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開示 道次第之修持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

  (2) 陳設供品

  現在講至一座禅修之前行六支中的第二支 —— 陳設供品。

  供品分爲實物供品及非實物供品,現在先說實物供。

  實物供品可以是任何美好的物品,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供上水、花、燃香、明燈及食品。它們各有其吉祥的表義。

  供水是最容易不過的供養了。由于它隨處可得,並不費什麼錢,所以我們肯定不必透過種種不良手段才得到它,這確保了供品來源之清淨性;又因爲它並不值錢,我們在供奉時恐怕不易生出吝啬、不舍的心,這確保了供養心的清淨性。最好的優質水,具備八種特性,各有其吉祥表義:水的涼性表義持戒清淨;甘味表義享百味食;質輕表身心壯健;性軟表意念柔順;清澈代表心明;無臭表義無障;益喉之特性表語妙;養胃的特性表義無病。在供水時,我們按喜好供一杯或幾杯清水,或依西藏傳統供上七杯均可。在上供時,不應把空杯放佛壇上才倒水入杯中,而應先在杯內放一點水,在供桌上放好位置,再以壺添滿,這樣可避免空杯作供的不吉祥緣起。用壺把水添滿時,不可胡亂地倒水,而應像爲皇帝供茶般用雙手恭敬添上。添滿水的杯,水位不應離杯緣多于一顆米粒的粗度,但亦不可過滿而溢出。此外,如果供奉一杯以上,這些水杯應整齊地排成一條直線,杯與杯之間距離一顆米之粗度,即不過疏,亦不緊貼。在西藏的傳統是,我們在早上供上新水,在下午近黃昏時把水供撤下,翌晨再上新供。在現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或許會很晚才回家,故此只好在晚上撤供了。注意倒出水的空杯不應放在供桌上。供完的水可以自己飲用。

  供花可以積集于未來生相貌莊嚴美麗的緣起。花可以采用鮮花、假花或整盤的盆栽,只要別供本身有毒性的花即可。

  燃香必須用無化學原料在內的配方,如純檀香或沈香的粉或木條均可,許多藏香亦適合這用途。藏香分許多種,有些是供護法的,有的是供龍族的,四密部亦有不同的配方。如果供藏香,宜用共通的配方香。供香爲的是供香氣而不是供黑煙,所以我們不必把香爐放在太近佛像的地方,而應把燃點了的香在供桌前略爲熏揚一下,再把香爐置較遠的地上,這樣便不會把佛身熏黑。佛陀的鼻根非同凡夫,絕不會因香爐放遠了而受不到供養,所以大家不必有此幼稚的顧慮。要買香爐的話,應選沒有印上佛像、經咒的簡單類型。漢地的香爐或水杯常常印上經咒,這是很不合乎傳統的商業做法,大家千萬不要買。有些漢人習慣供電香。供香是爲了供香氣,漢地賣的電香支只是幾根閃爍、像香的東西,並無供香的意義,而且閃爍不定的光明也是一種不佳緣起,大家避免爲宜。

  燈供的目的是爲了供上光明,它的緣起是于未來生具有智慧及眼目明亮等。如果供的是油燈,應用較優質的燈油及調較燈芯長度,以保燈光明亮、無煙、光明顯金黃色而非藍色或閃爍不定。有些人喜歡供用電的燈,供燈之主旨是供光明,所以用電燈並沒有不合乎傳統的地方。

  供食應用素品,例如水果或任何以叁甜叁白物(注:即白糖、黃糖、蜂蜜、牛奶、酸奶及牛油)製成的食品等。供品必須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能負擔的較佳品,而非自己也不願吃的過期食品。食品不一定要天天換,但在水果等不再新鮮時便應更換了。

  供佛是爲了我們自己積集功德而做的,並非諸佛希罕我們的供品,所以我們必須認認真真地擺置供品。以上所說的種種供品,我們雖不必全部供齊,但卻要注意必須放置得十分整齊莊嚴,絕不可像喂狗似地隨隨便便把供物丟在桌上亂放。有些人擔心萬一忘了供養會遭佛陀責罰,這是不必要的顧慮。諸佛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凡俗受用品,亦不會因行者漏了供養而發脾氣。

  剛才說過,供品不拘種類及數量之多少,但我們卻要注意供品來源之清淨及供養心之清淨。什麼是“來源之清淨”呢?這是指供品並非由如殺生、偷盜等十惡業而得來的。此外,出家人若以五種邪命得來供品或以此得來之金錢買得供品上供,亦有來源不清淨之問題,所以這些供品是不恰當的供養。譬如出家人向施主說:“您去年的這月份給我的那些米,真的幫了大忙啊!”,而心中的發心是爲了提醒對方再度供養,這便是邪命的案例了。判斷是否屬邪命類業,必須看發心。如果該出家人心中完全無絲毫爲了提醒施主的動機,而是真心贊美對方之功德,而施主卻又真的再度供養了,這便不算邪命業。有關五種邪命,在佛經中有不少講解,衲就不多說了。總之,來源不淨之供品不宜供奉。如果不作十惡業或五邪命便得不到供品以供奉佛陀的話,甯可只供清水或什麼都不供。這其中只有一種例外情況,譬如說你作了某惡業,現在十分痛悔,便在佛前忏罪,把造作此惡業之得來品供上,發誓不再犯同等惡業,在這種情況下供養來源自惡業的東西倒是如法的。

