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疑云,也一扫而空,并且和阿说示比丘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又把阿说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好朋友目犍连,不单是讲话的舍利弗自己边说边感动,就连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涔然泪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们觉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阿含经》中说:「智能无穷,诀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智能第一的美誉。
《大智度论》则是把舍利弗比拟成「世世心坚不可动」的一条毒蛇。据佛陀说,以前有一个国王被毒蛇咬到了,生命垂危,四处求医诊治。医生认为要想解毒,只有让这条毒蛇亲自为国王的伤口吸毒,于是在地上设了一个火盆,里头烧着熊熊烈火,然后把这条蛇捉来,叫它吸吮国王的伤口,否则就把它投入火中烧成灰烬。不过毒蛇坚决不肯吸吮伤口,宁愿跳入火中烧死。舍利弗对于自己认定的事绝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丝毫不动摇心志,的确是个意志坚定的人。
关于舍利弗,在经典上还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
舍利弗,本来是一位小乘的阿罗汉,后来,他认为小乘属于自利,发出离心,只求自己了生脱死;而行菩萨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别人的痛苦。因此他发了大心,要修学菩萨行,利益众生,如果众生有什么苦难和需求,他一定要满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经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他要实践菩萨的这种利他的精神。
舍利弗发了这个大愿,感动了天神。天神是有他心通的,于是他盘算一番,暗中道:「好!舍利弗要做菩萨,我得去试一试他。」
于是这天人就从天上下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孝子,在路旁嚎啕大哭。
舍利弗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不禁生起了悲悯心,说:「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呢?我是个修学菩萨道的人,你有什么困难,不妨跟我说,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不必说了,你没有办法做到的!」孝子说道。
「你不妨讲一讲嘛!我能够做得到的,一定帮你的忙。」
这年轻人听到舍利弗说得如此诚恳,心中又是一阵抽痛,最后才说:「唉!我妈妈得了绝症,看过了医生,但这医生开的药方好奇怪,什么药引子他不好放,却说需要人的眼睛,而且又是修行人的眼睛,我想:谁不爱惜自己的眼睛?谁愿意施舍给我呢?这件事怎么办得到呢?我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死掉,怎不叫我感到伤心痛苦呢?」
「你可以想办法啊!这件事情虽然很困难,但是世尊说讲过:『我们要成佛,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要能够舍弃我们的头目髓脑。』你既然需要一只眼睛,我就布施给你吧!」
说着,舍利弗下了决心,马上把自己的左眼挖下,送上去说:「年轻的朋友,这眼睛给你,带回去给你母亲治病吧!」
「别急啊!我话还没有讲清楚哩!你都不要急嘛!医生说我妈妈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边的那一只,你搞错了!」
啊!听了这话,舍利弗的心顿时冷了半截,但随着念头一转,我既然发了菩萨心,要行菩萨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边的眼睛再挖下来给他。
为了要做菩萨,舍利弗就忍痛再牺牲右眼,送给年轻人,自己却成为瞎子。
这年轻人接过眼睛,马上用鼻子嗅了一嗅,说:「哎呀!这眼睛怎么腥味这样重呀!」
又说道:「人家说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很香的。我闻到你的眼睛,真是腥得要命,我妈妈怎么可以吃呢?」
于是,他把眼睛往地上一摔,接着又用脚把它踩碎。
舍利弗虽然已经是个瞎子,看不到他的动作,却可以听得到他的举动,心也被他踏碎了,非常感叹地说:「众生真是难度啊!要做菩萨,可没有那么简单,我的两只眼睛都施舍了,他居然还嫌弃,说是腥味重。啊!我不当菩萨了,还是做小乘人,自己了生脱死算啦!」
这时候,天人现出原形,说:「啊!舍利弗尊者,你真是太伟大了!你真正是为了救众生啊。你有这一份慈悲心,佛菩萨和龙天护法,会保佑你的,你的眼睛一定可以复明。」
就这样,舍利弗的双眼顿时就复明了,又继续地发大心,行菩萨道。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有着「智能第一」的美誉,因为舍利弗在理解佛法教义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教导解脱道的能力上,仅次于佛陀。虽然在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关于舍利弗的完整传记,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分散在各经典和论典中,所提到的有关舍利弗的种种事迹,而对舍利弗有所了解。因为舍利弗的生活与佛陀及教团的生活密切关连,他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许多场合里,舍利弗就是扮演着领导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诱的教师和优良的楷范,也是位仁慈与体贴他人的朋友,是僧团的守护者,更是佛陀教诲的忠实保存者,这些特性为他赢得「佛法护卫」(Dhamma-senapati)的头衔。
舍利弗,有着深邃的智能与高贵的本性,是佛陀的真实弟子。
2.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讲经的时候,他随侍在佛陀的左边。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非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否则不会离开过佛陀。
目犍连这名字的意思是极大的赞美称诵。他原来信奉别的教派,和舍利弗是非常要好的师兄弟。他曾经与舍利弗互相约定说,哪一日如果谁先成佛,应当互相度化照顾。而当舍利弗皈依佛教后,目犍连照着约定,也带领他的一百多名弟子来皈依佛门。他与舍利弗的加入,使得佛教的声势大增,所以在佛陀所有弟子里头,他们两人备受推崇敬仰,是佛陀座前数一数二的大弟子。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尽结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阿含经》记载目犍连是「神足轻拳,飞到十方」,所以他有神足第一的称号。目犍连尊者不但常游诸国,并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狱中观察众生受善恶的果报。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剎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目犍连为什么会有神通?关于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着一段微妙的因缘。
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进止安然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后,很是恭敬。因此就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肴。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现威仪,遗憾的是不善于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它的法门。这位辟支佛食后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目犍连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目犍连尊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关于目犍连,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那就是「盂兰盆会」的由来。
由于目犍连尊者有天眼通,他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立即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众鬼的因缘业报,但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么罪业因缘受着如此苦楚。他带着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目犍连尊者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此生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缘?弟子的神通,能够观察众鬼的罪业因缘,何以对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恳求佛陀慈悲开导!」
佛陀流露出怜悯的慈光,回答说:
「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瞋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不知母亲罪业!」
「佛陀!有什么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脱离饿鬼的苦楚呢?」目犍连向佛陀哀求着。
「目犍连!你母亲的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但天地神祇对毁谤三宝而堕落的人也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称为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于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父母于危难之中者,设百味珍肴饭食,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因为在此日,一切圣众,均具清净戒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议,如能供养此等僧众,则现世父母及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若父母尚健在者,则福乐百年,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
目犍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圣僧大众以后,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之苦。目犍连知道母亲脱离了饿鬼道中,很感激佛陀,并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目犍连虽然号称神通第一,但晚年却死于外道手中。由于目犍连依仗着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但不知道正因为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外道对于佛陀没有办法,但他们等待机会要暗杀目犍连。
有一次目犍连在弘法的途中,经过伊私阇梨山下,被当时的外道看到了,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击杀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地落下,结果目犍连身受重伤,仍…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