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偈瑜珈焰口
甲戌十一月
此書專方便在家修持人用之
一使初學者可借此了解佛理洞明因果斷除煩惱用以度生
一使孝友者可自己薦度先亡安淨家宅消除夙怨用以度亡
一使精進者可由是參究密乘觀證禅定導歸西方用以融通
千偈瑜珈焰口用法說明
●經雲:天下未亂,鬼神先亂。安鬼神,即所以安家宅、定人心。年來社會不安景象,如瘋狂走失自殺,雖業由自作,亦鬼神隱爲之祟。故薦度安靈,實可減劫消災、去病延壽、啓發孝心、增長善念,功德不可思議。茲以淺顯文字,演說佛理,共千二百五十偈,中有瑜珈施食等儀,參用密宗施餓鬼法,名曰“千偈瑜珈焰口”。
●在家人男女老幼,人人可讀。由此可稍明佛理,通達因果。若欲度亡,或逢家忌,則加上立位設供持咒,即可超度。如未學密法印咒者,可用大悲咒往生咒,念佛號讀經等代之。或用蒙山儀,可方便也。又如願求咒及施食儀者,可向本會灌頂行者請求。
●薦度亡靈,以通神爲主。使自己心神,與亡魂相接,我如是,彼亦如是,歡喜自在,彼皆隨我而轉,即轉念超生矣。但自己不明佛理,何由通神?故以淺文引入深義,先使生者讀之,頓然開悟,即以此圓妙明心,上臻頂天,下及風輪,遍法界一切精靈,無不應聲得度,功德豈可量哉。
●觀想法至爲重要。故讀時宜慢,宜老實,宜淨心,一字一罄,或加木魚,徐徐唱念。
●設供可照圖辦理。五如來七如來皆可,因密宗甘露王即彌陀,多寶即寶勝也。故廣博身如來居中,即大日如來也;妙色身如來居東,即阿閦如來也;多寶如來居南,即寶勝如來也;甘露王如來居西,即阿彌陀如來也;離怖畏如來居北,即不空成就如來也。持諸佛名者,皆可得度,如西方不二也。
一、淨壇
(上香)(念香贊)(手塗香粉)
1、升座 2、供曼達 3、戴毗盧冠 4、結印持淨叁業咒(叁通)觀空咒(七通)
5、加持法器
如無咒印者以觀想代之, 無冠戴法器者亦以觀想代之(撫尺)
瑜珈會啓 甘露門開 爲度人天 覺皇垂範 教演真乘 密咒宏宣
(作此身光明如佛想)
漫漫長夜 業海無邊 救苦大士 化示面燃 興慈濟物 爲解倒懸
地獄粉碎 幽冥洞開 我今迎請 十方諸佛 釋迦世尊 觀音大士
(作諸佛菩薩即將來臨想)
地藏願王 阿難尊者 護法韋陀 四大天尊 一切神祗 閻羅冥君
乃至鬼王 土地諸靈 雲來集會 爲作護持 而此道場 忽如須彌
(作此道場廣大無邊想)
其大無量 妙難思議 乃爇香雲 法界普薰 而此香者 不自天降
(作此心如香雲遍法界想)
不由地生 放充叁界 收若微塵 日月光華 山川秀明 不及其精
(作此道場已變爲七寶壯嚴想)
不比其靈 是乃心香 耑伸供養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法供養者
慈悲喜舍 四無量心 是故有形 終不名大 而心無相 乃名爲真
戒定慧叁 一體清淨 今來清衆 同見同行 各肅爾儀 各淨爾心
隨我迎請 和我同聲 蕩滌壇場 香花水燈 十方刹那 諸佛來臨
六種動震 魔不來侵 皆大歡喜 花雨缤紛 (作天雨散花想)
二、請佛
念佛部叁昧耶咒(叁通)結請佛印
念蓮花部叁昧耶咒(叁通)結請菩薩印
