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各種染汙都有同等的力量去扭曲真理,沒有哪個比哪個更差。當任何一種染汙得逞時,它就留下一個疤痕,個體或許經驗到的是沮喪、或是迷惑,或是一些神經質反應。這些經驗由輕到重,分布範圍很廣,嚴重的甚至可能造成躁郁症或精神分裂。
要避免這些情緒所造成的迷惑,第一步就是要訓練你自己,不讓貪、嗔、癡、慢、疑左右你那麼深,不允許它們掌控你。不過,你不能只是從表面上去調服你的心,你必須走到根部去,由那兒開始做起。想要成功的方法之一,就是斷絕五毒的源頭,就像你在打一場戰爭般,當你不讓他們有機會去獲得水、食物、軍用品的時候,他們就會投降。這就是爲什麼有些人會下長期或短程的決心,或稱戒律(precepts),譬如不殺、不盜、不說謊。這也就是爲什麼有些人選擇出家過和尚或尼姑的生活,去閉關,或是遠離世間,過如隱士般的生活。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消除五毒染汙力的方法,當你停止去添加薪柴時,火自然就會慢慢息滅。這些是比較特殊的長期修行方式,需要有特定的場所,及特別的生活型式。然而,不論你在何時何地,當五毒升起時,你也可以直接去面對它、處理它。以下是一些傳統上怎麼處理五毒的方法,同樣的,在此必須先強調的一點,是你必須在自己准備妥當之後,才去修行這些方法,而且你可以去請示你精神上的導師──一位有充分的知覺(insight)與知識的老師,判斷你是否適合開始練習。
在開始做一些特殊的功課前,先前的准備工作是必要的,必須撥出一段特定的時間,找一個適當的場所──一個幹淨且安靜的地方,在那裏你至少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可以不被打擾。在每節開始時,坐下來幾分鍾以平靜自己的心,靜坐是很重要的,因爲當方法正確時,它會連結你的生理與心理系統,所以你會經驗到它們的連結,並盡你所能的運用這股力量。修觀的姿勢很多,但最好的方法是兩腳交叉的雙盤坐姿,坐在一個墊子(蒲團)上,脊椎與肩膀要直,眼睛半張,保持這個姿勢身體放松的坐個五分鍾,各部位保持得愈平衡愈好。
當你的心變得愈來愈安靜時,你的身體就會愈放松,將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只要覺知到就好。留意呼吸的四個向度:吐氣、停、吸氣、停。呼吸可以影響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如果呼吸不均勻,問題馬上就來,譬如,有些人吸氣之後屏住呼吸很長一段時間在胸部,然後吐氣,隨後很快的又再吸氣,這種人容易有壞脾氣及攻擊性的人格,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易動怒。有些人是吐氣,然後隔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才吸氣,之後又很快的吐氣,這類人的活力很弱。花點精力去平衡你的呼吸,對于你身體的平衡及心理的平衡,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當你觀察自己呼吸的時候,要慢慢吐氣,而且要吐盡,然後止住約二到五秒鍾,再慢慢吸氣,也要吸得足,之後仍是停二到五秒鍾,再次吐氣,如此反覆,要做的自然,做的輕松;吸入之氣不能閉住或吞入;呼吸時不可太緊張,要放松,用很自然的節奏做。練習呼吸時,如舌尖要抵住上額,正好放在牙齒之後。一呼一吸算一次,在進入正式功課前,至少數息21次以使自己准備妥當。
對治五種染汙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讓它們各自升起,然後去觀察染汙的自性。譬如,首先去觀想一個你真正執著的東西,讓你的貪執真正活起來,然後停止讓貪執繼續發展,再去觀察此刻貪執的自性。當你在做這樣的練習時,你會發現貪執根本不在那兒,它不是具體的東西,只是個幻生的錯覺。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待嗔心,觀想一件令你生氣的事,當憤怒增強時,你去觀察它,再次的,你會見到嗔恨的本質是錯覺。再下來,建立無明,如果真有那麼一件事物,你對它的無知超過你所願,或是某事物你無法理解,那麼就選擇它當作觀想的對象,增強無明之質,然後讓它停在那兒,去觀察它。之後,用同樣的方法來觀察慢心,觀察疑心。當你讓慢心增長時,你的自我會膨脹,脹得滿滿的,就讓它留在那兒,當你去觀察自我本身時,它又很自然得變成什麼都不是。
