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之輪》六道輪回圖釋義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熟而受報時,你所受的惡果就可能變得很大了。在我們的生命中,絕不會遇上我們在過去未曾作因而受報的情況,而曾作之因則必定會有一天結果。這因果的定律,並不是上天的安排,而只是一種自然的定律。不論你信不信因果,這定律一樣在你的身上生效。如果我們殺害生命(哪怕只是少至一條蟲的生命),在未來某一天因緣成熟時,便會墮于叁惡道中,淪爲畜牲或餓鬼,或在地獄中受苦。同時,在未來因爲其它分別曾作之善業而又再次生于人間時,我們也會生于戰亂及災難連連之地,又或遇到被人殺害之果報等。

  總而言之,由于貪、瞋、癡等煩惱的驅使,衆生才做出種種業,導致自己不斷地受業報、不斷地生死輪回。

  內第二圈

  

  在輪心中央向外數的第二圈,是有關生、死及中陰的教法圖標。環的半邊是黑的,另半邊則是白的。在黑的半邊環中,有叁個小圖形,這是代表了將投入畜牲、餓鬼及地獄道的中陰身。這半個環,開示說衆生因貪、瞋、癡叁種煩惱驅使(即內圈的鴿、蛇及豬所表)造作黑業或不善業(此半環的底色爲黑色,表示了黑業),便會在死後感召黑業果而投生于畜牲、餓鬼及地獄道中。圖中的畜牲、餓鬼及地獄衆生的頭部都向下,表示這叁種生命形式是痛苦的下道轉生。在另半邊環中,背景是白色的,內有叁個頭部向上的圖像,代表將生于天道、阿修羅道及人道這叁種生命形式的中陰身。這半邊環,開示說衆生因造作白業(以白背色所表),將感召業果而于死後受生于天界、阿修羅界或人間。這叁種生命形式比前述的叁惡道較爲少苦,故稱爲“叁上道”或“叁善道”。

  生死與中陰概說

  在一個衆生死後,他將會因煩惱及累積下來之業力牽引而再度投生于六道中的其中一道。但在死後及下一次受生前,中間有一段時間,這就是“中陰”或“中有”。現在我們不妨粗略地講一講死亡過程、死亡後的中陰景況及再次投生的過程。

  生死與中陰分說

  有關生、死及中陰過程,在佛法中有極盡詳細的描述。在講述這叁個過程時,衲在面對不同聽衆的情況下,可以從西藏醫學體系的角度來描述,也可以從佛學顯乘的角度講解,有些時候則以佛學密乘的角度講解。這叁者間分別不大,但在細節上有細微出入及深淺的區別。今天,聽衆中大多未曾受過摩诃無上瑜伽密部的灌頂,故此不適宜聽受密法上的開示。另一方面,衲雖然也常常作醫學上的演講,但今天的講解是在這佛法中心內進行,故亦不適宜以西藏傳統醫學的角度講述。所以,衲將以顯乘佛學的角度講解生、死及中陰過程。又者,在西藏,法師會很深入地描述死亡過程,但今天衲只會以一貫向西方國家的人說法之方式,濃縮而簡略地在這章題上講述一下,否則的話談上七天七夜還說不完,這裏面許多的學術名詞更會把大家搞到頭昏腦脹。

  死亡過程

  衲在多年來觀察到一點,漢人似乎對死亡有一種忌諱,總會盡力避開這個話題。在西方,白人卻對這個話題有莫大的興趣。其實,對一個修持的人來說,了解死亡是很重要的,這尤其是對密法行者更爲重要。對沒有修行的人來說,其實也沒必要避諱害怕認識死亡。最終我們都難逃一死,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即使我們躲開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能避免死亡本身。

  生死其實是無常的,但在佛教的醫典中,教授了不少觀察自己的壽命是否堅固的方法。這種觀察自己壽命的方法,分爲許多類,其中一種最可靠的方法是觀察自己的呼吸,但你們恐怕學不來,所以在此亦無必要詳談了。其它的方法,有的是在月圓之夜、無人之地,背著月亮觀看自己在地上的影子;有的則是在清早的陽光下觀察自己手上隱隱上騰的熱氣及其它生命力的征象之強弱。對修行人來說,去觀察死亡的預兆,並非爲了令自己怕死或消極,而是爲了要有時間預先准備面對死亡!如果藉著上述這些方法,察覺到自己有快死亡的迹象時,則可采取相應的措施。

  人的壽命長短,取決于福報及壽元二者。二者中若福報盡了而壽元尚存,或壽元快盡但福報尚存,都會遭遇死亡(這只是普遍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者已盡而另一因素尚存而仍能活一陣子的人,例如大多長期昏迷的植物人便是壽元已盡但福報尚存的活者)。如果一個人經過觀察而知道自己可能將因壽元已盡而即將死亡,便可多作放生及修長壽法等,令壽元增長,從而延壽延生。如果知道自己可能將因福報盡而死,便可布施予窮人、供養寺院及叁寶等,從而增加福德來達到延壽的目的(注:有關延壽的方法,可參考法師著作《壽份無量》)。但如果福報及壽元都耗盡了,則應好好准備面臨死亡了(注:有關面對死亡及往生淨土的開示,可參考法師著作《生死自在》)。

