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P12

  ..續本文上一頁,始習基鈍,所作微薄。

  剛種一點善根,基礎還不太鞏固,善業很微薄,受不得沖系,一遇貪業五欲就隨之而轉了。特別要注意順境,逆境是當頭棒,你看到樣子還可以躲一躲,順境是腦後針,沒辦法防備。還有碰見人家贊歎你道德很高,小心點馬上就低頭忏悔,一在順境,一在人家贊揚聲中,你很容易就忘了你是誰了!隨著贊揚放棄善念,就退道了,所以這個輪相是提醒你善業做得還不夠。

  “其刻粗深者,顯示習惡來久,所作增上,余殃亦厚。其刻細淺者,顯示退善來近,始習惡法,所作之業,未至增上。或雖起重惡,已曾改悔,此謂小惡。善男子!若占初輪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業善惡差別,而不能知積習久近所作之業強弱大小。是故須占第二輪相;若占第二輪相者,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若屬身者,擲身輪相。若屬口者,擲口輪相。若屬意者,擲意輪相。不得以此叁輪之相,一擲通占。

  粗深者又粗又深,我那輪是弘一老法師做的,黑的很寬,就是很粗,表惡業很重,過去作惡太久而且成了習慣。我們在監獄裏有這麼一句話,形容專打小報告的人:“叁天不害人,走路沒精神”。要是沒害別人,心裏不舒服。這種人可以看的出來,從來不給人說好話,就是這個意思。做惡太多就是增上惡。細淺的顯示退善的時間還不太長,習惡所作的業還不久,要改。佛教注重忏悔,忏就是改未來。忏完了再做惡,罪特別大。這都是宿業牽引的,大家都有。心想這個念不能起,不要打妄想,跟自己說這會兒我一定好好念,這個佛七我絕對不打妄想,這下司糟了,本來妄想或者不多,因爲有這念頭,妄想紛飛。要無作意的,自己隨時那麼警惕就好了,效果會好一些。小惡一悔就悔掉了,因爲在你將來受的時候加進去了,它順著你未來的意。或者得個小的善果,但轉動不大。或者人家見到你罵你幾句,這也是小惡叫惡口。一個人過去的習慣,多不能轉換,用幾十年的功夫想轉換一個習氣很不容易。顯著的還容易轉,過去沒有注意的習氣,斷了見惑、思惑,習氣還是斷不了,這屬于塵沙惑,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習氣一定要細心觀察。

  我們占察必須心裏沈沈靜靜的,這叫至心,不叫一心,至心就是誠懇。如果一心就不用占察了,因爲一心得智慧,判斷力會很正確,自己能判斷業障重不重,我說這個就是鼓勵人家一個信心。佛法非信不能入,想入佛法,入門時必須得信,才能得到實在的利益。信十分利益十分,信一分得一分利。種個善根,也許現世得不到利益,將來必定能成就。隨喜將來就得到隨喜的利益。尤其是四衆弟子,都想得一點成就,起碼我們來生比今生更好,更能深入學習佛法。所以我請諸位善人原諒,我講經不注重義理的說教,而注重大家要去做。好多的佛法,不做嘗不到法味,信心建立不起來,遇事就懷疑,乃至于有點挫折就懷疑了,也引到佛法上,不但佛菩薩一點加持沒有,還讓我遇到這些個壞事,有的佛弟子在大陸上,初期一解放就受苦了,有的文化大革命受害的,有的後期,有的現在趕上了,有些出家人時間雖然很短,但是趕上了,這是什麼原因呢?衆業難逃!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敵不了衆業,琉璃大王殺釋種,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辦法,目犍連尊者以他的神通力送五百人到天上去,留個種子,結果全化爲血水,衆生的業果不失!

  這叁種輪第一個是占十業,所以叫十輪,占了初輪之後,就能知道過去所造的業,但只能知道善惡的差別,還不能知道這善惡種的深厚不深厚,積的久, , 遠與否?猛利與否?同樣是殺人,有猛利和不猛利的,猛利的以極重的嗔恨心,報複心乃至于手段也很毒辣的,這個殺業就重了。有的則是無意的,例如執行槍決的劊子手,因爲他吃這碗飯,做了這個職業,雖然一樣是殺業,就不猛烈了。這個業有大有小,那怎麼知道呢?擲第二輪。這個畫紅杠表現明顯是積善大或久,一生、兩生、叁四五生我們過去也不知道生幾回天?或者做惡業的時候下地獄好多回了,都不一定的。第二輪就占身、口、意叁業,來判斷前頭那個十業,強不強?大不大?大呢忏的方法就不同了,得下點功夫,多做一些忏悔。這善業也如是。如果過去積善積的很猛利,修行起來進步就很快,修定慧很容易,容易證道。我們大家都想知道各種問題的答案,想得個宿命通。叁業清淨了,求宿命通一百天就得到,准得到。爲什麼我們修的很多也得不到?相應的問題。叁業不清淨,修定慧不成。地藏菩薩說的,說不定還著魔。在各各道場裏,不論在終南山或五臺山,這種著魔的事很多,失心錯亂要想糾正,很不容易。等著了魔再來忏悔,魔會來擾亂你,使你忏悔不成。因此要先忏。身、口、意叁輪要一個一個擲,不是叁個一起擲。身業殺盜淫,口業妄語、兩舌、绮語,惡口,如果是貪嗔癡就屬意業。叁個不能一起擲,所以要占第二輪相者,要依初輪相中所現的業,就是看作用的大小強弱。如果說我要知道是妄語重還是绮語重,還是惡口重,都有的話就要擲四次。先擲妄語、再擲绮語,一定要擲四回,要是殺盜淫都有,身業就擲叁次。

