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佛教簡介

  大乘佛教簡介

  洛本仁波切

  大乘佛教以中道爲思想中心,所謂的中道,就是非有非空、不二 之道;我們常人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空,中道則認爲這是邪見。龍 樹菩薩在中論之中說道:「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明空亦假名, 此是中道義。」凡是因緣所生一切即是性空。爲什麼如此說呢?這有 兩種解釋:第一、唯有空才能生,如果本來就有的話就不必生了,第 二種解釋是:凡是因緣和合的必定有生滅,因緣滅時就稱爲空。連「 空」這個名相,也只是個假名、是假有的,這就是中道的意義。簡言 之,中道的空指的是二谛體性,而非否定一時有的一切。

  在中道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緣起性空」--凡是緣起 ,必定性空。中論除了龍樹所造的本論之外,凡是依勝義谛、空性而 說的論述,皆可安名爲中論。所以,中論並不是一部學說的別名,凡 任何學說只要是依勝義空而說的,這就可被稱之爲中論。但一般常說 的中論,是指龍樹菩薩所造的中觀論述。

  中觀是破空有、破一切執著的智慧劍。依不生不滅、不一不異… 等「八不」爲精神,所以中觀究竟無所得。換言之,即究竟是無生, 能證究竟是空,所證是「般若」,也就是無上智慧。

  可是,當我們對「有」尚未完全了解之前,就來學習空,在解脫 次第上是有暇疵的,因爲,很容易因聽聞了空的究竟真相,而誤以爲 自己真的了解,而執取空爲知見,這便落入「邪空」。佛說;「衆生 執有,尚有可治;若是執空,無藥可醫。」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執著 有,還有方法來對治,因爲執著有,還會相信有因果輪回,能知善惡 猶有可爲;但是,若否定有的一時存在性,而相信空,並將空當作自 己的思想,在這種情形之下,自己很容易依妄想行事以爲究竟,無法 接受他人指導而有任何的改變。就如昨天所說的,這種人在精神上是 很容易出問題的。例如,有個弟子跑來跟我說:「仁波切,你以後可 不可以不要講空?」我問爲何?他說:「因爲您講空,空到最後,我 們出去募款都募不到錢。」我說,這跟募款沒有關系。

  法相宗是以觀照遍計所執非有、依他圓成非空爲中觀。叁論宗是 以觀諸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爲中觀。天臺宗是以觀叁千諸法一一絕 待爲中觀。大乘佛教分爲顯密二宗,顯宗又稱爲因乘,亦稱爲波羅蜜 多乘;而密宗又稱爲果乘,也就是金剛乘。在西藏的佛教稱爲藏傳佛 教,藏傳佛教的特色就是金剛乘,金剛乘包含小乘的戒律及大乘顯宗 的菩提心。同時,金剛乘延續傳承著佛法之中的精髓一『密續』。

  何謂密續?在早期,原來只有一個「續」字,後來加上的「密」 字表示秘密。這和神秘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可以把秘密當作神秘。譬 如,家裏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珠寶,我們將它秘密的收藏起來,是表示 這個珠寶是很珍貴的,不可以隨意拿出來展示,以免招來別人的猜忌 。其次亦可做不易了解故稱秘密講。

  密續有四部瑜珈:事密瑜珈、作密瑜珈、瑜珈密、無上瑜珈密。 目前,中國所收編的大藏經中獨無「無上瑜珈密」,其余叁部瑜珈亦 不完整。無上瑜珈密亦可分爲父續、母續、無二續;父續共有叁十五 種本尊,主要本尊是密集金剛;母續的主要本尊是喜金剛;無二續主 要的本尊是時輪金剛。父續的本尊並非專指男性本尊,而是指父續依 方便道爲主;母續是以智慧爲主;無二續就是以智巧雙運爲本尊。父 續也並非只有方便道,它還是智慧方便雙運的,但比較強調方便;母 續的智慧本尊亦如是。

  「金剛」在金剛乘是代表著清淨、極清淨,不被摧毀、是堅固、 不壞,這是金剛的意義,故凡是安上「金剛」名相的,就表示它是清 淨的。

  藏傳佛教有四大傳承:一、甯瑪巴(紅教),屬古老傳承,由蓮 花生大士傳入西藏。二、噶居巴(白教),亦稱爲實修傳承,分爲四大 八小,四個大支派及八個小支派,而在其四大傳承中的噶瑪噶居亦名 爲岡倉噶居爲首。叁、格魯巴(黃教)。四、薩迦巴(花教)。

  此四個教派各有其優點及殊勝,對于佛教的見地也各有不同的主 張,在方便道及威儀上也各有其特殊。四個教派的見地,主要是依密 續的四部瑜珈,方便是依儀軌,威儀是依戒律。

  各宗教的根道果皆不離叁學:戒定慧而修證,見地就是根、方便 就是道、果就是成就。雲何方便道?方便道就是修持,亦稱之爲清淨 道,即清淨道上的染汙。道上的染汙是輪回的種子,因此,我們應當 要舍輪回。

  什麼叫做染汙?烏金祖古仁波切說:「一切所思皆染汙」。 一切你所想的皆是染汙。「唯有寂滅,才是清淨」。我們學佛的目 的就是要舍輪回,要如何舍?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輪回的體性是什麼 ?什麼叫做輪回?爲什麼我們會墮入輪回之中?如果我們不了解輪回 ,那麼就無法解脫。

