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們的財物就是個大紙箱,走了也不怕被偷,回來往椅子上一倒又睡了。我有一位弟子告訴我,她趕地下鐵上班的時候,看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一夜沒睡覺,到車上又溫暖,倒在椅子上就睡著了。沒有憂、沒有愁,好像是證道了,真的沒憂沒愁了嗎?憂也沒用,知道愁也是白搭,有點酒就喝點,喝的醉熏熏的,不省人事,明天沒有了。我在洛杉矶那兒遇到個黑人,他跟我說的話讓我笑得不得了。他說把錢領了該吃該玩的,我都把它花光,明天嘛再說吧!這就是忘了憂,忘了愁,但是真悟道了嗎?沒有。他是忘到極點。所以說忘了憂忘了愁,豈有美滿明月永當頭。人生來時去時不一定的。過去有一首詞講:“花開花謝,時去時來,”我們人的一生,一會兒倒楣,幾年又發起來了,運氣來了,運氣又失掉了。福方慰眼,禍已成胎。有時生意好了,子女也很孝順,高興得不得了。就在這時候倒下去了,所以不要羨慕,丟掉了也不要難過,毫無關系,這都是妄的境界,失掉了也不要放在心上,應該把它看成“如夢幻泡影”。金剛經最後四句話,叫我們如是看。因爲心外沒有心,都是境界相。不著就沒有,皆因無無明,實夢所見。我們經常講無明煩惱,這得等到得到等覺菩薩要成佛的那一刹那才斷得了。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斷無明究竟證道,就斷這無明。
無明是八識生起的,八識是和如來藏和合的,真妄二門原是“心真如門”、“心生滅門”,因妄想故,而生境界相,也是你內心的念念不住,是心的妄想念念不停。我們這個妄心沒有家。不睡覺醒著這個夢還是一天天的做下去。我們思惟是無明發出來的系統。這裏面全是妄想,講到這個,想到那個,辦到那個又想到這個。念念不住所見所緣的一切境界。心內念念不住,所緣的也跟著念念不住,念念生滅,就是這種道理。說的好像很深,但用起來很簡單,想斷也斷不了,心裏明白了。喝醉酒的人老是說我沒醉,心裏還沒醉,但是直打酒呵!我們每個人都是明白的,知道都是假的。既然知道是假的,爲什麼要做呢?這就是所謂的“放不下”、“看不破”,也得不到自在,要是放下看破了就真正自在了。人家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內心本來清淨無爲的,因種種的妄,生種種的法,都是單有名字實在不可得,心不至于境界,境界也不來至于心。就像一面鏡子,打那兒過,相就在那兒現,鏡子沒分別,過去就算了,相來則現,相去則無,我們的心能達到這樣就成功了。是故一切法無生滅相,了不可得,要求個定相不可得。就像我們人,老年跟著來,病也跟著來,一下就死了。老年健康是靠不住的,這是一定的規律。我隨時念無常,隨時念死,大家高高興興的在這兒聚會學習,一個筋鬥趴下去,人人都有的。沒有月亮總是圓滿的在我們當頭,永遠不壞的,所以生滅的境界相不可得,這一切畢竟無體,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可毀滅的,只有虛空滅不掉。
從前有個老和尚叫高妙峰,他就證到這種“空”理了。鬼要拿他拿不到。兩個小鬼看不見就去向土地請教,土地說皇帝賜給他一個缽,國師的金缽他很喜歡,你只要守著這個缽就可以逮到他了。他什麼都放下了,因爲有缽的執著,就這一念放不下,這一念就走不了。小鬼就敲他的缽,他果然出現了。小鬼就用鎖煉把他鎖上。他說你們來幹什麼?小鬼說,“我們來逮你的,你壽命已經盡了。”他就問,“你們怎能逮到我?”小鬼說,“你是假修行,還沒能了生死呢!你對這個缽還有貪愛。”這高妙峰就說,“啊!對呀!我就是對這個缽有貪愛,我已經要跟你們走了,你們把這個缽再給我看看好不好?已經貪愛它了嘛,就再看看。”小鬼想就給他看看有什麼關系?就拿給他看,他一看就叭的摔了,這一摔之間,小鬼再抖抖鎖煉,他沒有了,空的。就聽見他說:“要拿老僧高妙峰,除非鐵煉鎖虛空,要能鎖得虛空法,再拿老僧高妙峰。”修空觀的境界並不是沒有大悲心,等他證到這種境界,成菩薩道發大悲心,這還不是成佛,距離還遠得很!只能重新發菩提心再來人間示現,如果沒有那樣子,那人間的大德那來的?這樣來的。還有福報特別大的,山裏修行的那些人死了如果再來,迷了也會照樣輪轉。爲什麼成佛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就是迷迷悟悟、悟悟迷迷,時而又墮落下去,時而又修行,沒有一帆風順的。你們諸位信佛是不是一帆風順呢?很難的。在我們都是種善根,培得大一點走快點,培得小一點走慢點。修行差勁了還得輪轉,所以淨土法門即想求生淨土。
