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上冊▪P2

  ..續本文上一頁的疑雲,也一掃而空,並且和阿說示比丘約定,一定要去拜訪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處,又把阿說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轉述給好朋友目犍連,不單是講話的舍利弗自己邊說邊感動,就連聽話的目犍連,都不禁感動得涔然淚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們覺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師。

  《阿含經》中說:「智能無窮,訣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智能第一的美譽。

  《大智度論》則是把舍利弗比擬成「世世心堅不可動」的一條毒蛇。據佛陀說,以前有一個國王被毒蛇咬到了,生命垂危,四處求醫診治。醫生認爲要想解毒,只有讓這條毒蛇親自爲國王的傷口吸毒,于是在地上設了一個火盆,裏頭燒著熊熊烈火,然後把這條蛇捉來,叫它吸吮國王的傷口,否則就把它投入火中燒成灰燼。不過毒蛇堅決不肯吸吮傷口,甯願跳入火中燒死。舍利弗對于自己認定的事絕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絲毫不動搖心志,的確是個意志堅定的人。

  關于舍利弗,在經典上還有一則很有名的故事:

  舍利弗,本來是一位小乘的阿羅漢,後來,他認爲小乘屬于自利,發出離心,只求自己了生脫死;而行菩薩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別人的痛苦。因此他發了大心,要修學菩薩行,利益衆生,如果衆生有什麼苦難和需求,他一定要滿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經說的:「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他要實踐菩薩的這種利他的精神。

  舍利弗發了這個大願,感動了天神。天神是有他心通的,于是他盤算一番,暗中道:「好!舍利弗要做菩薩,我得去試一試他。」

  于是這天人就從天上下來,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孝子,在路旁嚎啕大哭。

  舍利弗看見他哭得這麼傷心,不禁生起了悲憫心,說:「年輕人,你爲什麼這樣悲傷呢?我是個修學菩薩道的人,你有什麼困難,不妨跟我說,我一定盡力幫助你。」

  「不必說了,你沒有辦法做到的!」孝子說道。

  「你不妨講一講嘛!我能夠做得到的,一定幫你的忙。」

  這年輕人聽到舍利弗說得如此誠懇,心中又是一陣抽痛,最後才說:「唉!我媽媽得了絕症,看過了醫生,但這醫生開的藥方好奇怪,什麼藥引子他不好放,卻說需要人的眼睛,而且又是修行人的眼睛,我想:誰不愛惜自己的眼睛?誰願意施舍給我呢?這件事怎麼辦得到呢?我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媽媽死掉,怎不叫我感到傷心痛苦呢?」

  「你可以想辦法啊!這件事情雖然很困難,但是世尊說講過:『我們要成佛,必須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的修持,要能夠舍棄我們的頭目髓腦。』你既然需要一只眼睛,我就布施給你吧!」

  說著,舍利弗下了決心,馬上把自己的左眼挖下,送上去說:「年輕的朋友,這眼睛給你,帶回去給你母親治病吧!」

  「別急啊!我話還沒有講清楚哩!你都不要急嘛!醫生說我媽媽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邊的那一只,你搞錯了!」

  啊!聽了這話,舍利弗的心頓時冷了半截,但隨著念頭一轉,我既然發了菩薩心,要行菩薩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邊的眼睛再挖下來給他。

  爲了要做菩薩,舍利弗就忍痛再犧牲右眼,送給年輕人,自己卻成爲瞎子。

  這年輕人接過眼睛,馬上用鼻子嗅了一嗅,說:「哎呀!這眼睛怎麼腥味這樣重呀!」

  又說道:「人家說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很香的。我聞到你的眼睛,真是腥得要命,我媽媽怎麼可以吃呢?」

  于是,他把眼睛往地上一摔,接著又用腳把它踩碎。

  舍利弗雖然已經是個瞎子,看不到他的動作,卻可以聽得到他的舉動,心也被他踏碎了,非常感歎地說:「衆生真是難度啊!要做菩薩,可沒有那麼簡單,我的兩只眼睛都施舍了,他居然還嫌棄,說是腥味重。啊!我不當菩薩了,還是做小乘人,自己了生脫死算啦!」

  這時候,天人現出原形,說:「啊!舍利弗尊者,你真是太偉大了!你真正是爲了救衆生啊。你有這一份慈悲心,佛菩薩和龍天護法,會保佑你的,你的眼睛一定可以複明。」

  就這樣,舍利弗的雙眼頓時就複明了,又繼續地發大心,行菩薩道。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有著「智能第一」的美譽,因爲舍利弗在理解佛法教義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在教導解脫道的能力上,僅次于佛陀。雖然在佛教經典中並沒有關于舍利弗的完整傳記,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分散在各經典和論典中,所提到的有關舍利弗的種種事迹,而對舍利弗有所了解。因爲舍利弗的生活與佛陀及教團的生活密切關連,他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許多場合裏,舍利弗就是扮演著領導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誘的教師和優良的楷範,也是位仁慈與體貼他人的朋友,是僧團的守護者,更是佛陀教誨的忠實保存者,這些特性爲他贏得「佛法護衛」(Dhamma-senapati)的頭銜。

