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喚醒沈睡的佛 第八章 大手印

  第八章 大手印

  「大手印」(Mahamudra)這個字本身,就規範了此教法的本質。「馬哈木卓」(大手印)是梵文,譯成藏文是「洽加千坡」(phyag rgya chen po )。梵文的「木卓」在藏文是「洽加」,意思是一種姿態。運動或象征。梵文的「馬哈」在藏文是「千坡」,意指偉大、雄偉,亦有無盡、無限的意思。「洽加「千坡」兩字連用,就代表一切的現象、一切的宇宙的姿態與運行,及一切化現的無邊無際,這些者。是由同一個源頭所化現出來的。以上是我們對大手:,初步的了解,所有相對世界裏顯現的事物,都是究竟本質的一種姿態。

  如論藏所解釋,大手印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指所有的物理與心理現象,者;是究竟本質之印。就像在一張紙上簽名及蓋印一樣,個體可以由任何途徑達到解脫,因爲任何事的本質者。是究竟真理。究竟本質是任何現象的標記,「大手印」是佛法的一種,它包含了所有的法教,集所有法教之精華于一,大手印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教法。

  佛法的源頭,是怫陀的開示。任何論藏皆是怫陀的弟子及後夾的大成就者,從佛陀至1現在,依經藏及密續所記載之怫的言語,所做的論述。這是由佛陀傳遞至今無間斷的傳承,止、種活的傳承,絕對必須要依佛法正確的修持法門來實修。

  「大手印」法教的來源有叁:佛陀說的話。怫法的論著的經文及口傳。在藏文裏佛陀所說的話稱作「卡(ka),本意是「令」。這些由印度當時的梵文譯爲藏文的經文,即是 加用(jajung),這些經文從大約一千年前以前,就開始被學者們帶入西藏,它們成爲藏傳怫教的經典,即《甘珠雨》(《Kangyur》,經藏)及《丹珠爾》(《Tengyur》,論藏)。「面盎」(Menga)是口傳的意思,即上師對弟子的口口相傳,教授「大手印」的一些特別的密椟,包括「密集金剛 (Guhyasamaja),「勝樂金剛 (Chokrasammvara),「喜金剛l(Hevajra),「大幻化網」(Mahamaya)及1時輪金剛」(Ka1achakra)。許多這個層次的密續法教,都是以「大手印」爲基礎法教的。

  這裏面有一類的法教,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文,即「丹珠爾1(論藏),是佛陀在印度的弟子所寫的論著,這些論著的作者,都是佛教在印度早期的「大班智達1 (mahapanditas,大學者)及大成就者。印度八十四1大成就者」(mahaslddhas)之一的因渣菩提曾寫了本書,叫做〈耶喜楚巴〉(《Yeshe Trupa>),或作《智慧成就>(《The Accomplishment of Wisdom》),就是這類論著裏的一本代表作品。

  佛教史裏的八大學者與證悟上師之一的龍樹,曾寫過一本著作,很詳細的解釋「大手印」,這是另一部論著。八大成就者的另一位提婆,則寫了《心靈的淨化〉(《Purificaiion of mind>)一書,也是「大手印」的淵源。

  龍樹、提婆、世親——領受《彌勒五論》(〈Five Teachingsof Lord Maitreya〉)法教的無著——都是印度偉大的上師,他們都寫過有關大手印的法教。薩惹哈(Saraha)是另一位大師,他寫的四本書輯成一套,一本談身。一本談語。一本談心,最後一本則是前叁者的統合。

  還有許多著作,是偉大的菩薩如彌勒尊者。觀世音菩薩所傅授,這些法教也是「大手印」的來源。觀世音菩薩的《森尼瑪湊》(3CWnyi mar tso),或作《息心X及彌勒菩薩的法教《究竟一乘寶性論》(《Mahayana。anuttara。tantra》),都是「大手印」的重要典籍。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法教及傅記,還有論著中另一群關于叁十位女成就者的故事,都是「大手印」法教的來源。

  第叁類的源頭是「面盎」(Menga),口傳或口頭的教授,從佛陀開始,一直不斷完整的傳遞下來,傅給印度的大師們,再由大師們帶到西藏,西藏的大師們再無間的傅到現在。這是[大手印」法教裏非常殊勝的一部份,在領受口傅以前,必須做好許多准備的工作。

  學習「大手印」法教的第一階段,是聽聞。提問題、學習及理解。每個問題都有解答,問題本身就是必有答案的證據,否則就不會是個問題。這就是爲什麽在聽聞及思維之後提問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問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聽聞。提問。理解,是第一步的法教。

  第二階段的「大手印」法教又可以分爲叁個步驟(譯注:思維、笃定。實修)。當有了智性的理解之後,就必須開始去思維它(或譯爲:沈思。冥想)。智性的理解可以是犀利的,令人感到滿意的,但也可能是膚淺的。雖然人們總認爲自己已經懂了所有重要的。該知道的東西,但大多時候,智性的理解是相當膚淺的。如果大部份智性的理解都不僅止于表面的理解,今日的世界,就不會有這麽多的問題,是導因于短視,及沒有設想到後果。思維可以深化我們的理解,未探索到的領域可以被檢查到,所有的分歧可以被察覺,如此的理解才能完整,思維是非常地有益的。