有人問法師你不是講空的嗎?怎麼講到有上了。這個空是從有求得的。“空”在“有”中,有“中”才能有“空”,否則到底都是系絆(墮有中),到處都是繩索捆著你,怎麼能解脫呢?古人一下可頓悟空理,我們不是這個根基,不是這個材料。你得有那個根基,有那個修爲才能言下大悟。煩惱化菩提,說起來容易,做時實在難了。開悟天天都有,像今天講這個固然很深,但夾雜著比喻,例子也不太深,你又能領會好多呢?以前我問你什麼叫內心相?什麼叫外心相?現在悟了,明白就叫開悟,釋迦牟尼佛是究竟明白了。覺就是明白,覺的多,明白的多,覺的少,明白的少,不覺就完全沒明白。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空”。它是不生不滅的。我們讀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用智慧觀察來照,照見五蘊都是空的,現在我們沒有到那種程度,就依經上教我們的來觀想,想這一切法到底是真是假?雖然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這樣說,自己也想想看,能想出什麼是真的?以所見的能舉出真的,永遠不壞的。有人說山不壞,山隨時在掉渣,隨時在變化,喜馬拉雅山也是隨時在增高,喜馬拉雅山過去是海底,變化成現在的高山,而且是這個地球上最高的,情況就如此。要是明白了這道理,一切法都如是。現在我們這兒是八點叁刻,到大陸上去是早上,臺灣也是早上,這就是物理轉化。什麼都是不盡的,黑夜不盡是黑夜,白天也不盡是白天。一切法都如是。地球天天在壞,壞到什麼時候呢?按佛所說的五十億年,這個地球就壞了,到空中去了。空中又漸漸形成,不過不叫這個名字。
“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爲真如第一義谛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
例如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果眼觀色不起分別,一相一色。什麼相呢?實相。這就是回歸一實境界,一切法實在是不生不滅的。這就是一切法的體不生不滅,就像寂靜一味,一味就是等同一法味,一法味就叫真如第一義,單一義就是自性清淨心,永遠清淨,永遠湛然,永遠不增一分,作衆生也不滅一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沒有染淨差別。生滅都是名字,都無實體,真正的實體像什麼呢?像太陽、像月亮。
“無分別相者,于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複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
隨便舉什麼法,無處不在,無中有空,我們沒空的話,胃跟肝跟什麼器官都沾連到一起了。我們肉體裏有空,任何嚴密的東西總有空。說真空已經不是真空。這樣來建立一切法,一切法都是這一法,這一法就遍一切處,就像一切的水都流入大海。用的意思就是這樣,心體是遍于一切法的,無處不在,但可不是分別的在,不是虛妄相的在。因此依著這個心而能建立一切法境界。我們不是講一實境界嗎?這兒就顯一實境界。這樣講起來,好像這心就空了似的,其實不空,下面就講妙用了。什麼不空呢?真如就變了名詞叫“如來藏”,藏者含藏意,含藏著如來無漏性功德,所以就修吧!修到那個地位,有無量性功德。修好多有好多的功德,從空中而生有。這個“有”有不可思議的妙用。佛菩薩“如來藏”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
所謂神通作業,佛有十八不共化益衆生,種種的功德利益。釋迦牟尼佛就包括十方叁世佛,一切諸佛。舉你舉我具足一切,就遍于法界了。前面講的心體,一切諸佛皆是一佛,重重無盡,一微塵裏轉大*輪,這微塵裏就是一切法界,拈一毛孔中現寶王刹,叁千大千世界就在汗毛尖上都現了。這種境界相是圓融妙用,所以一切所作業,一切十方叁世諸佛都是什麼呢?無分別相,沒有彼此。
體性不二。上卷純就事來說,這卷純就理來說。理上很不容易入,這個淨信很不容易建立起來。上面這叁段經文是明佛的妙用。佛的妙用也和我們一切人的現前一念心一樣。這種道理很不容易信了。不像上卷用占察輪相也講至心,那個心和這個心是一樣的,如果懂得這道理,沒有不相應的。佛的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不是空的,這個有和空也沒有差別。空是就諸佛法身來說,有是指報身相說妙用。諸佛法身沒有起始際。“無障無礙”的意思就是沒有凡夫的一切障礙,這也是衆生的現前一念心。上一段的彼心就指我們一切衆生的現前一念心。這一念心另有一個名詞叫“如來藏”。含藏著什麼呢?含藏著如來。這是指如來的妙用而說的。因爲業是從如來法身而生起的,就是佛的法身所生起的相跟用所産生的這個功德,障礙都已經經過了修持,破了法執、乃至塵沙無明,因此無障無擬,亦這是自在的。自在是不受任何拘束來困擾。不滅,一切諸佛都如是不滅。一切現化就是佛所作的妙用,這種種功業就是利益衆生的這些功德,像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這些功德像大火炬似的。恒者常意,常者恒意。“恒常”兩字就是永遠不間斷,永遠是這樣子。什麼樣子呢?熾然是燒大火似的,光明貌。從來沒間斷,沒休息,也…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