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著作《孝份無量》)。
十方如來與菩薩 二乘有學及無學
所有一切諸衆生 一切福德皆隨喜
以上是隨喜支內容。隨喜是對治妒忌的最佳法門,而且簡單而利大。隨喜的對象可以是任何聖者、凡者、自己、他人的過往、現在與未來的大小善業功德。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于無上妙*輪
以上爲請轉*輪支的念誦內容。前面講過,在無人請法之情況下,不適宜主動作開示,故此我們應常勸請聖衆爲衆生轉*輪。本師釋迦牟尼在成道後,本來亦未說法,後來因爲有大梵天王等勸請,方有因緣爲衆生說法。雖然本師釋迦牟尼在我們之世界已轉過*輪了,但我們仍應勸請別的宇宙中未轉*輪的聖者開示佛法。如果要研究細節的話,請佛轉*輪之對象是指佛的叁身中之應化身,因爲法身及報身不必我們勸請。常常請轉*輪,會令我們有生生世世生于有佛法之地的果報。
諸佛意欲示涅槃 我悉合掌誠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衆生
以上爲請長住世支。諸佛本沒有死亡可言,可是他們的應化身卻會因衆生因緣而示現生滅之相。我們在祈請諸佛住世而不入滅時,是在向他們的應化身祈請,這並不包括他們本來就不會入滅之法身及報身。祈請諸佛長住,會令我們自己有長壽之果報。
禮敬供養及忏悔 隨喜勸轉請住世
凡我所積微末善 我悉回向于菩提
以上是回向支。雖然整個儀軌及全座法尚沒修完,但這裏是把七支修持之前六支彙合回向。我們把修持前六支所生功德彙集一起作爲種子,爲求此種子以後發芽生長,令功德永不失去。
回向與發願很接近,但二者並不完全相同。回向是發願的一種,但發願並不一定是回向。發願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進行,但回向必須是在有善根作爲“材料”之情況下才可進行。有些人誤以爲“不執著”便等于不求功德,這是一種誤解。我們固然不爲自己之利益而求功德,但卻必須爲了衆生的利益而發願成佛,而功德及智慧便正是成佛之資糧,所以它們很重要。
在七支修持後,我們再一次供養曼達。曼達供養文在儀軌前面已列出,所以並未重複在儀軌中再次印出,只有小字注明提醒。有些別的版本之六前行儀軌把曼達部份放在七支修持之前,這亦是無分別的。在此次供曼達誦至最後之梵咒時,我們並不馬上傾倒供盤,而應仍然雙手捧著它,至誦完後面的段落時才傾倒供盤。
(6) 祈請加持
現在講到第六支前行。
皈依于上師及叁寶之前 啓請諸尊加持我之心續 我與諸母一切有情 從不恭敬善知識起 乃至執著二種我相 所有一切顛倒心 悉皆消滅 凡恭敬善知一切無顛倒心 順利生起 所有一切內外違緣究竟息滅
誦至此段時,行者應仍然雙手捧著砌好了的曼達盤。
此文的大意是依止上師及叁寶,爲求對道次第的所有章題均得加持而生出覺受,不生顛倒之心及息除一切障礙。
在誦完上段後,把曼達供盤向己方傾倒。
如果欲以此儀軌與曼達加行合修,行者應于此時作許多次曼達供,而非只作一次。不合修者,作一次即可。若想多做幾次,便應在誦完後,把供盤向己方傾倒,再手持光的底盤,重複剛才所教而作下一次曼達供。
跟著下來,儀軌中印有一段略長的祈請文。
具德根本上師仁寶哲 安坐于我額頂蓮月上
大恩大德慈悲垂攝持 祈請賜予身語意成就
無上導引師長薄伽梵 補處無可勝怙彌勒尊
佛所授記聖無著大師 佛與菩薩叁尊誠祈請
閻浮勝賢頂莊嚴世親 證中觀道聖者解脫軍
住信解地尊者解脫軍 啓世間眼叁尊誠祈請
所行稀有神奇殊勝軍 以甚深道淨續調伏軍
廣行寶庫毘盧遮那師 衆生眷屬叁尊誠祈請
廣弘慧度勝道獅子賢 盡持佛授口訣孤薩裏
慈悲攝持衆生格哇贊 衆生導師叁尊誠祈請
精持菩提心義金洲師 善承大乘教統阿底峽
顯妙道仲頓巴仁寶哲 聖教正柱叁尊誠祈請
辯才無倫導師釋迦頂 總攝一切佛智妙吉祥
觀甚深空性義聖龍樹 言教頂嚴叁尊誠祈請
顯揚聖者密義月稱師 月稱所傳上首大智鵑
佛子第二智鵑大師足 正理自在叁尊誠祈請
甚深緣起如實而觀察 善承大乘教統阿底峽
顯妙道松頓巴仁寶哲 莊嚴閻浮二尊誠祈請
瑜伽自在具德岡巴華 空性禅定堅固紐素巴
善持一切律藏德瑪巴 邊域燈炬叁尊誠祈請
奮勵精勤修行虛空獅 衆上師所加持虛空王
斷舍世間八法獅子賢 及佛子賢足前誠祈請
菩提心鑒衆生如己子 本尊慈悲攝受垂加持
濁世引領衆生導師尊 虛空寶幢足前誠祈請
紹法王位尊師博朵華 智慧無有匹敵沙那華
分承菩提心性哲喀華 滿衆生願叁尊誠祈請
教證權威哲布巴菩薩 教理自在無垢勝賢哲
叁界衆生怙主仁寶哲 叁大長老尊前誠祈請
善持清淨戒律桑青巴 戒律般若權威措納巴
精通如海對法蒙劄巴 衆生導師叁尊誠祈請
娴熟精通深廣正法義 一切有福衆生所皈依
賢善事業廣弘聖教尊 具德上師足前誠祈請
大自在成就者戒律燃 如法依止知識青年光
以勝乘道淨續戒獅子 法王高足叁尊誠祈請
持稀有功德藏桑傑溫 衆上師所加持虛空王
斷舍世間八法獅子賢 及佛子賢足前誠祈請
菩提心鑒衆生如己子 本尊慈悲攝受垂加持
