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開示 6 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

  我們已經講了五座了,要講的基本上都講完了。最後再囑托大家,不要忘了念佛、念法、念僧,這樣修行就夠了。你如果在叁年、五年之後,或者再問到你還有沒有念,你說:“念啊!一天沒斷。”你就很不得了。

  我們心地當中只要這樣念,我們的心漸漸就轉化了,遇到一切不遂心的事,要發脾氣的事,乃至有些災難産生了,當你念叁寶的時候,你就心平氣和。我們都說是觀世音菩薩感應,你不曉得你自己就是觀世音。當你念的時候,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合成一估了,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就是你自己的心加持你自己。佛法最深的地辦就是如此,無論你修學的是密宗、顯宗,或是《華嚴》、《法華》。佛在《法華》授記成佛,是授你的心,你的心本來就是佛,佛不授記也如是;經由佛的證明,使你認識更清楚了。

  千萬不要忘記你自己的心,但是我們很少想到自己的心。我說這個心,不是你一在打妄想的糊塗心,這個心是糊塗的、沒智慧的,我說提你原來清明本體的心。

  這裏有幾個問題,我先答一下,再繼續跟大家講怎麼樣發菩提心。

  有一個道友問我,說我曾經講過:“假使熱火輪,猶如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這是什麼涵義?這是說我曾經在監獄住幾十年,他說:“你用什麼降伏你的心啊?”我就用這個心。《楞嚴經》上講,說是一位佛子,受了叁皈依,皈依佛了,他遇到一些災難了,還信不信佛呢?就是這麼熱火輪在那邊轉,這種苦是受不了的。不能因爲這個苦,氫我們的菩提心退了,就叫菩提心。因爲你有這麼一念心,就使你度過一切災難。在你想苦的時候是苦,但你一想到“我是佛子”,佛子就不因爲世間苦,失掉清淨的真心,不會在威武、金錢的面前,否定自己的信仰,涵義就是這樣。

  他問我當時在那個環境,什麼因緣想起來的。這有什麼因緣呢?苦難一來了,皈依叁寶了,例如我勸大家念佛、念法、念僧,當你苦難一下來了,你想起來:“佛要加持我啊,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爲在你心裏有這麼一個種子,遇到那種機緣,就顯現了。

  例如你肚子餓了,想吃飯吧?這很簡單,肚子餓了想吃飯。當你苦難的時候,你看喊媽媽,好多人:“哎呀!我的媽啊!別的想不起,因爲是慈母。所以我們天天回向的時候,要報母恩。

  我跟很多的道友談過,要是對他媽媽怨了,或者說不好的話,我說:“你這是極大錯誤的,你要是信佛的道友,佛不承認你是佛子。爲什麼呢?你媽媽,好多人:“哎呀!我的媽啊!”自然流露的,任何人在苦難的時候,著急了,他會想起他的媽媽,別的想不起,因爲是慈母。所以我們天天回向的時候,要報母恩。

  我跟很多的道友談過,要是對他媽媽抱怨了,或者說不好的話,我說:“你這是極大錯誤的,你要是信佛的道友,佛不承認你是佛子。爲什麼呢?你媽媽生你的時候,在媽媽的胎藏,媽媽所受的痛苦,你是沒法體會,你是不知道的。”四重恩就是母恩。大家學《地藏經》,地藏王菩薩就是報他母親的恩,有兩段,第一品至于到第四品,都是報母恩。

  因此,你要是問我:“爲什麼想起來呢?”就是你過去的種子,到你苦難的時候自然就想到了,想到佛怎麼教導我的,我應該怎麼樣做。第二個問題,要我留個地址、留個電話。因爲我住無定處,雖然住在美國,我先住在紐約,後來又住到叁藩市,最後又經常到溫哥華講經,乃至到臺北,一年到處轉,大家可以追蹤好了,看我在哪兒。

  我曾講過,定業要是可轉,沒有因果了;定業不可轉,就沒有人成佛了。那就是說,佛力是不是能抵得住業力?難栓上的誰去拔。很簡單,所以解鈴還需系鈴人,你造的業是你自己去消。

  這兩句話似乎很矛盾。業要可轉,沒有因果,因果定律,因果是絕對不錯的。業如果是定業了,要是能轉人,就沒有業了,還講什麼因果呢?可以轉嗎?如果所有衆生的業不能轉的話,哪一個衆生也成不了佛了,我們的佛種就斷了。

  爲什麼我們要學《般若經》呢?等你有了般若智慧一照,什麼叫定業?你能把你的業拿出來顯示一下嗎?什麼叫業啊?業性本空,業沒有體的。業是有個決定的什麼樣了嗎?過去就沒有了。“業性本空唯心造”,業是由你的心造的。你開了悟了,或者你成道之後,有了般若智慧,業還有嗎?連你的妄心都沒有了。那種忏悔才叫真忏悔,“心亡罪滅兩俱空”心也沒有了,業也沒有了;“是則名爲真忏悔”,還有什麼業可轉,還有什麼是業?這是到了義、究竟圓滿的時候,這樣來解釋的。

  至于說佛,說衆生,都是假名,這只是一個標示而已。佛也是假名,因爲有些衆生,沒有明白自己是佛,才說這個是佛。如果衆生本身、本性都是佛,佛也是假的,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相,這是假相。當你同悟得的時候,假的就是真的;當你沒明白的時候,你對你的肉體,人家打你、罵你,你會煩惱的。當你真正空的時候,肉體是假的,他罵也好,打也好,跟你好像沒關系似的,吹你一條膀臂你也不知道痛了。

