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解 第十二講

  第十二講

  大家晚上好,還有最後叁品,今天就講完了。在家的把香點上,沒在的就心香九柱。大家虔心靜坐,把心放平穩,用一顆平常的心、清淨的心來聽這部《金剛經》,其實聽《金剛經》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時候。

  深吸一口氣,沈入海底輪,讓我們那朵蓮花慢慢的開放,然後把氣吐掉。心香九柱缭繞十方法界。

  好!大家心平氣和之後,我們開始祈請:

  嗡…嗡…嗡…

  祈請娑婆教主南無釋迦牟尼佛!

  祈請西方教主南無阿彌陀佛!

  祈請東方教主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祈請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天龍護法!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無叁滿多。母馱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薩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叁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奉請青除災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淨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奉請金剛語菩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合理相分第叁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既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既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既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一合理相。就是說我們的心不能有兩邊見,不能有二分。只要有分別心,就不是一合相了。因爲真常法界是一個相一個理,不可能有第二個理。有第二個理就是凡夫後天的思維。先天原本自性是一個整體,沒有你我、是非、長短、黑白。分別心越重,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的分裂狀態就越嚴重,煩惱就愈多。

  內心清淨了,外在與內在就是一個整體,都是實相。就是一合相。

  每一個人的本性和宇宙是統一的,是相信真理的。信是敲門磚,修行首先要信,信心足,才能進入神殿大門,才能明白宇宙的來龍去脈。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啊,假如善男子善女人把叁千大千世界都碎爲微塵,我們的肉眼都看不到了,這樣的衆微塵你難道認爲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太多了,世尊啊。

  佛所用的比喻從深度上比以前要有分量,佛怕須菩提以及後來的末世衆生迷失了自己執著法相,就往深裏開導,也是佛進一步在擴大弟子的心量。

  這部經是越講越深,講到最後幾品的時候已經講到了宇宙的極至,比喻已經達到了極至。簡單的比喻已經明白了,于是就往深裏來進一步的破除法相。

  叁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誰也沒看見。因爲這個宇宙太大太大,太陽系由九大恒星組成。多少個太陽系組成了一個銀河系,我們不知道。多少個銀河系又組成一個總銀河系。多少個總銀河系又組成一個河外星系。只能說通過現在的科學天文望遠鏡能看到大約是多少個,實際有多少誰也不知道。科學家用高倍望遠鏡探測宇宙,一個光團就是一大片星雲。一片星雲裏又包括多少總銀河系和銀河系哪,也不知道啊。

  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五百年,但是釋迦佛的思想並沒有過時。因爲現在的科學家用科學儀器已經看到釋迦佛當初看到的情況。蓮花生大士在世的時候,他預言在未來的時候,將有鐵鳥(飛機)飛上天。當時沒人相信鐵鳥怎麼能飛上天。後來飛機誕生了。

  現在的科學研究的底蘊離不開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真正有智慧的科學家已經明顯的感覺到,釋迦佛不是一般的凡人,是神人是聖人。老子也不是一般的凡人。在我們中國不重視傳統文化的時候,西方哈佛、劍橋大學卻把《道德經》和佛儒家的一些經典成爲學生的必修課。

  中國道家的和佛家的思想將是整個世界的主流思想。因爲基督裏有些偏離了人性的東西,還有些暴力。真正最原始的《聖經》是非常清淨的。耶稣當初跟釋迦佛學過法的,這個你們可以查一下資料,我說的話都是有根有據的,耶稣去過印度,所以說他才能在歐洲和中東建立自己的法脈,其實那也是佛教的東西。

  人往往把眼睛能看到的,才認爲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好像有一個世界,好像有一個太陽,好像有一個星雲,其實這些所謂的實實在在的物質都是由各種元素組合在一切的,是緣起性空的。如果在顯微鏡下不斷的分割下去,分子分割到質子、誇克,還可以分割下去,但找不到一個主宰。

  佛看這個世界是虛妄的,虛幻的,是不真實的,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比如說蓋房子,有磚,有泥,有水,有木頭等等衆多元素集合在一起才能把房子建造起來。如果把它拆掉的時候,也分割成若幹若幹,這房子就不存在了,也沒有一個主宰。所以說世間的東西都是無常的,都是空性的。

  大家應該明白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只不過是個過客,就像山頂上的雲彩一樣,在山底下看好像是真實的雲彩。等你真的站在山頂上的時候,哪裏還有雲,只是霧蒙蒙。

