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共加行▪P2

  ..續本文上一頁世結束,來生尚 未開始,中間這一段空白時間,也具生命現象,只不過一般人無法察 覺。但對中陰者而言,他還是有意識作用。有一部電影--「月光少年 」導演所诠釋的現象,就是那個少年車禍死掉叁十年之後,還一直以 爲自己沒有死;那段時間的種種,就是中陰的生命現象。 

  談到無常,我們必須知道: 

  第一,一切萬物皆非恒有。萬物成住壞空,就連這個地球有一天也會 爆炸,那時候我們還存不存在呢?放心!還是存在的。只是我們將以 不同的形態出現。 

  第二,一切生命只要有生,必定有死。 換言之,沒有不死的生命。可 是我們的心是延續的,就像是燭光一樣,這根蠟燭點完了,還會有下 一根蠟燭出現,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輪回中越來越好,或每況愈 下。 

  第叁,無常如影隨形! 你走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無常隨時可能會發 生,這一點大家必須謹記! 

  無常既然是一必然的事實,不管我們理不理它,它一定會出現,那我 們是否可以盡早做些預防?如果無常來臨,我們該怎麼因應?或怎樣 對治、抵抗無常的到來?有一位修行很高的仁波切,他把畢生所學的 傳給了最後一位弟子之後,說道:「我己經把我所學、該學、該教、 能教的,都己經圓滿了,現在無常可以隨時來找我!」所以對于有修 行的人來講,他是可以跟無常做朋友的,無常不是敵人。但我們修四 共加行,要經常思惟人身難得可貴,以及無常的可怕,而不是想著可 以跟無常做朋友。 

  3.業與因果

  業是什麼?簡而言之,行爲的結果就稱爲業。不管你做了任何行爲, 必然會有其結果。業可分做叁種:善業、惡業與無記業。所謂的無記 業,就是非善非惡業。如果將善惡業比喻爲帳簿上的記錄,沒記在帳 薄上的,就是無記業。 

  關于惡業,可略分十種。身業有叁:殺、盜、邪淫;語業有四:妄語 、兩舌、惡口、绮語;意業有叁:貪、嗔、邪見。分述如下。 

  <1>殺生:對衆生而言,生命是最寶貴的;蝼蟻尚且偷生,沒有衆生 願意被殺害。再者,當知一切衆生均爲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或眷屬,如 何忍心爲害之!況且就因果業報而言,殺人罪業之深,足墮地獄,就 是刻意殺害一只螞蟻,也將墮爲蟻身五百世,豈可不慎!除了殺害衆 生色身外,贻誤衆生法身慧命,乃是更嚴重的殺生。 

  <2>偷盜:一般指竊取他人財物。而在金剛乘最應戒慎的偷盜便是盜 法──未經上師傳法而修,未得上師允許自行翻閱法本,未經上師允 許而妄自傳法。此罪業果報十分嚴重。 

  <3>邪淫:在家居士不得與配偶外之異性有染。亦不應非時(如齋戒 日),非地(如佛堂),非處(如谷道),行淫;亦不應縱欲過度。 製戒目的在護守感情之純善忠貞與身心健康,並化導貪欲,促進宗教 修持。其實情欲問題往往是學佛者最大的困擾,金剛乘對欲望的看法 ,不是消極的壓抑逃避,眼不見爲淨;亦未曾視其如洪水猛獸,非斬 斷滅除不可。而認爲欲望是能量的展現,而且可以透過修持,將之轉 化爲智慧。文殊菩薩曾言,一切煩惱皆菩提種。此教化何其殊勝! 

  <4>妄語:最大的妄語就是未證果,而妄言已證;其他如謊言欺騙等 ,亦屬妄語。 

  <5>兩舌:即挑撥離間,搬弄是非。 

  <6>惡口:以惡毒、詈罵,不堪入耳的話傷人。毀謗佛法僧叁寶,尤 其嚴重。 

  <7>绮語:绮語可說是講不合禮的話取悅人,譬如黃色笑話。而最大 的绮語就是不尊敬叁寶的話。曾經有雜志報導一位自稱是出家人的人 ,結婚生小孩;記者不學無術,竟然妄自引用心經的一段話,批評出 家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這個記者 所寫的內容,己經是非常嚴重的绮語。他根本不了解心經所言的「色 」,是指一切萬物與現象、一切萬法,而不是單指女色,當然女色也 包含在色裏面,但是色的涵蓋範圍不是只有女色。其他諸如我們經常 在開示談到的空性、自性,不了解的人還以爲這個性是SEX ,這就大 錯特錯了。 