  古來祖師在受刑的時候,砍他一刀,他說:“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你一砍我腦殼,好像你的刀在空中砍一樣。過去我們有一位祖師高妙峰,他住在五臺山,壽命壽盡了,小鬼來抓他抓不到。滿山都找,沒有這個人,沒有人知道他住在那裏。小鬼就請出土地公,土地公說:“他在入定。”因爲僧人一入定,他的肉體看不到的,他跟山河大地,跟空結合一起了。你只能看到空,什麼都沒有的。

  小鬼就請問土地公說:“我們這樣交不了差啊!有什麼方法能把他引誘出來?”他說“他還有一件事沒放下,還沒修成。他有一個缽,吃飯的飯碗,他非常喜歡這個缽。你要是一敲他的缽,你就把他逮到了。”

  小鬼就照土地公說的,就敲他的缽;一敲,就看到他在那兒坐著,並沒有哪兒去。小鬼一鎖練就把他鎖上了。他一詫異,高妙峰問他:“你爲什麼鎖我?”小鬼說:“你壽命盡了。你啊!假修行,不是真修行,你還愛這個缽,我們才能把你拿到了。”高妙峰說:“我就這件事放不下。現在也被你們拿到了,好啦,再給我看一看。”小鬼想:“這會兒你跑不了了,把你鎖上了還跑得了?”小鬼把缽遞給他的時候,啪的一摔。高妙峰在摔的時候,那小鬼再一勒他,錢練子沒有了,勒到空中了。他就說:“要拿老僧高妙峰,除非錢練鎖虛空;要還鎖得虛空去,再拿老僧高妙峰。”

  大家有沒有理會這個意思?定業不可轉?叁昧加持,叁昧是什麼呢?就是他修的功夫,到了空境了,成了般若境了。諸法皆空,因爲能空的時候就能現一切相、能現一切相而一切相不執著就是空。這是很微妙的,也不是大家現在能學的、能入的,得一年一年的、慢慢的功夫,這就是般若智慧。“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這個般若,能照見五蘊皆空,色、空、想、行、識都沒有了。

  因爲這兩句話是很深的意思,因爲經常有人這樣問說:“師父啊!我的業能轉不能轉?”看你自己轉不轉,就是這個涵義,你修行的功力不夠,不能轉,爲什麼都能夠變化啊?因爲業跟心是一個,不是兩個。煩惱跟菩提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說煩惱好菩提,生死跟涅槃是一樣的。生死本來有生滅,涅槃是不生滅,生滅是對著不生滅說的,不生滅是因著生滅而起的,生滅、不生滅原來都沒有。

  如果我們對初學佛的人說“沒有”,他說:“我學啥啊?學了半天,什麼都沒有!”你怎麼能夠證得那個“沒有”?所有這種話,不常說的,除非深入研究大乘經典,不然怕人犯錯誤。像《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維摩居士說:“如何是戒、定、慧啊?”他說:“貪、嗔、癡啊?戒、定、慧這些法沒有自性的,貪、嗔、癡的性好是戒、定、慧的性,戒、定慧的性即是貪、嗔、癡的性。所以你問什麼是戒定慧,貪嗔癡要怎麼斷呢?假名安立一切法。

  初學的時候,你不能涉獵這麼遠,你得一步一步來,皈依叁寶,受持五戒,然後一步一步的修行,從“有“消滅”,漸漸逮到了“空”。

  這個問題,我這樣給你解釋很多了,我這個話也說得很多,因爲不這樣說,我們初學佛的人還是不容易入的。

  “佛說:苦谛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在。若要滅者,集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無無余道。”有人引述這段經文來問我,這是《阿含經》裏頭的話。

  佛說的苦集滅道,苦是果,集是因。爲什麼要受苦果?爲什麼要受苦?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有窮的、有富的、有壽命長的、有壽命短的。有些你看他很冤枉,明知道那事不是他做的,硬安在他頭上了,這不冤枉嗎?他過去冤枉別人,今生來還報了。若是知道叁世因果、知道過去,平等平等。你自己做的,現在你自己受,沒有冤枉事。

  如果你學佛法學通了,你感覺世界沒有不平,是真正平等。自做業自受報,有什麼不平等的?誰加給你的?你自己加給你的。如果你沒這個業,你不知道果,你根本想像不到。

  我們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沒有土城的看守所?我們每一個人不會答覆說是沒有,你去過、住過好多天啊?他跟你沒有關系。雖然是“有”,“有”如同“無”,對你來說“沒有”。因爲你沒這個業,就“沒有”。你看那棟大樓很好,房子裏很漂亮,你沒那個業,不是你的,“有”等于“無”,“沒有”。

  我在大陸上,經曆兩次戰役,一次抗日戰爭的時候在臺兒莊,人死的情況,等于拿血洗城,死幾十萬人,後來國共兩賞又在那兒作戰,徐蚌大會戰,死了幾十人,死得太慘了,我說:“你有沒有啊?”“當然沒有我,有我,我跟你說話?”“沒事,跟我沒關系。”“怎麼沒關系?”我說:“你沒那個業,就是沒關系。”我說:“你聽都沒聽到,你連聽的業都沒有。”很多人都沒有聽到,你連聽聞這個業都沒有,《地藏經》上說的,說那個業很很苦,對你沒關系。

  我們到美國那一…

《夢參老和尚開示 6 發菩提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