念金剛部叁昧耶咒(叁通)結請金剛印
如無咒印者則用香花迎請如下:
香花迎 香花請 一心奉請(每一佛菩薩叁稱叁請)
南無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一)廣博身如來(二)妙色身如來(叁)多寶如來(四)甘露王如來
(五)離怖畏如來
南無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南無冥陽救苦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薩
南無啓教阿難陀尊者
南無護法韋陀尊者
南無四天王諸天護法尊者
南無寒林會上諸菩薩尊者
一心奉請(不用香花)
寒林會上一切鬼王神祗土地諸神
本壇護壇諸神
爾諸清衆 各敬執事 至心而迎 諸佛已臨 諸菩薩衆 其集如雲
(作佛菩薩已雲集想)
慈悲加持 智水灌頂 毗盧冠上 下及群靈 懿欤盛哉 恩難報稱
(作甘露如雨灌無量衆生想)
今施普薦 慈心平等 不動不變 魔自遠引 叁毒四害 乃至波旬
(供杵)
杵光所指 鹹發慈心 魍魉魑魅 咒詛無靈 低首降伏 同聆梵音
(作心光普照大千想)
嗟彼魔衆 佛性平等 積習所染 枉失本性 今我至誠 闡揚佛事
羅列華壇 上窮頂天 下及風輪 樂奏妙法 曲唱無生 度盡萬類
入于上乘 使彼焰口 化作清涼 貪嗔與癡 火炕變池 從此地獄
即是道場 平等願力 般若威光 伏求我佛 十方聖衆 賜垂加護
(合掌而請)
憫此娑婆 于此時中 若建盂蘭 勝會道場 佛天歡喜 恒大吉祥
建曼達拉 立諸旙幢 萬象森羅 壯嚴香光 一切法施 設備且周
乃以香花 再申誠求 地藏大士 引魂尊者 願垂哀憫 地獄門開
(作地藏大士垂允想)
手擎幡蓋 身挂花幔 攝彼衆生 同來法會 我則方便 現身金剛
(至此披甲舉旙招引)
披甲振鈴 肅以威光 一心召請 古之侯王 將軍健兒 宰官才郎
少年學者 羽客仙流 缁衣釋子 客賈行商 産難母子 喑啞聾盲
傷生妾婢 怨女姣娘 刑丐囚徒 十類孤魂 依草附木 各類精靈
今日此時 同臨法會 來受甘露 廣結勝緣 轉其定業 諸罪消滅
而諸神魂 以佛力故 頓發光明 渴仰于法 憂怖勿生 佛爲證盟
慈悲攝受 至心召請 即說咒曰
叁、召請
被甲護身咒(七通) (結印作自身威光無比想)
軍荼利明王咒(七通)結金剛拳印
開地獄咒(七通) (作地獄門開想)
雲集召請咒 (七通) 結普集印 (作鬼魂無量數已經雲集想)
如無此法即用蒙山施食召請儀代之
撫尺 (作本壇受薦之主魂已到想)
甘露法門 普利群生 本壇受供 諸神魂等 召聞來臨 各各至心 頂禮壇下
男女兩分 勿得笑語 切忌粗心 威儀整肅 安詳若定 左右侍立 合掌而聽
(作鬼魂皆恭敬安定想)
金剛上師 一一宣揚 敬爲爾等 重重忏悔 今日法會 良屬有緣 法王座上
無黨無偏 無男無女 無貴無賤 直下承當 本體是佛 佛者覺也 迷乃衆生
我今細說 爾各谛聽 敬維如來 釋迦世尊 說法度生 四十九年 告示輪回
共有六道 曰天曰人 曰阿修羅 曰鬼曰畜 曰地獄道 受苦千萬 慘不忍睹
(作衆生苦痛而我過去之父母眷屬皆同受苦難渴望得度想)
