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喚醒沈睡的佛 第七章 證悟▪P2

  ..續本文上一頁體。「化身]是指心靈在身體內的化現與顯現。個體依他自己發展的程度高低,可以同時化現成一個或無數個「化身],當一個人證悟時,他的心是「法身];語、能量、表達是「報身];身體是[化身」。

   我們現在所覺知到的心,在學習、思考。理解,感到困惑等等,因爲它被染汙所遮蔽。心與身,哪一個受限較多呢?很顯然,身體受到的限製較大,心靈,則不管它現在在哪裏,它可以擴展達到無止境的覺知。心的潛能基本上是無限的,雖然,相對上,此刻的心靈較小,這是由于基本的無明,稱作輪回。我們一直限製住自己心靈的無限潛能,把心放在一個叫做「我]的小盒子裏去。這是爲什麽無限的心,成爲了有限的心。在大手印傳承裏有個殊勝的祈願文,是第叁世Gmb所作的[大手印祈願文],裏面很清楚的講到,一個人擁有的是無限的本質,但卻總是把它錯誤的理解成是「我]。「法身]即是究竟無限的本質,是心靈的實相,它已完全的淨化及了悟。

   祈願文中常常念誦到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如何弘揚殊勝法教以利益一切衆生。十方諸佛即意味著無數衆生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獲致證悟,「在所有的方向」獲證悟。這不表示只有藏傳佛教才是唯一證悟之道,它表示只要何處有清明與真理,何處就可以找到正法及正道。依正法而修,衆生就得證悟。這是我們看待「法身]無限本質的另一種方式。

   證悟時,心靈完全顯現其「法身]。完全證悟的表達、語言,就顯現于「報身]。[法身」只有完全證悟成佛的個體,才能經驗得到;「報身]則可以爲他人所經驗到,只有高度證量的個體,才能知覺到[報身],[報身]有五種恃質。在典籍裏「叁身」都有詳細的解釋,但此處談得大多,則會偏離主題,下面只是做個簡短的介紹。

  

  「報身」的五種特質

   第一特質是「報身」如何在高證量的個體化現。主要的特質是,不受因。緣。善業。惡業所左右。沒有任何事可以讓「報身」的個體,經驗到貪、嗔、妒、及自我,也就是環境變成爲完美的環境,同理人類也變成完美的衆生。「報身」就是純淨。完美的外境,它除了善以外什麽都不發生。此「報身」外境,即是所謂的「報身淨土」,此種淨土遍存于佛所化現處。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時間上面,典籍說,在「報身淨土」裏,時間是超越限製的。在時間是受限的情況裏,大部份過去事被遺忘,大部份未來事不可知,就是現在這個時段,也有很多事被遺漏。一旦當「報身」顯現,時間解脫了所有的阻礙及扭曲,全知、知道未來、知道過去——這一切都變成稀松平常。

   「報身」顯現的第叁個特質,是完全。個體有所有的東西、所有的智慧、所有善的特質,變成完全等同于證悟,不再缺任何東西了。個體化現爲「報身」,成爲加持之源。智慧之源、一切無限與究竟事物之源。

   第四類特質在說明誰可以經驗到「報身淨土],就是證量達到初地菩薩以上的了悟境界者,即要有高層次的了悟者,才能夠經驗到「報身淨土]。

   第五類特質,與「報身」的表達方式及影響力有關。到此,我們已講過了「報身」的完美外境。完美時間知覺、完美證悟特質的體現,及哪些完美生命能經驗它。由這樣的完美所發展出的事業,則是果地的教授。它成爲一種究竟的教學。究竟的顯現,此教授將使其他己獲高層次證量的生命,能向上提升層次,更向上提升到接近佛果之境地。任何由「報身]所化現之事物,使能經驗到此化現之生命,能成爲他所是,即證悟。這是最後的教授,是果的教授。以上是「報身」的五種特質。

   成佛,表示心是「法身」,細微身是[報身』,物質身則是「化身]。「化身]可以被所有的衆生經驗到。這是像人類一樣,發展還不夠高階的衆生——平凡衆生、動物。靈魂、各類衆生——所能知覺到的佛。「化身」是顯現出來可以看見的身體。佛陀示現給衆生的相有許多:一個朋友。一個啓發者、一個老師,或只是一個因緣令那個人能進步,變得更好。怫陀的法教,總是在最適當的時刻,講最恰當的話。此刻所講教示,即是一個例子,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佛陀的「化身」所說,從二千五百年前到現在仍然鮮活。

