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然后才慢慢修持。但死期却是不同的,没有人能预知死期。很多比你年青的人早已死了。在医院,每天都有年青人死去,他们在昨天还是与你一样的满胸壮志,准备做这个做那个事,今天却已不在人世了。有些人在烧饭期间死去,连一顿饭的时间也没有!有些人在床上计划着未来的二十年,第二天却没有醒过来,就这样死去了。一百个死去的人中,有多少是准备好了的?我们今天有缘坐在一起,在两年后的今天,或许就有些人已不在人世了,是你先去还是衲先去呢?这谁能预知呢!
(二)利于我们继续活着的顺缘并不多,但有可能致死的因素就比目皆是。任何一种小病都可以致命,乃至外在的天灾人祸无一不能轻易地取去我们的生命。
(三)我们甚至可能在碰上最微的病痛或意外时死去,或许是一口气转不过来就马上命亡,因为我们的肉身是脆弱的,就好比大海上的一个微不足道之水泡沫一般。
透过禅参以上三支,我们会生起第二种觉受,即”我必须马上就修持,抓紧时间!”,就像是你明知有人会来杀害你,但你不知道杀手何时会来,你自然会抓紧时间把最重要的事马上尽力办一样的道理。如果能生起这种觉受,一切世俗琐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你自然会精进于佛法修持。我们常常都在想:”明天开始我会好好修行。”然后就一天复一天地拖延。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知道会先遇上”明天”还是”死神”,在”明天”未到以前,或许我们已遇上了死亡。
最后,我们禅参”死时除佛法外无一可以有助于自己”,这是第三根。
(一)我们穷一生去积集财产,但在死时,这些对我们有甚么作用呢?在命终时,甚么也带不走。即使你现在有吃不完的谷粮,在下一生若投入饿鬼道中,还不是滴水不能得?即使你成为世上最有权富的君皇,在命终时,最大的财富及名利也帮不上忙,随着你上路的只有业力。
(二)即使你现在有很多亲友,他们亦帮不上忙。在最后关头,你能依报的只有你自己的修持。
(三)我们穷一生悉心照料自己的肉身,对它作最佳的保护,但在最后关头,心是否能帮助我们呢?在命终时,连我们珍爱的身体也要放下,上路的只有自己的心及所伴随的业力。
我们必须致力于禅参以上三支,直至生起觉受:”我在世上的几十年只不过如浮云,随时可能消散,这不过是一个中途站,还有很长的旅程在前面,我必须好好准备上路的行装及盘川!”。
除以上的”三根九支”禅参外,我们亦可禅思死亡及中阴的细节,例如参考柏绷喀大师所著之〈心匙·策励痛念生死无常歌〉(注:载于法师著作〈人死自在〉一书中)等。我们透过这样地”念死”,要修至对死亡念念不忘,把十化为精进修持不执现世欲乐之策励。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念死”,自然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很多开示,例如花开花落、日出日落等无一不是对我们修持的策励,无一不在提醒我们生死无常的道理。
”念死”是一种最有力的禅参。衲建议你们每天在早上至少想一想”无常”,临睡也如此。卡当派祖师云:”早不念死,早上就浪费了;午不念死,下午就浪费了;晚不念死,晚上就浪费了;一天不念死,那一天就没有真正的修持可言!”
如果没”有暇满”及”死无常”的觉受,我们任何的修持都肯定不会是清净的,很多人修持佛法,为的是求财、求寿、求名、求利。佛法中当然也有这些法门,但如果只修持这些,则完全谈不上依随佛陀的道路了。佛陀在位居太子时,早已拥有这一切,亦看透了这一切并无实质。作为俗家弟子的,大家至少要一边修持出离一边忙于世俗上之事。作为出家众或欲真真正正地依随佛陀足迹的人,则必须好好思及”暇满”及”无常”,这样才会断除对现世欲乐之希求,真真正正地入于清净的修持。只要我们一天未痛切时现世欲乐之希求执爱,就一天不可算入真正修行之伍。即使你天天打坐,甚至讲经说法而引导成千上万的人依止三宝,如果你未有”暇满”及”死无常”的觉受,你所做的不过是世间八法而已,并非完全清净之修持。只要你仍有对现世的一丝欲求,就不可能完全真正地入于清净修持。修持净土的人,如果单单发愿及念佛,心中郄无对心间的出离心,就如一双爪被缚着的小鸟,怎么飞也飞不到净土。所以,”暇满”及”死无常”之觉受是真正的修持的门坎,生起了它们才可说真正走上了修持之路。如果没有这些证悟,不论作甚么修持,亦只不过是在修持之门外徘徊张望而已。以上所说的是对今生福乐出离之方法。今天有几位洋弟子准备受戒剃度,所以衲亦想再谈一下卡登派的十秘财开示。这十秘财对俗家人或一般的三宝弟子来说,未必能做得到。但对出家人及真正一心修持的行者而言,它们是最有力及最殊胜的十种财富。大部份俗家人,乃至很多僧尼都未必能具备这十种秘财,但能够者必定能成大器,所以今天大家能听一下这些开示也是很好的。
