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然挣扎着回到舍利弗的住处。舍利弗问他为何不逃走避开,目犍连回答:
「这是我前世的业报太重,应当受到这种痛苦,我想在临死之前来向你诀别。」
舍利弗说:「不,我们就一起殉道吧!」
于是,二人到佛陀那里向佛陀和师兄弟告别,又分别回到家乡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解说佛法,然后一起入了涅槃世界。
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传到阿阇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盛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外道被阿阇世王处死,消除不了比丘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悲哀,大家唉声叹气,他们都感到世间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连那么大的神通威力,为什么不能避免外道的袭击?
佛陀用安慰鼓励的口气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目犍连殉教的时候,并不是他不能预防,他有大神通力,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也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过去生中补鱼,杀生的业要了结。而且,目犍连早就发愿要把他的生命献给真理,现在满了他的愿望,他很欢喜入灭,如果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连牺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能更加发扬光大,诸比丘!你们应该效法目犍连尊者!」
佛陀开示的法语,比丘和比丘尼们听了非常感动,一个目犍连的色身死亡,将有无数的目犍连为了宣扬佛陀的真理,为了圣教的流传,自愿而欢喜地踏着殉教者的足迹向前迈进!
3.拈花心传的大迦叶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全身光辉明亮,迦叶是这位先人的后裔,所以也用饮光为姓氏。他出生在毕波罗树(即菩提树)下,所以名叫毕波罗。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
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着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餐风露宿、性情淡泊的僧侣。迦叶因为认真修行这样的头陀行,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非常受到佛陀的器重,嘉许他为「大行渊广」。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佛陀登上座位,手中拈着一朵花。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这样做含有什么奥妙的道理,只有大迦叶微笑着,因为他领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槃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门微妙玄通的法门,不加注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心传,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祇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甚至厌恶那里的和乐环境,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因为他认为住在尸臭或骸骨之中,对于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才更加合适。
大迦叶一向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大迦叶终于渐渐地衰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是佛陀法住在鹿母讲堂的时候,佛陀召见大迦叶。当时大迦叶穿著由破布缝补而成的粪扫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地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得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阿罗汉。
佛陀告诉大迦叶,叮咛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僧衣,静静地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虽然受到佛陀这么高的慰劳,但大迦叶并不肯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向佛陀说道:
「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弟子的执着!」
佛陀听后,非常欢喜,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强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见我的话,随时都可以来见我。」佛陀又向大迦叶说。
岁月是无常的,就在佛陀八十岁的那一年,传出了佛陀将要涅槃的消息。当时在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轻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佛陀在拘尸那迦罗城涅槃的时候,大迦叶正在北方的铎叉那耆国领着五百比丘教化度众,他得知消息后,非常的伤心,在星夜领着比丘们来到拘尸那迦罗城,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
但在比丘中有一个是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却很欢喜地说:「你们何必要这样伤心?佛陀涅槃后,我们才可以自由,他老人家在世的话,会拘束我们,会管理我们,他常常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的,真啰苏,也真麻烦!现在他涅槃了,我们正可以轻松轻松呢!」
大迦叶听了恳切地教示他说:「现在佛陀进入涅槃,众人因失去了皈依而伤感,愚痴的你,怎么反而以此为乐?」
也因为这样的因缘,大迦叶觉得有必要结集佛陀的教法,于是大法流传的责任,就由大迦叶尊者承担起来!
在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开始结集三藏。从结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的顺利完成了。大迦叶的伟大,由佛陀灭度时,在那么多圣弟子中,他能统理大众,并没有把教团弄得四分五裂一事就可以知道。在佛陀涅槃的时候,他的声望和权威,实在是如同盘石的重要。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想提早入灭。当时,大迦叶的年龄,无疑的已超过百岁。
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佛陀所说的教法,要阿难陀继承,后来他就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
回到王舍城,他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辞,守卫的说国王在睡觉,他就径往离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鸡足山去。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以草席地而坐,并且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他,等六十七亿年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阇世王知道大迦叶尊者入灭的消息,悲伤无比!马上往见阿难陀尊者,要他同登鸡足山一看,当阿难陀尊者和阿阇世王到达鸡足山时,鸡足三峰自然裂开,他们看到大迦叶尊者端然地入定,身上还盖覆了美丽的天花。他两人供养礼拜退出以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来。他们回顾静寂的山林中,尔后六十七亿年,尊者大迦叶将长期捧着佛陀的衣钵,在这山中等候弥勒尊佛的来访,再把佛陀的衣钵传给他,以这种遗风教化,令他们不禁钦佩万分!
从尊者大迦叶的故事来看,尊者的生命固然是无穷无尽,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将无穷尽地流传下去!
4.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关于阿难陀尊者,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
阿难陀和罗睺罗一样,所谓童年入道。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与其中。
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因此,当机缘成熟时,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团,披剃出家。阿难陀二十五岁出家,追随佛陀二十五年,一直侍奉在佛陀身边。
佛经中对阿难陀的赞扬很多。《增一阿含经》说他「知道时机,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没有疑问,记忆中的事不会遗忘,而且学识广博又多闻,能忍而敬奉圣人。」
在教团里渐渐长大的阿难陀,有着温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动人的俊容。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众尊敬的人,对比丘尼,他尽心关切;对在俗的信女,他给予安慰。也因为有阿难陀的请求,僧团才有女众出家。
因为阿难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绍隆佛种的人,为了让阿难陀能够把持自己,专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难陀做自己的侍者。
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在这以前,佛陀没有常随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诸比丘轮流。
这时目犍连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来劝阿难陀道:
「阿难陀比丘!佛陀的…
《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