上述的練習法,稱爲五毒的自我解放,因爲,是透過觀察每一種染汙的自性,而使染汙消逝。雖然,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必須要小心,因爲,讓五毒這樣的升起也可能帶來困擾,如果你自己還沒准備好,那麼你可能會被升起的染汙所淹沒。首先,你必須要先能夠掌握自己思考的來去,然後有紀律的來對治自己的五毒。你可以反覆練習多次,在整節練習做完之後,坐在那兒數分鍾,什麼也不想。再做21次的數息後,再靜坐五分鍾,然後才重新開始你每日的活動。
禅修者常常不能夠在做完禅修之後,很平和舒適的重新開始日常的活動。通常人們會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課表下做禅修練習,假如他們正在做某事,可是禅修的時間到了,他們就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去做禅修,在做完禅修之後,又沖回去做先前未完成的工作,這使禅修練習和他們所做的其他事一樣,都是緊張兮兮的。修行者若能以平靜的心去做每件事,那是有益的。認爲事情要做得轟轟烈烈的才會做得更好,那是種錯覺。如果你的心是清明的,那麼愈不緊張,事情會做得愈好。你可以支配時間,不要讓時間來支配你。
下一個禅修的方法,適用于那些對自己身體特別執著的人。這個法門對于特定族群的人有益,而不是適用于每一個人,對于某些人甚至有害。如果你夠成熟夠堅強去處理它,而且如果它適用于你,那麼它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你已決定要嘗試它,那麼和前面一樣,先做靜坐和數息,然後將你的注意力放在前額的中央,將覺性慢慢移動,由皮膚到肌肉再到骨頭,從你的內心去透視身體這些部份。然後將你的注意力慢慢向下移,貫穿你的全身,讓注意力穿過你的手臂、手掌,而達你的心,再向下移動到肚臍,如此繼續一直到達你的腳底。留心在你穿過它們的時候,什麼東西在那兒,誠實的去看你所有的一切,整個身體都用這樣的方式去看:外面、裏面、和最裏面的一切。當你延伸了你的覺察力和看清楚那裏有什麼之後,再度將注意力集中在前額的中央,保持住那經驗繼續坐一會兒,結束這節練習前仍是靜坐和數息。這個練習法會幫助你克服物體吸引力、物體爲永恒的錯覺。它的目的不是要讓你忽視或討厭自己的身體,而是要幫忙你去欣賞身體真正本質的心。當你知道身體不是永恒的時候,你會想要好好的照顧它,而且你會變得比較不執著于它,因爲你將了解它是如何的脆弱。
接下來的兩種方法結構類似,但是它們運用的目的不同,其一是爲了憂郁症,另一則爲了躁狂症。這些修行法,包含了觀想、色彩(color)和呼吸,它們很簡單但可以很有效。再次,提醒大家要謹慎:要先請示老師或治療師。
依慣例,在開始前先做靜坐及21次數息的准備,在五分鍾的休息後,清淨呼吸,由鼻子用力吐氣,連續叁次,雙盤坐姿,兩手掌放在兩膝蓋上,每當你重重吐氣的時候,同時伸張你的手指,盡你所能的張開。吸氣時稍快,要完全,然後停在胸中約一到二秒鍾,然後用力吐氣,吐得愈幹淨愈好,這深呼吸共做叁次。身體盡量保持直立,現在你已准備好開始作觀想以對治憂郁。觀想一根長長的管子由肚臍下面開始,一直通到頭頂,頭頂上有個很大的開口,就像小喇叭的喇叭口一樣,管子很直是白色的,頂端的口是開著的,它是由淨光所構成,但不要想像有任何具體的東西在你的身體裏面,只是去體驗這個光道,如它本然的空性一般。做這觀想的同時,觀想在你的胸中有朵白色的四瓣蓮花,白蓮花面朝上,中心有個光球,像顆白色的珍珠,大小有如豌豆,這光球帶有活力而且輕巧,它恰恰坐在蓮花上,隨時可以動,而不是重重的坐在蓮花上。當這樣的觀想清楚之後,可以正常的呼吸,不必去特別想你的呼吸。觀想的順序是這樣的,首先觀想這個管道由底到頂,然後觀想中間有朵蓮花,再來觀想有個光球。將整個觀想留在心中,尤其重視光球。當這些都清楚了以後,做緩而完全的呼吸,吸氣後停留一至兩秒鍾,然後用力吐氣,要吐得完全。當你吐氣時,將小白球向上送,穿過頭頂的開口,送的愈遠愈好,停在這狀態到你再吸氣爲止,當你慢慢吸氣,完全的吸入時,小球掉落下來重新坐在蓮花上,如此反覆做多次,視你自己的感覺而定。對一些人而言,多做幾次是有益的。當小球上升到空中時,它是你感受裏最高最亮的東西。結尾時,先消融管子,接下來是蓮花,最後是光球。你不必很用力的,只是消融它,然後它就消失了。再度清淨你的呼吸叁次,依過去同樣方式結束這一節練習。