或升或降 彌有已時 雖生天道 如箭射空 力盡還墮 報盡仍來 忽苦忽樂
樂不究竟 故曰輪回 入輪回者 名曰生死 爾等諸魂 或來鬼道 或出地獄
無量劫來 生死千萬 非聞佛法 不得脫離 故說叁寶 使爾解脫 佛之相好
光明無比 是曰佛寶 佛之言說 載諸叁藏 雲何叁藏 佛說經律 菩薩造論
經律論叁 是名法寶 然非上師 我則不知 師爲宣揚 而作儀規 是名僧寶
故名叁寶 皈依叁寶 乃稱佛子 因彼叁寶 內明自心 我之本體 原同諸佛
頓然覺照 自性叁寶 只因一誤 遂造十惡 戒除十惡 轉凡入聖 即名上善
利己利人 是名菩薩 我故說戒 使汝自覺
四、說戒
(作鬼魂敬聽想)
夫戒焉者 有戒心也 惡由心起 業從意生 意有叁業 曰貪嗔癡
貪者無厭 瞋者惱怨 癡者迷惘 諸見不正 認妄爲真 名大顛倒
口有四業 兩舌惡口 妄言绮語 初爲利己 遂以損人 罪歸于我
還及自身 身有叁惡 曰殺盜淫 殺必有報 雖至千世 不能幸免
負命還命 不分貴賤 盜亦如是 淫則更險 報及自身 更累妻室
兒女隨之 禍害循牽 是名十惡 戒十惡者 入德之門 是爲根本
勿以惡小 輕而爲之 勿以善小 鄙而勿爲 種如是因 成如是緣
得如是果 受如是苦 因小果大 果又爲因 因因果果 不可窮盡
(作鬼魂已悟因果可怕想)
由上而推 必有初因 向下而思 必有後果 試一觀之 無戒之禍
不寒而慄 可勝痛哉 是故世尊 悲憫衆生 婆心苦口 示我迷津
念言苦哉 末法已至 如何能救 非佛可救 而況菩薩 乃至金剛
子有病苦 父母難代 夫妻之恩 安得替罪 自作自受 自解自脫
當自修戒 斯真自救 自求多福 君子自求 自求者何 曰惟自修
(作自救想)
自修之法 惟依佛法 佛示法門 八萬四千 門門第一 法法無邊
(作諸鬼魂恍然有此光明之路即可解脫想)
法無定法 隨病施藥 衆生者何 煩惱之稱 煩惱若盡 衆生度盡
我方成佛 菩薩大願 我人平等 平等修持 金剛般若 般若自有
非佛付予 聖人不增 凡夫不減 有如二燈 一明一暗 燈有明暗
火豈有別 及至緣足 去其障遮 放大光明 遂同諸佛 故敬叁寶
(作衆生與佛不二想)
還戒自身 父母生我 而具人身 自有福田 何不耕耘 耕耘者何
(作孝順想)
種諸善根 種瓜得瓜 因果分明 今之法會 如種福田 無量善根
惟汝自植 自植自得 非人可奪 常生歡喜 如遇大赦 往昔種種
殺盜淫妄 不先忏悔 罪如何銷 我今告汝 忏悔有法 一聞于耳
諸罪即滅 其各谛聽 學忏悔焉
(作鬼魂大歡喜想)
五、忏悔
夫諸惡者 皆由心造 身爲之奴 作殺盜淫 而起心者 又因外境
境本是幻 心亦本空 認妄爲真 心複爲奴 重重牽攝 故雲業力
譬如一夢 夢中非無 及至夢醒 了不可得 知其本空 非有實體
(作一切如夢想)
是名曰忏 一忏即空 不複再作 忏其前愆 悔其後過 如掌中垢
或油或膠 動辄得咎 非關外物 而分善惡 我掌若淨 一切無礙
去掌中垢 是名曰忏 不使再汙 永得清淨 是名曰悔 爾等諸魂
既忏悔已 各已清淨 當說皈依 以資救拔
(作鬼魂皆已忏悔清淨想)
…
《王骧陸居士全集 千偈瑜珈焰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