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甘露心華》菩提道次第論《道之叁主要》釋義 正宗分開示 出離心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都是種了一個一個的苦因,它們終將結爲苦果。我們當然也種了一些善因,但它們卻是廖瘳可數的。在種下苦因以後,即使我們另作一些新的善因,亦不能會免受苦果。善因會另行令我們得受樂果,並不會改變已作之苦因,這就正如種甜菜不會改變辣椒樹的辣性一樣。

  (二)業增長廣大--這是說業力會迅速地變大,一個小小的苦因會帶來報來極大的苦報。如困你殺死了一只螞蟻,又不會”四力”忏淨,這小小的苦因在幾十天後就變成殺害一個人之惡業力。所以,我們必須戒除了至最微小的惡業,並要修集乃至最微不足道的善業。如果你每天都以利益衆生之心去喂半匙糖粉予螞蟻的話,這看來只是一件小事,卻可以帶來無量的善果。

  (叁)所未作業不會遇--在大型的戰爭中或天災人禍中,有些人卻大難不死,在無可能幸免的情況下活過來了,這是因爲他們在當時並沒有因此致死之業因。有些人把這些情形視爲”運氣”,其實這正是業力之定律,未作業因不可能帶來業果。

  (四)已作之業不失壞--不論隔了多久,不論你逃至多遠,己已作之業因始終會成果,即使死亡亦不是一種逃避,你在未來生必定會受到所作之業的果報。

  透過參思上之四點及十白業、十黑業及業力輕重與先後報之教法,我們自然會對因果業力之教法生出敬信,並懂得何者應舍,何者應作等。

  至于輪回之苦,應由六道共通之苦及六道各別之苦這兩方面去禅參。

  在禅參六道共通之苦時,我們應細心思惟輪回中之不定的苦、六道衆生永不能得到滿足之苦、屢屢受生之苦、屢屢受死之苦、不斷在六道中浮沈之苦及無人能對自己施助之苦(注:此爲”六苦”)。

  在禅思叁惡道之苦時,要對地獄道之刑苦、寒冷及酷熱之苦等、餓鬼道之饑渴痛苦及畜牲道衆生之受勞役、惶恐終日、遭人宰殺及相互敢食之種種痛苦感同身受,否則並不會對修持出離心有效用。

  在禅思人間痛苦時,要逐一對生苦、死苦、老苦、病苦、求不得苦等等作深入禅參。

  在禅思修羅道苦時,應細想其被妒忌心煎熬之苦、與天界衆生打仗時之恐懼及在戰爭中被重創之痛苦。

  在禅思天界之苦時,分爲思惟郄界天苦及色與無色界天之苦。欲界天的衆生雖然福報極大,但在福報盡時,他們能預知死亡及下生去處,所以感到極大的恐懼。由于生于天界的衆生大多盡情享受,從不作絲毫善業,福報又因受盡享樂而耗盡了,所以多會在死後生于叁惡道中。我們在臨終時不知將會生于善道或惡道,尚且恐懼不安,何況預知自己將墮惡道的天界衆生呢?所以他們臨終之苦是十分大的。此外,他們又有與修羅道打仗時受傷之苦及被更有福報之天界衆生欺壓之苦等等。色界與無色界天並沒有以上的這些痛苦,但仍受著”行苦”的影響。在福報盡時,這些天中的衆生便會墮入叁惡道中,而且由于其于多劫中思考分別之心識活動中斷了,于未來多生中亦多會愚癡,難以遇上或攝受佛法。

  我們透過禅參六道之共苦及各別之苦處,便會明白到六道之中上至有頂,下至地獄最深之處皆無究竟安樂可言。只要一天還有個身體,就必定仍在受苦。

  生起了出離心之准則

  要判斷是否成就了真正的出離心,我們要依宗喀巴大師所說之准則去觀察。宗喀巴大師所說的准則是以下的四句:

  修己于輪回盛事 不生刹那之希望

  晝夜唯求解脫心 起時是出離心生

  這四句是說:”如果你在如以上述地好好禅參後,即使對六道中最大福報的享受,你也完全不生希求之心,日夜心中所要得到唯有能解脫自在之境,這就可說是成就了出離心!”。這也即是說,我們不但對惡道庂苦要厭離,對最大福報的諸天界之享樂亦一樣要舍棄,甚至整個宇宙變成黃金,我們亦不屑一顧,只一心地要成就解脫自在,這樣才能說是有了真正的出離心。如果未達到這個標准,就未能說是有了出離心。偈中提及”晝夜”二字,有些人會感到疑問:”在日間有解脫心尚且可能,如何可能在夜間睡時亦有這樣的心呢?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依一代宗師柏繃喀大師之開示,這是指尤如心中有極大憂慮的人,即使在夢中亦夢到同一件事,在夜間乍醒時亦馬上想思及同一件事,此爲偈中的”” 晝夜唯求解脫數位之意思。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對這一方面之准則有另一種描述。在該論中,提及一個典故:有一個小孩喜歡食青稞。在饑荒時,其母沒有青稞供小孩食用,便給他一些生蘿蔔,小孩堅拒不食,嚷著要吃青稞,母親便又用炒蘿蔔給他吃,小孩仍不肯吃,母親又再改試煮蘿蔔、炸蘿蔔、煎蘿蔔和蘿蔔面喂食,小孩仍堅決不肯吃,還說:”媽媽把食物換來換去,但騙不了我,不論你怎麼烹饪,我是怎也不會吃蘿蔔的了!”。同樣地,行者對六道之樂苦,上至最高之享受,下至最慘之痛苦,都一律不感絲毫愛戀,而知其本質無非爲苦,就像是小孩面對不同煮法之蘿蔔一樣,這就是生出了出離心的描述。  大家對以上所說的內容,必須真正地禅參,以令生起覺受。單單明白它們並不足夠,必須生起覺受才有效用。有關八有暇、十圓滿、死無常、八苦、六苦及因果等,或許大家十年前早已明白,但你有這樣的覺受與證悟嗎?你的出離心能達到以上四句所說的准則嗎?由此可見,單單懂得其意思,甚至能對他人演說其內義,是不是夠的。如果你不去禅參其內容至生起證悟與覺受,縱管你能演說叁藏十二部佛法,到頭來亦只是一事無成,成就還比不上一個痛念生死無常而勤念佛號的文盲老婆婆。

  

《《甘露心華》菩提道次第論《道之叁主要》釋義 正宗分開示 出離心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