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简介
洛本仁波切
大乘佛教以中道为思想中心,所谓的中道,就是非有非空、不二 之道;我们常人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空,中道则认为这是邪见。龙 树菩萨在中论之中说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明空亦假名, 此是中道义。」凡是因缘所生一切即是性空。为什么如此说呢?这有 两种解释:第一、唯有空才能生,如果本来就有的话就不必生了,第 二种解释是:凡是因缘和合的必定有生灭,因缘灭时就称为空。连「 空」这个名相,也只是个假名、是假有的,这就是中道的意义。简言 之,中道的空指的是二谛体性,而非否定一时有的一切。
在中道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缘起性空」--凡是缘起 ,必定性空。中论除了龙树所造的本论之外,凡是依胜义谛、空性而 说的论述,皆可安名为中论。所以,中论并不是一部学说的别名,凡 任何学说只要是依胜义空而说的,这就可被称之为中论。但一般常说 的中论,是指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论述。
中观是破空有、破一切执著的智慧剑。依不生不灭、不一不异… 等「八不」为精神,所以中观究竟无所得。换言之,即究竟是无生, 能证究竟是空,所证是「般若」,也就是无上智慧。
可是,当我们对「有」尚未完全了解之前,就来学习空,在解脱 次第上是有暇疵的,因为,很容易因听闻了空的究竟真相,而误以为 自己真的了解,而执取空为知见,这便落入「邪空」。佛说;「众生 执有,尚有可治;若是执空,无药可医。」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执著 有,还有方法来对治,因为执著有,还会相信有因果轮回,能知善恶 犹有可为;但是,若否定有的一时存在性,而相信空,并将空当作自 己的思想,在这种情形之下,自己很容易依妄想行事以为究竟,无法 接受他人指导而有任何的改变。就如昨天所说的,这种人在精神上是 很容易出问题的。例如,有个弟子跑来跟我说:「仁波切,你以后可 不可以不要讲空?」我问为何?他说:「因为您讲空,空到最后,我 们出去募款都募不到钱。」我说,这跟募款没有关系。
法相宗是以观照遍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为中观。三论宗是 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为中观。天台宗是以观三千诸法一一绝 待为中观。大乘佛教分为显密二宗,显宗又称为因乘,亦称为波罗蜜 多乘;而密宗又称为果乘,也就是金刚乘。在西藏的佛教称为藏传佛 教,藏传佛教的特色就是金刚乘,金刚乘包含小乘的戒律及大乘显宗 的菩提心。同时,金刚乘延续传承著佛法之中的精髓一『密续』。
何谓密续?在早期,原来只有一个「续」字,后来加上的「密」 字表示秘密。这和神秘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以把秘密当作神秘。譬 如,家里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珠宝,我们将它秘密的收藏起来,是表示 这个珠宝是很珍贵的,不可以随意拿出来展示,以免招来别人的猜忌 。其次亦可做不易了解故称秘密讲。
密续有四部瑜珈:事密瑜珈、作密瑜珈、瑜珈密、无上瑜珈密。 目前,中国所收编的大藏经中独无「无上瑜珈密」,其余三部瑜珈亦 不完整。无上瑜珈密亦可分为父续、母续、无二续;父续共有三十五 种本尊,主要本尊是密集金刚;母续的主要本尊是喜金刚;无二续主 要的本尊是时轮金刚。父续的本尊并非专指男性本尊,而是指父续依 方便道为主;母续是以智慧为主;无二续就是以智巧双运为本尊。父 续也并非只有方便道,它还是智慧方便双运的,但比较强调方便;母 续的智慧本尊亦如是。
「金刚」在金刚乘是代表著清净、极清净,不被摧毁、是坚固、 不坏,这是金刚的意义,故凡是安上「金刚」名相的,就表示它是清 净的。
藏传佛教有四大传承:一、宁玛巴(红教),属古老传承,由莲 花生大士传入西藏。二、噶居巴(白教),亦称为实修传承,分为四大 八小,四个大支派及八个小支派,而在其四大传承中的噶玛噶居亦名 为冈仓噶居为首。三、格鲁巴(黄教)。四、萨迦巴(花教)。
此四个教派各有其优点及殊胜,对于佛教的见地也各有不同的主 张,在方便道及威仪上也各有其特殊。四个教派的见地,主要是依密 续的四部瑜珈,方便是依仪轨,威仪是依戒律。
各宗教的根道果皆不离三学:戒定慧而修证,见地就是根、方便 就是道、果就是成就。云何方便道?方便道就是修持,亦称之为清净 道,即清净道上的染污。道上的染污是轮回的种子,因此,我们应当 要舍轮回。
什么叫做染污?乌金祖古仁波切说:「一切所思皆染污」。 一切你所想的皆是染污。「唯有寂灭,才是清净」。我们学佛的目 的就是要舍轮回,要如何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轮回的体性是什么 ?什么叫做轮回?为什么我们会堕入轮回之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轮回 ,那么就无法解脱。