濁世引領衆生導師尊 虛空寶幢足前誠祈請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 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
雪國聖賢頂嚴宗喀巴 善慧名稱足前誠祈請
自在成就聖者曼殊海 言教殊勝如日賢成善
善持耳傳教授跋梭哲 最勝上師叁尊誠祈請
證得金剛持位法金剛 證成叁身法王溫薩巴
教證二法權威佛陀智 叁大賢哲尊前誠祈請
持教尊者善慧法幢師 與其心傳弟子勝寶幢
顯揚善道聖者善慧智 叁大至尊上師誠祈請
傳宏能仁法教語王慈 與其心傳弟子善慧譽
猶如大海無垠功德全 大恩上師叁尊誠祈請
善慧智弘教尊與慧賢 一切輪回衆生盡度脫
善慧法王教理善施演 無等上師叁尊誠祈請
賢劫第四佛授教證法 以講以修持教無與倫
不共大恩根本上師尊 身語意門虔敬誠祈請
教法多聞意解慧增廣 雙鹿明聽二種次第行
所度有福衆生除冥日 持教智成足前誠祈請
叁世衆生依怙所集身 善慧曼殊擅誦格言語
任運成就叁學如海意 大恩化身尊前誠祈請
慈心戒律諸等聖財寶 善滿心續持教上首尊
四種事業遍滿大海衣 至尊上師之前誠祈請
語王善慧法藏持教柱 廣大法業幻化之海洋
統禦叁有威德力無匹 尊勝解脫聖者誠祈請
于佛教中有如佛第二 善持教證正法無與倫
尊勝法業統理叁域者 至尊上師之前誠祈請
總集一切善慧法王智 清淨無垢持教上首尊
分集無量怙主善智海 大恩上師足前誠祈請
盡觀廣大無邊經論眼 解脫賢劫衆生勝津梁
慈愍爲導善巧方便具 宏法善知識衆誠祈請
願于具德上師之事行 不起剎那絲毫之邪見
凡見所作皆善起敬信 師之加持進入我心中
這段祈請文名叫《啓勝道門》,它包括了向上至釋迦、下至自己師長之曆代師承祈請加持。
在誦此祈請文後,便誦《普善德根本》。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 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善了知已自當多策勵 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僥幸一次得此具暇身 當知最極難得具大義
遍諸晝夜相續恒無間 生起取堅實心求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 速疾壞滅之故當念死
死後如影于形緊相隨 黑白善惡業果恒隨逐
于此獲定解已罪過聚 縱極細微亦當作斷除
盡力成辦一切善資糧 常不放逸謹慎求加持
受用無飽一切痛苦門 不可保信叁有衆圓滿
見過患已于彼解脫樂 當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以此清淨意樂所引發 正念正知極大不放逸
以彼聖教根本別解脫 作爲修持心要求加持
正如自身沈沒有海中 一切慈母衆生亦如是
見已荷負救度衆生擔 勝菩提心純熟求加持
惟具發心若不學叁戒 當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故應發起猛力大精進 學習佛子律儀求加持
于顛倒境弛散能息滅 且能如理觀察真實義
由是止住妙觀雙運道 速于相續中生求加持
共同淨治轉成法器已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有緣士夫最上之津梁 速疾順易趣入求加持
彼時成就二種悉地本 謂護清淨律儀叁昧耶
獲得不假造作決定解 縱舍生命守護求加持
複次續部心要二次第 諸般扼要如實通達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亂 如正士語修習求加持
開示如是妙道善知識 如理修習諸友堅固住
內外一切中斷障礙聚 悉皆速疾消滅求加持
一切生中不離清淨師 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地道功德完全圓滿已 速獲金剛持位求加持
這誦文是宗喀巴祖師親著的,其內容涵括整個道次第每一主要章題在內,所以它也可說是一篇很短的菩提道次第論(注:有關此論的釋義開示,見法師著作《甘露法味》)。誦此文有一個傳統,在每逢有“求加持”數字之句,便把該句誦兩遍。
具德根本上師寶 安住我頂蓮月座
懇籲大恩垂攝受 賜予身語意悉地
然後,我們觀功德田諸尊由外向內融攝,最後只剩下主尊,主尊又作一百八十度旋轉,來臨到自己的頂上,但變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形相,其面向與自己面對方向一致。在觀融攝時,除自己之在世師長外,余尊皆是化光而融攝入主尊的。本來坐在主尊前方之在世師長,並不化光融攝,而應觀爲直接嵌入主尊之心間。
俱胝妙善所生身 滿足無邊衆生語
如實盡觀所知意 釋迦教主誠禮敬
無上導師佛陀寶 無上救…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開示 道次第之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