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佛教簡介▪P3

  ..續本文上一頁的是地球。娑婆的意思就是因緣錯綜複 雜不清楚的地方。我們這個世界,也就是太陽系,每一個星球也都是 由七重金山、七重海構成,這些就是萬有地心引力的由來;重力將每 個星系集中爲一個星系群,這就是一個大千世界,科學家就命名爲銀 河系,如此我們可以證明,整個蒼穹宇宙之中至少有叁個以上不同的 銀河系世界,所以也不會只有我們地球才有生命。

  地球是以須彌山爲基礎,在忉利天之下住的是阿修羅,之上住的 是天神,阿修羅經常和天神打仗故名阿修羅。在須彌山四周就是四大 部洲,有山有海,海中住有八大龍王,據說這八大龍王非常的富有。

  由上而下是天道,阿修羅道,四大部洲住的是人道和畜牲道。我 們是人畜雜居。再下是惡鬼道,無著菩薩說惡鬼道就在喜馬拉雅山的 下面;地獄就在印度多傑殿的下面,世親菩薩說挖下去六公裏就可以 看的到,但因爲地獄道是化身,並沒有色身,故凡夫的肉眼是看不到 的,要有禅定的功力才能看到化身界。

  常有人自稱具有陰陽眼,受人尊奉爲神明,這很奇怪,怎麼陰陽 眼者看到的都是鬼?爲什麼就沒看到神呢?而且,既然看得到,應該 滿街滿屋都是,就在我們所住的環境四周也有很多非人類的天人、飛 天、惡鬼…,有很多都在我們身旁,爲什麼單單只看到你後面跟了叁 個?這些都是很令人懷疑的,這代表這是他自己的妄念所生出來的, 或者是所修與邪相應,這些是不需要相信的。譬如有一對夫婦來找我 ,太太哭得很傷心,表示諸事不順生活困難,一直找不出失敗原因。 大家都跟他說是業力。當時睡了一下,打了一個盹,看見兩位微細身 站在一旁著。我問他們:「你有哥哥死掉了。」他說:「對。」直追 問說:「有幾個?幾個?」我說:「兩個」。其言「真的,是雙胞胎 。」究竟來說這也不准啊!因爲那是一時的,而不是真正存在的。可 是,人就是這樣子,深信此道不疑!以善巧來說是方便,故給與功課 嗡嘛呢呗美哞啥念一億遍。假如不跟他們提起講這件事,而要彼念一 億遍真言是絕對不可能的,出了大門就忘了。這是一種方便。所以我 特別說,並不是陰靈來叨擾你們,而是你們夫婦的共業,這個女人本 身也有一點特異功能,會看到靈界東西,而且她也深信不疑。家裏信 的就是一般的民間信仰,凡是不順便會牽連祖先亡靈所致,這種想法 有待改進。此人雖有能力見陰靈亦相信,但此能力卻沒有辦法幫助她 ,只會給她帶來更多的煩惱、更多的障礙。此能力不能說是神通,因 具六通者煩惱不能害,諸如此類大部份是前世所修得到鬼神相應而有 此能力。對俗法是有一些幫助,但無助于解脫。

  在六道之中,以人道爲最尊貴,爲什麼?因爲可以修行證佛果位 。一個人一生若只是用來營私汲利的話,此人一生就沒有什麼可貴了 。權高位重者若不知修行造福人民,那麼來世必墮地獄無疑。擁有寶 貴的人身若不加以珍惜,那是在浪費生命。以上是對欲界的簡介欲詳 知者參閱阿毗達摩論。

  許多人想修行,也想出家,常與我講:「仁波切,我是想出家啊 !但是我的意志力往往都抵不過外在的誘惑,只要我女朋友多跟我撒 嬌幾下,我大概就不行了。」爲什麼?因爲在欲界,我們受生在欲界 ,所以我們的欲望就特別重,欲望就是修行的對境,也是修行的資糧 ,這才就叫修行,如果可以說斷就斷,這就不叫修行了。接下來我們 談一個大家經常談的問題業力,什麼叫做業力?業、事業也,有事就 有業。所以說業就是造作所行的結果,此結果的力量不可議我們稱它 爲業力。