  人在死亡時,可說有四種不同的境界。在外在上來說,這四種死亡都不外乎是斷氣而已,但死亡的人因其不同的境界而有截然不同的主觀體驗及景況。

  對最上等的行者來說,他們經曆了最上的修持,在死時並無痛苦,也不經曆中陰階段,直接便能成就果境。對中等修持的人來說,他們雖未能證悟高層次的果境,而需經曆中陰階段,但他們卻能因平素的修行及熟習,在死時能把中陰階段轉爲修行的工具,從而得到不錯的成就及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平素尚算有修持佛法的人,死時若能把一向修持的佛法利用起來,其死亡過程亦未算太糟,痛苦也較少。平素從無修行的人,在死時會經曆極大的痛苦及恐懼。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主要將是這種並無修持的凡夫之死亡過程及景況。

  在這世界,一切東西都由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所合成,而人類的肉身亦如是。在死時,我們的肉身中之四大元素會漸漸分解及衰退,身體的機能亦會相應地失效。

  首先是地大元素衰退而溶入水大元素。此時的身體會變瘦或凹陷,皮膚開始失去光澤,面部可能會變形扭曲,鼻梁仿似塌了下去,視覺亦會開始失效。正在經曆死亡者,會經曆如草原上的陽焰映像的內征兆。對曾作各種惡業的人來說,他們會感到山崩地裂的幻境,甚至開始神智失常。有時候,有些人甚至會慘叫:“山塌下來啦!快救我呀!”等等的驚呼。在這時候,親友應在耳旁提醒:“這些只是幻象,不要怕!”對多作善業的人而言,他們大多並不會遇到可怕的幻境。

  在地大溶入水大後,水大便會衰退而溶入火大。此時,將亡者的聽覺開始失效,體液逐漸幹沽,外在的聲音仿似由遠處傳來似的,同時會見到如煙霧的內兆境。曾作多惡業者,此時會感到猶如身處海嘯或漩渦當中。

  再下來,火大會溶入風大,嗅覺開始失靈。如果我們把身體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意識功能形容爲一座有五所房間及中央一個大廳的屋子的話,此時候就似是屋中的叁間房已關了燈,只余兩間房及屋中央大廳的燈還亮著。這時候,視覺、聽覺及嗅覺已先後開始失效了,將亡的人與外界的接觸只余味覺及觸覺功能尚未失效。同時,身體的溫度會開始下降。一生中多作善者,體溫多由下身往上收攝至胸部,也即是說他的腳部會先開始變冷。多作惡者,體溫往往則是由上身退溫至胸間,也即是說頭部先冷。將亡之人此時見到的內征兆,是如螢火蟲或火星向上飛揚的景況。一生多作惡業者,同時會經曆身處大火中或全身著火的可怕幻境。衲因爲身爲僧人及醫師,常常要照顧臨死的人。有一次,衲亦親眼見過一位臨終人慘叫著:“救火呀!救我呀!”的呼叫聲,他顯然正在體驗著大火燒身的幻境。

  當風大溶入意識時,將死者的味覺也開始失效,內在的征兆是火花閃爍猶如燭火將熄未熄時的最後幾下忽明忽弱的景況。常作惡者,此時會感處狂風或旋風之中的可怕幻境。

  跟著下來,觸覺也會失效,身體開始僵硬。到這時候,四大元素已一一分解完畢,而溶入意識之中,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已相繼失效,只余心中的意識仍在運作。這個情況,就似是屋中的五間房已相繼關燈,房中辦公的人也已相繼下班去了,只余中央大堂中還有一燈亮著及樓中尚余一個人仍在辦公。

  沒多久後,臨死者吐出一口濁氣,醫生便宣布此人斷氣了,家人也在此時哭聲四起。在這一剎那,亡者的意念是有取決性意義的。人在死時的意念,可以分爲善心、不善心及無記心。善心是指皈依心、對叁寶及上師的信心、慈心、悲心及菩提心等等。不善心是指貪、瞋、癡等等。無記心則是不善不惡的中性心態。這死時的一念,有極強的力量,亡者的下一生將生善道或惡道,就是看這一念了。這一念的生起,可以是由外界引發的,例如說四大收攝過程中,師長或同門在旁提示,亡者可能便會生起皈依心或其它善心;又或正在經曆死亡過程者,見到了他喜歡或不喜歡的人和事,便可能在那一剎那間生起貪欲或瞋念。

  以上所說的臨終一念,會誘發我們恒久積集下來的業因,故此它直接影響亡者的中陰階段及下一生將投生何處。我們一生及過去生中所作之業因,固然是不善業爲多,但多多少少也曾會種下有丁點兒善因。臨終的一念若善,便會誘發我們積集下來的無數業因中的一個善因,這便令我們下一生投生善道之中。反之,臨終的一念若爲惡念,則會誘發我們恒久積集起來的無數善惡業因中的其中一個不善業因,令我們下一生墮入叁惡道中之其中一道。所以說,我們一生中固然要多作善及多生善心,但臨終的一念也不容忽視。這臨終一念,是十分強力的。假設有一個好的修行人,一生作善極多,但在臨死的一剎,他因著某種外緣而生了一個惡念,例如說因他人的表現而在這一剎生了一念瞋心,他在下一生便會墮入叁惡道之中。這並非說他一生中所作之善便白費了,而是他的臨終最後一念誘發了他一生中或過去生中千千萬萬的業因中的其中一個惡業因,導致他下一生墮于惡道投生。他的善業因及業力並沒有白費,但只好等以後才待被誘發成熟了。反之,一個終生作惡的人,如果…

《《生死之輪》六道輪回圖釋義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