我们修行的人,必须致力于得到十秘财,这样才能坚决地修持佛法,不受世间八法所染污。”十秘财”是卡登派的教法,其目的是令行者舍弃现世安乐,它包括了”四依止”、”三金刚”及”出、入、得三事”。”四依止”是: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及死极荒沟依止。”心极法依止”是把心转向正法,行者要思惟”暇满”及”死无常”,并想着在死时除佛法外一切并无帮助,故此而生一心依止正法的决心。”法极穷依止”是指即使因为修行而要沦为乞丐,亦在所不惜。行者必须培养这样的决心。”穷极死依止”是指为了修持,即使要牺牲身命亦在所不计,决断地只一心修持而不理会世间福乐。这是第二点要培养及禅修的态。”死极荒沟依止”是指为了修持,即使面对死后就像荒山中的野狗死时一般地无尊严的情况,我们仍一心修持,绝不有一丝为其它顾虑的心。 ”三金刚”是: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金刚及同行智慧金刚。在这里,”金刚”一词乃指坚固不能摧的决心。在我们发心放下一切而入于修持时,亲友必会不般悲伤地阻挠,但我们必须坚决地走上修持之路,这种毅然的决心是”事前无牵累金刚”。在我们修行时,可能会被世人视为穷僧人或者是流浪的乞丐(注:法师指过着流浪生活的云游僧及瑜伽士等),甚至会百般厌恶我们,但我们都不理会世间的谩骂或讥讽,这就是”事后无愧悔金刚”我们要想着:”我的目标是要成佛,并不是要得到世俗上之面子。不理他们怎么说或怎么对我,都是没有分别的。”。”同行智慧金刚”是指决绝地厌离俗世贪乐,坚决地修持之意。”出、入、得三事”是指为着修持而变得与世俗的人格格不入--”出于人群”、甚至像野狗般无衣无食--”入于狗伍”及一切舍弃俗务而为求成佛--”得到圣位”。
在西方,很多洋僧尼连穿上僧衣在市集上走动也不敢,觉得被人以奇怪的眼光看着很不是味道。为甚么他们连这最基本的僧戒亦做不到呢?正因为他们的心仍有我见,仍被世间人法所染,所以才会介怀他人的奇异目光。如果具足十秘财,不要说被他人讥笑,即使为了坚持修行及僧戒及被人打死,行者也不会动摇修持的心。在西藏及亚洲,人们都习惯见到僧尼,所以并无甚么大问题存在。在西方,不少人对僧尼投以厌恶或奇异的目光,有很多洋僧尼就因此不敢穿着袈裟,甚至于因此而还俗。衲在西方生活了许多年了,却从未因他人的态度而改穿俗家人的服装。有一次,衲去到全澳洲治安最差的地区,那里有着很多侹视黄种人的份子,还有一批穿皮衣、半个头剃光了、半边头却似是鸡冠、鼻上穿上鼻环的街头青年,他们手拿着刀子看着衲,衲也忍不住好奇地看着他们的头,大概大家都认为对方是奇装异服邑吧!结果大家都笑起来了,最后他们中有好几个还成为了衲的朋友。如果能在心中生出这十秘财,行者是迟早能成就的。西藏有一位称为”密勒日巴”的大师,他正是舍弃现世福乐的一个典范。大师于年青时曾作大恶业行,后生起了出离心,毕生在山洞中苦修,长年吃的只是荨麻草,以致身体变成草绿色,最后大师得到了即身成佛之大成就。大师在快将成就时,有一位商人遇上了身泛绿色的大师,还以为大师是鬼魔!这位商人见到大师衣不蔽体,又没有粮食,所以对大师十分同情,但大师却反而认为商人才是可怜的一方!大师的生活正是”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及”得到圣位”之写照。
业果不虚轮回苦 思维能除后世欲
以上二句是相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中士道之教法。下士道主要是开示舍离今生欲乐之方法,中士道则教示舍离未来生及轮回之方法。
这两句的意思是”借着思惟因果业之定律及生死轮回之苦,行者便能培养出舍离轮回之决心。”换句话说,在参修完”暇满”及”死无常”后,我们必须禅参”因果”及”轮回之苦”,以培养真正的出离心。
因果教法是一个极为广大的范筹,我们今天只能略为浅述一下而已,大家可以在日后再参阅〈菩提道次第广论〉(注:法师着有〈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释义〉一书)及有关”四圣谛”及”十二因缘”之教法。我们必须透过思惟因果而会对其生信,并调整自己之身、语、意行为。思惟因果可以依四种方面去参想:
(一)业力决定--此即是说有因必定有果。如果你种下了橙的种子,便会长生橙的果实,断不可能生出一个梨。同样地,善的业因不可能生长不善之苦果,苦的因并不可能长生福乐之果。这就是”业力决定”之意思。如果你已种了辣椒的种子,纵管你在它的周围种遍甜菜的种子,最后的收成仍会是辣椒,这辣椒决定不会因你另种甜菜而却辣性。我们在无始以往轮回以来,已种下不能收量之业因,即使自今晨起床以来,我们亦已种下数不清的业因,每一个业因都终将结果,这是不能避免或改变的。每一次你生起嗔心,每一次你生起妒忌心…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正宗分开示 出离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