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瑜伽系統傳講▪P5

  ..續本文上一頁樹木、花園、海洋以及情器世界所有的珍寶、裝飾等,還觀想整個虛空中遍布八吉祥徽[1]和八吉祥物[2],以及美妙的珠寶、宮殿和天界花園等。所有這一切都以不希冀絲毫回報的心態作供養,以此來對治貪吝。隨後我們觀想諸佛出于大悲大智欣喜地接受了我們的供養,讓我們可以積累資糧。

  

  (叁)忏悔支

  

  我們用忏悔來清淨自己的惡業、過錯和根墮,因爲如此汙垢不淨除的話,它們將障礙我們成就。未來淨除惡業、障礙和煩惱,我們需要依止四力,即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現行對治力和返回對治力。

  

  第一種是所依對治力。正如罪犯上法庭受審判時,法官爲諸代表法律的人士所圍繞;同樣地,當我們觀想蓮花生大士在我們頭頂上方時,他爲諸佛、菩薩、持明眷屬所圍繞。這即是我們發露忏悔的對境。

  

  第二種是厭患對治力。假如我們未曾于往昔造過什麼惡業,那就沒有什麼要忏悔要修補的。因此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在無量無數生中曾經反複地違犯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這叁種戒律。如果這些沒有淨除,它們就象我們體內的毒藥,成爲我們繼續不斷地在輪回中漂泊的因。

  

  第叁種是現行對治力,這是淨除業障的實際修法。懷著熱烈的信心,我們向蓮花生大士祈禱,並觀想從蓮師心輪放射出無量光明融入我們自身。這些光明徹底淨化了我們,沖刷消融了我們所有的惡業和障礙。最後,蓮師光輝奕奕地微笑著對我們說:“你所有的障礙已經清淨。”

  

  第四種是返回對治力,即發下堅定不移的誓願:“從現在起縱遇命難我也絕不再造諸惡業。”

  

  以此四力忏悔,我們所有的惡業可得以清淨。如雲:“本來罪業無功德,然忏可淨爲其德。”

  

  

  (四)隨喜支

  

  每當念及他人積累的或大或小的善業,我們便真誠地由衷地不雜一絲嫉妒地加以隨喜,僅此隨喜會讓我們積累相同的功德,就仿佛我們親自造了那些善業一樣。思維一下蓮花生大士在此世界是怎樣應化的:他降臨時即已遠離了煩惱垢障,顯現了無數化身在叁界中利益有情,轉動*輪傳授九乘佛法。如果我們全心全意地對此不可思議的事迹加以隨喜,那我們也可以分享其中的功德。數數對諸上師、弟子、隱修行者或其他饒益他人者所作善業感到深心喜悅,亦可分享他們的功德。因此這種隨喜應該是真誠的,並且來自內心深處。

  

  

  (四)請轉*輪支

  

  在佛陀利益衆生的所有事業中,最珍貴最根本的即是轉動叁乘*輪。在證悟圓滿正覺後,釋迦牟尼佛在叁周內保持緘默,以此強調佛法的希有和寶貴。其後大梵天和帝釋天從各自天宮降臨,祈請佛陀爲利所有衆生轉動*輪。大梵天供養佛陀一個千輻金輪,帝釋天供養他一個右旋白海螺。由于他們的勸請,于是怙主佛陀在鹿野苑初轉*輪,宣說了四聖谛。後來在靈鹫山二轉*輪,宣講了空性法門,在諸多地方叁轉*輪,闡釋了顯空雙運的究竟真谛。

  

  同樣地,如果我們祈請上師根據衆生不同的根器、意樂來轉動*輪,那我們也會分享那些功德。結果我們爲此法門和整個佛法作出了大的承事。

  

  

  (六)祈請諸佛、上師住世支

  

  諸聖者所傳之法是他們內證成就的開顯,因此我們應該祈請諸佛、諸上師不要入涅槃,而在輪回未空之前長久住世。登地菩薩以上的聖者已經不受凡夫生死的束縛,而當他們事業圓滿時,他們會將全部色身分解消融。如此,我們應該以最大的熱忱祈請他們更長久地住世,來幫助所有的衆生,來引導衆生直至圓滿佛果。

  

  

  (七)回向功德支

  

  我們現在回向包括觀修此七支供在內的功德,以及我們于過去積累的所有功德和未來將積累的所有功德。回向功德的方法無窮無盡,仿效過去諸佛菩薩與所有衆生共同分享他們的功德,以能回向者、所回向之對境、中間的回向行爲叁輪體空印持作回向。這意味著我們已經完全證悟了空性,但即便我們尚未證悟空性,我們每次回向時也應遠離任何凡庸的執著。

  

  [1]八吉祥徽:華蓋、雙魚、寶瓶、妙蓮、右旋白螺、吉祥結、尊勝幢、*輪。

  

  [2]八吉祥物:寶鏡、奶酪、吉祥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黃、黃丹、白芥子。

  

  信心和加持

  

  信心是上師瑜伽修法的核心;事實上信心即是這個修法本身。信心的功德包括恭敬、渴求和熱切向往的信念。缺乏信心,解脫的種子將會枯萎死亡;而具足信心,覺悟之道的諸聖功德將會繁榮增盛。

  

  作爲初學,我們會發現我們的信心和虔誠很不自然,因此一開始積極主動地再叁反複地生起這種情感非常重要。爲利于修習,我們應當觀察上師的諸多功德,尤其是他慈悲地引導我們從輪回中解脫,以及賜予我們他甚深的竅訣。爲幫助自己憶念那些慈悲,我們觀想上師住于自己頭頂上方並以猛烈的信心向他祈請。這樣修習的結果是,我們人爲造作的信心會逐漸地轉變成爲自發的持續不斷的信心。信心將會占據我們心相續的絕大部分,乃至僅僅提及或念及上師的名號,所有平凡的分別念將會中止,煩惱將不再生起,我們所有的心念都將恒時不斷地流向上師。這意味著我們的心唯一憶念上師,完全爲上師所占據。