  <8>貪欲:衆生因無明、不了解空性,而執著「我」這主體,與萬物 客體皆爲實有。因此爲了滿足自己無始以來的貪欲習氣,往往造了許 多惡業。貪欲人皆有之,但切莫習以爲常。 

  <9>嗔恨,(或言鎮恚):嗔恚,憤怒往往與嫉妒相生。譬如看到別 人比自己好,憤憤不平的嗔恨便油然而生,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競逐 世俗成就。只要你家的高樓建得比人家高,一定有人去檢舉違章建築 ,他會說你家房子擋到我們的陽光,你們的雨水落到我家來。其實見 到別人華廈美輪美奂,應該隨喜贊歎,但是現在的人往往不然,巴不 得別人家高樓趕快被火燒掉,而沒想到自家是否也會同遭波及,這便 是一般人鎮恨、愚疑的體現。 

  <10>愚疑,邪見:對佛法抱持錯誤認知,或與佛法有所抵觸、與真理 相違背的見解,都稱爲邪見。在臺灣,民間信仰主導許多陋俗,便是 最大的邪見。一個相信佛法的人,實不必屈從于這些陋規風俗。譬如 民間娶妻要謝神,感謝神恩不是什麼壞事,可是爲此不惜殺豬宰羊以 爲大禮、妄造殺業,就是罪過了。再者,當今社會充斥怪力亂神、或 即刻開悟之說,是邪見!衆生竟然趨之若骛,是愚疑!

  什麼是十善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竊、、、亦即上述十惡業莫做,而 行相對的十種善業。而非善非惡業,就是無記業。例如無聊、浪費生 命的作爲便是!現在很多人很無聊,他不會去做壞事,可是也不會去 做好事,每天很無聊就閑在那裏看電視,極爲不可取! 

  4.輪回是苦

  許多人不相信輪回,是因爲他看不到。因此而不相信輪回的人,可以 這樣誘導他:「你有沒有看過百年老榕樹?」他通常會講:「有!」 「那你相不相信它是百年?」「相信!」「爲何相信?」「因爲可以 從年輪判斷出來!」那麼,你再問他:「可是你並未親眼看著這棵榕 樹從一顆種子發芽茁壯,你沒有看到一百年前的它,如何相信現在它 已經活了一百年?」他說:「傻瓜才不會相信,榕樹一定是從種子長 出來的嘛!你看它那麼高大,一定上百年了。」這時候就可以反其道 問他:「那你如何不相信因果輪回呢?爲何不相信有前世?老榕樹發 芽的時候,你同樣沒看到啊!爲什麼你就相信它的百年樹齡呢?不能 因爲看不到,就否定事實。」以他自身爲喻,你可以叫他摸摸後腦袋 ,問他:「你有沒有後腦袋?」他說:「傻瓜才沒有呢!」「既然有 ,你看到了嗎?看不到啊!可是,你不會因爲看不到而否定後腦袋的 存在;同理,你也不應眼前看不到而否定輪回!就好像是有昨天一樣 !」他如果再不聽,你就要遠離了,表示此人不可爲啊!因緣不具, 就暫且不要度他。 

  輪回是苦。除了地獄道、畜牲道的苦。當人其實也是很苦的,衆苦不 勝枚舉。就生老病死而言,各自可舉出五種苦。 

  〈1〉生的苦

  第一,被生出來的苦。被生出來就好像被灌香腸一樣被擠出來!可是 大家都忘記了,沒有一個小孩子被擠出來之後會裂嘴巴笑道:「哈哈 哈!我來了!」絕對是哭的。第二,在受生的同時,你已經帶業來了 ,亦即業的種子已經決定,你生出來就是你。而此生的禍福窮通,與 宿業因果可說是息息相關。第叁,出生,就是一切苦的基礎。包括受 生地獄道,也是一種生,那就是不得了的苦。第四,生是迷惑、輪回 的開始。第五,生是滅亡的因。今天被生出來就注定你會死,什麼時 候死?還未能決定,但是一生出來就注定會死!所以說生是死的因。

  〈2〉老的苦

  第一,雞皮鶴發、臉皮枯皺。有一個八十幾歲的老太婆,經常關在浴 室老半天,大家都不知她在裏面幹什麼,一出來就是這裏流血、那裏 流血,因爲她在裏面摳老人斑,她認爲老人斑不好看,但是沒有辦法 ,老了自然就是這個樣子。第二,身體各部機能退化。走路遲緩,骨 骼疏松,齒微發禿,身體慢慢老化。第叁,男士最在意的就是精力減 退。第四,六根開始隨著年紀而退化。譬如視力,聽力減退。第五, 每過一天,就接近死亡一步,凡事力不從心,老人每天都在面對死亡 ,那是難以自我安慰排解的恐懼。何其無奈!然而卻沒有辦法規避, 沒有辦法說我不要這些痛苦。即便一個老人告訴你:「我活得很快樂 !」也許某些時候是很快樂,但也許更多時候他內心的痛苦,誠難爲 外人道。 

