫都叫不醒。
這天中午,嗜睡的比丘托缽乞食回來後,便回到自己的僧房倒頭大睡。他這一睡就沒有起來過,僧房中如雷的鼾聲一直持續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是佛陀爲大衆說法的日子。所有的弟子都來了,唯獨缺那個嗜睡的比丘。
佛陀問:「那個愛睡覺的弟子怎麼沒有來呢?」
一個弟子急忙站起身來回答:「佛陀!他從昨天中午睡到現在還沒有醒過來,我們怎麼叫他都叫不醒。」
佛陀心中想起,這個愛睡覺的比丘從今天算起只剩下七天的壽命了,如果讓他這樣在昏睡中死去的話,他是得不到善終的。佛陀非常憐憫他,所以先讓弟子們誦讀經文,自己帶著阿難前往貪睡比丘的精舍去。
佛陀和阿難還沒到,遠遠就聽見雷鳴般的鼾聲,一陣接著一陣,一陣高過一陣。推開房門後,鼾聲更大了,那位比丘依然蜷縮在床上,睡得正香。
阿難先叫了幾聲,可是比丘毫無反應,依然睡著。後來佛陀走到比丘床前,用手指輕輕搖了搖比丘的身體,這個熟睡的比丘馬上醒了過來。
比丘見到佛陀正站在自己面前,慈愛地俯視著他,急忙起身向佛陀頂禮,說道:
「尊敬的佛陀,請原諒弟子無禮。」
佛陀告訴他說:「你只剩下七天的壽命了,我不忍心見你在昏睡中死去而得不到正果,所以特地來叫醒你。」
這位比丘大吃一驚,他根本沒想到自己只剩下七天的壽命,他又驚又怕,不知所措。
佛陀安慰他說:「這是你命中注定的事。好幾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卻只知道吃和睡,從來不思惟法義,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爲沒有種下任何福德,命終後靈魂投生成米蟲,就這樣過了五萬年,然後又投生爲田螺、蚌和樹幹中的蠹蟲,前前後後各過了五萬年。
你前身所投生過的生命都喜歡住在昏暗沒有光亮的地方,而且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更特別的是這四種生命都喜歡睡覺,一睡就是一百多年,完全不懂得求上進。經曆了二十萬年,你才贖清前世的罪孽,所以今生能夠投胎爲人,並且出家做了比丘。
既然做了比丘就應該勤苦修行,認真鑽研。沒想到你又像二十萬年前一樣貪吃貪睡,爲什麼你總是睡不夠呢?可別忘了二十萬年前你的前身的結果。」
比丘聽了佛陀的話,羞慚得滿臉通紅,連忙向佛陀表示忏悔,就在他深深自責、忏悔的時候,一切雜念都隨之消除了,並且在最後的生命裏修得了阿羅漢果。
4.無心之過
從前在舍衛國裏住著一個老人,他和一個兒子相依爲命,日子過得十分艱苦。後來老人受到佛陀教義的啓發,就和兒子一起出家,老人當了比丘,他的兒子當小沙彌,兩人成爲師徒。
這天,老比丘帶著小沙彌一起出去化緣,師徒倆不知不覺越走越遠,等他們想到要回去時,天已經快黑了。師父年紀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來攙著師父走。
天色越來越黑,當他們來到一座樹林中,已經伸手不見五指了,只能聽見師徒倆行走的腳步聲和樹葉的沙沙聲,還有從遠方傳來的各種野獸淒厲的叫聲。
小沙彌知道樹林中常有野獸出沒,爲了保護師父,就緊緊抱住師父的肩膀,連扶帶推地快步向樹林邊緣走去。
師父年老力衰,又東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動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