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4)是否具生起出離心的標准▪P2

  ..續本文上一頁心。我們坐在家裏會想自己的住房太小了,要住大公館才好;住進了大公館裏又會想每天自己來去走路不方便,趕公交車還要排隊,還是自己有部汽車才好;一旦自己有了汽車又會想該有個車庫放車才好;自己有了汽車又會想乘飛機;乘了飛機又會想要是自己有架飛機該多好,隨時可乘多方便!我們就是這樣一天天地在生貪心,一天天地在增長貪念。由于現在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只要沒有生起厭離心,我們每天都會在培養貪念,外面的環境也在促使我們增長貪念。

  [都是因爲未在下中士道中修心而造成的過失。] 我們在下士道修心就知道應該斷叁惡道,我們在中士道修心就知道要解脫輪回。反過來說,正是因爲我們沒有很好地在下士道、中士道修心,所以我們的惡業才會一天天增長。道理是聽懂了,經書也看了,昂旺朗吉堪布上師講得那麼好的《菩提道次第略論釋》也都看了,但只是看了還是不起作用,必須天天想才能起作用。我們天天想、天天思維這些道理,慢慢地才能將舊的觀念淡忘下去,因此天天串習很重要。天天串習可不是按照儀軌念一遍就行了,要思維這些道理,更重要的是要思維《菩提道次第》。

  昂旺朗吉堪布上師所講的《菩提道次第略論釋》現在印出來了,這是極爲難得的,通過這部書我們可以知道修下士道該想哪些;依止善知識該想哪些;念死無常該想哪些……要堅持不懈地天天想,自己的心念才變得過來,如果不是天天想就不能改變心念。我們天天想了之後還要發願今生自己要如何做,未來生中自己要如何做;我們還要想自己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必須忏悔,否則要墮叁惡道;今生所造的惡業同樣必須要忏悔,否則也要墮叁惡道;還要發願來生再也不造惡業,這樣我們就是在改變叁世的惡業。我們還要想到自己過去生中所做善業時還沒有生起出離心,是以世間心做的善業,所以就只能到世間來感果。我們現在要趕快將自己過去生中還未感果的所有善業回向爲利有情願成佛;將自己今生所造的善業也同樣回向爲利有情願成佛;並且還要發願未來生中也要這樣做,這樣我們將叁世善業也都改變了,將來生世間受苦的因就減少了。只有這樣做才稱得上是在串修,我們天天都應該這樣修,不這樣修,就算自己今生修得再好,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成熟了還是要來世間受苦。如果是善業,苦一點也算了,如果是惡業的話那就更不好受了。我們學《叁主要道》著重是要天天串修,最要緊的是依因果而生起功能,因爲能由因果而生起功能的話,我們可以以因果的法來忏除惡業,用因果的法來改變我們由世間的因所造的業。

  我們將叁世的善業都回向成佛,大家可能出現這樣的疑問:“我現在將一切的福報都回向成佛了,來世我來到世間豈不是一無所有了?我的福報都回向完了,還不窮成個要飯的?”其實不會的,我們有兩個方面可以保險:一方面當年諸佛成佛之時都將自己所有的福報回向給了未來生的學佛者,所以學佛之人不會缺生活來源;另一方面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每天都在種善因,種了善因就會感果,怎麼會沒有福報了呢?因此大家不要擔心,我們本身在不斷地種善因,就一定會有福報,更何況所有諸佛都將他們的福報回向給我們這些佛弟子。佛曾經說過:即使在饑荒年,佛弟子都不會缺生活來源。大家放心,我們既有外援又有自己的成就,未來生中我們決不會窮得去要飯,所以盡管發大願,將一切福報都回向給爲衆生成佛。

  依佛法的道理來說,國家的元首是要有大福報的人才能擔任,他們如果能給國民造福就是從善道來的,如果搞得國民惱火就是從阿修羅道來的。阿修羅還是有大福報的,只不過他的嫉妒心、爭鬥心沒有斷。不是什麼人能夠當元首,沒有那份福報是當不成的。如果我們生起了菩提心,說不定將來能做國王,所有的臣民都能因我們而得好處。至少因爲我們是信佛的,人們都能遠離惡而種善,未來生中都能好;如果國王是從阿修羅道來的,臣民就惱火了,他所愛的就是要臣民都栽跟頭。