  透過思維使理解深化後,笃定就會産生,很深切的確定你的了解,也很了解自己知道的是什麽,沒有懷疑,這就是思維的結果。在笃定感産生後,這些理解就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管一個人知道多少,理解多少,除非能夠運用,否則這些理解對于成長一點作用都沒有。第二階段的叁個步驟是思維。笃定。實修。所以,整個的學習過程是聽聞。思維,深仳鞏固,與付諸實行。富這些都能做到,知識與理解就有很高的價值及很大的意義。

  以上是基本教授,從此之後「大手印」的修持,就愈來愈專精,因爲各有各的禅修方法。[大手印 的禅修練習有叁項原則:根。道、果。

  對于根。道。果的了解有許多不同的層次,基本上,根是指提供成長的基礎的因與綠。若我們想種一棵橘子樹,我們必須要有新鮮健康的種子。我們種下種子。照顧樹的成長,若一切順利,幾年之後我們就可以吃到甜美的橘子。想要成長、求證悟的衆生,也同樣地要有一個健康的因與綠,讓他們去發展,才可能最終結成果實。這是「大手印」對于根的最基本的解釋。

  如果你看到某人現在不是個好人,而你希望這個人能變得好一點,你會想要教他禅修。念誦祈禱文等等,或至少你會解釋給他聽,嘗試讓他了解,他應怎麽做才能進步。在你做這些事之前,你必須知道這個人有沒有進步的可能,這就是根,否則你的努力都將白費,就像想從水裏攪拌出酥油來一樣徒勞無功。一個邪惡的衆生,也必須要有因與緣,才可能進步成爲一個好人。有個佛法文獻中的例子,央掘摩羅(Angulima1a,意譯爲指蔓)是位強盜及凶手,他獲此名,是得自于他把人的手指串起來挂在脖子上,但他後來抛棄一切惡行,成爲佛陀的弟子,最後成爲偉大的聖者。我們都知道許多的反例,人們有許多機會去成長,但他們總是沒有這麽去做,他們甚至沒有好因與好緣,去善用這些機會。

  從密績的特殊觀點及佛法的普遍觀點來看,任何人。任何事,在究竟上都是完美的。這就是爲什麽最壤的人也能成爲完美,如果此人能夠淨化染汙及累積美德,那麽此人就爲環境中的種子,月,內在的完美本質,提供了成長的環境,這就是根。它又將我們帶回了起點,即衆衆生皆具有佛性。所有現象者。是空,空性是所有現象的本質,每個衆生的本質是佛性、是空性。是「法身」。大家應該還記得,依據佛陀的法教,在究竟上沒有負面、軟弱,或染汙這些東西,這些全是相對的事物,他們究竟上是證悟的。

  佛教徒總是祈願,願一切衆生解脫輪苦海,而獲證悟。因爲有根,所以這樣的祈願,不是像在作夢,而是可實現的願望。若根不存在,這樣的祈願就是浪費時間,雖然是個好想法,但完全不切實際。因爲有根,有諸佛菩薩的事業,有佛教徒的事業,祈願他人得解脫,才變成可能的。有效的。運送一大堆的貨物走很長的一段路,只有馬,或只有車,或只有車夫,是辦不成事的。必須要叁者都具備,一起工作,才能將貨物運達。同樣的道路,只有理解是不夠的,只有禅修也不足,或只有實踐也是不行,叁者必須一起,才會有所成就。

  修行之道,達證悟方止。不管是以十輩子的時間,或是百萬世的時間,從實修開始到最後證悟佛果。不論我們是平凡衆生或是菩薩,也不論我們成就的次第,在完全證悟之前,每一刻都是道。雖然,不同層次的了悟,可以被形容爲不同層次的果實,怛依“大手印」的定義,根、道。果的果,是指最後的成果,成佛。中間層次的了悟、成長。果實,都只被視爲是道。

  道是回答如何克服相對地障礙的答案,道是活的不是死的,道不僅只是曆史。道是一種經驗、一種修持,及一種指示——我們的道是活的。我們當然應該感激道。不過此道亦非唯一的道路,若我們以爲此道是唯一的道,則我們對于道的理解,就還不夠深入。把每件事做得完美,把每件事做對,這就是道。

  一個「大手印」的修持者,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我們絕不放棄。若我們的道是遵循「大手印」的法教,則我們是被告知,如何處理貪、嗔、慢。妒——任何負面的情境。透過[大手印,我們學習如何禅修,這是我們對治自己負面的想法、情緒。生活環境的起始點。我們多少了解什麽是佛性,了解我們是誰。當然,看自己照片的時候,知道自己是誰,我們認得出自己。但在西藏人這張面孔,這個具曆史性的名字之後的我又是誰?我們對自己的了解,應不只姓名。面孔及情境。認識我們外貌之馀,鮮活、純淨、了悟的自性,就是道。

  果,我們很容易就看得見,道的結果。目標。目的就是果。當我們認識自己是誰,就是果的開始。只…

《喚醒沈睡的佛 第八章 大手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