  

  此後不論什麼幸運降臨,諸如財富、名聲、或順緣增上,我們會意識到這是因爲上師的慈悲。然而我們會了知這所有的成就都如夢幻,毫無實義,因爲我們不會生起傲慢或執著。例如:把這所有如夢的財富都供養給上師,我們會感到高興。

  

  另一方面,如果種種困難逆境來臨,或者人們批評我們,我們會了知這是自己諸過去世中曾經傷害他人的果報。思維我們如何能夠通過遭受此痛苦來清淨自己的惡業,我們向上師祈禱:“願您賜予我加持,以便我可以清淨自己過去的惡業,願我遭受的痛苦完全窮盡其他所有衆生的痛苦。”這樣我們會把逆境視作上師在那裏幫助我們淨業除障事業的顯現。

  

  僅僅思念上師,我們就會生起熱切的信心,雙眼熱淚盈眶。就如蓮花生大士所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

  

  正是通過如此這般的信心,證悟智慧之花才會在我們心裏綻放。從聲聞乘直至無上大圓滿,九乘佛法所有殊聖的功德都是從上師的加持而出生。因此信心應被認爲是我們在道上進步、遣除障礙乃至最終成就正覺的主要種子和源泉。

  

  上師瑜伽中這部分修法開始時是一個蓮花生大士祈請文:“傑尊咕噜仁波切……”,意思是“至尊蓮花生大士……”

  

  如果我們以最深切的熱忱,念誦如此熱烈感人的祈請文,那加持會迅速進入自己的相續。祈請文中,『傑尊』的意思是指蓮花生大士是諸佛本尊的主尊、所有壇城的部主。『咕噜』字面上的意思是“舉足輕重”之人,意指咕噜(上師)具足了圓滿佛陀的所有功德。『仁波切』意思是“大寶”。如此珍寶具有六種功德:希有、無垢、具力、最勝、不變以及世間莊嚴。

  

  如是思維:外義上,上師總集叁寶:其身即僧衆、語即妙法、意即佛陀;內義上,上師總集叁根本:其身爲上師、語爲本尊、意爲空行;密義上,上師總集叁身:其身爲化身、語爲報身、意爲法身。上師也總集了所有的本尊,因爲沒有一個本尊不是蓮花生大士所化現。在無上的密嚴佛刹,他是本初佛普賢王如來,也是如來金剛持。在報身佛刹,他是金剛薩埵和五方佛。在化身佛刹,他是釋迦牟尼佛和蓮花生大士貝瑪桑巴哇。簡言之,沒有一個佛陀化現不是與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因此向蓮師祈禱即是向一切諸佛祈禱。

  

  如果我們能夠真誠熱切地向蓮花生大士祈請,他將遣除我們所有的障礙並讓我們順利于道上進步。所有諸佛對于衆生的大慈大悲都是同等無別的,但蓮花生大士在無數劫中曾發具力大願要來利益末法時代衆苦逼迫而又剛強難化的衆生。如果我們熱忱地向他祈禱,蓮師將視我們如獨子,並從西南方羅刹國立刻降臨現身于我們面前。

  

  每當我們祈請蓮花生大士時,我們不僅僅是口頭上說這些言詞,而是從內心深處、發自肺腑、相續中唯一充滿信心、一心一意地作祈請。

  

  爲了獲得遍智的佛果,必須證悟諸法的空性,由此開顯自己如來藏中本具的智慧。在顯宗因乘法門中,需要叁大阿僧祗劫積累福慧資糧才能成就如此圓滿佛果。但通過此對上師生起虔信之上師瑜伽道,乃至一個具縛凡夫也可以在一生中成佛──這歸功于信心的力量和上師的加持。另一方面,缺乏信心和虔誠但卻希求證悟,就如同于朝北洞中等待日出(,無有是處)。

  

  我們應恒時憶念蓮花生大士是我們唯一的皈依處,無論是安樂還是痛苦時,無論是在輪回中的善道還是惡趣。毫不猶豫地,我們會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托付給蓮師,就猶如把鵝卵石投入湖水中。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被稱爲“五濁惡世”。我們的壽命比過去黃金盛世短,此爲命濁。再則,真正在修持正法並且行爲如法者很希有難得了,此爲衆生濁。我們身處的世界不斷遭受戰爭、饑馑和疾病的創傷,鮮有和平與安樂的希望,此爲劫濁。無時不刻地産生這些濁相的根本因是蔓延燒灼有情的強烈的嗔、貪、癡、慢、嫉等五毒,此爲煩惱濁。最後,衆生的心背離正法,此爲見濁。

  

  我們必須覺醒認清這絕望痛苦的濁世。不應覺得它令人著迷愉悅,而應感到象上了鈎的魚兒在痛苦地跳躍掙紮。我們需要求助于蓮花生大士,他這位圓滿佛陀曾特別發願來幫助這些末法時代的衆生,並且心懷熱忱和渴求向他大聲呼喚:“除您而外我沒有其余希冀處!除非您賜予我護佑,我將于此輪回苦海越陷越深(永無出頭之日)。”如此,則蓮花生大士大悲的日光,通過我們信心凸透鏡的聚焦,將把我們無明煩惱的幹草點燃(,並燒得幹幹淨淨)。

  

  

  金剛上師咒(蓮師咒)…

《上師瑜伽系統傳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決心出離輪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