轮回,简单地说,就像是车轮上的任何一点,无时无刻不在其内 ,不是上就是下;故人世间的轮回,可以说就是一种生灭交替不断的 现象。什么是轮回的根本呢?六根、六根识、六尘、此十八界即是轮 回的根本。云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云何六根识;眼识、耳识、鼻 识、舌识、身识、意识;两者合称为十二入;再加上六尘:色声香味 触法,则称之为十八界。若有人问什么是轮回?就说是十八界。
为什么会有轮回?主要是业力的作用。业力众生不知,以为求神 拜佛可灭。譬如下午有人找我,真是可怜,讲得都哭了。做生意,做 什么就亏什么,也去求神拜佛,先生说:「不是我们不信,实在是不 想信。」「为什么?」「因为我们做不好,去问,人家都说这是业力 ,不要问,我都知道这是业力。」是,这就是业力,不管你相不相信 ,它就是存在,直到你能够终止轮回那一刻,业力才会没有作用。
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过去累世决定今生,今生决定来世。 以现在来说,此生所做的种种行为,就决定了我们的来世。当有一天, 我们的意识被迫离开这个躯壳的时候,称之为死亡;呼吸停止不叫做 死亡,叫做临终,面临终止。有人以为在呼吸停止的那一刻就是死, 其实不对。这个是临终,外呼吸停止。外呼吸停止后,身体就会产生 一些变化,冷却,我们头顶梵穴(梵点)的白色明点也就是白色的精华 ,可说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会下降,与在会阴处上升的红明点,在心 轮之处相触。相触的那一刻会产生明光,如闪电一样的亮与非常大的 声响,人在面对这一刻的时候,意识会惶恐,就像我们出门碰上闪电 了,会紧张一样,意识就会乱窜,而从身体的十一个出处离开这个色 身。意识离开色身的那一刻开始,这个身体就称之为死尸。而离开身 体的这个意识就不叫意识,我们称他为中阴识。
一般,在红白菩提明点交会之后,就会有大约三天半昏迷的时间 ,也就是在意识离开躯壳之后的三天半内,亡者是没有任何知觉的, 直到三天半以后,微细身知觉才又再度恢复,亡者就可以再度见到亲 人,无论为你哭泣、偷偷笑你或者是偷偷骂你…,此时都能够知道。 彼时,我们将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还存在,这就称为「中阴幻 身」。此「中阴幻身」是无实质有形相的,就好像在梦境中的自己一 样。在梦境里头,自己是很清楚的,但没有办法去控制梦境。所以, 同样的,一旦成为中阴识之时,我们是没有办法来控制自己的。
中阴时期,大约有四十九天之久。这四十九天是解脱的最好时机 ,过了四十九天之后就会被迫再去轮回受生。在这四十九天之中,中 阴百尊将会一一显现,若是错失解脱,则会受到业风的吹袭而随处漂 汤。我们会看到来世父母在交欢,如果是对父亲生起贪爱心,那么在 中阴识入胎的那一刻,这就决定来世是女生;如果是对妈妈产生贪执 心,入识后就是男生。男女就是这样决定的,至于不男不女或有所残 缺的,这是业。当今科技发达,亦有试管婴儿,也如是受生,中阴识 看到医师配种时,升起欢喜心,那就入识了。
一旦中阴识和父精母血结合,中阴识即转为藏识,此又是一个新 生命的开始。人自入胎就注定要死亡,期间无常例如胎死腹中。寿命 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而是受业力支配决定我们可以活多久。入胎、 出胎、老、病、死,无有尽期相续不断,这就是轮回。
轮回,主要依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分为缘起的所知与缘起的能知 。十二因缘由何处生?由十二因缘之首无明所生。无明,是愚疑的别 名,愚疑并不是指像畜牲一样,而是指我们执著于世间二元相对的一 切为实有,这便是愚疑。
受生在欲界的我们,所面临最大的痛苦就是欲望,因为不了解欲 望的本质,而受制于欲望,认为本该如此,一旦认同欲望是真实后, 就会自然成为欲望的奴隶;好比一只狗在啃一块没有肉的骨头,啃得 津津有味以为甜美,其实是狗舔己血,直到血流乾枯亦不自觉;人也 是如此,以为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以为是最大的快乐,直到没有能力 再满足欲望时,生命亦绝矣。虽然如此,但死并不代表一切的结束, 因为它又是另外一个开始。
人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这一生遗憾什么?拥有多少或失去什么 。人与人之间,不管是敌是友或亲属,生离死别终究难免,然而,我 们就是看不开,没有办法超越对亲情的执著,或是穷其一生的精力, 为的就是满足这一张嘴巴。可悲的是,嘴巴永远无法填饱,吃了还想 再吃,尽心满足我们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而以此为乐,这就是所谓 的以苦为乐。这是人最大的执著,也是人最大的无明。这才是人生最 大的悲哀。
贪,是无明的种因,一切都是因为贪而来;故,贪给了我们最大 的收获就是,让我们生生不息、永远轮回在六道之中,这就是拜贪所 赐。我们之所以会贪求、有贪欲,主要是因为不了解,一切万物究竟 体性的真实性为何?所以对外想要拥有…
《大乘佛教简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