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二叁
壬二 修學于他生亦不離菩提心之因
癸初 修學遠離能壞之四黑法
癸二 修學受持不壞之四白法 二七
辛叁 犯已還淨法 叁○
己叁 發心已學行之法 叁一
庚初 發心已于學處須修學之因相 叁二
庚二 釋方便與慧學隨學一分不能成佛 叁叁
庚叁 正釋于學處修學之次第 五六
辛初 總于大乘修學法
壬初 于菩薩學處求學
壬二 學已受菩薩戒 五七
壬叁 受已修學之法如何 五八
癸初 依何處學
癸二 諸學攝于彼
子初 正義數決定
子二 兼說次第決定 六六
醜初 生起次第 六七
醜二 勝劣次第 六八
醜叁 粗細次第
癸叁 修學之次第如何 六九
子初 行者總修學法
醜初 學行六度成熟自佛法
寅初 布施學處
卯初 施之自性
卯二 施之差別 七○
辰初 對人不同之差別
辰二 施自性之差別
卯叁 身心生起之法 七二
寅二 戒之學處 八叁
卯初 戒之自性
卯二 戒之差別 八四
卯叁 于身心生起之法 八七
寅叁 忍之學處 九二
卯初 忍之自性
卯二 忍之差別
卯叁 忍身心生起之法 九叁
寅四 精進學處 一○七
卯初 精進自性
卯二 精進差別 一○八
卯叁 于身心生起之法 一○九
寅五 靜慮學處 一一八
卯初 靜慮自性
卯二 靜慮差別 一一九
卯叁 身心生起之法 一二○
*重新開示全書輪廓,及如何發心 一二一
寅六 智慧學處 一二叁
卯初 智慧自性
卯二 智慧差別
卯叁 身心生起之法 一二五
醜二 學行四攝成熟他有情 一叁六
子二 別于後二度修學法 一四五
醜初 修止觀之勝利 一四六
醜二 明止觀能攝一切法 一四八
醜叁 止觀自性 一四九
寅初 奢摩他自性
寅二 毗缽舍那自性 一五一
醜四 雙修之理由 一五六
醜五 次第之決定 一六二
醜六 各別學法 一六七
寅初 學止法
卯初 修止資糧
辰初 住隨順處
辰二 少欲 一六八
辰叁 知足
辰四 離諸雜務 一六九
辰五 屍羅清淨
辰六 遠離貪欲等尋伺
卯二 依彼修止 一七一
辰初 加行
辰二 正行 一七二
已初 身以何威儀而修
已二 正釋修行次第 …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附錄叁 菩提道次地內修法簡授速修次第科判(即馬車科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