  業有叁種,過去、現在、未來。業乃由自己的執著、身口意所造 ,所以,業可分爲身業、口業、意業。一切好事、壞事都是由我們這 個身體去做,這稱爲身業、身的業。語的業就是我們所講一切言不及 義的話、绮語、兩舌;意業,就是起心動念。叁業分爲善業、惡業、 無記業。一般我們談到業,通常講的都是惡業比較多,惡業來自于我 們的貪鎮癡,名爲叁□,故凡是由貪鎮癡所造的業就稱爲惡業。打個 譬方,若爲名利捐了一些錢來造福鄉裏,這算不算善業?若有所目的 有所圖的,這就不算是善業。

  力,就是力量;業力,就是業的力量。佛說,有叁種力量是不可 思議的:因緣、業、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業力的不可思議是說業 不能相抵,不會背離因果。業亦有共業和個業(個人的業),譬如, 我們一起受到朋友的牽連,或是受到家庭的牽絆這是共業。譬如,生 了智障的小孩,這就是父母和這小孩的共業,但小孩是因自己本身的 業力而爲智障;生到智障的小孩,一般人都會覺得是一件不太光榮的 事,會覺得比較可悲。但我們應該轉此逆緣爲善念,因他而有愛來養 育他、照顧他,所以他出生到你的家庭裏來,由于他能夠讓你發揮高 度的母愛、父愛,進而來關懷普天之下所有的小孩。所以,家裏有這 樣的小孩,事實上是非常偉大的,我們應當要看齊他,而不要看不起 他們。

  業亦分爲兩種:依因緣的業及無緣的業。依因緣的業,也就是前 面所講的善業、惡業、無記業。善業能讓我們受生人道或天道,無善 業也就是惡業,會讓我們受生到下叁道。無記業是非善非惡業,亦稱 爲不壞善業,無記業如何積聚?無記業依禅定而得,禅定可以成熟無 記業;因爲禅定是非善非惡,已經離善惡了。無記業能夠受生到色界 、無色界。不壞善業主要是修止息而得,可證得色界、無色界,不壞 善業一旦成熟就不會改變,所以稱爲不壞。

  善業也是輪回的因、輪回的種子,所以修行不能夠只做善事。很 多人現在把學佛當作做善事以爲就是修行,這樣是沒有辦法解脫的, 因爲善還是在無常之中,而非究竟。若在行善中對所行之善生起了執 著,那麼面對無常的時候,還是會産生妄念,所以也有可能墮落下叁 道;特別只是行善而不受戒者,來生極有可能轉生到畜牲道,現在有 很多寵物的待遇高過于人就是最好的證明。相不相信?各位當生警惕 心啊,不要將修行當作是念念佛號、拜拜佛,然後有空時就坐一坐、 打打盹,覺得坐了之後很好睡可以增加功力,修行絕非如此。我們把 學佛看得太簡單了,以爲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上乘佛法,對究竟善逝 體性一無所知,而妄想成佛。

  業果是什麼?業果就是果之業、果報的業,通常指現世報、來世 報以及未來世報。來世報就是下一世,未來世是以後,不曉得是哪一 世。業果亦稱定業及不定業,或者是隨喜業果及成就業果,或黑業、 白業、黑白業,黑白加在一起就是灰的善惡混合,等等名相加以區分 ,安名不同所說都是一樣的。

  所謂的黑業,就是惡業,惡業以五無間罪爲最重業罪。我們中國 的大乘佛教,以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爲五無 間罪。殺自己的父親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譬如打傷DB法王 或大仁波切喇嘛,皆有可能造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的重罪,包括有證 量的菩薩。破壞僧團的生活,挑撥僧侶是破和合僧,阻礙他人出家亦 是,以上所犯其一皆爲五逆罪。