  只有學修《菩提道次第》才是讓我們真正能夠斷叁惡道、解脫生死、爲衆生成佛,其他的大灌頂都是要這些功能生起了之後才能起作用。如果大家現在不抓緊學修《菩提道次第》,而忙著去修什麼無上密,修什麼大圓滿勝慧,修什麼大手印等等,雖然那些法都是好的,但是我們不夠資格,所以修不起。比如學大學生的課程當然好,但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學不起走。如果做老師的說:“這些課程好得很啊,你們幼兒園的小朋友雖然不懂也還是要學嘛!”那麼請問:幼兒園的小朋友該怎麼能學懂大學生的課程?根本就不可能嘛!前面我一再說過,這些法都是殊勝的、都是圓滿的,關鍵在于我們夠不夠格修,這才是重要的。再有就是我們在修的時候是否能如法而修,不如法就妨礙生功能,就生不起功能,這可就要我們自己負責了。因果是由我們自己在種,自己搞錯了就會以錯的因産生錯的果,不能由別人來負責。所以我們大家要好好學《菩提道次第》,將正見搞清楚,不要錯。先不要求多得,而是學一樣就搞清楚一樣,好好地在心上修熟,要修到熟極了才能生功能。如果該搞清楚的沒有搞清楚,搞清楚了又修得不熟,今天高興了就修,明天不高興就睡大覺,那怎麼行呢?大家一定要天天勤奮地修,修到熟極了,身上才能生起功能。

  對像笨教與外道也能修的邪法,如神通、變化、[開門]等,聰明人不應動心,而應聽聞、思維、修習包含聖教總體扼要叁藏教與攝叁學道心要的《菩提道次第》。

  大家知道這個道理就千萬不要再隨意動心,別人說:“那個活佛是坐飛機來的喲,人家在峨眉山灌頂一個星期,你快去吧!” 我們切不要聽他一說就動心。現在人們可憐就在于一聽到是泊來品,腦殼擠扁都要進去,不考慮該不該學,不問生不生得起功能,不想是不是自己應學的,通常大家都會犯這樣的毛病。

  現在什麼商品都講究包裝,有些想廣傳的人也講包裝:先給你送點舍利,再給你傳個什麼法,這樣就把你帶過去了。真正有關《菩提道次第》的法卻沒有多少人講,最多今天教你叁皈依,明天再給你講些什麼,沒有按道次第來講。我們今後遇到這種殊勝因緣的時候要考慮一下:“我是否應該去學?學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呢?”不然會耽誤自己每天的正修。如果學那些枝葉的法,耽誤了自己的正修,總的來說我們是損失很大、成就很小,這是大家務必要注意的。我不是說那些人傳的法不好,法都是好的,關鍵在于是不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

  [而應聽聞、思維、修習包含聖教總體扼要叁藏教與攝叁學道心要的《菩提道次第》。]如果有人講這些內容的法大家就可以聽,假如不是講這些內容,就不要耽誤自己的正修。法都是好的,就是現在我們修不起。如果你去浪費了一天時間,至少就少了一天的正修時間;假如他所講的內容好,你還要分散精力每天花時間去串修,又減少了每天的正修時間,究竟你是成功還是失敗?自己要仔細考慮。我們現在應該抓住一樣自己能夠修得起的法,不放松地修下去,自然能得到結果。鹽礦埋得再深,只要我們拼命打,總有一天能將鹽井鑿成。現在到海上去鑽井開采石油,也是要拼命地打下去,海有那麼深,多困難啊!不拼命打,石油永遠開采不出來。“成佛有那麼的困難,我怎麼修得起喲!”如果你有這樣的心就好比海底有石油,你不肯下功夫去開采,不下苦功夫,石油就永遠采不出來。大家現在學佛法,《菩提道次第》就是至高無上的妙法,也是我們急需的妙法,除此之外,大家暫時不要去搞別的東西。如果去搞別的,盡管法都是好的,但是卻耽誤了自己的正修。出離心、菩提心、空見生不起,任何大灌頂都生不起!就像黃教講的勝義光明,我們現在修不起;紅教講的大圓滿勝慧,我們也修不起;噶舉派講的大手印,我們還是修不起。這些法都是極爲殊勝的,如果我們連學佛的基本功能都沒有生起,這些法怎麼能修得起?

  明知自己生不起功能的法還去學,能有什麼用處呢?從好的方面說,未來生中我們如能再值遇,就有因緣可以修;對現在來說則起了妨礙作用,耽誤了自己正修的時間和精力,正修的東西就沒有了希望。沒有這個希望,就等于我們始終在佛門外邊轉,爲什麼不進去坐下學呢?這是關系重大的事啊!

  如果進入這種[道次第]中,你的修法就不會有錯誤,能逐漸獲得奢摩他,[叁主要道]及二次第之證德。因此,任何成佛的希望都建立在這個[道次第]的基礎上。

  這段話很重要啊!我們修佛法依《叁主要道》就不會犯錯誤,就不會耽誤正修,就不會去搞其他的。舉個例子:出家人應該忙著修佛法,我聽說有的卻鼓著勁修什麼九龍水,還說修九龍水可以給人家治病。如果他們修的九龍水可以給人治病,那還要醫生做什麼?他們這樣做無非是爲了讓人們對自己産生信心,供養就送上來了,所以根本還是求名求利,最可惜的是他們耽誤了自己的正修。我這樣說不是在批評哪一個,而是爲了將道理講清楚所舉的例子。在家人在度生方面沒有多大本事,所以我們都是盼望出家大菩薩及早成功,以宏法利生。假如出家人都正事不幹,去化什麼九龍水,佛法就要從這些人身上開始衰敗。我不是在批評、指責出家菩薩,也不是有什麼嫉妒心,只是我覺得他們這樣做就失去了接釋迦佛法幢的力量。出家人重要的是應該注重如何住持真正的佛教,而將那些博名博利的事情暫時丟開。自己要有本事才能度生,只知道拿本經書照著念,別人就不會自己念?