  〈3〉病的苦

  生病也有五種苦。病過的人大概都知道受病苦折磨的滋味。而我覺得 生病最大的苦就是任人擺布。 

  〈4〉死的苦

  死亡也有五種苦。我們經曆無數次生死輪回,可是沒有一次記得。有 人一心想自殺,而某些自殺的動機,例如情感爭端,大多是爲了引起 對方的注意與害怕,因而妥協某些事情。如果一心想藉自殺達成目的 ,恐怕有弄假成真之虞。死後受生,到時因受製于隔陰之迷,又會忘 記死亡的經驗。假若生時無法體會死的滋味,那就無法成爲真的經驗 ,轉爲智慧。一旦死亡,我們必須離開親人、身體、財富、名位,塵 世種種都不能再擁有,將感到萬分悲痛。而放不下的,也有可能變成 戀屍鬼守著墳墓。 

  除了生、老、病、死,人生當然不只這些痛苦!只要是讓你感覺不如 意的,都是一種痛苦。哪怕小如一粒砂,只要砂粒掉入眼睛,都是當 下最大痛苦。除此之外,還有「求不得苦」;我們都有很多希望,但 並不是每個希望都能如願以償,因此夢寐以求的,卻總是落空,每每 處求于不得苦中。即使求得,又豈可免去「患失之苦」!即使今天得 到了,但一切都是那麼的無常、那麼的不可靠,曾經擁有再失去,有 時比未曾擁有更痛苦。而男歡女愛、天倫親情的「愛別離苦」,更令 人不堪。譬如你非常愛你的妻子,有一天她若先你而死,便是殘忍的 愛別離。你非常愛你的小孩,而他必須出國深造,一別叁五年,朝思 暮想如何不苦?此外,還有「怨憎會苦」,所謂的冤家路窄。惡緣交 迫之下,飽受嫉妒、鎮恨心的煎熬。還有「七情六欲熾盛的苦」,明 明知道如夢幻泡影,可是得不到情愛很難過,深陷其中卻更痛苦,這 種苦最讓人受不了。 

  總而言之,苦不出叁種,即苦苦、壞苦、遍苦。苦苦就是生、老、病 、死、、、等表面即可覺察的苦。壞苦就是「求不得苦」、患失之苦 。遍苦指的就是遍在于一切痛苦(即苦具有普及一切的遍在性)。有 人認爲,其實當人有時候也很快樂。當然!如果沒有讓你嘗到些許快 樂,怎麼會繼續輪回呢?正因貪戀一絲甜蜜,讓人不惜飛蛾撲火,縱 身躍入輪回深淵!世俗物欲的滿足,以及感官的快樂,其本質是痛苦 的,你找不到哪一種世間法有真正的快樂,唯有了解空性、超越輪回 ,才是永恒的究竟大樂。 

  四、結語

  以上是四共加行的部份。在我們真正修四加行之前,務必先好好觀察 、省思、體會。否則,你的心永遠是向外求馳的,永遠受到金錢、名 利、物質、欲望的牽製與束縛,就像鳥被關在籠子飛不出去一樣。所 以在修四加行之前,我們要先思惟四共加行,思惟到什麼程度?要思 惟到你有所感覺,輪回真是苦!無常真的很可怕!我要下定決心來修 行!我不再對世俗的誘惑存有這麼大的興趣!我想要徹徹底底來改變 目前的生活!然後你會很自然地流淚,但這絕對不是自憐。有些人常 感歎,「哇!我做人有夠苦啦(臺語)!」這只是一種求不得苦,與思 惟四共加行的覺受迥然不同。有此覺受生起的時候,蓦然,你會感到 ,雖然思惟人生痛苦,可是心中的感覺並非痛苦,而是源自心靈深處 的喜悅,如同找到真正的歸宿一般。因爲從此你不需再飄泊、不必再 受無盡的輪回之苦。就從當下,你可以拒絕習氣的誘惑、你可以斷絕 輪回的根源。就像一條念珠,只要拿剪刀把線剪斷,這串念珠必然撒 落滿地。輪回就像一個圓圈,只要其中的一點把它破了,這個圓構不 成,輪回就沒有辦法成立了。而四共加行,正是出離輪回的起點。

  

  

《四共加行》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乘佛教簡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