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會有妄念,有是非,有煩惱,就會成爲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礙了。自己的本性原本就是清淨的,就是無住的。一個真正修行的菩薩,應該不住涅槃、不住諸法、不在諸法相上、不應該住在一切處上,不管是房子還是廟裏,或山上、樹林中等都屬于住處。真正的心不去攀緣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心無所住了。心真正無所住的時候,才是菩薩的住處。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由以上的道理推出來布施應如何來對待,佛說真正的菩薩心,是不應該住在色相上去給人家布施。真正的布施,以前講過是叁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施的人、沒有布施出去的這個物。叁輪體空才是真正沒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應如是布施。】須菩提啊,菩薩應該是爲利益一切衆生而去布施,不應住色相上布施。
凡夫眼看問題容易住在色相上去布施,這個老和尚修的很清淨,我多給一點;那個小和尚修的不太好,我少給一點。其實小和尚出家二十年,老和尚剛剛出家一年,小和尚已經證得了羅漢果,老和尚還沒有證得。因爲凡夫眼,看不見小和尚那麼大的本領,沒得慧眼才會住在色相上布施。
菩薩就不是了,菩薩已經證得了慧眼和法眼,心已經清淨了,尤其是八地菩薩往上的人都不會住色布施的,更不會住聲香味觸法去布施了。他會見色離色去布施,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菩薩心。
菩薩要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自覺覺他,所以說修菩薩道很累呀。真正的菩薩心,是內破自己的堅貪之心,外利一切衆生,這樣的布施才是真正的菩薩布施。很多人布施的時候還在考慮,布施的多了不值得,布施少一點,這個心就不清淨啊。
【如來說一切諸相。既是非相。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如來,又說到心地上了。如者不生,來者不滅,不生不滅。不生的是凡夫的四個相,不滅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性,原本清淨的天燈不滅,要常常覺照自己,要覺照不滅。
所有的相都不是真實的相,比如說房子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桌子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都是生滅無常的,都不是恒定的東西。從我們的心內講,一切諸相就是自己的妄念所幻化所想象的那些相,也都是不真實的,不是我們原本真實之相。不是真實的相,所以說是非相。唯一恒定的只有我們那顆原本真正的心,這才是真正的實相。但如果開悟了,一切諸相,都是實相。
緊接著下面,衆生,即非衆生。從外在來講,衆生也都是妄心變現出來的,都是有爲生滅的,沒有一個恒定的衆生存在,所以叫非衆生。
從內心來講,衆生是我們心裏的煩惱和外面的煩惱,一切的煩惱都是衆生。這些煩惱也是生滅變化的,是無常的,是不實在的,所以叫非衆生。但只要心清淨了,把這些衆生都度了歸順了大靈,變成清淨的一合相了,也就沒有衆生了。
文字雖然簡單,但包含的層面是比較多的,從外在到內在,再到一真實相,是層層緊扣,把心中的妄念來剝盡。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釋迦佛怕須菩提等沒有理解透,又怕他們不相信,緊接著就說了這句話。釋迦佛苦口婆心,慈悲啊。
如來,就是法身、法性。人可以說假話,法身法性是不可能說假話的。大家可以拍著心窩子想一想,凡夫可以說假話、說瘋話、說诳話,但我們的本來面目決不會玩假的。
如來是真語者。如來的真語都是本來佛性。真語者是說一切有情無情皆有佛性。釋迦佛成道的那一刹那看到了,一切有情無情都有佛性。石頭也有佛性呀,很多石頭都修成精怪了。很多樹木修成精怪了。所以說一切有情無情都有佛性,這是真語者。
實語者。如來說的話都是實實在在的,善惡有報的道理講的清清楚楚,讓衆生如實的來觀察與體悟自己的身口意,造業就會有報。修行就是從當下善護身口意開始,去四相、法相、非法相。
如語者。如來講的話如理如法,是智慧真言,真如佛性都是圓融的。
不诳語者。如來是不會打妄語的,是平實的,自然的。
不異語者。真如本性的話都不會奇奇怪怪的讓人聽起來古怪嚇人。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聽起來很舒服,而且一切邪的東西都會遠離。
真語、實語、如語、不诳語、不異語,這都是從我們自性當中來講的,沒有從外相上名相上去說。釋迦佛用種種語言來表達我們自己的本源、本心、本土。
