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之道·第四篇 菩薩戒▪P3

  ..續本文上一頁」,亦即十門學問,其中有五門是主要的,另五門是次要的。次要的五門是:詩學(及修辭學)、占星學、術語學(包括文法)、戲劇學和語源學。詩學是令他人覺得舒服並産生同感的表達方法,縱然他們的處境與我們不同。

   占易學是研究宇宙中各星球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的內在情況即是對外在事務完全而真實的反映。此即爲何依我們出生時外在因素的相互關系所製成的圖表,能確實無疑的顯示出我們的父母是何種人等等。外在的宇宙是外體,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其內體。人身是外體,其內含有多種微妙之體,以及心的各方面。體有多種,彼此都有關連。研究這些相互關系的即爲占星學。我們使用的日曆就是一個例子。有時一年有十叁個月,有時則只有十一個月。有時一個月有二十八天,有時則有叁十天。何以故?因爲我們是以不會弄錯季節的方式依月的圓缺而製定日曆。夏季那幾個月永遠是夏季,冬季那幾個月永遠是冷季。日蝕與月蝕等,在占星學中都有明確的描述,都可標示在日曆之上。占星學有好幾套。有「白」占星學與「黑」占星學,此與巫術之白黑或善惡無關。黑占星學比較複雜,更需要數學,包括角度的計算等等,而白占星學則較爲簡單。

   術語學和文法講辭語的運用,以表達各種觀念。關於藏文的用法,本有七篇名論,不幸的是其中五篇都失傳了。不過,現存的兩篇中含有其他五篇的全部內容,使得藏文文法得以保全。

   戲劇學綜合多項事物,涉及多種問題。戲劇可用以描述曆史或作爲表達的工具,其中還包括假扮,無論我們想要描寫什麽,都能假扮出來。如果是曆史劇,那就要盡可能忠於有關的曆史事件,包括所涉及人物的個性,以及他們的背景和史實。劇院如詩,因爲觀劇的人,可被演員的動作和比喻的表現帶入所演的境界和情況。戲劇利用動作、音樂、歌唱等多種表達方式作爲工具。

   語源學泛指第五門次要的學問,所講的是各種名稱。一切事物都有名稱:有的名稱有意義、有道理、有的名稱則無意義。例如:藏語中「佛」名「桑結」(sang-jay),當我們用藏語說「佛」時,其中含有從無明大夢「覺醒」( sang)和一切善性與知識「盛開」( jay)之意。有一種名稱則無意義:例如,房屋。房屋只是被稱爲房屋而已,只是配合實物而出生的一種聲音。有一本專談名稱的書,中列數百名稱,顯示一物可有多名,如花可被稱爲「以足飲水者」或「有美麗之瓣者」等等。

   上述五門學問被稱爲五小學科,所講的是次要的問題。五大學科是:技藝、醫藥、溝通、真理及辯證法。

   第一個大學科是研究如何創造,以及一切事務是怎樣造成的。構成整個宇宙的是五種元素,此自然的五種性質相輔相成而有如今的宇宙。即使從做瓦罐一事當中,我們也可無師自通,得知一切都是如何組成的。我們需要黏土(堅實性),需要水把黏土弄濕(潮濕性),需要風來推動它,需要空間供其運轉,需要火令其成爲可用之器。僅僅從做瓦罐一事當中,我們就能洞悉地、水、火、風、空這五種元素。五大學科中技藝這一部門包括金屬工藝、木工藝、紡織、製陶,以及許多他種生産活動。

   第二個大學科是醫藥。在技藝那一部門,我們學知一切是如何造成的。在醫藥這一部門,我們研究一切是如何運作的。運作有誤時,我們就予以糾正,令其恢複正常。人體出了毛病時,診斷病因的方法有多種。當一位西藏良醫無法立即診斷出病因,而病因和療法又都有十種可能時,他就拿十個小罐子來,把病人的尿液放入,再在每一罐中各加一種不同的藥。經過熟練的觀察尿藥混合所産生的結果之後,醫生即可斷定該用那一種藥。藥屬化學,這是就化學最廣泛的意義而言,亦即就自然産物的組合而言。藏藥比西藥更接近自然。人體器官的特性與外界藥草的特性相似,我們可以慎選藥草,以之醫藥人體器官。這是西藏運用醫藥的基本方式。

   研究溝通,內容很多。這項研究常被視爲只是研究梵文字母,其實遠不止此。它須要研究所有元素、活動、感受、環境、氣氛等等。對溝通或聲音有了此種了解的人,可以聽懂動物的語言,動物雖沒有人類所說的那種語言,但它們也能發聲表達某種意思。同樣的,我們也能了解風的語言或燃燒之火、流動之水等的語言。

   活動産生聲音。在這方面的知識中,現有一部分正被發展成對電視、無線電和電話所依之理論的了解。這些産品使得我們能與地球另一邊的人講話,就像晤談於一室。這是利用活動、環境和聲音所産生的結果。

   真理是指研究何者是實見及何者非實見,常被譯爲邏輯。邏輯是一種決定何者爲真的方法。佛學的邏輯非常複雜;辯證法這一專門部分很難精通,非苦心學習十到十五年不能用得恰當。

   我們首先要學一切事物是如何造成的,再學一切事物如何運作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後學其中的真理。以上所說的五小學科和五大學科涵蓋了所有的世俗慧。

   次勝慧雖涉及真理的相對與絕對兩個層次,但從單方面入手,認爲殺等不善之業都是壞的,苦是極壞的;做善事是好的,快樂與利他是極好的。一切都不離「有二」的境界,甚至究竟也是相對之反,此慧雖超越輪迥,但它屬於超越輪迥之慧較低的那一面。

   最高的超越輪迥之慧是不二慧。這是中道純粹的本質,不可言說:不可想像、不可解釋。了知事物運作的方式是第一階段(輪迥慧)。了知事物的實相是第二階段。了知一切事物的真正本質是第叁階段。此第叁階段只能予以概略的、含混的描述,非親自品嘗不能了知。我們必須要去親自品嘗。

   修行菩薩道時,我們所依的是六波羅蜜。每一波羅蜜都有叁面,故有十八方面的修行要完成,而且我們要從頭修起,直到將其真正修成波羅蜜或完美無缺爲止。在如是修行之時,我們要通過菩薩五道:資糧道、加行道、通達道、修習道、究竟道。通過此五道時,第一道的究竟法,到了第二道即成相對法:第二道的究竟法,到了第叁道即成相對法;如是類推至第五道。

   於第叁道(通達道),得菩薩深悟之初地,從初地到十地,此悟不斷加深。抵十地時,證悟雖實有增長,然能、所之障仍在,並未得圓滿佛果。於十地最後的階段,才能如實圓證那獨一無二的殊勝究竟之道。這就是我們稱之爲佛的不二慧。從十地之末到佛位,此慧名爲金剛慧,意即不壞、無障之慧。

   我們應了解大乘的真義與其基本原則---菩提心、悲心和大乘修行之果---我們應了解菩薩與佛的品性,以及證悟的真義。不是先有佛,然後才有所謂究竟道的證悟,而是究竟道的證悟無時不在,得此證悟者即名爲佛。

  

  

《修行之道·第四篇 菩薩戒》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