  舍利弗,有著深邃的智能與高貴的本性,是佛陀的真實弟子。

  2.神足第一的目犍連

  目犍連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講經的時候,他隨侍在佛陀的左邊。佛陀成道的最初兩年中,舍利弗和目犍連就皈依佛陀,從他們皈依佛陀起,目犍連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則站在佛陀的右面。除非他們到別的地方去弘化,否則不會離開過佛陀。

  目犍連這名字的意思是極大的贊美稱誦。他原來信奉別的教派,和舍利弗是非常要好的師兄弟。他曾經與舍利弗互相約定說,哪一日如果誰先成佛,應當互相度化照顧。而當舍利弗皈依佛教後,目犍連照著約定,也帶領他的一百多名弟子來皈依佛門。他與舍利弗的加入,使得佛教的聲勢大增,所以在佛陀所有弟子裏頭,他們兩人備受推崇敬仰,是佛陀座前數一數二的大弟子。

  舍利弗隨佛陀出家半個月後才盡諸結漏,斷除煩惱,而目犍連只有七天的時間,即盡結漏,現神通力,證得阿羅漢的神通智波羅蜜。

  《阿含經》記載目犍連是「神足輕拳,飛到十方」,所以他有神足第一的稱號。目犍連尊者不但常遊諸國,並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獄中觀察衆生受善惡的果報。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連被推爲神通第一,就是因爲他在教化中常顯神通。目犍連的神通,耳朵聽聲音,不論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受物體的阻礙都能看到;無論多遠的路程,剎那間即至。他更常常顯些神通變異,助佛宣揚。佛陀雖不許弟子顯異惑衆,但對目犍連的神通卻常常稱許。

  目犍連爲什麼會有神通?關于這點,是他過去生中有著一段微妙的因緣。

  目犍連過去生中本是一個以捕魚爲業的漁夫,常在海邊捕捉魚蝦出賣,以這樣的方法來求財生活,日複一日,終于天良發現,覺得這種求財的方法是大苦業。他覺得一個人今生應作來生的功德,由于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決意改業爲生。沒有多久,他見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進止安然的行爲,威儀庠序的風度,他見到以後,很是恭敬。因此就把這位辟支佛請到家中供養膳肴。可是這位辟支佛雖然外現威儀,遺憾的是不善于說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它的法門。這位辟支佛食後就躍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上下自如。目犍連一見,生大歡喜,發願來生要求得神通。目犍連尊者就因爲這樣的因緣,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譽爲神通第一!

  關于目犍連,還有一個有名的典故,那就是「盂蘭盆會」的由來。

  由于目犍連尊者有天眼通,他能夠知道衆鬼的罪業報應因緣,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親,他立即運用神通力見到自己的亡母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縫似的細小,皮骨連結在一起,目犍連見狀,孝心油然而生,不禁傷感萬分!他即刻用缽盛裝了飯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親取飯尚未入口,飯食在手中即化爲火炭,不能飲食,目犍連悲號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衆鬼的因緣業報,但不知道母親究竟以什麼罪業因緣受著如此苦楚。他帶著沈重的心情,趕快前去請示佛陀,目犍連尊者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見到我此生的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緣?弟子的神通,能夠觀察衆鬼的罪業因緣,何以對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懇求佛陀慈悲開導!」

  佛陀流露出憐憫的慈光,回答說:

  「目犍連!你的母親因爲在生之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貪瞋邪惡,戲弄衆生,所以受此苦報。你因母子情深,神通爲親情所掩,所以不知母親罪業!」

  「佛陀!有什麼妙法能使弟子的母親脫離餓鬼的苦楚呢?」目犍連向佛陀哀求著。

  「目犍連!你母親的罪根深結,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但天地神祇對毀謗叁寶而墮落的人也無可奈何。你現在唯有仗十方僧衆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親離餓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衆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稱爲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于此日,做子女的人,應當爲七世父母以及現在父母于危難之中者,設百味珍肴飯食,供養十方大德僧衆。因爲在此日,一切聖衆,均具清淨戒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議,如能供養此等僧衆,則現世父母及六親眷屬,定能出離叁塗之苦,應時解脫。若父母尚健在者,則福樂百年,這就是真正的超薦拔度的妙法!」

  目犍連聽佛陀說後,歡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養聖僧大衆以後,其母即于是日脫離餓鬼之苦。目犍連知道母親脫離了餓鬼道中,很感激佛陀,並贊歎叁寶功德,奉勸世間應行盂蘭盆之法,供佛及僧,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

  目犍連雖然號稱神通第一,但晚年卻死于外道手中。由于目犍連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幫助佛法的宣揚,其功甚偉,但不知道正因爲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外道對于佛陀沒有辦法,但他們等待機會要暗殺目犍連。

  有一次目犍連在弘法的途中,經過伊私阇梨山下,被當時的外道看到了,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擊殺目犍連,亂石像雨點一般地落下,結果目犍連身受重傷,仍…

《佛經故事選集——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