  藏傳佛教的五逆罪與中原佛教有異,第一是殺菩薩。第二、殺行 者,尤其是在閉關之中的行者。第叁、殺成就五道者,也就是殺佛。 第四、偷竊僧衆的財寶、破壞佛像、佛塔、佛經、是五無間罪。

  在善業之中,以叁種善爲最殊勝。第一、護關,也就是有人發願 閉關,而加以護持讓彼無衣食之憂。第二、護持持戒清淨者。第叁、 修禅定清淨者。以上大乘佛教簡介略說。

  對于修行小乘、大乘、金剛乘其見地都不一樣。小乘的見地是無 常苦,見一切無常究竟是苦,行依四聖谛,修依具足戒。大乘的見地 是二無我,行菩薩道,修依戒律。密乘的見地是本尊,什麼是本尊? 本尊就是觀照心的體性本來清淨證究竟。本尊簡單的說,清淨心的顯 現就是本尊。本尊有兩種:叁昧耶尊及智慧尊。叁昧耶尊也稱爲觀想 尊,就是我們觀想出來的;有人問觀想和妄念有什麼不同?基本上觀 想和妄念是一樣的,觀想亦是妄念,但妄念是不清淨的,觀想是清淨 的。所以,觀漂亮女人是不清淨,但觀想度母本尊是清淨的,能生功 德。差異就在這裏。金剛乘不歧視女性,金剛乘尊重女性,因爲女性 在金剛乘代表智慧。

  密乘的樂空不二是什麼?樂空不二不是世俗的欲樂,但爲什麼樂 和空會放在一起二者有何關連?樂空是說可以經由大樂而證得本空, 空樂是一非異。同樣地,也可以經由空而得大樂。

  外修依小乘的戒,內修依菩薩戒,秘密修就是自在。行和修是有 一點不一樣,修可以講是外在的,行則是內行,故修行可說是外修內 行。當我們看一個人修得好不好,大概就是看他的外表莊不莊嚴;但 是我們只能看到他的表相,無法見到他的內行,真正的修行是在于內 心,這是他人無法見到的。

  學佛有五個次第,就是修行五道。修行五道分爲小乘五道與大乘 五道。五道敘述如下:第一資糧道,就是積聚一切的善業。雖然善業 不能究竟解脫,但是善一旦增上時,惡就能遞減。積聚善業的方法有 很多,凡是以慈心、悲心、菩提心所做的任何事,哪怕只是一種觀想 或回憶,這都是善的。其中有七種最適合我們積聚資糧道:一、抄經 ,抄寫經文或陀羅尼真言;二、供養叁寶佛法僧,其中以供養上師爲 最勝,因爲上師在金剛乘是佛法僧的具體化現;叁、布施下道衆生, 地獄道如何布施呢?可以請上師、喇嘛爲修法超度,惡鬼道可以施食 作煙供,利益畜牲道,可以去麥當勞買炸雞給他吃,(衆人皆笑), 有人真的做到啦!不要笑,這是真的。有位小朋友,大約四歲,吵著 他媽媽一定要來看師公。到山上時哭了,我問他:「你在哭什麼?」 他說:「養狗狗」,「怎麼養狗狗」?「麥當勞」。四、聽聞佛法, 因爲聽聞佛法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五、背誦經文,也就是修法,像 我們所共修的四臂白觀音。六、爲他人說法。第七、禅修。

  第二加行道。第叁見道。第四修道。第五無修道。這五道是修行 的次第,小乘、大乘對五道的見地各有不同舉例說明如下:小乘行者 認爲釋迦牟尼佛在還沒降生爲淨飯王子之前身,曾曆經叁大阿僧只劫 ,在過去的釋迦牟尼佛之前發菩提心進入資糧道,是曆經叁大阿僧只 劫的開始。在寶髻如來之時,圓滿第一個無量劫;到燃燈如來時,圓 滿第二個無量劫;到□婆濕如來時,圓滿第叁個無量劫;直至降生爲 王子,自行剃度,苦修六年,到菩提樹下金剛寶座上,初夜降伏群魔 爲止,仍屬于資糧道。爾後,在中夜入定,此時才證得加行道、見道 、修道;後夜繁星出現,始證得無修道,成就正等正覺。