  輪回,簡單地說,就像是車輪上的任何一點,無時無刻不在其內 ,不是上就是下;故人世間的輪回,可以說就是一種生滅交替不斷的 現象。什麼是輪回的根本呢?六根、六根識、六塵、此十八界即是輪 回的根本。雲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雲何六根識;眼識、耳識、鼻 識、舌識、身識、意識;兩者合稱爲十二入;再加上六塵:色聲香味 觸法,則稱之爲十八界。若有人問什麼是輪回?就說是十八界。

  爲什麼會有輪回?主要是業力的作用。業力衆生不知,以爲求神 拜佛可滅。譬如下午有人找我,真是可憐,講得都哭了。做生意,做 什麼就虧什麼,也去求神拜佛,先生說:「不是我們不信,實在是不 想信。」「爲什麼?」「因爲我們做不好,去問,人家都說這是業力 ,不要問,我都知道這是業力。」是,這就是業力,不管你相不相信 ,它就是存在,直到你能夠終止輪回那一刻,業力才會沒有作用。

  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過去累世決定今生,今生決定來世。 以現在來說,此生所做的種種行爲,就決定了我們的來世。當有一天, 我們的意識被迫離開這個軀殼的時候,稱之爲死亡;呼吸停止不叫做 死亡,叫做臨終,面臨終止。有人以爲在呼吸停止的那一刻就是死, 其實不對。這個是臨終,外呼吸停止。外呼吸停止後,身體就會産生 一些變化,冷卻,我們頭頂梵穴(梵點)的白色明點也就是白色的精華 ,可說是一種生命的能量,會下降,與在會陰處上升的紅明點,在心 輪之處相觸。相觸的那一刻會産生明光,如閃電一樣的亮與非常大的 聲響,人在面對這一刻的時候,意識會惶恐,就像我們出門碰上閃電 了,會緊張一樣,意識就會亂竄,而從身體的十一個出處離開這個色 身。意識離開色身的那一刻開始,這個身體就稱之爲死屍。而離開身 體的這個意識就不叫意識,我們稱他爲中陰識。

  一般,在紅白菩提明點交會之後,就會有大約叁天半昏迷的時間 ,也就是在意識離開軀殼之後的叁天半內,亡者是沒有任何知覺的, 直到叁天半以後,微細身知覺才又再度恢複,亡者就可以再度見到親 人,無論爲你哭泣、偷偷笑你或者是偷偷罵你…,此時都能夠知道。 彼時,我們將會産生一種幻覺,以爲自己還存在,這就稱爲「中陰幻 身」。此「中陰幻身」是無實質有形相的,就好像在夢境中的自己一 樣。在夢境裏頭,自己是很清楚的,但沒有辦法去控製夢境。所以, 同樣的,一旦成爲中陰識之時,我們是沒有辦法來控製自己的。

  中陰時期,大約有四十九天之久。這四十九天是解脫的最好時機 ,過了四十九天之後就會被迫再去輪回受生。在這四十九天之中,中 陰百尊將會一一顯現,若是錯失解脫,則會受到業風的吹襲而隨處漂 湯。我們會看到來世父母在交歡,如果是對父親生起貪愛心,那麼在 中陰識入胎的那一刻,這就決定來世是女生;如果是對媽媽産生貪執 心,入識後就是男生。男女就是這樣決定的,至于不男不女或有所殘 缺的,這是業。當今科技發達,亦有試管嬰兒,也如是受生,中陰識 看到醫師配種時,升起歡喜心,那就入識了。

  一旦中陰識和父精母血結合,中陰識即轉爲藏識,此又是一個新 生命的開始。人自入胎就注定要死亡,期間無常例如胎死腹中。壽命 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而是受業力支配決定我們可以活多久。入胎、 出胎、老、病、死,無有盡期相續不斷,這就是輪回。

  輪回,主要依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分爲緣起的所知與緣起的能知 。十二因緣由何處生?由十二因緣之首無明所生。無明,是愚疑的別 名,愚疑並不是指像畜牲一樣,而是指我們執著于世間二元相對的一 切爲實有,這便是愚疑。

  受生在欲界的我們,所面臨最大的痛苦就是欲望,因爲不了解欲 望的本質,而受製于欲望,認爲本該如此,一旦認同欲望是真實後, 就會自然成爲欲望的奴隸;好比一只狗在啃一塊沒有肉的骨頭,啃得 津津有味以爲甜美,其實是狗舔己血,直到血流乾枯亦不自覺;人也 是如此,以爲滿足了自己的欲望,以爲是最大的快樂,直到沒有能力 再滿足欲望時,生命亦絕矣。雖然如此,但死並不代表一切的結束, 因爲它又是另外一個開始。

  人生最大的悲哀,並不是這一生遺憾什麼?擁有多少或失去什麼 。人與人之間,不管是敵是友或親屬,生離死別終究難免,然而,我 們就是看不開,沒有辦法超越對親情的執著,或是窮其一生的精力, 爲的就是滿足這一張嘴巴。可悲的是,嘴巴永遠無法填飽,吃了還想 再吃,盡心滿足我們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而以此爲樂,這就是所謂 的以苦爲樂。這是人最大的執著,也是人最大的無明。這才是人生最 大的悲哀。

  貪,是無明的種因,一切都是因爲貪而來;故,貪給了我們最大 的收獲就是,讓我們生生不息、永遠輪回在六道之中,這就是拜貪所 賜。我們之所以會貪求、有貪欲,主要是因爲不了解,一切萬物究竟 體性的真實性爲何?所以對外想要擁有…

《大乘佛教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藏傳佛教概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