   佛陀很清楚的在他的法教裏說,此刻的身體是[化身」的種子,此刻的語言是「報身」的種子,此刻的心則是[法身]的種子。在檢驗這各個層次特質的差異之後,我們應可了解完美的衆生與我們所稱的證悟者之間,有什麽不同。兩者實有天壤之別。然而,只要衆生能以完美的行爲。完美的動機,及如禅修等有效的方法,來知覺身。口、意,那麽,它們的種子。本質,就得以全然解脫。這就是爲什麽每個衆生,都有潛能顯現「法身]。「報身」、「化身」。許多經藏,都描寫暇滿人身難得,是最珍貴能獲致證悟的車乘,而且,每個衆生都有此一潛能。

   一個簡單比喻,可以用來描述了悟的不同層次。當你剛開始讀書識字時,你必須由字母——a,b,c,d—— 開始學起,要記得它們的字型。發音等等。這對一個小孩來說,可能很複雜,甚至對成人而言,要學一個新語言也是很困難的,要費一段功夫才能掌握它們。在字母學會之後,開始學單字,a-p-p-l-e變成apple,之後還要學文法、字彙,終于你開始閱讀簡單的文章,然後是較難的文章及複雜的文章。就像學習閱讀一樣,證悟是一漸近的曆程。沒有突然證悟這件事。證悟的一刻,是經過很長的一段學習,進步、理解的時光,也許是好幾輩子的時間。佛陀完全證悟是他叁十五歲的時候,當時他是悉達多太子,薩迦國王之子,他的證悟也不只是由他那輩子所做的修持而來,那是數百萬世發展的果實。

   高層次的了悟者,[法身」會以某種形式顯現,因爲他們證悟的層次,己相當接近法身。[法身」顯現的環境,會以「淨土」對高階了悟者化現。[法身」向高階了悟者示現的時間,是不動不搖。對于高了悟者而言,「法身」的顯現是種完美的化現,不缺任何東西、不遺漏任何東西,每件事物都是完整的。完美的。在密績裏,稱這種顯現爲「報身]。

   當「法身]向平凡衆生示現時,由于衆生未證到初地果位,所以衆生經驗到「法身」依各自的容量大小而定。「法身」的顯現,可使平凡衆生成爲高度了悟的衆生,它提供這種環境,讓進步發生。「法身]的顯現,加速衆生認識時間與外境是相對的。無常的。「法身]在這種層次上的化現,可以協助衆生了解如何淨化他們的環境、改善他們的環境。它會幫助衆生克服思想上、情緒上的染汙。

   「法身]的顯現是無限的,它總是幫助平凡衆生進步,獲得更高層次的了悟。它的利益永遠是正向的,它不會加重衆生的染汙,反而會幫助他們克服染汙。「法身]向平凡衆生的顯現,稱爲「化身」。此叁「身]皆是佛陀的心所化現出來,它們不是叁件不同的東西。

   每位衆生的目標都是證悟,這個永駐的目標,不是平常那種外在的認識,而是發自內在的目標。當我們能使一切事物都正確時——我們的禅修。行爲、生活型態——我們究竟的潛能是能夠完完全全的覺醒。此刻,在我們之內的,我們的心是「法身],語是「報身],身是「化身」。因爲我們尚未證悟,所以它們未能以自性身顯現。相對上,我們的身、語。意叁門都有很多的缺點,這就是輪。輪的障礙,遮蔽了我們清楚地去知覺我們的「法身]、「報身」、「化身]。若我們連知覺都知覺不到,就更不用說展現它們了。我們缺乏認識的原因是由于無明,所有其他的染汙都是無明的産物。證悟是我們最終完全清楚這些染汙,且是不退轉的認識,並完全淨化所有的染汙,于是我們成佛了。佛教徒的願望是我們大家都將了悟這究竟潛能,「我們]包括了所有的衆生 ——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敵人。石頭下的生命、海中的居住者,以及小小地球所知之外的遙遠處的衆生——願所有衆生皆證悟。這是每位佛教徒最純淨的願心。

  

《喚醒沈睡的佛 第七章 證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