  然而,依據大乘認爲釋迦牟尼佛在初無量劫之時,己經圓滿資糧 道和加行道;初地到七地菩薩之時,是圓滿第二個無量劫。八地至十 地圓滿第叁個無量劫。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亘古以前即非凡夫。依最 後生前釋迦于摩醯首羅厚嚴天中,也就是奧明天,受十方諸佛的灌頂 ,在刹那之間證得十地圓滿之智,成就十地菩薩,同時圓滿法身及報 身,名爲正等正覺佛陀。此時,報身安住在奧明天,化身到人間依十 二相成就示現。很明顯地,大乘和小乘對于佛成就五道的時間有很明 顯的不同認知。

  大乘顯宗認爲佛陀苦修六年還是屬于修道,但是金剛乘認爲佛陀 苦修六年中,是上天道爲天人說法,這與顯宗亦有很明顯的不同。

  何謂十二相成就,亦名十二相道。十二相道就是:一、佛在兜率 天圓滿天道事業;二、示現六牙白象入母胎;第叁、住胎十月,表十 地菩薩;第四、降生藍□尼園;第五、年少英勇、習武,人稱獅王; 第六、受用嫔妃,結婚,方便圓滿世俗道。第七、善理國事,舍離苦 果、惡業及王妃,遠離家鄉騎馬天邊行,到清淨的古佛塔處自己剃發 ;第八、尼連禅河畔苦修六年,勇猛精進,圓滿精進道,成就無上禅 定;第九、爲了圓滿無始以來的梵修,于是前往菩提伽耶菩提樹下的 金剛寶座,成就金剛不動正覺;佛成就金剛不動正覺時,見到娑婆世 界無明衆生皆具佛性,但無人請轉*輪,預住寂靜地;彼時,帝釋從 梵天下,請佛轉*輪,有關請參閱大智度論。

  佛應許梵天王所請悲憫衆生,在鹿野苑初轉*輪;從此,第一個 十二年講「說一切有部」;之後第二個十二年,在靈鹫山說「空性」 、「般若波羅蜜經」;第叁個十二年在廣岩城開示,講「空有辯證」 。同時,也在此時開示「密乘」;以化身至阿富汗示現時輪金剛本尊 開演無上密續。

  第十、調服外道諸邪見與堂兄提婆達多。第十一、在舍衛國展現 神通,第十二、在拘屍那揭羅城示現涅槃。這就是佛在奧明天證得佛 果之後,化身來人間示現,圓滿十二相成就道。

  金剛乘認爲,釋迦牟尼佛先依顯宗的契經,圓滿叁大阿僧只劫, 證得十地菩薩,然後在奧明天與金剛亥母雙運,作第叁個灌頂,智慧 灌頂,證得勝義谛光明。然後再受一切諸佛第四個灌頂,也就是名詞 灌頂,也稱之爲無上灌頂,得到無修雙運,金剛持果位,如是成佛。 成佛之後,再以化身示現在人間爲淨飯王子,然後到尼連禅河畔入定, 苦修六年,爲天道說法,這很明顯與小乘顯宗認知上有很大的差異。 以上各個不同說法是依不同根基衆生而說,切莫執著是非。

  資糧道有叁品:上、中、下,圓滿資糧道之後就進入加行道。加 行道有四位:暖、頂、忍、世第一,以後再作解釋。第叁、見道,雲 何見道?見到自性空自性覺名爲見道,就是開悟。見道有二定,正定 和後得定。見道即是初地菩薩,故初地菩薩稱爲歡喜地,爲什麼稱爲 歡喜?因爲見到自性,見到輪回的真相。見道之後,就是修道,修道 有十地,十地菩薩果位。第五道是無修道,就是佛。以上所說若有不 對請賜教,若無則回向,願衆生不離佛法之妙樂,證佛果位。

  

  

《大乘佛教簡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藏傳佛教概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