  這第二輪多在什麼時候擲呢?後文告訴你,必須拜過忏七天之後,清晨就擲,才能知道業清淨與否?已經清淨了,或重惡變輕了,就可以修定慧了,不會著魔了。有人問念佛禮忏仗他力爲什麼還著魔?因爲宿業的關系,楞嚴經上說,我們五蘊有五十種魔,就在自己的含藏裏有五十種陰魔。身、口、意清淨之後,這種魔才不現。或者自己所得了加持,但眷屬並沒有修,找到小孩身上,牽涉到你不能修,必須得照顧小孩。像這種魔障特別多。

  “應當隨業主念一一善惡,依所屬輪,別擲占之。

  隨著你所做的業,有善業、有惡業。並不是說個“業”字,就是業障。不一定是惡業,戒定慧也能成障。例如智慧很大,你認爲有本錢了,了不起了,就會成障礙。所以善業惡業都能成障。業輕忏悔起來,一忏就清淨了。重業可不行,重到什麼程度?就依著忏悔所現的輪相而定。例如我們沒有擲輪相以前,看見地藏菩薩放光,或者做夢夢到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那是魔境,絕不可靠。鬼神都能現菩薩相來擾亂你的道業,鬼像個鬼你知道對治,以前我跟大家講過當頭棒、腦後針,因爲你拜佛念經都只求個聖境,它就給你現了,香上現花或者屋子裏頭現奇異香,乃至于現出天人散花,這是魔境,不是聖境。叁業清淨了,就是沒有光、沒有花,沒有什麼境界相,只要叁業清淨,也容易成道。發大心的人就是發了菩提心,要行菩薩道,我們舉個例子說,我發了大心要建道場,希望佛菩薩加持我,心發了,障礙很多。沒發心的時候,收入很好,一發心馬上就倒楣,生意立刻賠錢,那是菩薩沒加持嗎?不是的。是因爲叁業不清淨!發心之前屬于魔子魔孫的系統,是魔在加持你,要是跟他對立了,他馬上不加持你。因爲一發了菩提心,魔就退了,就不能再近你的身了。所以假使我以前是行外道的,皈依正道、正語、正業、正命等八正道法,馬上過去所有的神通、智慧就沒有了,重新再來。這個關系如果不明了的話,反而認爲信佛還沒加持!加持的是正道,邪道馬上斷,否則照著去修就很嚴重,這個我們不知道,占察一下就會告訴你,所習的都是魔業。

  學某個法對不對?或是正道法,但對你不相應,修好久不能成就。比方說有些道友們念了很多,好像相應的不大。現在我們講地藏經的系統,念地藏菩薩,有很多人馬上就得了相應,見光見花且不說,心裏非常喜悅,這就叫“相應”;以前沒有這種安慰,沒有這種快感,念下來之後感覺身心輕安,這就叫“相應”。那修這種法很快就能成就。個個菩薩的願力不同。讀書的時候,你的願力也不同,有想讀木土系的,有想讀電機系的,那就看那個相應了。這種情況用來印證我們佛經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千篇一律的念咒。佛在印度還沒說咒呢!必須要用占察輪這一法,這是地藏菩薩特別的慈悲。問的人是堅淨信菩薩,所以首先要堅固我們的信念,不能夾雜,要至心、要清淨。堅淨信菩薩不是一般的菩薩,是菩薩摩诃薩,摩诃薩的意思是這個菩薩已經是地上的菩薩了,不是叁賢位了。叁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一登了地就是菩薩摩诃薩了,就是法身大士。

  “複次!若占初輪相中,唯得身之善,于此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謂無至心。不得相應,名虛謬也。

  怎麼叫不相應呢?占初輪的時候,得“身”是善業,但擲第二輪“身”現惡了,這叫不相應了。不相應就都不算了。爲什麼呢?不至心。就是求的時候不夠至心誠懇。不得相應就是虛謬的。怎麼辦呢?馬上,再念一千聲地藏菩薩聖號,重擲。好比今天早上擲的身業是善,意業是惡。明天擲的意業是善,身業又是惡了,不相應。不相應的時候就得重新第二天再拜,再擲。如果第一輪殺盜淫沒有了,第二輪是善業,那就相應了。以後就再不要擲身業了,再也不管它了。如果叁業都這麼擲兩次都相應了,就不要再擲一輪、二輪,這時相應了。身、口、意都清淨了,這時候可以修下卷,一實境界,二種觀行。二種觀行就是定慧,就是止觀雙運,就很相應,很快能得到成就。不是了生死的問題,而是成佛的問題了,了生死,叁業清淨,惡業沒有了,要求生極樂世界,准去。不要擔心,也不用懷疑,一定能生得到。

  “又複不相應者;謂占初輪相中,得不殺業,及得偷盜業,意先主觀不殺業,而于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名不相應。

  不相應的情況,又如這生所做的事業,從來沒掉過東西,而輪相表偷盜就不相應。

  “複次!若觀現在從生以來,不樂殺業,無造殺罪,但意主殺業。而于此第二輪相中,得身大惡者,謂名不相應。自余口意中業不相應義,亦如是應知。

  有些人生下來就吃素,在我們佛門有些出家的比丘,乃至于在他母親懷孕時就不能吃暈了,吃了就吐,必須吃素。小孩生下來一直就吃素,這就叫胎裏素。但這只是個不殺業而已,…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