  只要大家善于觀察就能發現,我們的物質世界都是不真實的。只不過是我們的後天思維認定它是真實的,給它設定一個假的名稱。所以說一切色相的東西,都是因爲我們後天思維有分別心了,給它起上一個假名稱。我們首先認定了自己是世界,我們的地球是世界,我們的國家是世界,然後分別心妄想心開始擴大,說太陽系是世界,再擴大宇宙是世界。所以說有地球世界,人類世界,然後太陽系世界,星河世界等名稱,都是我們人爲區分事物而安上一個假的名頭。萬事萬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都是人們爲了區分事物安立的假名稱,也是人們的心識所幻化出來的,都是不實在的。

  心有妄想就會有分別,有分別就會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如果心沒有分別,叁時合成一時,就是一合相。

  從自性的角度來講,叁千大千世界是指貪嗔癡各占一個大千世界,人在輪回的無量劫中,所形成的貪嗔癡慢疑妄念填滿了內心世界。從外部講,星球叫世界,星空叫世界,恒星和行星組成的星雲集團光叫世界,宇宙叫世界。叁千大千世界是佛用的比喻而已,叁千在佛家是個定語,叁六九是個定語,用這種數字來表示多。

  【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既不說是微塵衆。】知道爲什麼嗎?佛,是後來阿難結經的時候加上了。釋迦自己不會說自己是佛是世尊的,是徒弟尊重他後來加上的。

  須菩提,假如這麼多的微塵是真實存在的話,我就不會說是微塵衆了。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接著佛進一步解釋原因,我釋迦說的那些微塵都是不真實的,都是虛妄的。

  如果你的心真正的清淨下來了,雖然我們兩個眼睛看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分析起來物質可以分割到最小最小,小到最後就是一個空,所以說也不叫微塵衆。

  比如說我們看一個石頭,你從表面看很結實很光滑,你在顯微鏡下看,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窟窿非常大,再分析下來也是空性的。

  我們的心態真的平穩了,身心在行般若波羅蜜法的時候,用智慧常常覺照自己,念念不住于任何一個法上,也不會住在空上了。因爲知道了一切都是幻化的。

  以前的人不好理解這個事情,現在的科學儀器檢驗以及科學發展的成果,使大家更容易理解釋迦佛所講的道理了。比如說寶石,用兩個眼睛看非常光滑非常堅硬,如果在顯微鏡下看它是由炭元素組合成的,炭和炭之間的分子窟窿眼是很大的。但是對于我們人來說金剛鑽石是非常堅硬的,是實在的,在佛的眼睛裏,在顯微鏡的眼睛下面它就是微塵,就是空性的。因爲我們的眼睛已經迷失了本性,看不到最深層的東西。

  微塵是從哪兒出來的?是從我們內心當中。釋迦佛只不過是打個比喻,把叁千大千世界這種固有的物質打碎捏碎到最極限的時候,成爲微塵的時候想想看,多到用語言無法形容的。

  從我們自性煩惱的心來說,我們內心的煩惱和釋迦佛用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這句話來比喻是同等的、一樣的、無窮無盡的、一浪比一浪高的,這就是我們的煩惱海。

  如果大家真的度過了這個煩惱大海,就達到了彼岸;度不過這個煩惱大海,我們就被這個大海淹死。所以說釋迦佛爲了打消大家前面沒有明了的心態,他最後用世界來比喻,所以說釋迦佛慈悲到家了。

  因爲他用平常的東西已經無法再比喻了,只好最後用叁千大千世界來比喻。如果這個時候很多人再不明白,釋迦佛也就沒有辦法了,因爲再往下說,語言是無力了,只有自己去實證了。佛講的一切也都是了解內心的工具,是通過這些經典,從文字般若深入到觀照般若,再到實相般若。如果能悟到實相,一切文字都不需要,因爲佛法妙義不關文字啊。

  叁千大千世界碾成碎末的時候,多到已經用語言無法形容了。你用清淨的心去看它的時候,它就不叫微塵。你用那顆清淨的心、智慧的心、念念無住的心去看世界的時候,人的世界、天的世界、宇宙的世界再多,也都不叫微塵衆。因爲你的心是清清淨淨的,明明亮亮的,也就雄雞一唱天下白了。雄雞是我們的自性,自性有力量的時候一唱天下白,天下就是整個宇宙,白是你的光明一片大亮。一唱是從你身體自性當中發出的嗡的聲音,叫雄雞一唱天下白。

  你的自性清淨了,微塵就不叫微塵。如果你的心不清淨,煩惱的心一浪高過一浪的情…

《金剛經講解 第十二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