  在心理上,我們不能有吝啬或者後悔供上昂貴供品的心,否則便是供養心不清淨了。

  衲爲大家講一個佛教曆史上的故事:在佛陀年代,舍衛城(Sravasti)有一個女乞丐。有一天,城裏的大王、大臣及貴族等興大供養,她也想對佛陀作供,但苦于無錢,所以便只好以行乞所得之一錢買油,供了一盞最小的燈。她在作供時發願:“但願我于未來能具大智慧,以滅除一切衆生之愚昧!”這盞小小的油燈,便與許多由國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燈放在一起了。在供燈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Mahamaudgalyagana) 巡更經過,發現全部大燈都早已油盡燈枯了,這小燈卻光明依然,猶如新供的一樣。目犍連便想:“天都亮了,還亮著燈幹什麼呢?”于是便以手搧燈,燈卻不滅,他改以衣袍搧燈,燈火還是不滅。在目犍連不明所以之際,佛陀剛好走過,佛向目犍連說:“這燈是一個具“大心”的人所供的,盡管你用四大海洋的水來灌,或以巨風來吹,也不可能把它滅掉!”由此可知,如果供品來源也清淨,供養心亦十分清淨,以欲利益一切衆生之菩提心上供,即使供的只是很小的東西,也能具很大力量。爲什麼呢?這是因爲衆生之數目無量,以致功德亦得以乘大無量倍之緣故。反之,如供品來源有問題,或供養心是爲了出名或一己私利,則不論供品有多大、多好,所得功德十分有限。

  剛才說了實物供品的開示,這是有限的供養。非實物供養是無限的,例如出家人可以把自己出家及修行的功德作供,又或我們觀無量花朵作供,這一樣有功德。在路上,如果我們見路邊有一朵美麗的小花,亦可在心中作供。

  現在已說完了供品的開示了。一般來說,出家人比較貧困,而且他們應把精力花在修行上,所以出家人宜主要依靠非實物供養的方式積聚功德,而以實物供養爲副。在家人的情況不同,所以宜主要以實物作供。可是,出家人如果有錢,則也當然要作實物供養,不應執以上所說內容而吝啬不供實物。

  (3) 上座發心

  現在講至前行六支之第叁支。這一支講授座墊及坐姿的要求,以及上座時的發心。

  作閉關的人,由于需要天天長時間使用這座墊,而且在關期中不宜更換或移動座墊,所以必須挑很合用的座墊。日常修持的人,雖然並非天天長時間使用座墊,但也宜找一個舒適的,以利修行。

  一般來說,座墊以前低後高、漸向前斜的爲最適合久坐,但這只是普遍共通的講法,還視乎個人身體結構及感受而在有必要時酌情改良。傳統的座墊後高四指橫排之高度,前高二指橫排的高度,人坐上去後,四邊應各有四指橫排的空位。在西藏,還有另一種關房用的帶靠背座墊。這種看來有點像講經法座的座墊,是爲了能令人久坐修定而設計的禅座。講經法座雕上龍、象及雪獅等,而且造得很高,是爲了表示敬法,這裏所說之修行用禅座意義並不相同。用這種禅座修行道次第也如法,但座上不可雕刻龍、象及雪獅等裝飾,而且禅座必須放地上的高度。

  衲注意到漢地寺院中有許多漢人使用跪墊,並慣以長跪的方式修持。在古印度與西藏,並沒有這種方式,除了受戒儀式中要右膝著地而單跪外,一般都是雙盤跏趺的。

  在放座墊的地面上,我們可以用粉筆畫上一個代表金剛交杵的圖案,然後在地面上鋪上少許吉祥草及百節草。吉祥草是傳統造掃帚用的幹草,在大多數地區的山邊隨處可采得,或從未用過的掃帚上拆下亦可。百節草是野外常見的一種植物,其根部在地底向旁邊延伸出,大家去野外找根部有一節節的草便是百節草了。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找有近一百節或更多節的百節草爲最佳。百節草要用兩根,交叉放于畫在地面的圖案上;吉祥草分爲四小束,把根部朝外,草尖朝內,十字形地鋪在圖案上;最後才放上座墊。這個座墊在關期中不能移動或更換,其下之草也是不更換的。金剛交杵本來是本尊的法器,我們不宜直接把它畫在地面,所以我們用地上的圖案代表它。金剛交杵有堅固不能摧之意義,同時亦代表了佛陀成道之金剛座。坐在這圖案上修持,表義我們效法佛陀當年坐在菩提樹下修行時之堅固決心,同時也有堅固之吉祥緣起。吉祥草有清淨的意義,百節草有長壽的意義,二者又是佛陀當年用以鋪設地面、坐在其上而成道的植物。坐在這兩種草上修持,表義我們效法及紀念佛陀,同時亦有清淨與長壽之吉祥緣起。

  在每次上座前,我們應對佛壇恭敬頂禮叁拜。頂禮時應以極標准姿勢進行,就似軍人步操一樣,絕不可隨便或松懈。首先我們畢直站立,雙手合掌,把拇指屈入掌心,然後把合起的掌碰觸頭頂、眉心、口部及心部四處,以積集將來成就如佛之無見頂、眉間白毫、六十妙音及遍知意這些身、語、意功德,再拜下去,把雙膝、雙掌及額頭觸地,再馬上即起,重新立正。把以上的步驟重複叁次,便完成了叁次五體投地式之短拜了。在頂禮時,我們口誦增長禮拜功德咒:

  

   那摩曼珠絲裏伊 那摩淑絲裏伊 那摩烏他瑪絲裏伊 疏哈

  n…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開示 道次第之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