大家修佛很長時間了,都應該對自身有所了解啊。人有叁魂七魄,叁魂就是叁身佛呀。法身爲天魂,音魂爲化身,色魂爲報身。道家的話和佛家的語都能對應,只是用的語言不一樣,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實質的東西,只有爬到山頂上才能看到本是一家。爬不到山頂上,你的詞彙再好也都是假的。修行不依文字,但我們又不離開文字修行。所以說我們修般若法門修文殊法門,自己就可以修出叁身佛來,這是真實不虛的。不相信自己回家琢磨吧。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如來還是指法身、性。須菩提啊,如來所得那個法,是怎麼得來的?又是什麼樣的法?此法無實無虛。
什麼叫無實?什麼叫無虛?學過瑜珈功或修藏密的或者明白中醫理論的人,我一講你一下就能透過去。無實,法體空寂,無相可得。法體空寂裏面包含著恒沙河的性德,無邊的性德叫不虛。
從我們身上怎麼來體現哪?中脈就是無實無虛,既不是實實在在的有,又不是真正的無,所以叫無實無虛。釋迦佛在外道上修了六年的瑜珈功,也是中脈功,給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苦練功法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還得要有心法。他證悟之後把空宗和有宗兩個宗派和自己觀察到的宇宙的真理整合在一起,成爲佛教的理論,成立了佛教,創辦了僧團。
無實無虛就是無形無相啊,我們的中脈也是無形無相啊,大到無邊和宇宙合,小到體內像一根針一樣細。藏密有一個婆瓦法,修的就是中脈法,上師灌頂之後,一根稻草可以插到中脈裏頭,很神奇,這就證明中脈是無實無虛,無形無相的。
從心地上講,心也是性德、如來。我們的性德是法體空寂的,是永不滅的天燈,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所以說也是無實無虛的。這個心並不是肉團心,這個心是從性德上講,心是無實無虛的,是無形無相的,沒有邊際的。
今天給你們講了從身體上如何來證明無實無虛,從心法上如何證明無形無相。法體空寂,修行到這個程度就可建立萬法。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既無所見。】須菩提啊,假如菩薩心住在法上,心就有所牽挂了。有了法執而去行布施,就像人沒有了眼睛走黑道什麼都看不見一樣,因爲心又變成了無明。無明是因爲他執著于法。前幾品把我相破了,接著開始破法相、法執。菩薩如果心住在法相、法執上,去做布施功德的時候,就好比兩個眼睛瞎了走黑道一樣,或者說進了一個黑暗的屋子一樣沒有光亮,無明又起了,什麼都看不見了。緊接著下面又比喻一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這和前面一句話相反,前面是沒有眼睛,這個是有了眼睛。爲何有眼睛?心光明亮,有了慧眼啊,就是說心眼明亮了。如果菩薩心不住在法上,沒有法執去做布施,好比人有了眼目能看見太陽光、月亮、星星一樣,這都是用比喻來說明我們的心、心性。既然有日光、月光、星光,也就真相大白了,一切事相曆曆在目呀。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爲如來以佛智慧。】前面打完比喻把他們的法執破了之後,佛怕他們不明白,又接著說:須菩提啊,假如未來之世真的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這句話裏有如來又有佛,大家有時就不好理解了。
當來之世,就是後來的末法時候。佛死後五百年爲正法時期。五百年之後爲像法時期。到我們現在就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也是魔法時期,邪說邪法爭相出土,大師雲集。從80年到現在,能數出名字的就有七八個,數不出名字的就多了去了。
在末法時期,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這部經或者按照這部經去修行,心無法執、我執,精進不退,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他就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時候,即爲如來以佛智慧。如來是性德,性德是宇宙虛空,也就是說他的智慧來自于于虛空,和佛的智慧一樣。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就是釋迦佛看這樣的人,了解這樣的人將是第一希有的人,這樣的人就能成就希有的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譯成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這個人已經證得了和佛一樣的智慧。
好,阿彌陀佛!今天就講到這兒太晚了,我們一起回向一下: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僅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恭送十方諸佛菩薩!恭送一切天龍護法!
恭送金剛法會一切諸佛菩薩摩诃薩!
阿彌陀佛!
《金剛經講解 第六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