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從理性看是性空。從緣起的實有看到緣起的性空,從緣起的性空悟出緣起本空。緣起既空,性空也因對立面消失而不複存在(性空也空),既無有相,也無空相,在定觀中如虛空,無色無相,出定觀中有色有相,在色相中見空如幻,空有不二。——這就是俗智理念所能達到的般苦智慧的最高境界。從抽象概念上理解並不太難,但要上升爲無分別現觀直覺,那就需要特殊的艱苦的修煉,徹底改變智能類型,提高智力層次。所以宗師在講了緣起性空義理之後,諄諄教誨大家,要勤奮修持。
“對佛道叁根本重要義理,
要正確認識,全面領會;
並隱居靜處,激發精進之力,
爲實現終極目的進行修持刻不容緩”。
這一偈是結束語,其中講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強調對前面所講的佛道叁根本要正確認識、全面領會。
第二個問題是強調修持。
佛道叁根本是叁乘佛法的總旨,是叁士菩提道修法的重點和核心。雖然只有叁法,卻包括了世間和超世間道的一切善法。是顯法菩提乘修持的根本,也是密法修持不可缺少的根本基礎。離開這叁根本的一切顯法修持和福德善行都脫離不了世俗佛法的範疇;離開這叁根本的一切密法修煉,都是“先天不足的嬰兒”,是“沙丘上的建築”,是“單翅鳥”的沖天欲望。所以,一切真正皈依佛道、遠離邪道、魔道、而走正道的人都要重視叁根本,如法修持叁根本。通過正確的聞思修,正確認識叁根本之義理,全面領會其精神。把叁根本相互融會貫通,在思想上—一貫徹。宗師強調“正確認識”是爲了提醒防止世俗之見、邪教之見、小乘道之見、唯識之見、不了義之見、常見、斷見、實有見、虛空見等等錯誤偏見的影響;強調“全面領會”是爲了排除顧此失彼、“見木不見林”、“隨心所欲”、“各取所需”、以偏概全等錯誤的思想方法。樹立正見,啓迪真慧。
在修煉方面主要提出了兩點:一是隱居靜處,一是激發精進之力。這兩點至關重要。
隱居靜處是爲了修煉不受外界的幹擾得到“叁靜”。因爲修禅定要身心都要保持高度的安靜,心識和五管之識要與外境色、聲、香、味、觸割斷聯系,向內收斂,不能散逸。“叁靜”即是身靜,口靜,心靜。身靜就是深居簡出,與外界不接觸,眼不見色,耳不聞聲,不使身體的肌肉緊張疲勞,口靜就是少說話和不說話。言多傷神,會增加思維的活動量,引起神經緊張,對入定不利。心靜就是思想保持平靜,就像幹年古井,清澈見底,沒有一絲波動,沒有任何雜念的沖擊。不追憶過去的“雲煙”,不留意眼前的“飛絮”,不搜索將來的“落葉行蹤”,寂寂然無任何反應。這樣才能獲得禅定的成就。在高度入靜的狀態下才能産生特殊的修慧。
要想修煉出成就,就需要長期的艱苦的修煉。至少沒有十年八年的集中修煉是不行的,有的需要終身修煉。這就需要一種堅強的毅力和堅持到底的決心,所以宗師強調”激發精進之力”,正禅的修煉需要具備五力,即虔誠之信力、精進之力、持念之力(思想集中不亂)、定力,慧力,在這五力中的虔誠之力即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激發精進之力,有精進之力才能使意念保持穩定不亂,有念力才能使一心不亂,産生心神凝聚的定力,在定中才能産生特殊的智慧,有慧力才能破障斷惑,證無上菩提。《入中論》中“一切功德依賴于精進”。在“五力”中精進之力非常重要,所以宗師教導要“激發精進之力”。
最後說:“爲實現終極目的進行修持”。那麼什麼是佛道的終目的呢?是來世投生人天之道嗎?不是,修人天之道是爲了獲得具足良緣的聞法,修道之身,積善之所,如現實的佛弟子,並非解脫,是爲了往生淨土嗎?不是。往生淨土並非成佛。淨土佛國只是沒有産生煩惱和造下墮業的條件,具有塵世無法相比的聞修佛法的條件,如此而已。是爲了獲得超人的神通功能嗎?不是,魔鬼和邪教都有許多常人無法達到的神通魔力,但他們超不出叁界,戰勝不了無常死魔,不值得羨慕。是爲了脫離輪回,獲得無苦煩的寂靜快樂嗎?也不是。這一點,連缺乏大智,大悲大勇的聲聞,緣覺阿羅漢都能做到,但那境界太低,並非具足大智大德佛種的終極目的。佛道的終極目標是以六道衆生徹底脫苦的利衆目的,和自身遠離煩、知二障獲得色法兩種大自在佛身的利己目的的高度統一。簡而言之就是,爲普度衆生,求得無上功德和智慧。
這是一個高不可攀,但有志者定能達到的神聖的目標,從迷霧見到一線光明的人應不失時機地應朝著光明,義無返顧地前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生命有限,時間有限,修煉之事刻不容緩。就像牢中死囚尋求越獄的心情一樣,應有如火的燒身緊迫感。所以宗師從悲海慧天,向人們提醒,求脫之事,“刻不容緩”!
通過上面的解說,對佛法叁根本義理,從概念上也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但要從其深度和廣度進一步了解,光憑上面的這點知識還不夠。還需要閱讀《菩提道次第廣論》,寂天大師《入菩薩行論》,月稱《入中論》彌勒《般若現現壯嚴論》,阿底夏《菩提道燈論》,等有關主要經論,這篇講義,只是一個粗略的“交通圖”。對閱讀大部頭經典沒有時間,條件的人,讀了這篇講義,可以初步了解一些佛法正道,不至于受假冒佛法的欺騙而誤入歧途。
----- 完 ----
《《佛法叁根本要義》通俗解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