  [任何成佛的希望都建立在這個[道次第]的基礎上。]大家應該明白:蓋房子講究打基礎,沒有堅固的基礎,無論蓋什麼樣的房子都要垮!道次第是修佛法的基礎,沒有修《菩提道次第》的基礎,修其他的什麼法,即便修得再好都是種未來因。比如你將生起次第修的好,後世將來你真正需要修生起次第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因緣,當然不是沒有好處。生起次第修得好,對修《菩提道次第》就有幫助作用,但重點還是要放在修《菩提道次第》上。

  再舉個例子:我們今天的殊勝在于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叁主要道》,無論各位是走路來的、是乘公共汽車來的、還是開自己的汽車來的都沒有關系,不是一定要開自己的汽車來才好。大家怎麼到這裏來不是重要的,走路來的還是一樣,重要的在于我們學的是道次第。這些道理都明白了之後,我們才有鑒別是法非法的能力,才能有識別是否爲自己現在所需要的法的能力,才不會耽誤自己正修的時間。法師講的法都是好的,不是法不好,那些只知道念阿彌陀佛的人未來生中都是要成佛的。我們不要輕視那些念阿彌陀佛的老太婆們,她們未來同樣是要成佛的,只不過我們找到了近路可以跑快一些,可以走到前面一些,成爲走在前面的老大哥。如果你想走在尾巴上也可以,那你就去念阿彌陀佛吧,念阿彌陀佛還是要成佛的。

  如果生不起大悲心,就無法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所以大悲心的生起很重要。

  生起大悲心當然重要,但要在出離心的基礎上生起大悲心,如果出離心都生不起,無論如何都不能生起大悲心,更談不上生起菩提心了。

  上面講的是如何生起出離心,下面要講的是第二部分:釋菩提心。出離心是成就我們自己的,菩提心是以同樣的心情成就一切有情的。兩者都是用同樣的心力,而成就的對象則不同,一個僅是爲自己,一個則擴大到爲了利益遍虛空一切如母有情。

  這裏我附帶談一下如何正確理解[如母有情]和[爲利有情願成佛]這兩個說法。

  [如母有情]是我們漢人的說法,在藏文中則是[媽一切有情]。[如母有情]是依照漢文的習慣所譯,意思是和母親一樣的有情,其實藏文本意不是這個意思。[如母有情]在藏文中是[媽一切有情],就是[母親一切有情],或者是[一切母親有情],因爲一切有情就是我們母親。我不是說他們譯的不對,只是覺得他們譯的意思還不夠完整。

  [爲利有情願成佛]之字面上含有“我去利益一切有情成佛”的意思,實際不應該是這個意思,而應該是:“爲了報一切母親有情的恩,我要成佛。”這才是真實的意義。我們不僅僅是利益母親而是要報母親的恩,這樣表述才懇切。比方說兒子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今天送錢來孝順母親,他應該是來利益母親還是來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從母親的角度來說,兒子是來報父母親的恩的。如果兒子說自己來利益母親,當母親的能願意接受嗎?“我這麼多年將你撫養成人,用得著你拿錢來利益我?”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兒子有錢了,就是拿出百億來孝敬父母,母親也認爲是應該的;兒子沒有錢,哪怕僅拿出一元錢來孝敬父母,母親也感到同樣高興的。母親不會依錢數的多少來評價兒子是否孝順,而是依兒子的孝心。如果兒子到母親面前說:“媽,我今天來利益你。”母親怎麼能接受呢?在座的女同志可以想想:如果有一天兒女回家給你一百元錢並說:“媽,我利益你來了。”你能接得過來嗎?你會連手都不伸:“我把你帶這麼大,用得著你來利益我啊!”。如果兒女說:“媽這麼多年撫養我太辛苦了,這點錢表示我的一點心意。”這樣你才接受得下來。所以我認爲這句話沒有譯正確,[爲利有情願成佛]字面上帶有施恩的意思,而實際應該是報恩,是爲了報一切有情的恩我願成佛。[我願利益一切有情]這不是變成自己高高在上了?“你們這些有情都是我利益的,我來利益你們!”實則不是這樣的事情嘛!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4)是否具生起出離心的標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