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給藏傳佛教弟子的實修指導(阿旺提秋仁波切)

  給藏傳佛教弟子的實修指導

  阿旺提秋仁波切

  衲感到如果衲把如何將最聖妙的佛法付諸實修的各個次第之綱要和基本指導寫下來,可能會讓你們所有的人得到哪怕一些微薄的利益,或者將會對你們的實修有某些推動。因爲這些綱要是我們這些立志追循偉大的佛陀之足迹成爲一個真正佛教徒的人所必需的。

  我們的本師尊貴的佛陀,是最上的勝者,是一切衆生的偉大導師,是他向我們開示了一條通向甯靜、快樂、不傷害衆生的道路。即便我們的本師、尊貴的佛陀也不是從無始以來即已一直處于覺悟的狀態,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恰恰相反:佛陀最初就如同你我一樣,被他自己的業力和煩惱所驅役和折磨。結果,他無所自主地在無數次充滿痛苦的輪回中受生,在無數阿僧祗劫的時間中,遭受著這種無量的輪回共苦和六道中的種種別苦。然而,終于有那麼一天,佛陀值遇了一位精神向導。這位向導向他開示了大乘之道。佛陀聽了這位向導所作的開示後,自己進行了非常認真的抉擇。在他對其獲得了一些定解時,這些教授就讓他的心傾倒了。于是他進一步深入地凝思。突然,他心中豁然開朗,發現關注其他衆生的欲求是最爲重要的事情。隨著這一認識,他發起了希求無上正等正覺的願心:菩提心。在發心這一時刻,直到最終實現覺悟的目標,在其間叁大阿僧祗劫的時間裏,我們的本師努力積集成佛的善資糧。最終,他達到了完美的、圓滿的覺悟。

  佛陀之所以能夠做這些,只有唯一一個理由,而別無其他,那就是爲著關注所有無量衆生的欲求。那麼,“關注衆生的欲求”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給予衆生幫助,讓衆生得到快樂、消除他們所有的痛苦和令他們遭受損惱的根源。我們可以把衆生的欲求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不究竟的欲求 —— 包括追求在善趣中轉生。第二類是究竟的欲求—— 實現究竟快樂的目標。

  實現衆生生于人、天善趣的目標,有特定的方法。這一方法要求一個人學修菩提道次第裏的共下士道。

  這個修學次第的第一步,是要培養自己一種至誠皈依的態度。如果沒有這樣一種態度,你實質上並不能被稱爲一個佛教徒。雖然你可能在進行某種被認爲屬于佛教的修持,但其實並不可能進行任何真實佛教意義上的心靈修持。其次,你需要通過思維和理解建立對業果法則的信念。如果沒有這個,你會發現想要行善止惡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們上面提到了關于“究竟快樂”的目標。這本身可以分爲兩個部分:涅槃和覺悟。實現前者 —— 涅槃的方法,要求我們學修菩提道次第裏的共中士道。

  這裏,第一步,必須培養出一種真實的出離心,這種出離心的生出,基于見叁苦(苦苦、壞苦、行苦)爲苦的覺受。沒有這個,你不可能培養出一種從痛苦的輪回中脫離的真實願望,同樣,你所嘗試的任何本來可以引入涅槃的修持也不會真正奏效。此外,如果沒有空性正見,你將永遠不會知道應該怎樣斷除痛苦之輪的根本。

  爲了獲得覺悟的究竟快樂,我們必須學修菩提道次第裏的上士道。如果一個人對這樣的道次第缺乏理解,或者對它連最起碼的一點內在體驗都沒有,那麼永遠不可能在自己的內心生出追求究竟覺悟的願心 —— 菩提心。菩提心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渴望實現究竟的覺悟;二,期望成就究竟覺悟是爲了幫助一切衆生的目的。如果連僅僅假裝自己已經擁有了這願心這種形式上的心都沒有,那我們永遠入不了大乘弟子之列。同樣,你所嘗試的任何心靈上的修持都不算是大乘佛法的修持。

  因此,在進行更高層次的實修之前,我們必須通達這些顯密共通的菩提道次第,這一點極端重要。如果沒有在菩提道上成爲法器,那麼你並不是接受金剛乘也即密咒乘灌頂的材料。

  如果沒有具備灌頂,想獲得世間或出世的無上(密法)成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同時,在進行能夠速疾獲得成就的無比之道、金剛乘或密咒乘的修持之前,有些特定的條件是必須具備的。你必須尋找一個真正具格的上師,在他的足下接受清淨的四灌頂來成熟自己的內心。這四種灌頂將爲你播下將來成就神聖的四種覺悟之身的種子。灌頂的時候,你需要承諾守持一定的誓戒。接下來你自己進行生起次第修煉,它必須包括所有能夠將你的庸常體驗轉化爲佛的神聖叁身的修行要訣。這和所有隨後的修行都依賴你是否正確守護你的誓戒。之後,你必須努力求學圓滿次第 —— 由此,你真正解放你自己。通常說,最快速度也要花費叁大阿僧祗劫的時間才能達到佛果。如果修行進展緩慢,那麼就需要叁十叁個無量劫的時間。另一方面你要知道,在密法中有無上瑜珈密乘。它能夠讓你在僅僅一生的時間內達到同樣殊勝的目標——在我們現處的無濁惡世中用這非常短暫的一生成就!

  現在的你我,我們有機會修持這個勝乘。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機會,不犯任何過失,那麼我們就是世上最幸運的人了。

  所有以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絕對必須在我們內心培養成就菩提的願心。爲此,我們必須遵循種種方法以培養這種願心賴以生發的根本;此即慈悲心。實現這個,唯一的途徑是在我們內心培養真實的出離心。而我在這文的結尾要向你們說明:培養出離心的唯一途徑,是在我們內心依靠思維和理解培養對業果法則的真實信念。

  

✿ 继续阅读 ▪ 菩提大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