對治狂躁行爲的技巧與此類似,只是改采相反的顔色和方向。觀想管子是朝下的,黑色的蓮花在胸中,正面朝下,蓮花的中央有個亮亮的黑球,黑的顔色如上等的黑珍珠,黑珠很重,隨時准備向下掉,黑蓮花如磁鐵般的吸住它。當你吐氣時,黑珠向下掉,垂直向下掉到地裏面愈深愈好,吐完氣時,停住數秒鍾,讓黑珠子一直停在你下面,那時,你可能會感覺真的落實,非常的重,在地底下。當你又吸氣時,黑色光球上升,重新坐回蓮花上並停在那兒。這樣的觀想對某些人而言或許很困難,他們覺得向下降很容易,但向上回到原處則很困難。如果你不能知覺到球像描述的那樣向上升,也沒關系,小球會自己慢慢上升坐回到原位的。如此反覆練習多次,然後像以前一樣,觀想它的消融:管道先消失,其次蓮花消失,最後小球消失,一個接著一個。做叁次淨化呼吸,和過去一樣的做完結。
最後介紹這個的方法,在心靈境界上較高,與一些高階的修觀法門類似,但並不完全相同。和過去一樣,從調整呼吸開始,這一回在五分鍾定心之後,升起你的虔敬心與慈悲心到最高的水准,作法是想像那些精神境界遠遠在你之上的人,你發出虔敬心;對精神境界不足的人,你發出慈悲心。當這樣的感覺很強烈的時候,就停止不再更提升它們,然後保持在這全然的虔敬心與純粹的慈悲感上。接下來,讓虔敬心與慈悲心脆弱的部份一層層的消融,就像洋蔥的皮一樣,一層層剝落,每剝落一層就帶你進入更深的一層。對于初學者而言,虔敬心與慈悲心是純然易碎的,但是當他開始修行後,脆弱的部份便漸漸消融,真正的虔敬心與慈悲心被凝煉爲徹底的純淨。這實在無法用語言精確的描述,它需要自己去經驗。
這些金剛乘的修習方法,都需要有適當的預備和條件。當你必須去做時,你該如何正確的去做,什麼時候去做,及修行時個人的重點爲何,需要由一位具格的老師來決定。至于你個人在做這些練習時該強調的重點,也應由具格的老師來決定,若要令一位學習者在發展的過程裏,得到有效的、正向的,有益的經驗,則請示一具格的老師是必須而重要的。如果這些方法,在不是完整的知道其結果,和未全然經驗其結果的情況下,被不負責任的運用了,那麼其後果,可能是很嚴重的精神創傷而不是精神治療。金剛乘的修觀方法,雖然看起來好像很簡單,效果卻遠遠遍及人們的身、口、意。就像一位醫生,在下重藥時必須是具格的。一位精神上的帶領者,他教人做修觀治療,就更須是具格的。
治療是身與心平衡的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份。良好的健康狀態,在此意謂著運用本能的智慧所得之結果。自然的治療,不需要在傷害發生之後才開始,它是讓傷害根本不發生。
即使受傷是存在的,但大自然裏有種煉金術,能轉傷害爲健康的成長之道。那成長之道本身就是種治療,帶引我們到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和新的能力那裏去。任何一個人都有潛力成就一個完美衆生的所有可能,透過成長之道,一個人發展或釋放了他的潛能,就像顆種子萌芽了一般。若是一個人不成長,那麼他的潛力就被扭曲與糟蹋了。在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期──在生命的每一階段──人們必須跨過一個個門檻,若是未能健康的成長與發展,這個階段就會失序,但人們會假裝自己已經成長到下個階段,事實上此階段他尚未過關。假如某人並不是真正跨過了那個門檻而是假裝的,那麼早晚他總是要面對事實。通常人們不願意去面對它,所以這些問題老是不定時的闖進來,幹擾他們的生活。認知到與了解到自己在那裏,面對自己生命的處境──接受它是什麼就是什麼──是走向心理與精神成熟重要的一步。
當一個人在精神層次上健康時,下一步就是要超越這二元的平衡,走向更高的了悟。在一個人甚至開始想達到這些之前,需先獲致基本的心理和諧。任何一種心理的不平衡都會有一身體的不平衡與之相應,所以,身體上的平衡需先調整治療。日常生活習慣要規律而健全,這樣可以有助于身體與心理的和諧。在這方法裏,有預防之意思,而其根源于戒律。適當的戒律持守可避免身體的失衡。當戒律可以利益日常習慣,使身體達到平衡時,心理平衡就容易達到,而且可以持續。
透過相對世界裏的心,我們才能了悟自己究竟的實相。我們必須關照自己的心,像關照自己的身一樣,給它們營養,也給予它們訓練,使它們的能力變得更敏銳,同時使它保有健康。心靈健康是清明,透過清明之窗,我們才能看到什麼是究竟,才能意識到我們究竟的心的實相。
《心靈的治療》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